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整機搭建

整機搭建

東拼西湊 Streacom DA6分體水搭建

寫在前面 本機在我看來是一台毫無實用價值的主機 機中所用硬體完全是手頭閒置拿來即用,並無精挑細選的搭配,也請各位看官別太在意 至於這麼拉跨的硬體為什麼要上水,完全是由於小弟作為水冷行業從業者,手邊的水冷配件比起硬體來要多得多。。。。。。 正文開始,先為大家介紹下硬體 CPU:5600G (當時入手是為了體驗ASROCK X300,後來閒置) 顯卡:泰坦皮 GTX1080TI (上他的原因僅是因為捨不得AQ的冷頭閒置,我太愛這張冷頭了) 電源:全漢 MS450 (閒置吃灰,本以為會扛不住整機功耗,但沒想到雙烤也不在話下,當然還是不建議這樣選用,太極限了) 記憶體:G.Skill 幻光戟 (有幾顆燈珠有問題了,為擋住燈光換裝ICE MAN記憶體馬甲) 機箱:Streacom DA6 水冷配件部分 CPU冷頭:Bitspower summit M pro 顯卡冷頭:Auacomputer kryographics GTX1080TI acrylic glass edition+POM飾板 PS:無POM飾板(原裝)外觀如下 這應該是AQ最後一張沒有覆蓋整張顯卡PCB的冷頭,對它我有一種無法言表的留戀 冷排:BlackICE GTX240 (PS:這塊冷排是從SAM哥手里搶來的,熟悉他的朋友應該明白它曾出現在哪台機器里) 水泵:Aquacomputer D5 NEXT 泵蓋:Aquacomputer ULTITOP D5 水箱:Koolance 90/45彎頭:EK-AF Classic+EK quantum Torque 快擰接頭:ICEMAN...

彩雲之力——聯力LANCOOL216+SL120V2+ROG Z790HERO+4080星曜OC裝機分享

前言        想要一個通風良好的機箱來保證散熱,那或多或少的會犧牲一些其他方面的設計,例如防塵、顏值等等,那麼如何折中也算是對審美的折中,而本次帶來的這台聯力新晉推出的L216機箱則是該品牌在推出一眾O11系列之後在LANCOOL產品線中找到的另一個設計思路,一個MESH前面板加上兩個為機箱而單獨設計ARGB雙光圈的16CM風扇,很好的詮釋了在優化風道的同時又不對顏值不妥協的設計。本次的裝機中,使用了時下顏值性能信仰都俱全的十三代i7加ROG Z790 HERO主板配合威剛ROG聯名RO姬DDR5 6000記憶體,因為使用了白色的L216所以顯卡選擇了影馳RTX4080 16GB 星曜OC顯卡、固態硬碟是影馳HOF EXTREME名人堂1TBSSD。壓制i7使用了聯力極圈360白色水冷,配合聯力機箱使用了聯力積木風扇一代升級版的SL120V2,最後使用的電源是海韻PRIME旗艦金牌系列GX850,沒有使用定製線也沒有使用NV原廠轉接線,而是使用了海韻原廠壓紋模組線和海韻12VHPWR壓紋模組顯卡線,壓紋線軟硬適中既可塑型又好復原並且海韻原廠品質保證。 整機配置下來整體均衡基本沒有什麼短板,配置清單如下:CPU:英特爾(Intel)13代 酷睿 i7-13700KF 處理器主板:華碩(ASUS)玩家國度 ROG MAXIMUS Z790 HERO主板記憶體:威剛(ADATA)XPG龍耀-華碩RO姬聯名RGB燈條 32GB(16GX2)套裝 DDR5 6000 顯卡:影馳(Galax) GeForce RTX 4080...

7950X+華擎X670E Taichi Carrara+海盜船白色全家桶裝機展示

這次用華擎 X670E Taichi Carrara 主板搭配海盜船 5000X 機箱裝一台 AM5 平台高顏值白色主機。海盜船 5000X RGB 極地白這款中塔機箱是海盜船家族經典的款型,附贈四顆白色的 QL120 RGB 風扇,全白化設計加上四面厚實的高透鋼化玻璃是白色主題裝機的不二之選,寬敞的內部空間擁有強悍的散熱能力和拓展能力,具有頂部、前面板、背側板 3 個 360mm 冷排安裝位,分體水裝機也是很合適的選擇。硬體方面採用最新的 AM5 平台,搭配 7950X 主板選擇了擁有24+2+1 相豪華供電能力的華擎...

不太一樣的海景房 HYTE Y60 黑白配色水冷裝機

站內今年也是有幾位大佬年中的時候發了Y60 的水冷搭建,當時看了就很心水,想著挑戰一下y60 分體水。 由於人在北美所以黑五機箱打折稅前159刀入手,照貓畫虎的湊了一台。第一次整硬管分體水,多多指教。        有些硬體是從老機器里拼湊出來的所以配置上並沒有拉滿......由於時間匆忙且中間ek發了郵政快遞倒是耽擱了很多,裝機過程並沒有拍,所以只有成品圖。        硬體         CPU i7 12700KF        顯卡 3080ti founder's edition        主板 ROG Z690 maximums formula...

顏值我所欲也,性能亦我所欲也,近期打造的海景房主機

一、前言近期這一波YQ還是比較猛的,連我這十八線小城都中招了,於是乎,便迎來了一波被動的「宅家」。在家無事,只能找點事做了,正好之前收了一大波快遞,拆開看了看,發現湊吧湊吧就能湊出一台主機,於是乎,就有了今天的這篇文章。這台主機真的是費了九牛二虎、虎虎生風、風吹雨打、打家劫舍、捨生忘死之力才完成的,而且由於快遞不通,中間還是遇到不少困難的,不過好在最終本人通過祖傳的手法給一一化解了。 燈光效果還不錯,吾心甚慰、吾心甚慰啊! 二、配機方案及介紹先看配置單。此次配機,採用了i7 13700K+Z690+DDR5+4080的組合,這套配置以4K解析度下暢玩遊戲為主,同時也能兼顧一些生產力應用,整體性能還是比較給力的。 配件全家福。 CPU,盒裝i7 13700K,某東雙十一預購的,花了3499,其實現在去多多領大額券買更劃算,而且也是國行盒裝。 該U可看做上一代12900K的馬甲提頻版,性能確實強了一些,但發熱量也不可小覷。 背面一覽。 主板,由於快遞不通,Z790卡在路上了,一時半會是沒法收貨了,只能先翻出之前的Z690頂上了,好在Z690刷個BIOS性能也沒差多少,而且ROG STRIX Z690-A GAMING WIFI吹雪這張板子的做工也很強,應付i7 13700K也沒什麼壓力。 記憶體選用了金百達 銀爵 DDR5 5600 16G×2,按照此次的裝機風格,其實上個燈條更契合一些,可惜快遞不通,只能有什麼用什麼了。這對條子雖然看上去比較朴實無華,但好處是顆粒比較牛(B-DIE),隨便超超並不輸一些2000多的高端條子。黑色的外包裝,比較低調朴實。 背面一覽。 內部還有個防靜電塑封盒子。 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樸素的烹飪方式,銀色鋁合金馬甲下的那一抹綠,似乎彰顯著其顆粒血統的不凡。 標簽看上去也平平無奇,不過該支持的技術,如XMP 3.0、EXPO什麼的,一個都不少。 背面也是一襲銀色。 換個姿勢,看上去還不錯。 特寫一張,略微帶點磨砂的金屬表面還蠻有質感。 肩部一覽。 端部一覽。 顯卡採用了影馳 RTX 4080 16GB 星曜 OC,目前RTX 4090一卡難求,只能退而求其次入手RTX 4080了。顯卡的外包裝延續了星曜娘的圖案造型,看上去萌中帶颯,英姿不凡。 背面是顯卡的特色技術介紹。 附件提供了質保卡、說明書、ARGB同步線、12VHPWR供電轉接線及星曜專屬ARGB支架。 支架可自由調節高度,另外也支持炫彩光效及燈光同步功能。 顯卡的體型還是比較大的,拿在手里也非常重。顯卡配備了全新一代星卓 III 散熱系統,標配3個直徑102mm、厚度20mm的高規格風扇,風扇採用11片靜霜扇葉,風力強,風量大,效能高,該風扇還支持ARGB燈效和智能啟停技術,顏值和實用性都不錯。 肩部一覽,可以看出顯卡還是比較厚的,目測占據了三個槽位。顯卡採用經典的鑽石切割透明外殼設計,充滿晶瑩剔透的質感,透明上蓋支持ARGB燈效,同時可拆卸式設計支持玩家進行個性化DIY設計。 顯卡採用了16Pin 12VHPWR供電接口。 顯卡的星卓 III...

