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徐坤和周杰倫流量之爭,最終的贏家卻不是他們

蔡徐坤和周杰倫流量之爭,最終的贏家卻不是他們

7 月 22 日,周杰倫的超話影響力定格在 “1.1 億 “,超過第二名的蔡徐坤近一倍的數量,同時刷新了微博的超話記錄。

粉絲為明星刷數據和流量早已不是什麼新聞。而這一次,” 流量明星 ” 再一次進入普通大眾的視野。平時不上微博、不關註明星的人熬夜刷微博為周杰倫 ” 打榜 “,第一次學習到了什麼是 ” 超話 “,什麼是數據,怎麼做數據。許多平時 ” 被刷 ” 的明星也紛紛下場親自為周杰倫刷數據。

微博數據為何有如此大的魔力?

如何識別一個典型的流量明星?

我們先來看看一個典型流量明星的微博數據長什麼樣。這是蔡徐坤 5 月 7 日的一篇微博和國民主持人何炅 5 月 11 日的一篇微博。

蔡徐坤和周杰倫流量之爭,最終的贏家卻不是他們

蔡徐坤和周杰倫流量之爭,最終的贏家卻不是他們

蔡徐坤這篇微博轉發量達到驚人的 100 萬 +,同時何炅的是 1674 次。對比絕對數據沒什麼意義,我們來看看相對的比例。

蔡徐坤和周杰倫流量之爭,最終的贏家卻不是他們

何炅的男女粉比例為 1:4.2,而蔡徐坤的是 1:0.99。一個當紅小生,男粉比女粉還多,真是非常奇怪了。後文我們將進一步分析蔡徐坤真正的粉絲性別比。

再看粉絲昵稱。如果你以為蔡徐坤粉絲的昵稱都帶有類似 ” 坤 “”kun”” 葵 ” 這樣的名字,那就錯了。最多的昵稱是 ” 用戶 + 數字 ” 形式的,占 59%。要知道,” 用戶 + 數字 ” 這種形式的昵稱是賬戶注冊時新浪自動生成、隨機分配的,往往連個頭像和簡介都沒有。而這樣的粉絲,何炅只有 4%。

在淘寶上,一個剛注冊的、低活躍的小號只要幾毛錢一個。如果需要高活躍度、更像真人的賬戶,就要幾塊錢一個。這樣算來,買小號就要花費幾萬到幾十萬不等。

蔡徐坤和周杰倫流量之爭,最終的贏家卻不是他們

” 真假 ” 粉絲大揭秘

我們姑且把昵稱為 ” 用戶 +ID”、微博等級小於四級、沒有個人簡介、注冊時間較短的微博用戶視為 ” 假粉 “,而其他的視作 ” 真粉 “。假粉處處不合常理。

蔡徐坤和周杰倫流量之爭,最終的贏家卻不是他們

值得注意的是,真粉中女生有 2807 名,男生有 130 名,其男女比達到 1:16,而假粉中女生有 15463 位,男生有 16195 名,男生比女生更多。真粉注冊年份分布比較均勻和合理,2018 年注冊的用戶只占 34.6%,假粉中有 31059 位的注冊時間是 2018 年,占所有用戶的 98%

粉絲為什麼要刷 ” 數據 “?” 數據 ” 到底是什麼?

統計數據是一個描述指標,它把難以述說的 ” 影響力 ” 簡化成一個數字,成為品牌方、劇組在挑選藝人時最簡單、最直觀、最容易衡量的指示牌。

微博超話排行榜、微博明星勢力榜、尋藝新媒體指數榜、艾漫數據藝人榜……各類榜單的計算方法里囊括了藝人在網絡上一切可見的數據:微博、貼吧的粉絲數、發帖、閱讀、評論、轉發、提及、熱搜、詞條、話題、簽到次數……

周杰倫的夕陽紅粉絲團熬夜學的 ” 打榜 “,打的就是微博超話排行。要排在前面,就要獲得 ” 明星影響力 ” 積分,需要固定格式的簽到、轉發、評論。每個賬戶每天能獲取的積分有限,要更多的積分,就需要更多的賬號來操作。

