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親情冷暖,電影《別歲》的現實意義 自閉症家庭該如何維系?

近段時間,取材於現實題材的電影陸續上映,它們將目光不約而同地放在極易被社會忽視的特殊群體上,7月2日上映的電影《別歲》便是其中之一。或許,像這種小成本製作的影片很難登上票房排行榜,卻能引發觀眾很大的共鳴和情感沖擊。在娛樂片大受追捧的國內影市自成一股清流,讓現實社會的人浮躁的心得到片刻的安靜,同時有所感悟。

這是一部講述發生在一家三代人身上悲情故事的電影,劇本的創作藍本來源於真實發生的社會事件。該片以三十年的時間跨度,真實呈現了在時代變革下爺孫三代所在家庭遭遇不同境遇,將父子親情之間發生的矛盾的摩擦展現得具體到位。

真實感人的劇情主線,在導演用克制和隱忍的電影語言組織下,表達出發人深省的電影主題。同時,角色關系圖譜簡單明了,在細膩的情感描繪下,強調親情和真愛的力量。

無論是演員陣容還是場景布局,電影《別歲》過於普通沒有太多亮點,註定它是一部「不賺錢」的作品。但是,拍攝手法的寫實風格和演員的真情演繹,讓這部電影獨具感人至深的魅力,訴說着悲劇之下的社會痛點。

父子親情、原生家庭、社會性話題,這部電影融入的多種元素,引人深思。

一家三代的不幸遭遇,影射眾多家庭中存在的問題,令人警醒

感知親情冷暖,電影《別歲》的現實意義 自閉症家庭該如何維系?

電影從一個老知青周樹達加入返城大軍開始說起,當年放棄學業下鄉支援國家建設,在貢獻了青春和汗水之後,他又回到了原來生活的城市,過上了體面的生活。看似沒有衝突的返城行為,卻暗藏着一個被社會道德譴責的舉動:拋妻棄子。

在那個特殊的年代,紮根農村娶妻成家立業的知識青年不少,但是艱苦的條件讓很多人往擁有更多機會的大城市回流,拖家帶口返城成了很多人的選擇。

感知親情冷暖,電影《別歲》的現實意義 自閉症家庭該如何維系?

但是,男主人公周樹達當年的自私行為,卻讓下一代人飽受苦難,造成的惡果甚至波及到孫輩。當他重回當年的土地進行一場贖罪之旅後,更大的悲劇和隱憂等待着他。兒子陳樂遭父親拋棄之後又被妻子拋棄,孫子小康因自閉症飽受周圍人歧視。

父子矛盾與代際隔閡,這種情況在很多家庭中都存在,但是這種父親責任擔當的缺失造成的惡果,卻觸發了另一場悲劇。親情的疏離和情感摩擦,造成的深遠影響是有目共睹的,這就需要人們普遍重視起來。

爺爺為過錯贖罪、兒子為尊嚴摧毀命運、孫子獲得新生,小人物的悲喜人生

感知親情冷暖,電影《別歲》的現實意義 自閉症家庭該如何維系?

袁忠遠飾演的周樹達似乎是釀成整場悲劇的源頭人物,如果沒有當年的拋棄母子,就不會讓兒子陳樂面對支離破碎的家庭而犯錯鋃鐺入獄。沒有感受家庭的溫暖,再加上妻子的改嫁,這些打擊對兒子陳樂來說無疑是沉重的。

三十年後,當周樹達重回故地,試圖彌補過錯,給兒孫補償點什麼。當他踏上曾經的熱土時,一切都變得物是人非,他面對的只有更深的愧疚感。

感知親情冷暖,電影《別歲》的現實意義 自閉症家庭該如何維系?

龔格爾飾演的兒子陳樂則是承受多重痛苦的悲情角色,沒有感受父愛的他魯莽而易怒,沒有自控能力。家庭的變故讓他只得與小康相依為命,吃盡苦頭。他既是兒子又是父親,他深知肩上的責任,對小康百般呵護。

正因為這樣,他為了維護一個自閉症孩子最起碼的尊嚴,同時也是捍衛一個父親的尊嚴,沖動之下鑄成大錯。瘋狂的行為造成悲慘的惡果,究竟是誰之錯?

感知親情冷暖,電影《別歲》的現實意義 自閉症家庭該如何維系?