眾里尋她千百度 Fractal Ridge: 3090 Ti Founder Edition 最佳歸宿

如果說玩電腦的一個極端就是越玩越小,從 ATX,MATX 再到 ITX,最終來到極限的 SFX ITX 機器,而當你玩了足夠多的 SFX 機箱後,如何把你精心挑選的硬體用最佳的方式呈現出來,就是一個最終問題。而 Fractal Design 的 Ridge 似乎就是我這台機器的終點站: 一周前在網上看到他的宣傳片時,徹底擊中了我的幾個要害:1. 具有設計感2. 能展示全部的硬體3. 能主打 GPU 散熱4. 足夠的小巧讓我們來一一說說:眾所周知,SFX 機箱的極限就是 FormD T1 帶動的,這種三明治結構衍生出了大量的仿製品,這其中體積的頂峰就是...

12600K+ROG B660I+RTX3060TI,分形工藝 Ridge 機箱裝機展示

廢話前言: 在很久很久以前,曾經有過了這麼一類別的電腦主機,它的名字叫做 HTPC( 家庭影院電腦 ),曾風靡一時....  那會有好些的玩家用來充當二奶機,實不相瞞!個人當初為了滿足裝機欲,就搞過好幾個, 如今顯然 HTPC 這個概念已經是過去式了.... 不過話說回來,現在諸如 HTPC 風格設計的機箱,也還是有廠家跟進推出的,畢竟現在 ITX 平台那麼的熱門,留有這樣的設計,也可以是家庭遊戲主機啊....  那麼這次裝機用到的就是這麼一款機箱,來自於 Fractal Design 分形工藝 Ridge,裝機只為過把癮,僅供參考。 具體配置: CPU:英特爾 I5 12600K主板:華碩 ROG STRIX B660-I WIFI記憶體:XPG 龍耀 LANCE...

暗影之橙,聯力 LANCOOL 216 + SL120 V2 裝機展示

前言 此次分享一台聯力 LANCOOL 216 機箱的裝機,黑橙配色,平台是銳龍5 7600X + B650 + RTX 4090。聯力 LANCOOL 216 機箱在外觀上與之前的鬼斧2代類似,體積縮小了不少,但保留了強大的兼容性,機箱前部預裝了2把160mm PWM ARGB風扇,尾部預裝了1把140mm PWM風扇,結合全方位網孔面板,為機箱內部構建起良好的風道,不管是風冷模式還是水冷模式,都能獲得不錯的通風散熱能力。此次裝機配件方面,主板選擇了微星 MAG B650M MORTAR WIFI 迫擊炮,具備一定的性價比,記憶體部分使用了金士頓 Fury 野獸 Beast...

ROG Z790HERO+ROG4090,華碩GT502白色彈藥庫裝機秀

ROG Z790HERO+ROG4090,華碩GT502白色彈藥庫裝機秀 前言       今天帶來的是華碩GT502白色彈藥庫機箱的裝機。今年華碩不僅在主板和顯卡領域發力,推出了多款X670和Z790系列高中低多款主板,也更新了重量級的ROG和TUF系列4080、4090顯卡,當然這些個人認為屬於常規更新和規模增強。而個人認為華碩在機電散領域的突飛猛進才是ROG全家桶的真正發力點,不僅在MATX上推出了冰立方機箱,還在ATX上增加了GT502彈藥庫,這款GT502使用的是雙面高透鋼化玻璃的倉結構,在285x450x446mm的寬高深尺寸中可兼容400mm長顯卡、200mm長電源、163mm風冷和360冷排,以及兼容8槽PCIe。而此次的裝機中使用了13700KF+ROG Z790 HERO主板+ROG 4090猛禽O24G顯卡,散熱則是使用了最新8代ASETEK技術的龍王3代360水冷壓制13700KF遊刃有餘,存儲設備上則是使用了海盜船的DDR5 6000統治者鉑金記憶體和1TB的威剛S70B翼龍固態硬碟,最後使用的電源則是支持ATX3.0技術的TUF GAMING 裝彈手850W電源,帶這個配置也是剛剛好。 配置清單: CPU:英特爾(Intel)13代 酷睿 i7-13700KF 處理器 主板:華碩(ASUS)玩家國度 ROG MAXIMUS Z790 HERO主板 記憶體:美商海盜船(USCORSAIR)32GB(16G×2)套裝 DDR5 6000 統治者鉑金燈條 顯卡:華碩 (ASUS)ROG-STRIX-GeForce RTX 4090-O24G -GAMING  猛禽顯卡 SSD:威剛(ADATA)...

如何打造一台炫酷的性能主機?從聯力LANCOOL 216和SL120 V2 開始

寫在最前聯力在今年2月份的Digital EXPO上面公布了LANCOOL 216和積木風扇SL V2,經過長達將近10月的等待,它們終於來了。LANCOOL 216提供黑白兩種配色方案,鋼化玻璃側窗、高氣流網眼前面板和頂板,可實現最佳的風道和冷卻性能。同期發布的SL V2風扇厚度從常規的25mm增加到28mm,提供了更加強悍的散熱性能,側邊拼接縫隙的收緊更提升了整體的整潔和美觀度。本次就使用LANCOOL 216和SL120 V2風扇搭配13700K、MSI Z790 ACE、索泰4090 AMP、海盜船DDR5、XPG SSD和振華 LEADEX III Gold 850W電源組裝一台高性能高顏值的主機。裝機配置CPU:INTEL I7 13700K主板:微星 MEG Z790 ACE記憶體:海盜船鉑金統治者 DDR5 5600 16G*2顯卡:索泰...