前段時間被央視打假的 ” 星援 app”,一個人能綁定幾百個微博賬號,一鍵操作所有的微博。也就是這個軟件,給蔡徐坤創造了 1 億轉發量。

超話榜只是眾多 ” 數據 ” 當中的一個,粉絲要做的 ” 數據 ” 遠不止如此。

這是蔡徐坤粉絲的日常 15 項 ” 數據任務 “。流量時代以前追星,只是買唱片、買演唱會的門票。如今要當一名稱職的粉絲,實在是一件體力活和技術活。

蔡徐坤和周杰倫流量之爭,最終的贏家卻不是他們

刷數據不僅要花時間,還要燒錢

有人說這是一次對 ” 流量至上主義 ” 的反攻。越來越多的人厭惡 ” 流量為王的 ” 邏輯:數據代表着曝光量,曝光量就是品牌方眼中的商業價值,數據越好,明星從金主中拿到的資源越好。

可造就流量時代的,有流量明星,為明星打榜的粉絲,還有背後設計這套流量機制的平台。

以微博設計的流量機制為例,這里面榜單眾多,花樣百出。除了這次周杰倫和蔡徐坤粉絲競爭的 ” 超話排行榜 “,還有明星勢力榜,勢力榜中又細分內地榜、港台榜、新星榜。

為了讓偶像在微博榜單排名第一,粉絲往往要購買數十萬個賬號、花大量時間在微博上轉發、評論。除了花時間,有些榜單還要燒錢。

比如說微博每日更新的 ” 明星勢力榜 “,其中一項 ” 愛慕值 ” 就是送虛擬鮮花才能累積,一朵虛擬鮮花價值 2 元。愛慕值滿分 20 分,注意這並不是送到一個絕對的數量就可以拿到的分數,而是相對的分數,只有收到鮮花最多的藝人才能積 20 分。這說明了,要拿第一名,比燒錢上不封頂。

一位經常為偶像送花的粉絲說:” 要維持第一名,大概要送(價值)30 萬的花。

蔡徐坤和周杰倫流量之爭,最終的贏家卻不是他們

排名第一還不夠,還要看榜單本身的含金量。” 新星榜 ” 的含金量就不如 ” 內地榜 “。自家偶像要成為真正的 ” 明星 “,就要上 ” 內地榜 “。在以往,如果偶像要從微博明星勢力 ” 新星榜 ” 轉移到 ” 內地榜 “,買號、送花,可能要在平台上花掉幾百萬,還不一定能成功。因為所有的指標都是相對積分,沒有最多,只有更多。

不論是周杰倫的數據還是蔡徐坤的數據,最終都是平台的數據

粉絲對明星偶像的熱情最終都轉化成了微博的日活和利潤。

品牌通過流量藝人增加產品的曝光度,再配合網紅、博主的推廣,用戶成為最終買單的人。微博把這套機制稱為 ” 粉絲經濟結構 “,2017 年微博財報中提到,自媒體通過微博提供的廣告代言、內容付費、電商等變現工具,整體變現規模超過 200 億,較 2016 年提升了近一倍。基於 ” 內容 – 粉絲 – 用戶 – 變現 ” 的粉絲經濟結構,微博將進一步加快構建基於自媒體內容傳播和視頻廣告的變現模式。

三年過去,虛高流量帶來的繁榮泡沫即將消失殆盡。微博 2019 年第一季度財報盡顯頹勢。廣告和營銷營收 3.411 億美元,同比增長 13%,與去年同期的 79% 的同比增長率相差懸殊,與 2018 年 Q4 相比,環比下降 18%;3 月的月活躍用戶數 4.65 億,環比增長僅 0.64%,被抖音全面趕超。

蔡徐坤和周杰倫流量之爭,最終的贏家卻不是他們

品牌也在不遺餘力地推動流量的擴張。只要能夠達到一定的數據量,便加大廣告投放力度。品牌推廣的 KPI 直接變成了粉絲的 KPI。

蔡徐坤和周杰倫流量之爭,最終的贏家卻不是他們

在這樣的鼓勵機制之下,刷流量、數據造假、不理性追星只是不可避免踏入的環節。為了偶像能獲得更好的資源,粉絲不得不付出大量時間和金錢為明星打榜;明星一旦失去了互聯網數據,便失去了賴以生存的資本,因此他們也要小心心翼翼維護各方關系。可以說,粉絲和明星同時是被流量邏輯綁架的對象。

在流量世界里,主角從來不是流量明星與刷流量的粉絲,而是主導這場遊戲規則的巨頭。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華人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