楊喬木飾演的陳小康命運與父親陳樂如出一轍,在他一歲的時候就因父親入獄而失去父愛,在這種殘缺的家庭環境中長大,讓他患上了自閉症。與任何人缺乏溝通,包括父親和老師同學。

屢遭歧視的小康因為自閉症原因不能像同齡人那樣背上書包去上學,父親為了捍衛尊嚴也是愛子心切,才會做出讓人意想不到的瘋狂舉動。

從這以後,他開始與昔日的淒慘生活做告別,尋找新的人生起點。

家庭成長困境之下,積極的社會正能量成為彌補親情缺失的關鍵因素

感知親情冷暖,電影《別歲》的現實意義 自閉症家庭該如何維系?

整部電影的情感格調並全是負面和消極的,融入了很多帶有暖意和真情的情感元素。作為兒子陳樂出租房的鄰居,王雅茹對小康進行了無微不至的照顧。這其中的互幫互助和微妙的情感變化,讓電影的劇情富有感染力。

傷感和悲情之下,用溫暖人心的關懷,讓人在絕望中看到一絲希望。

感知親情冷暖,電影《別歲》的現實意義 自閉症家庭該如何維系?

從電影中兒子陳樂身邊的人脈關系網來看,在這個處於成長困境的家庭里,眾多外界的積極正能力也在無聲地改變着生活的日常。汽修廠李老闆的善惡分明、明辨是非;好友林長明的無私幫助;學校老師對小康的重視和鼓勵。

如果社會對這對悲情父子多一點包容和體諒,或許悲劇就不會發生。

來自星星的孩子,越來越多的自閉症家庭何去何從,需要社會的理解和關愛

感知親情冷暖,電影《別歲》的現實意義 自閉症家庭該如何維系?

從電影里小康自閉症孩子這個人物設定,聯想到的是越來越多的自閉症患兒。他們沒有生理缺陷,但是對外界充耳不聞,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由於種種原因,他們對周圍的人和物視而不見。無法與身邊人很好地溝通,無法用語言來交流。

自閉症,是一種嚴重的神經系統疾病,造成患兒在語言、認知、情感等各方面的障礙。統計數據表明,自閉症兒童這個特殊群體,人數與日俱增,規模不斷壯大,讓很多家庭陷入痛苦的深淵。

感知親情冷暖,電影《別歲》的現實意義 自閉症家庭該如何維系?

每一個自閉症兒童,他們本是每個家庭的希望,本應該在歡樂的時光中度過童年。但是,由於這種疾病的特殊性,無法痊癒,需要長期的康復訓練和引導,這就給這些自閉症家庭帶來無盡的悲傷和憂慮。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康復訓練,不僅耗費家庭的財力,還極大地考驗了父母的的信心和耐心。如果不能得到及時的干預治療,隨之而來的很可能是伴隨一生的折磨,成為這些家庭不能承受之痛。

感知親情冷暖,電影《別歲》的現實意義 自閉症家庭該如何維系?

每年的4月2日,被確定為「國際自閉症日」,這些自閉症兒童越來越多地被社會重視和關注。相比同齡人,他們需要更多的幫助,需要社會的理解和關愛。他們不再是孤獨的個體,在政府和社會的共同努力下,他們的世界同樣可以充滿歡歌和笑語。

就像電影里所展現的那樣,我們需要用一顆理解和包容的心,對自閉症患兒不再歧視和帶有偏見,在這些人接受教育和參與社會活動方面給予切實可行的特殊關懷,這樣可以大大緩解自閉症家庭的憂慮,減輕他們的心理壓力。

影片《別歲》通過一個個真實細膩的鏡頭,在聚焦原生家庭成長困境的熱議話題的背景下,引出自閉症家庭該如何維系這個沉重的社會議題,讓人稱贊。電影不僅剖析家庭關系中微妙的父子關系,用感知親情冷暖的角度來探討父親角色的責任感和社會共性,強調親情和真愛對下一代產生的深遠影響。該片並沒有刻意去煽情,在平淡之中,從悲劇產生的實質出發讓人有所警醒和思考。從一定意義上說,拋開親情,將公眾的目光引導至自閉症家庭面臨的諸多困難這個問題上,實屬難得。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娛樂哇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