應該是國內第一台裝好的:Teenage Engineering Computer-1

關於Teenage Engineering Computer-1 這個箱體最早我是在某書看到,第一眼確實吸引到了我,後來沒想到網友私信我,他定了這個箱子,希望可以幫它裝好,這麼特殊的箱體,我自然不能錯過,作業完成後的感受是:它很酷,但我並不推薦你買(普通用戶)。 為什麼? 以機箱的功能需求來說,它簡直差評到極致,甚至穩固程度還不如鞋盒,殼體薄到類似奶奶的餅干盒,防塵和風道設計設計基本是沒有,唯一的實用性功能設計,大概就是裝飾屬性占一半提手了。 但是 它真的很酷!他們家的東西大半的價格,就是買它的設計。市面上你基本找不到類似設計風格如此強烈且有趣的產品,甚至安裝過程都是痛並快樂著,也就是這款產品並不具備實用屬性,更多是作為它主人的喜好標簽存在,而且這個標簽還挺貴~ Teenage Engineering Computer-1 機體大小:約9.2L顯卡限制:≤180M,≤2pcie插槽電源要求:SFXCPU散熱器限制:風冷≤147MM(不包含側板風扇)特點:設計缺點注意事項:不適合正常人類視頻版 來源:Chiphell

暗夜之藍——聯力 LANCOOL 216+SL120 V2+七彩虹Z790裝機展示

這次裝一台聯力的機箱——聯力 LANCOOL 216。這款機箱外形和之前發布的鬼斧2代類似,個頭雖然小一圈,但是兼容性很強,CPU散熱器限高 180.5mm,顯卡限長達到 392mm,4090都沒有問題,前面板預裝兩個 160mm ARGB 風扇,風壓、風量十足,擁有很強的通風散熱能力。此外,機箱尾部的 I/O 擋板部分做成了可上下調整形式,使得主板可以上下移位,可以根據風冷模式和水冷模式按需求進行切換。 其他硬體方面,主板使用了七彩虹 Z790D5 巡洋艦主板,顯卡使用影馳 RTX 3090 HOF Extreme 名人堂,二者白色的PCB及外觀設計非常適合白色裝機主題;記憶體使用 XPG 龍耀Lancer RGB DDR5 6000 白色,DDR5 記憶體中少有的白色版本;電源來自海韻的...

13700K+Z790 EDGE+RTX4080,幾何未來MODEL4亞瑟王裝機展示

廢話前言: 眾所都周知啊.... 剛發布的 40 顯卡,好大一塊!致使好些玩家升級換卡的同時,一並還得更換機箱,即便是中塔的 ATX 機箱,好些也是在所難免!真心是大的有點過分了!那麼對應變化,機箱廠家必然也會有跟進的新的產品出來,最近 」幾何未來「 就發布了這麼一款機箱 MODEL4,可以滿足到玩家不想跟著顯卡增大機箱的需求,其保證可觀的擴展兼容性,還能有著緊湊的身材, Emmm..... 那麼廢話不都說,這邊給大家分享下這款 MODEL4 機箱白色版本的裝機秀。 具體配置: CPU: 英特爾 I7 13700K主板:微星 MPG Z790 EDGE TI WIFI DDR4 刀鋒鈦記憶體:宇瞻 Apacer...

