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主流電影沖擊暑假檔 現實主義題材引領新趨勢

暑期檔到來前,「新主流」正是中國電影界的熱詞。北京電影學院教授、參與《建國大業》等片的編劇趙寧宇如此定義「新主流電影」,「內容上能表現國家意志的、符合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嚮往的,同時在工業化、藝術性和技術等各方面都高於一般水平的電影」。

如果說2017年的《建軍大業》等影片驗證了觀眾對英雄主義的長久渴望,2018年《我不是藥神》確認了現實主義的魅力,那麼2019年的7月和8月,更多兼具主流價值觀與藝術追求的作品主動進軍暑期,希望能拓展新主流影片的受眾廣度。尤其是當代英雄題材與科幻題材定檔夏天,豐富了過去幾年視覺大片、喜劇、動畫片「三分天下」的格局。

暑期檔已成新主流電影占據主流市場的重要票倉——這一規律很可能從此刻開始越發顯現。

《上海堡壘》能否徹底解鎖「中國科幻片元年」,得先解開兩道題

當代電影工業中,科幻大片幾乎是金字塔尖的類型。《流浪地球》在春節檔大獲全勝,為「中國科幻片元年」推開了一小扇門。8月9日,滕華濤執導、鹿晗與舒淇領銜主演的《上海堡壘》即將上映。能否徹底為中國電影解鎖一個重要類型,至少得先解開兩道題。

《上海堡壘》改編自江南的小說,原文本在網上評分高達8.5分。故事里,外星文明侵襲地球,諸多世界著名城市毀於頃刻,上海成了人類最後的陣地。循着文本,這部新片具有諸多中國「第一」的先發優勢:第一次將科幻與戰爭結合,第一次呈現地球人與外星文明的正面對抗,第一次讓未來戰爭發生在上海。但電影最大的難題同樣源於文本。文字觸發人們無邊想象力,電影則是個將龐大世界觀兌現落地的具象化過程。母艦呈現什麼模樣,對戰雙方的進攻模式為何,都需一一釐清。導演滕華濤介紹,《上海堡壘》為此花費近六年時間,僅前期概念設計就歷時三年多,「想象力不是胡亂編造,要把書中文字貼切地轉變為影像,並得到大多數觀眾認同,絕非易事。比如片中捕食者的定型,前後改動了40多次。」

而另一個不確定因素在於演員。電影由鹿晗與舒淇主演。此前片方官宣陣容時,網友刷過一波疑問,最犀利的莫過於,「世界要毀滅了,我們要靠鹿晗來拯救?」對此,演員本人回應:「不,是靠團隊。」單就這一答案,確乎科幻片的正確理念——科幻類型片並非依靠單兵突擊戰,而需要仰仗概念設計、標準流程、拍攝、特效製作等覆蓋一整條電影工業體系的「硬通貨」。

新主流電影沖擊暑假檔 現實主義題材引領新趨勢《銀河補習班》海報。

今夏上映的傳統文化風、溫情風、喜劇風電影,都在豐富暑期檔的現實題材,也都具備了票房黑馬的實力。

現實主義敘事預訂「種子選手」位置,或將引領電影消費新趨勢

暑期檔常被寄予「爆款集散地」的期待。2015年7月1日至8月31日,票房收獲91.23億元;2016年同期85.52億元;2017年夏天的兩個月爆出了124.14億元;去年更是刷出了138億元的新紀錄。

今年夏天「爆款」何在,有待時間來作答。從業界關注度以及網絡售票平台的「想看指數」來判斷,謳歌消防員的《烈火英雄》、聚焦禁毒戰線的《掃毒2:天地對決》的熱度與《上海堡壘》幾乎並駕齊驅,已預訂了「種子選手」席位。

都說「歲月靜好,是因為有人替你負重前行」,為當代英雄著書立傳,儼然電影消費的新趨勢。無論《紅海行動》《湄公河行動》等電影,還是前不久熱播的《破冰行動》,都證實了觀眾對當代英雄主義敘事的偏愛。

《掃毒2:天地對決》率先於7月5日上映,邱禮濤導演,劉德華與古天樂等主演,是為不折不扣的港式片味道。相比之下,定檔8月1日的《烈火英雄》或許更貼近內地觀眾的生活,該片改編自真人真事,既呈現了消防官兵的日常生活和情感,也描摹了火光沖天時最美逆行者的偉岸身姿。此前,影片發布過一條製作特輯,從中能看見片方搭建的一座1∶1巨大油罐,用於拍攝爆炸起火的場面。導演陳國輝說:「越接近真實,演員越能接近消防員的情緒和狀態,接近他們迎難而上的堅定信念。」飾演消防員的杜江說:「能讓觀眾重新認識當代消防員,是我們拍攝電影的初衷。為什麼那一張張年輕面孔,能在火災面前毫無懼色,希望觀眾能在走出影院後找到答案。」

此外,徐浩峰執導,張傲月、春夏等主演的《刀背藏身》延續了導演作者化的武俠風格;鄧超自導自演、白宇和任素汐加盟的《銀河補習班》借軟科幻的方式探討一個父親的教育觀;上海國際電影節亞新獎入圍作品、姚晨主演的《送我上青雲》從一名女記者的個人情感經歷來觀察世界;岳雲鵬和佟麗婭搭檔的《鼠膽英雄》講述小混混陰差陽錯救他人於水火的故事。傳統文化風、溫情風、喜劇風,都在豐富暑期檔的現實題材,也都具備了票房黑馬的實力。

在北京電影學院客座教授劉嘉看來,現實主義題材尤其是英雄敘事給中國電影帶來了新的活力,並可能引領整個市場的消費趨勢。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