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十二時辰》 蕭規可以死,聖人不能殺

熱劇《長安十二時辰》接近終局,彈幕里很多朋友氣憤地說,算了吧,別看了,這劇爛尾啦。

究其原因:

一者,他們認為24集之後太拖沓了,很多劇情完全沒必要。

二者,前半程他們所喜歡的那個張小敬不見了,變成了個無法理喻的人。阻擋他的長安兵,殺起來如割草,對那個壞透了的永王,卻故意留了一條命。

三者,到了昨晚劇集,好不容易把李隆基劫持出來的第八團旗手蕭規,竟然不殺聖人,反而沖到門外任人砍了——實際上,也就是替聖人爭取時間了。

《長安十二時辰》 蕭規可以死,聖人不能殺

(蕭規劇照)

其實吧,這些事,無論從藝術的角度,還是歷史的角度,都是能講得通的。

我們今天就來說道說道。

一、張小敬為何只砍傷永王?蕭規為何不一刀戳了聖人?

這兩個問題,其實是一個問題。

那就是藝術雖然高於生活,卻來源於生活。

作為歷史劇,有些情節你可以天馬行空的編,比如,楊貴妃和唐玄宗,是如何卿卿我我的,唱了些什麼歌,奏了些什麼曲,跳了些什麼舞。

但你不能把本來沒死且有重大影響的歷史人物,寫死了呀。

比如永王。看他不爽,希望張小敬朝他胸口就是一刀,可歷史上他是到了至德二年、也就是安史之亂後第二年,才被江西采訪使皇甫侁所殺。

比如元載——那演員,真能拿個獎了,把望風使舵又貪生怕死的元載演得是活靈活現——很多人不喜歡,也不喜歡王韞秀,但他不能死啊。盡管,作者把歷史上進京之前,就早已結婚的兩人寫成到長安才認識,但他們一個要當宰相,一個是宰相夫人,都會影響後來的歷史,怎麼能夠死呢?

人家穿越劇還規定,穿越回去,不能殺了過去的自己呢,否則,不亂套了嗎?

一句話,沒有名的小兵任你砍,有名有姓的人物不能殺。

二、蕭規為何前後變化大?

什麼變化?

雖然還不知道這場襲擊的幕後主使到底是誰,但龍波也就是蕭規,乃深度介入。

他之所以沖鋒在前,做盡髒活,最重要的原因:

一是當年第八團沒人救,差點全軍覆沒;

二是第八團剩下的幾個兄弟,多數死於非命。

說白了,朝廷、兵部、各官府,先害慘了第八團,再害死了好幾個倖存者。

他要尋個說法。

他想殺聖人,殺太子,殺他們身邊的官員嬪妃,他還要讓長安幾萬百姓陪葬。

他覺得只有最暴戾的行動,最可怖的火海,才能震醒繼任者,使他們不再高高在上,而是像李隆基年輕時一樣,到處走透透。

說白了,他要很多人死。

《長安十二時辰》 蕭規可以死,聖人不能殺

(聖人劇照)

然而,後來不但他認為該死的人沒死幾個,反而自己主動死了。

為何?

因為,他基本上討到說法了呀。

君不見,他闖入宴會,當李隆基一個個背出第八團將士的名字時,龍波瞬間被震驚了,投降了。

他不是告訴聞染,要把第八團的故事,講給後人聽?

可現在,皇帝不但知道這事,還記得這麼清楚,他的訴求,一下就成了無本之木。

不是沒人記住他們,只是他自己覺得沒人記住他們罷了。

有人說,蕭規是假投降。

實際上,他跪地唱諾時,他是真的歸順了,他已把他整個計劃中那些死掉的人,忘記了。

如果聖人沒有裝逼說,堯舜再厲害也是人,可老子是神,龍波的戲份,基本就這樣了。

為何我會如此判定?

因為聖人的表現,並不在龍波的計劃之中。他不可能事先設計出假投降的戲碼。而已是死罪之身,如果他有心作亂,也沒有假投降的必要。

寫到此處,不由得想到《水滸傳》。

梁山打起的是什麼旗幟?

替天行道。

因為他們覺得皇帝已無法代表老天爺了,乾的盡是壞事。

可當他們真正接觸到更高層的人物,他們突覺,哦,原來,官家——宋朝的皇帝——心繫天下,經都是下面的人念歪了……

所以,他們被招安了。

在有那麼一刻,蕭規也是被招安的了。

《長安十二時辰》 蕭規可以死,聖人不能殺

(蕭規和聖人劇照)

皇上總無錯,錯的是別人……

這種心理,不正是古代人的正常心理嗎?

放在宋朝,那就是包公鍘了陳世美;

放在清朝,那就是楊乃武和小白菜終得清白……

蕭規泉下可以告訴老聞,告訴丁老三,聖人是惦記着你們的,是惦記着所有為大唐流過血汗的人的……

嗯,沒毛病。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娛樂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