最強SFF工作站——13900K猛禽峽谷開箱

自從測完猛禽峽谷和蝰蛇峽谷後,雖然被小體積和性能驚艷到,但是也覺得總少點什麼。即便是蝰蛇峽谷的A770M,顯卡性能也就3060級別,無法滿足我的需求。這時候,我那個給我蝰蛇峽谷的朋友又問,你要玩猛禽峽谷嗎?13900K+3080ti,最高能塞進去4090!這一下聽的我兩眼放光,那果斷玩玩看啊。於是不久後,我收到了這台猛禽峽谷。作為intel最新的工作站,既然塞入了13900K和NV旗艦顯卡,體積最自然也不會小。A4那種體積已經很難壓住這種發熱了,整機體積來到了SFF主機的尺寸。具體規格如下,默認配置是13900K+TUF 3080TI,24核心32線程,最高5.8GHz,最大支持64GB DDR5記憶體。擴展支持3個M.2 SSD,2個2.5寸SATA盤位,支持PCI-E5.0顯卡,最長可以塞進3槽位313mm顯卡,也就是4090FE能塞進去。wifi模塊是AX1690i,目前最好的wifi6e網卡。其餘部分,因為定位工作站,雙雷電4,10G有線網口這些也一個不少。電源是一個ATX12VO的750W SFX電源,整機尺寸為標準SFF機器尺寸。可以說,在這台小機器里面,基本該有的都有了。 首先來看下外觀吧。這包裝夠大的,外觀和彈藥箱差不多,和以往以科技風為主的外觀大相逕庭。頂部有一個猛禽的爪子,畢竟叫猛禽峽谷嘛,Raptor這個取自13代的核心Raptor Cove,言簡意賅,告訴你我用的是13代處理器。 打開之後就能看到機器的本體了。因為是完整樣機和媒體機器的原因,上面還有額外的標識。另外U盤里面是驅動和nuc控制中心套件。 附件雖然少,但是很豪華,尤其是附贈了正版windows10 pro的光碟以及序列號,很久沒見過了。不過畢竟是工作站,給專業版的windows也是情理之中的。其他保卡說明書什麼的就都常見了。另外由於預裝了TUF的3080ti,所以還給了TUF的保修卡。 除了上面的以外,還給了兩根SATA線,一根6pin轉雙SATA供電線,電飯鍋線,各種螺絲,以及wifi天線和PCI-E擋板。 外觀上,猛禽峽谷就是標準的SFF主機外觀。但是因為整機配置非常豪華,為了壓制巨大的發熱量,機器上下左右四面都做了密密麻麻的散熱開孔。   機器的開關在頂部,除此外還有兩個USB接口以及一個USB-C接口,再加上一個二合一的耳麥孔,夠用了。 正臉外觀很簡潔,右上角有i9的貼紙。正面下方可以隱約的看到一些圖案,但是拍的時候是陰天,所以沒拍出來。 後部可以看到結構類似小烏鴉這種,但是小烏鴉可塞不進去13900K和4090呀。不得不說intel還是有一手的。 後部接口有四個USB3.0,兩個雷電4,一個2.5G有線網口,一個10G網口,一個HDMI輸出,還有音頻輸出和wifi天線。這個輸出接口配置,即便是放到旗艦主板上,也是毫不遜色的。兩個雷電4和10G網口加大分。 拆卸所有面板都不需要螺絲刀,只用擰下頂部的手擰螺絲,就可以拿下全部的外部面板,實現免工具安裝。 拆開之後可以看到,結構還是和小烏鴉類似的。不過不一樣的是,intel為13900K單獨製作了主板和散熱,這和通用的ITX機箱是完全不一樣的,可以充分利用內部空間,下方是TUF 3080ti顯卡,媒體包標配的。 前面板里面沒有什麼東西,不過我覺得這位置塞倆2.5寸盤不錯,改一下看看如何? 後部就是散熱風扇了,兩枚碩大的12cm風扇帶走機箱內部的熱量,同時也可以給CPU散熱器旁邊的那個散熱鰭片散熱。下部的話,簡直就是為了公版N卡特設的,之抽走熱氣的效率更高了。 另外這東西是真的能塞進去4090FE的,我朋友是塞進去了,我因為主力機還要用,所以就不拆下來了。用一下他的圖,滿滿當當的。 拿掉顯卡之後可以看到PCI-E插槽,旁邊是兩個SATA擴展接口,以及SATA的供電線接口。    顯卡就是一個TUF 3080ti,沒什麼特別的,大家都很清楚了。 上部分取下主板之後的樣子,可以看到風扇接口,主板供電等等都集成在了中間這塊擴展板上,空間利用率相當高。 電源是全漢代工,12VO電源,單路12V 62.5A,最大輸出功率750W,可以滿足13900K+4090FE的需要。你可能會說,怎麼可能夠呢?其實是夠的,下面會說到。 主板與擴展板的連接插槽,看外形,左側個人覺得是供電部分,而右側是一個定製的PCI-E插槽,用於擴展顯卡以及各類設備。 主板本體,一個渦輪散熱器和一個輔助散熱。下方就是一個定製的i9 13900K處理器,和零售的桌面版CPU是不一樣的。右側是wifi和記憶體插槽。另外CPU旁邊的不是輔助供電接口,而是單獨整張主板的供電,你單獨拿出來接這個8pin,這個板子也是可以用的,只是沒獨顯。這張PCB上甚至還有單獨的開關跳線。 主板背面有三個M.2插槽,都支持4.0協議。每個插槽上都有一個散熱片。不過這個散熱片,個人覺得可能效果不是太好,畢竟沒散熱鰭片。 豎著的這個插槽已經安裝了一條金士頓的fury旗艦4.0 SSD,捨得下本錢。不過考慮到這台機器的價格,也正常了。 記憶體預裝了一套金士頓32GB DDR5 4800的記憶體,其實13900K能支持更高規格的記憶體的,但是本條的話似乎最高只能買到5200,還很貴。 左側的散熱片可以放一個9015風扇,也有預留的螺絲孔位和風扇接口。但是吧,intel沒給你螺絲,需要你自己去找M3*20的螺絲。 裝好風扇就是這樣了,記住一定是9015風扇,9025就蓋不上側板了。另外裝風扇和不裝風扇大概能差個10℃,噪音沒區別,我個人建議是一定要加。風扇選擇,我是隨便買了個利民的,捨得花錢就貓頭鷹,不過沒什麼必要   最後要說一下,上4090是要換線的。默認電源只給了一個300W的16pin接口,無法滿足4090的需要。雖然全漢官方沒出16pin線纜,但是實測海韻的這根雙8轉16pin 600W是可以用的。但是記得退一根sense針改成450W,否則750W電源扛不住。 線纜的做工還是很好的,是壓紋線,也有白色版本。另外這個線纜本身非常軟,可以杜絕因為線纜彎折導致燒毀16pin供電。 線纜規格是600W的,兩根sense針,把右邊起第二根針剪斷或者用工具退掉,就會變成450W,這樣電源就扛得住了。 好了,外觀部分到此結束,下面進入測試部分。首先測試平台信息,主板好像還是Z690晶片組,其餘部分,13900K+3080ti,這顆13900K是定製的,目前仍舊是QS版,畢竟是樣機。記憶體搭配了16GB*2 DDR5 4800筆記本記憶體,和TUF的3080ti顯卡。因為是工作站的原因,這次就以生產力性能測試為主,遊戲隨便跑兩個,畢竟遊戲玩家真不一定會考慮這機器,價格老貴了。 通過HWINFO能看到,CPU在平衡模式下的PL1和PL2功耗分別為150W和250W,NUC控制中心裏面還能設置為120W的節能模式和160W的狂暴模式,是要噪音還是性能就看個人取捨了。 首先是記憶體跑分,因為是DDR5 4800,連續讀寫還是可以的,但是延遲略高。雖然是CL38,但是比起現在的高頻記憶體,這個時序還是太高了。但是對這種小機器來說,已經很強了。 測完了記憶體,來看看CPU性能吧。首先是CPU-Z,單核917,多核15700分的成績輕松KO掉了上一代旗艦12900K,雖然沒有正常13900K 16800分左右的成核高,但是這是限制了功耗的情況下跑的,依舊比12900K強一大截,功耗還更低,過氣旗艦不如狗用在這再合適不過了。 然後是喜聞樂見的CBR20和CBR23跑分,跑分減少的幅度和CPU-Z中的情況類似。畢竟150W的13900K,記憶體也只有4800。但是即便如此,這個成績已經快接近隔壁滿血的7950X了,單核更是比7950X還高一籌,13代確實效能不錯。   VRay跑分如下,22300分的成績足夠應付各類渲染工作了,12900K都沒這麼高。另外也測了下CUDA和RTX,這個跑分取決於你的顯卡,隨便看看就行。 PCMark跑分就不用多說了,12600的跑分,應付各類辦公建模等工作,都完全足夠了。畢竟大部分人的筆記本都只有六七千分呢。 CrossMark跑分也是一樣的情況,2244的分數足夠你進行各類高強度辦公生產力,不用擔心性能不夠的問題。 Corona 1.3渲染Demo,限制了功耗的13900K也僅僅用了44秒就完成了,拿來做渲染建模完全不用擔心性能瓶頸。 SPEC viewperf2020我也跑了下。1920*1060的解析度。有13900K,有3080ti,性能自然不會差,跑分自己參考即可。 SPEC Workstation3.1也是一樣的情況,我主要測了生產力和多媒體的部分,其他沒測試。成績如下,各位參考即可。 生產力軟體測試到這就結束了,然後看一下SSD吧。默認標配了一條金士頓的fury 1T旗艦4.0...

帶螢幕的MATX機箱,喬思伯 D31 MESH SCREEN 裝機展示

前言 此次帶來最近比較熱門的喬思伯 D31 MESH SCREEN 機箱的裝機分享,此款機箱最大的亮點是前面板帶有一塊8英寸的螢幕,可以實現螢幕擴展、展示動畫/壁紙、顯示硬體運行狀態等功能。D31機箱延續並優化了D30機箱的結構設計,頂部支持360冷排,電源安裝位支持位置調整,安裝360一體水冷後,支持安裝最大長度為360mm的顯卡。裝機硬體方面,平台為銳龍5 7600X + B650 + RTX 4090,主板使用了微星 MAG B650M MORTAR WIFI 迫擊炮,具備一定的性價比,顯卡使用了索泰 GeForce RTX 4090 AMP EXTREME AIRO,性能非常突出並帶有酷炫燈效,記憶體方面使用了金士頓新推出的支持EXPO記憶體超頻認證的DDR5燈條FURY Beast RGB...

用藍戟A770裝一台生產力主機——13700K+ROG Z690G+AP201側透裝機

這次用藍戟 GUNNIR Intel Arc A770  Flux 8G OC 裝一台生產力主機。一直很喜歡這張顯卡,主要還是它富有金屬質感的外觀,機甲風設計配合低調的 RGB 點綴深得我心,AI性能上,藍戟 A770 Flux 集成了其 Deep Link 技術中的 Stream Assist、超級編碼、 XMX 引擎,AV1 格式的硬體編解碼,可以和英特爾酷睿處理器進行協同,在視頻和 AI 生產力項目中有不錯的性能表現,功耗溫度控制的也都很優秀,另外在視頻輸出接口中,用上了 DP...

