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爆這部電影,腦細胞要被這神作燒盡

不得了,不得了。

前面被嚇到不行,後面又嗨到飛起。

整個觀影過程就像經歷了一次過山車,做了一場美妙的噩夢——

《盜夢特攻隊》

吹爆這部電影,腦細胞要被這神作燒盡

這部在國內看似名不見經傳的作品,其實是去年各大電影節的「寵兒」。

在「動畫界奧斯卡」的安妮獎上,喜提「最佳獨立動畫長片」。

盡管惜敗給了大觸細田守的新作《未來的未來》,但魚叔私心認為,它才是去年的「年度最佳」。

豆瓣 8.5,爛番茄新鮮度 84%。

吹爆這部電影,腦細胞要被這神作燒盡

這部影片,是一個關於夢境的故事。

知名的心理治療師魯本自己有着糾纏多年的問題——畫作的惡夢,使他夜夜難以成眠。

其實這一切源於魯本的父親,在魯本小的時候,魯本的父親就逼迫魯本看很多的世界名畫,想以此證明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使魯本變成藝術家。

吹爆這部電影,腦細胞要被這神作燒盡

找他治療竊盜癮的特技演員咪咪決定要幫助魯本,找上了他的三名患者合作,從美術館偷出魯本惡夢里的畫,而魯本也接受了建議「擁有問題就能解決問題」。

他們成了「收藏者」,要將13幅畫都偷回魯本的私人小島上。

吹爆這部電影,腦細胞要被這神作燒盡

因為名畫被偷竊所開出的高額賞金,「收藏者」成了偵探與殺手們的追捕目標,躲過了高速公路上的追擊。

吹爆這部電影,腦細胞要被這神作燒盡

甚至偷最後一幅畫時,直接以行為藝術家的藝術展現,在眾目睽睽之下拿走了畫作,他們成功收集了13幅畫。

咪咪則在偷完13幅畫後,在夢中獲得了自由,從竊盜癮中解放。

吹爆這部電影,腦細胞要被這神作燒盡

主人公成為藝術家的焦慮被抑制在潛意識里,它一要越過那條界限上浮到前意識,就會帶來”被迫展出”的焦慮,噩夢就是這一焦慮的自救法之一,竊取畫作則是最終解法。

所以主人公要成為一個收藏者,把對外展出的畫作取回來,重新藏回自己的潛意識中。

吹爆這部電影,腦細胞要被這神作燒盡

“取回”畫作讓自己方便地達成了父親的”藝術家渴望”,這其中反而得出的結論是:父親的精神植入根本就是荒謬的,父親沒有植入”我要成為藝術家”的願望,只是植入了”我要獲得那十三幅畫”的願望。

靈性的追求哪有什麼捷徑可走,美好理想的意識形態化宣灌只會製造欲望錯置的怪胎。

吹爆這部電影,腦細胞要被這神作燒盡

影片的最後,魯本乘坐火車駛向了遠方,開始時出現的蝸牛獨自行走在夕陽下。

從蝸牛的行走路徑來看,如果只是一場夢是不是時間有點久了。

吹爆這部電影,腦細胞要被這神作燒盡

影片信息量很大,畫面異常飽滿,隨便按個暫停,構圖元素色彩估計都能分析上一陣子。

就連牆上隨便畫的塗鴉,都是”存在即是合理”,如若你把它想得太簡單,這個彩蛋就註定要錯過了。

吹爆這部電影,腦細胞要被這神作燒盡

很佩服導演的功底,下了很多功夫,世界各地博物館和地標建築細節做得都很真實到位。

芝加哥機場那段確實和現實太像了,雖然說取材是2號樓但是國際Terminal 是5號,還是令人贊嘆不斷。

吹爆這部電影,腦細胞要被這神作燒盡

有人說,《盜夢特攻隊》是藝術界的《頭號玩家》,因為實在不夠藝術,所以感受並不強烈。

但是覺得很有意思,很溫暖的是,電影可以給人帶來歸屬感,你總是可以找到自己屬於或者屬於自己的那個或者那種電影,從中體會到別人十倍的快樂,或者百倍的悲傷,像是你和電影之間的秘密。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影視頻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