《大明宮詞》 上官婉兒為什麼摒棄殺父之仇而效命於武則天呢?

在電視劇《大明宮詞》里,宰相上官儀曾參與廢後計劃而被武則天殺害,他的女兒(劇中人設)上官婉兒長大後,容貌清麗,才華橫溢,被武則天封為鳳閣舍人,負責頒旨制誥。婉兒聰慧過人,辦事得力,深得武則天的賞識和信賴。

那麼,上官婉兒為什麼會摒棄殺父之仇而效命於武則天呢?

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來分析一下原因。

《大明宮詞》 上官婉兒為什麼摒棄殺父之仇而效命於武則天呢?

首先,被召入宮,實屬無奈。

上官婉兒姿容清秀,舉止端莊,談吐優雅,有不遜於父親的出色文采,早就聲名遠揚。武則天見了她後也頗為喜歡,起了愛才之心,便召她來身邊做幫手。

婉兒並沒料到一次入宮召見會有這樣的結果,也無法拒絕武則天的親自安排。除非她抗旨不遵,那將意味着她和父親一樣的下場。

要想活下去,不管是否情願,她都只能遵從旨意,隨侍武則天左右。

《大明宮詞》 上官婉兒為什麼摒棄殺父之仇而效命於武則天呢?

其次,對武則天的看法與父親不同。

上官儀認為,手握實權的武則天是李姓王朝最危險的敵人,是紊亂朝綱的罪魁禍首,這種頑固迂腐的觀念令他蒙蔽了雙眼,促使他參與起草廢後詔書,結果反給自己招來殺身之禍。

而他的女兒上官婉兒作為武則天的得力助手和貼心隨從,陪伴武則天的時間比太平公主還要長,常年的接觸令她漸漸的對武則天有了與父親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看法。

《大明宮詞》 上官婉兒為什麼摒棄殺父之仇而效命於武則天呢?

誅殺謀逆、大興酷吏與知人善任、賞罰分明,讓她見證了武則天身為統治者的殘忍與英明;

收納男寵、與子女們疏離,讓她看到了武則天作為女人的寂寞和身為人母的悲哀;

她甚至能理解武則天被周遭臣民敵視時憤怒而無助的心情,因為自己也曾有過類似的經歷……

《大明宮詞》 上官婉兒為什麼摒棄殺父之仇而效命於武則天呢?

對於父親的慘死,上官婉兒的內心也許並不像她口中所說的那樣,沒有怨恨過武則天。

只不過她常年陪伴武則天左右,有機會以旁觀者的身份,得以進一步了解武則天性格中較為復雜的一面,因而對她的所作所為多一份理解和包容罷了。

上官婉兒明白,武則天處死自己的父親上官儀,是她在當年密謀廢後的情勢下,為了鏟除異己、穩固自己的地位而不得不做出的選擇,並且這件事情早已無可挽回。

因此,上官婉兒不再做於事無補的糾纏與怨恨,即便她從感情上難以做到真正的釋懷。

《大明宮詞》 上官婉兒為什麼摒棄殺父之仇而效命於武則天呢?

再次,為了生存和報答武則天的知遇之恩。

因上官儀獲罪,上官一族幾乎被滿門抄斬,上官婉兒成了一個無依無靠、宛若無根浮萍的女子。若沒有武則天這樣強大的靠山,她是很難在宮里的明爭暗鬥和腥風血雨中生存下去的。

另一方面,武則天不但賞識她的才華,還給了她施展才華的機會,她對婉兒是有知遇之恩的。

因此,上官婉兒為了自己的生存,為了報答武則天的賞識和提攜,除了效命並取信武則天之外,她也沒有其他更好的選擇了。

《大明宮詞》 上官婉兒為什麼摒棄殺父之仇而效命於武則天呢?

上官婉兒從名門千金淪為罪臣之女,又從鳳閣舍人升為武則天的親信,最後卻被李隆基誅殺,落得和她父親一樣淒慘的下場。

她落魄過,也風光過,四十幾年的人生可謂跌宕起伏,堪稱傳奇。

其實仔細想來,孤身一人的她為了活下去,所走的每一步都由不得自己,每一次都只能別無選擇的走下去。

《大明宮詞》 上官婉兒為什麼摒棄殺父之仇而效命於武則天呢?

上官婉兒縱有傾城的美貌、蓋世的才情又如何?

她依舊主宰不了自己的命運,宛如大明宮中的一葉浮萍,終是一生隨波逐流,難主東西。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娛樂先鋒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