可立可臥的HTPC,分型工藝 Ridge 裝機展示

前言 此次帶來分型工藝 Ridge 機箱的裝機分享,機箱為白色款,可立可臥,尺寸為360 mm × 115 mm × 375 mm,適合作為HTPC。機箱整體採用了圓潤的設計風格,非常簡約,前面板採用了布藝防塵網設計,較為有特點,機箱內部兼容性不錯,支持ITX/DTX規格主板,散熱器限高70mm,支持SFX/SFX-L電源,最大支持335mm 長、137mm 高、82mm 厚的顯卡,還能支持280mm一體式水冷(顯卡體積受到一定限制)。此次裝機採用了較為均衡的硬體配置,能在保證散熱的同時充分發揮出硬體性能,平台是銳龍5 7600X + B650E + RTX 3080,主板選擇了華擎 B650E PG-ITX WiFi,ITX規格,用料豪華,記憶體部分使用了威剛 XPG 龍耀...

喬思伯D31裝機 【記2022年第三次換機箱】

寫在前面 2022年算是又一次重新大折騰了一番,最開始用的SSUPD,結果龍神一代水冷的OLED螢幕突然自己燒了,等售後換新的途中買了個二代的,到手以後發現冷頭太高,導致側板蓋不上去了。念在龍神2螢幕的份上又自己畫了CAD圖紙DIY了一個帶挖空的側板,裝上去用了幾天發現外觀上還是過不去自己這關,思索再三入了喬思伯的D30。本以為今年的折騰之路可以跟著D30一起結束,但萬不曾想雙十一偶爾刷到了D31的視頻,瞬間中毒,搞!硬體配置 CPU:R9 5900XGPU:RTX 3070Ti   主板:ROG Crosshair VIII Impact記憶體:KLEVV 16GB×2 3800(OC) C17SSD:SAMSUNG 980Pro 1TB | SAMSUNG QVO 870 1TB |  Crucial P5 1TB散熱:NOCTUA U12A chromax.black電源:CORSAIR SF750Part.1 D30與D31對比 從長度上來看,D31要比D30長4cm 兩個機箱的寬度基本一致,高度嘛忘了量了.....可以參考下圖大概在2cm左右(D30換了自己買的20mm腳墊,高度比原廠的要高一點) 整體對比來看,D31在兼容了360冷排的情況下整體體積並沒有比D30大出太多,從比例來看,D30更加「矮胖一點」。從設計上來說,D30無論是四角做圓弧處理還是頂部散熱口的設計,都會比D31看起來更加精緻一些。Part.2...

MATX性價比天花板 — 喬思伯松果D31裝機展示

繼D30之後熱賣後,喬思伯又在MATX市場放了一個大招,升級版的松果D31來了。相對於絕大數廠商還在表面或者內部的RGB燈效上下功夫時,松果D31直接將可視面積擴大,把顯示效果拉滿,搞了一塊8英寸的螢幕在機箱正面,離譜的是帶螢幕的標準版本售價和D30相同(499元),這可比D30不僅僅是多了一塊螢幕,而且還多了對360水冷的支持,模塊化設計,更離譜的是標準不帶螢幕版本僅229元,比D30便宜了一半還要多,「狠起來連自己都不放過」這種事可能也就喬思伯做的出來了。今天就來看看這位MATX中的真戰士,是否真的強悍如斯。整機展示這地選擇了白色版本,整機的表面噴塗工藝個D30一致,就這個價位來說,質感應該是很到位了。一開始還以為黑色的螢幕胡顯得突兀,擔當螢幕亮起後,整體還是很協調的。 有了這塊螢幕,通過AIDA64就能很方便的展示系統運行情況,喬思伯很貼心的配備了D31螢幕使用說明,配置很方便。 整機內部空間還是很富裕的,為了檢測D31的兼容性,我特地選用了360水冷+30系猛禽+ATX電源的組合,還在底部加裝了3把120mm風扇,由於利民 Frozen Notte 360冰封魔境冷頭和水泵分離式設計,水泵位置剛好和尾部風扇位有衝突,放棄了原本想在尾部安裝一把120mm風扇的計劃。 可以看到安裝水冷的話會感覺內部很空,視覺感官不飽滿,但是散熱性能會得到提升,利民 Frozen Notte 360冰封魔境整體的散熱效能還是很不錯的。如果你要哪種塞滿機箱的飽和感,建議安裝雙塔風冷,視覺效果會好很多。 利民 Frozen Notte 360冰封魔境冷頭的無限鏡效果還是很酷炫的,搭配XPG白色馬甲DDR5燈條,效果很滿意。 底部的3枚TL-B12W-S 12CM風扇性能一如既往的優秀。 海韻 FOCUS GX1000 White Edition,白色高功率ATX電源里難得的小身材,14cm的長度實現堅固頂部360和下方30系顯卡的安裝,80 PLUS金牌認證加上十年的質保,在保證性能的同時讓你無後顧之憂。 雖然整個白色的外觀被電源倉庫籠擋住,但是在頂部還是可以看到海韻的銘牌,NICE。 最後看一下背部的走線,理線空間很充足。 裝機配置CPU:AMD R5 7600X主板:微星 MAG B650M MORTAR WIFI顯卡:華碩 ROG Strix...

