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出去拍照要注意些什麼?

作為拍攝者,我們可能都曾經在黃金時刻拍過照,那是在日出或日落前後的一段時間,由於金黃色的光線,所以稱之為黃金時刻。在日出前和日落後的一段時間,可能天空沒有完全黑,但是太陽的光線也沒有那麼明顯,天空還是深藍色的時刻,我們稱之為藍色時刻,黃金時刻和藍色時刻並成為魔幻時刻,可以說是每天最適合拍照的時間段之一了。

但是在夜晚拍照就沒那麼簡單了,拍照的本質是捕捉光線,因此光對於拍照來說是決定性因素,光線的強度決定了曝光三要素的組成,而在弱光環境下,由於光線不足,可能需要長時間的快門才能夠讓足夠的光作用到傳感元件上。也正是因此,弱光攝影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由於膠片的感光度是固定的,大部分的常用卷的感光度都在400以下,所以使用膠片拍攝大多都會選擇光線環境好的時刻,在夜晚,甚至於在室內環境下如果不注意控制快門速度,即使光圈開到最大,在沒有外部光源輔助的情況下,也很容易欠曝。

晚上出去拍照要注意些什麼?

Photo by Atul Vinayak on Unsplash

而現代數位相機則由於感光度的靈活,在弱光攝影中的表現要強過膠片相機。可能在早期,數位相機剛剛發展的時候,數位相機的高感控制很一般,同膠片一樣,超過 800
的感光度就會出現不可控的噪點,但是如果說膠片的顆粒可能還有一些美感的話,噪點就實在是太難看了。不過近些年的大部分數位相機的高感控制都已經足夠出色,在高達 6400 的高感下都能夠很好的控制噪點,更不要說有些專門為高感而生的黑科技相機了。

在晚上拍照要注意些什麼呢?

1、選擇合適的器材

雖然變焦鏡頭更加方便,但是定焦鏡頭更容易做到大光圈,並且相對來說比較便宜,膠片時代的標頭大多都是 f/1.7 或者 f/1.8,哪怕是 f/1.4 的 50mm 定焦鏡頭的價格也是大部分人能夠接受的。而數碼時代各家的 50mm f/1.8 應該也都成了入門標配,在弱光環境下,開大光圈不得不說是一個必要的選項。

晚上出去拍照要注意些什麼?

Photo by Andre Benz on Unsplash

晚上出去拍照要注意些什麼?

Photo by Chinh Le Duc on Unsplash

一般來說,只要選擇安全快門以上的快門速度都不會有大礙。安全快門取決於焦段的長短,焦段的倒數則為安全快門速度,像是 50mm 的鏡頭的安全快門就是 1/50s,對應標準檔位就是 1/60s,而 100mm 的鏡頭的安全快門就是 1/100s,對應標準檔位就是 1/125s。

當然所謂安全快門也只是一個公認的數值,如果你真的有一雙金剛鐵手的話,也就不用擔心了,具體的使用還是要因人而異。

安全快門只是我們能夠控制的最低快門速度,如果我們的拍攝對像在移動的話,想要固定他的動作,還需要大幅提高快門速度。

如果我們拍攝靜止的畫面,並且攜帶了三腳架或者能夠將相機固定的話,就可以利用長曝光來保證進光量了。固定相機拍照需要注意的是,儘量不要直接按快門,可以設置倒計時快門或使用遙控器來操作快門,這樣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因為按下快門那一瞬間造成的機震。

2、選擇合適的設置

弱光環境下最好不要使用光圈優先或者自動曝光,因為那樣很容易因為光線的不足讓快門速度變得很慢,造成不可避免的抖動就不說了,還很容易錯過拍照最好的時機。

晚上出去拍照要注意些什麼?

Photo by Caleb De Marco on Unsplash

確定一個快門,讓相機來選擇光圈和感光度,但是即便如此,也應該儘量選擇你可以控制的最慢快門,否則就像上面所說的,光圈感光度都到極限了可能都沒辦法滿足你選擇的快門速度。

對於弱光攝影來說高感是不可避免的,數碼和膠片最大的不同就在於高感。相對來說,ISO 800 的膠片就能算是高速捲了,而 ISO 800 的數碼才剛剛起步,超過 ISO 800 的膠片則非常昂貴,因此高感可以說是數碼最大的優勢了。

早期的數位相機可能對於高感的控制並不是那麼好,但是隨著技術越來越進步,傳感器的高感也越來越可控,像我在晚上出去拍街頭的時候相機的高感經常控制在 6400,成片也非常好,完全可以接受。

3、使用手動對焦

自動對焦系統雖然很方便,但是也有不那麼準的時候,尤其是在面對低對比環境或者弱光環境下,很難判斷對焦點,當你半按快門的時候只能感受到鏡頭在無止境的拉風箱。

晚上出去拍照要注意些什麼?

Photo by Nic Low on Unsplash

在光線不足的情況下最好使用手動對焦,手動對焦絕對比自動對焦更加精準,真的是指哪兒對哪兒,而且用習慣了手動對焦一點兒也不比自動對焦慢。

而有些相機系統對於手動對焦還有一個優勢,就是可以通過 EVF 來實現峰值對焦以及放大對焦,能保證准上加准。

來源:kknews晚上出去拍照要注意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