DIY家庭多媒體伺服器 基於御夫座nas機箱小改

早幾年前玩過gen8使用exsi為底層虛擬系統折騰過aio方案,系統正常運行的時候還是非常穩定的,後來好幾次因為「手賤」導致家庭網絡癱瘓的情況後,我就將各個軟路由nas等各個功能拆分出來。目前家里的方案是軟路由加威聯通運行多年,此次裝機主要是為了體驗下在docker和應用有極大優勢的unraid底層虛擬系統。硬體配置由於unraid已經支持intel12代cpu硬解,所以我放棄了老平台的方案,並且目前在各大網購平台很難找到全新在保的老平台主板。雙十一通過各大平台以不同的優惠采購了大部分硬體。以下是硬體信息cpu:intel i3-12100主板:銘瑄(MAXSUN)MS-終結者B660M Red記憶體:酷獸(CUSO) ddr4 32gx2台式機記憶體 64g 2666MHz電源:Tt(Thermaltake)額定450W 鋼影Toughpower SFX硬碟:鎧俠 rc10 500g NVME 固態以及老硬碟若干網卡:浪潮x540 T2 雙口萬兆電口直通卡:浪潮lsi2308散熱:利民(Thermalright)AXP120-X67+NF-A12x15 PWM機箱:御夫座matx 6盤位nas機箱硬體選擇思路:選擇12代i3主要是為了防止性能過剩帶來的資金浪費,因為修改了散熱和電源方案後續換成i5應該也沒有散熱壓力。主板選擇了幫主的b660m終結者因擴展性足夠並且作為nas主板也不需要wifi以及超頻功能,但不得不說bios界面實在是拉的不行,感覺回到了七八年前。購買御夫座機箱主要是作者論壇發帖安利,這款機箱支持atx電源,但是只能使用55mm高度以下的散熱器,且通過反裝風扇後和電源風扇形成風道接力。這種情況下cpu散熱性灰降低,電源溫度也會升高,但是最大的優勢是可以節省電源和散熱器的成本,電源可以選擇300元以內低負載下有較好持續性和波紋表現的電源。個人採用sfx電源是因為原來手頭axp100rh,本以為可以購買散熱背板來支持1700底座,後來被商家告知不支持後再購買了axp120x67。因為unraid在磁碟陣列性能上相對其他nas系統較弱,所以我需要虛擬一個DSM來做專門的存儲,為了保證DSM的性能購買了萬兆網卡和直通卡,unraid本身系統是支持軟直通的方案,但是本人對Linux熟悉度較低,大部分操作只能依葫蘆畫瓢,所以直接採用直通pcie設備的方式把虛擬機變相轉變成物理機,並且保證主板其他硬碟位單獨歸屬於unraid系統本身,方便玩docker等。硬碟目前只是把之前多餘的硬碟利用起來,先做系統軟體上的測試,穩定後再給DSM增加大容量硬碟。如果總結硬體采購上的關鍵特點的話,那應該是qiong把 裝機流程其實很大程度上這次裝機是因為購買了這個御夫座機箱,很喜歡它白色顏值,但實際到手後還是有不少不盡如人意的地方。 機箱頂蓋和側板都通過螺絲固定,前面板磁吸。看了下板材厚度 基本在0.9-1mm厚度的鋼板做噴塗工藝。後背板個人其實建議後續的產品做加厚處理,因為鏤空太多,強度有點低了,尤其是電源和主板之間的背板位置用手拉扯就能明顯感受到變形彎曲。側邊有一個atx電源支撐杆,防止電源自重拉扯變形,支撐杆可以拆卸。電源支持atx標準電源,主板支持matx主板,4條全高pice插槽好評,還特別做了pcie固定塊板。硬碟倉和硬體做了空間分割,上下各兩個9025風扇位形成獨立風道。硬碟倉帶2個3.5盤位的sata熱插拔背板,支持sata/sas硬碟,一共6個盤位,左右側還有2個2.5直立盤位,可以安裝薄盤或者sata,從某種角度上來講也算是8盤位機箱。 TT的sfx450全模組電源,從b站up的sfx電源橫評來看,雖然比海盜船sf450各項指標差了一點,但是差距很小已經算是非常好的小功率sfx電源了,並且風扇支持啟停,自帶中置atx轉接擋板。加上價格優勢,性價比很高。 AXP120x67,因為我使用了第三方的atx轉接擋板,散熱高度擴展到8cm多,雖然依舊只能使用下壓式散熱器,但是可以上到6熱管的AXP120x67了,實際安裝下來,因為sfx電源的小體積,電源不會影響散熱器吸風,更高規模的散熱器帶來的優勢就是更低的溫度和更小的噪音,最終裝機完成後封上所有側板後跑AIDA64 fpu和cpu測試一小時溫度維持在60度左右,並且噪音很低,日常待機情況下cpu溫度在30度左右,貼著機箱側板才能聽見風扇噪音。 銘瑄的b660m終結者主板,4個ddr4記憶體位,3個m2硬碟接口,1個m2無線網卡接口,3條pice插槽,擴展性非常高了,雖然只有4個sata接口,但是如果沒有陣列卡直通卡需求的完全可以通過pcie3.0x1或者m2無線網卡位轉接出非常多的sata接口,並且在unraid下通過軟直通也可以達到差不多的效果。因為沒有買到價格實惠的黑色版本,退而求其次買了新出的紅色版本,個人不是很喜歡這個裝甲配色。 酷獸的ddr4記憶體,幾年前買過酷獸的記憶體條,一直辦公使用至今,沒出過什麼問題。對於沒有超頻之類需求的人來說,夠用穩定即可。 安裝完機箱風扇和主板之後的機箱外觀,機箱沒有專門的走線空間,大部分線材整理全靠扎帶捆綁固定,最讓人不舒服的其實是硬碟背板的指示燈用的是排線,排線本身比較脆弱,不利於理線。機箱風扇通過4pin一轉二的轉接線接主板的風扇接口,銘瑄這塊主板有4個分布式4pin風扇pwm接口,可以做到獨立控制上下風扇空間的轉速。還有多餘的就給萬兆網卡散熱的風扇使用。 御夫座的硬碟架沒有使用通用的快拆結構的硬碟架,並且固定方式採用螺絲固定,看起來略顯簡陋,但是實際使用的時候,背板插拔順暢,螺絲固定後非常穩定,而且整個鏤空環境下有利於散熱,官方宣稱安裝硬碟後溫度直比室溫高6度,實際安裝後在沒跑數據的情況下,看檢測到的溫度數據和室溫對比差值基本符合。 第三方的sfx轉atx擋板,非原配中置,因為上頂板我自己重新測量製作了一塊替換擋板,所以我將電源風扇口朝上,從機箱外部吸風形成電源的獨立風道,不會和cpu散熱搶風道。然後實際使用起來,因為我的設備功率完全沒有達到電源風扇開啟的閾值,他一直是停轉的。 安裝完電源盒後的機箱內部情況,cpu散熱離電源還是有一定的距離。電源自帶的線材非常硬,並且部分長度非常極限,比如6pin給2塊背板供電的數據線基本已經是拉扯到極限長度了,轉24pin過長在這個小空間里我轉了好幾圈,後續更新我的日用電腦的時候在考慮一起重新做一套專用定製線把。機箱本身帶有的usb3.0線材還有排線等,我都通過扎帶固定在機箱風扇上,稍微走了下線,讓內部空間看著更整潔一點。 因為有加工設備,所以測量了下上頂蓋的尺寸,用不銹鋼雷射切割了新的上頂蓋並且做了黑色的靜電粉末噴塗。後思考了下順帶做了2塊黑色的左右擋板修改了下整機配色。原來的固定螺絲是m3沉頭十字螺絲,為了方便更換了m3的手擰螺絲,這些手擰螺絲記得還是很多年前購買鋁合金客制化機箱的時候送的,用來固定玻璃側板的。 安裝完成後的外觀,雖然內部配色雜亂,但是封蓋後也算是一個熊貓機把。 機箱本身安裝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已經反應給作者):1.前面板因為噴塗後公差問題,會卡機箱內部框架,使得很大程度上固定前面板不是靠磁吸而是卡緊的,安裝困難,拆裝過程中就會剮蹭掉前面板內部漆面。後續版本可能會有改善,個人解決辦法就是用卡鉗將剮蹭接觸位置掰開一點,掰的時候建議前後放兩塊平板夾住。2.前面板磁吸磁鐵位置偏內部沒有和前面板接觸,達不到作為的磁吸效果。作者表示後續更換磁鐵大小來解決這項問題,個人解決辦法是上面的磁鐵可以用墊片來往外墊出和機箱邊緣齊平,下部的方塊磁鐵直接拆掉螺絲用免釘膠之類黏貼固定。因為磁鐵本身強磁加上膠的固定,已經很牢固。 軟體測試底層虛擬系統unraid這個系統有免費的開心版和收費版本,收費根據硬碟位數目分為三個檔位,一次性收費。目前已經支持大部分菜單中文漢化,圖形界面友好,有大量的應用和docker,虛擬機直通也很方便。系統不支持傳統raid,硬碟傳輸速度受到限制增加校驗盤後速度基本算是龜速。不過因此盤位擴容方便,有閒置的硬碟可以直接往上塞。剛需raid之類的可以虛擬話dsm或truenas等解決。更多的詳細內容目前全網一搜已經有很多了,視頻入門的話可以B站看下司波圖、錢韋德等up的陪玩教程視頻。個人建議在新玩家成功安裝unraid後,先安裝應用市場以及一些非常有用的插件,因為後續一些虛擬機安裝直通硬碟都需要插件的幫助。DSM安裝dsm系統建議採用自編譯的方式來安裝引導,因為我使用直通pcie設備的方式來安裝dsm,虛擬機設置的時候沒有添加虛擬硬碟或用Unassigned Devices插件直通硬碟,所以找了幾個引導盤後無法正常安裝。DSM7.X引導用arpl編譯教程內容可以從gxnasBlog網誌獲取,圖文教程非常簡單明了。個人嘗試後引導3622成功,918反而失敗了,原因未知。引導在製作過程中會自動識別硬體信息下載驅動,引導安裝完成後能正常識別到我的萬兆網卡和陣列卡下硬碟信息,如果使用的是10代intelcpu可以直接直通核顯給dsm。 、網口識別成功,第一個為虛擬網口,二、三為萬兆網卡網口。 硬碟信息正常,可以檢測到硬碟溫度信息。 利用Unassigned Devices插件可以直接識別到內網中dsm共享的磁碟文件,對於我這dsm不支持12代cpu的情況下,可以通過unraid下的軟體掛載smb或者nfs的多媒體文件來實現核顯硬解播放。 總結由於個人水平有限,還在摸索和學習unraid下的軟體使用,無法做更多的內容分享,但是短期的接觸下,個人覺得可玩性很高,而且硬體的更新兼容速度挺快,可以用相對新款的硬體來搭建整個系統。對於軟體需求的搭配還是得看個人的使用習慣來組建,因為畢竟是虛擬化系統,各種虛擬機使用起來還是有非常多的坑點需踩,例如當下我安裝的dsm還有部分小問題需要解決,不過當前網絡上的分享案例很多基本都可以解決,只是需要花更多的精力時間去布置。 來源:Chiphell

裝一台立臥兩用HTPC——分形工藝 Ridge 機箱裝機展示

今天裝一台來自分形工藝的 ITX 機箱 Fractal Ridge。這款機箱黑、白二色可選,尺寸為 360 x 115 x 375 mm,12.6L 體積,可立可臥,非常適合狹長緊湊的桌面空間,像大號 PS4 Pro 一樣放在電視櫃上作為HTPC使用也是很合適的。機身採用了金屬材質,多處採用圓形小孔通風散熱,正面板採用了編織布料。內部規格方面支持 ITX/DTX 主板,CPU 散熱限高 70mm,支持安裝 SFX、SFX-L 電源,可支持 335mm 長的顯卡或者280一體式水冷排提高CPU上限。硬體使用上本著性能與功耗均衡的原則,甜品級i5-12600K、以及強悍散熱能力的影馳 Galaxy...

華碩巨齒鯊ATS RTX3060顯卡打造立臥工控風無光ITX裝機作業

裝機前言: 對於追求極限體積的ITX的裝機作業是非常多的,安裝過程中會面臨不同的問題,而在選擇適合的箱體適合的硬體時不能單靠官方宣傳圖,畢竟很多問題只有親自體驗和動手後才會清楚你選擇的是否適合,如果這款機箱在安裝過程中方方面面你都是可以接受的話,那麼這才可能是適合自己的ITX PC主機的方案。而在如今的DIY大環境下,燈效和顏值是眾多使用者首要選擇,畢竟帶燈效的主機在顏值上確實比較討喜。所以無論是全塔、ATX還是M-ATX還是ITX這幾種常見類型最多的機箱和裝機基本都會出現不同的燈效整機的作業出現。而較為傳統比較偏向於實用、無光、兼容這三點的裝機方案在主流市場的推動下越越來越少了,那麼更為務實的工控風格的裝機也是少之又少,畢竟整機的顏值對比更有優勢的燈效主機變成了非常小眾的裝機選擇,這次的裝機作業就顛覆下現在的DIY主流,利用手上剛入手的華碩巨齒鯊ATS RTX3060 O12G顯卡和fractal design新推出的Ridge工控風格的新品立臥兩用ITX機箱來交上這份裝機作業。 配件開箱: 對於一套ITX主機來說,如何搭配好適配的硬體也是非常關鍵的,畢竟桌面PC和筆電PC是日常工作娛樂使用最多的電子產品之一。接下來看下這次裝機的配置清單:處理器:intel 12代酷睿i5 12490f主   板:ROG STRIX B660-I GAMING內   存:XPG 龍耀LANCER DDR5 6000 16*2固   態:XPG 翼龍S70  BLADE 1TB PCIe4.0 M.2 SSD顯   卡:ASUS巨齒鯊ATS RTX3060...

客制化機箱的裝機體驗 aboStudio ContainerL

本期關鍵詞:客制化、堆料、13代、MATX中塔01/ 中高端性能方案 機主的用途需求 用途:編程、深度學習、工程項目,業余遊戲 平台要求:著重CPU,顯卡高於3060,32G記憶體,有wifi藍牙 預算:原定15-20K左右 風格喜好:內斂、質感、緊湊適且適合桌面展示 受益顯卡降價跟等待期間新品發布,原定的12代i7+甜品卡,最終調整為13代i5+中端卡,而且價格低於原預算,最終整機效果如下,對了機箱方案選了小眾的客制化機箱aboStudio ContainerL 。 猛男配色 因為機主對於視覺風格的喜好,經過討論之後,我們還的定了之前的【猛男配色】方案,就是黑色主體,加上「低飽和復古粉」,之前Q58、V11,兩次方案都獲得了網友的喜好,實際效果也挺醒目,所以這次就繼續沿用了。燈光色值 hex triplet:#ff575a   ; RGB:255,87,90   。跟普通低飽和粉有點不同,加了一點「玫紅」,會更加復古(我編的)。對應的定製線也是我找到「最淡的粉」了,長度也是專門手動量的,供參考:主板24pin 30cm;cpu供電8pin  65cm;顯卡供電8pin 長度55cm。均為含電源接頭長度,目前感覺線材長度基本剛好,符合設計預期,走線也供參考。 補一個晚上燈光效果 aboStudio ContainerL 方案適合哪些人? 做工/用料黨,跟筆記本/手機等設備一樣的6系鋁合金+CNC工藝~生產力工業風/設計愛好者,aboStudio家的風格是一直很穩定的走工業設計風格,你有這方面偏好的應該會喜歡細節控,ContainerL可以算aboStudio家第三代產品了,前一兩代的產品給人的感覺是堆料感,而到了ContainerL細節也真的是補全了。中高端預算裝機方案,10K起步方案比較建議桌面愛好者,綜上特性,aboStudio ContainerL 是很適合用於放置桌面展示的箱體 抄作業參考 弄了兩套配置,分別是i5/i7,aboStudio ContainerL 冷排可以上到280,所以實際你要上到i9也是沒問題,就是最好可以優化下BIOS功耗設置(降電壓)。 02/桌面效果展示 aboStudio ContainerL  官方尺寸箱體大小大概32L,在塔式箱體中算尺寸比較緊湊適中的,加上本身到位的機身細節和特別的機械軸開關按鍵,所以也特別適合放在桌面當「手辦」箱體,我個人最喜歡的就是他們家的側透開窗方式,並非簡單的整面玻璃,而是保留復古的挖孔+玻璃+無螺絲固定,側透視覺效果就很好。 真力G ONE 既然是黑色的箱體,就剛好把黑色的真力G One搬出來搭配了。除了顏色,真力G One剛好也是鋁制金屬腔體設定~ 整體風格質感也很適合。真力G One...

新番顏猶在,玩家國度 ROG STRIX Z790-A 吹雪是否再進化?

開篇前言: 對於年輕群體來說二次元文化帶來的影響力高歌猛進,從收集ACG周邊到各種不同款式手辦作為擺件或者收藏,甚至現在主流裝機商家推出了針對二次元滿滿電競主機也是非常受年輕一代玩家的青睞的產品之一。華碩在二次元IP推廣最為成功的廠商沒有之一,脫胎於雪舞戰姬的吹雪系列主板與周邊無疑已經打造成除了ROG之外的第二個爆款主題系列,因為其價格和新興高顏值設計無疑更深受年輕玩家群體的歡迎,甚至延伸到不少老玩家群體中來,也是非常多白色主題裝機主板選用的座上客,所以說受眾群體更為廣泛可以概括。吹雪系列主板自推出開始已經走過2個年頭了,經歷了三代吹雪的變化,已經覆蓋了兩大不同平台(intel and amd)產品線,而值新一代intel 13香平台推出之勢(噢~不對是13代酷睿平台哈哈哈)推出了新一代Z790晶片組ROG STRIX Z790-A 吹雪主板,該主板延續了吹雪系列經典的電競美學和優秀的性能釋放能力,更有Se7en雪武戰姬形態加持,這樣一款充滿二次元風格兼具科技感的主板和前代Z690 A吹雪兩者之間會有什麼變化呢?以下只代表個人的一些看法和觀點。 兩張主板的外包裝除了顏色和圖案不同之外,內里的配件基本是不變的哈,這里就偷個懶,直接看下主板本體有什麼不同點。下圖左是ROG STRIX Z690-A吹雪,右則是新推出的ROG STRIX Z790-A吹雪。主板的板面設計還是有變化的,但是整體外觀變化很大嗎?個人覺得並不這麼認為,有變化但是差距不大,只能是這麼形容。 吹雪Z790-A主板本體,依然延續吹雪一貫的銀白裝甲搭配黑色PCB,和Z690-A吹雪相同支持4個M.2 SSD,並且都有銀色散熱馬甲覆蓋,整體的設計風格和Z690-A是基本相仿的。 外觀最明顯的改變就是最上角的ROG STRIX的變化,Z690-A和Z790-A兩代主板的對比如下圖,總結就是Z790-A的用碩大的敗家之眼LOGO代替了Z690-A的ROG STRIX標識,使得整個燈區的范圍變得更大更有辨識度,信仰感是這張主板的加分項。 Z790晶片最多可提供20條PCI-E 4.0與8條PCI-E 3.0,相比Z690晶片,PCI-E通道總量不變,但是PCI-E 4.0規格的通道增加了,PCI-E 3.0規格的通道則相應減少了,此外USB 3.2 Gen2*2接口數量從最多4個增加到5個,其餘規格則兩者基本一致。而主板下方的四個M.2插口和主板晶片可以看出是從新設計過的,下圖上面是Z690-A下面則是Z790-A相同區域,變化還是非常明顯的,這也是Z790吹雪的另外一個設計變化。 頂部的 PCIe 5.0 x16...

雙十一的瘋狂,7900X+X670E吹雪+影馳4090打造的高端主機分享

一、前言受礦潮影響,前年和去年的雙十一,大家的裝機欲望並不是很高,好在今年的雙十一,電腦配件尤其是顯卡降了不少,加之I、A、N三家都有新品發布,所以倒是個裝機的好機會。這不,三哥沉寂了多年的折騰之心再度蠢蠢欲動,於是乎,便裝了一台基AMD R9 7900X+ROG STRIX X670E-A GAMING WIFI吹雪+影馳 RTX4090+華碩機電散全家桶的主機,該主機定位高端生產力,同時也能兼顧玩大型遊戲,下面就將打造過程分享給大家。 成品效果如下: 二、配機思路與配件介紹首先上配置單。此次配機,採用了AMD R9 7900X+RTX4090的組合,也許會有人問,為什麼不用Intel 13代呢?這是因為,Intel 13代採用了大小核的設計,雖然其跑分性能非常強,但有些專業軟體對大小核的調度存在問題,故而直接選了全大核的R9 7900X。至於顯卡方面,A卡雖然性價比更高,但幹活還是N卡有優勢,所以就選擇了RTX4090。 CPU選用了AMD R9 7900X,該U擁有12核24線程的規格,全核頻率為5GHz,最大加速頻率為5.4GHz,性能非常強悍,近期更是直降1000元,性價比進一步凸顯。也可以選擇ROG STRIX X670E-A GAMING WIFI吹雪主板+AMD 銳龍9 7900X CPU套裝,比分開買U+板還便宜一些。 CPU採用了全新設計,所以正面和以往的AU都有所不同,大家記得塗矽脂時塗少點,不然弄到邊緣的凹槽里很不容易清理。 背面也摒棄了以往的插針式設計,改用LGA觸點設計。 主板採用了ROG STRIX X670E-A...

因為40系,我放棄了ITX話換了ATX,13代intel裝機展示

這次也算是年度更新配置了,不過今年40系是真的太大太大了,導致之前的小箱子已經裝不下(雖然我還沒買到40系的卡),所以今年裝機可能還是會以ATX為主,也算是沒辦法的事情。 這是我之前那台ITX,我大概弄了下,如果想用40系顯卡的話估計只能這樣用了,想了下這樣畢竟不說長久之計,索性還是換吧。話說回來,碼字的時候蘇媽發布了最新的7900XTX,做到了兩槽半的卡也讓我著實心動。好了不說那麼多了,來看看今年我這台ATX如何吧。CPU:英特爾/INTEL Core i7-13700KF主板:微星/MSI Z790-A DDR5 WIFI記憶體:金士頓/KINGSTON 叛逆者Renegade RGB 16G×2 DDR5 6000Mhz顯卡:七彩虹/COLORFUL 戰斧 GeForce RTX 3080 10G 豪華版 LHR硬碟:金士頓/KINGSTON KC3000 4T硬碟:金士頓/KINGSTON KC3000 1T電源:美商海盜船/USCORSAIR RM850e 機箱:美商海盜船/USCORSAIR...

Digital Magic ——九州風神魔方CH510數顯版 裝機展示

Digital Magic ——九州風神魔方CH510數顯版 裝機展示 前言       本次帶來的是九州風神魔方系列CH510數顯版的裝機展示,使用的是i7 13700KF+七彩虹Z790D5黑色巡洋艦主板+耕升3090 Ti 炫光OC顯卡,這個配置上基本以性價比為主,目前的13900K還有4090都是加價和缺貨的狀態,所以仍然以13700K和30系顯卡為主流,顯卡則使用了耕升的3090TI,散熱規模也足夠應付3090TI大核心,而CPU散熱採用的是九州風神新款採用無限鏡冷頭的冰魔方360散熱器,性能顏值都是非常在線。這套黑色的配置採用性價比比較高的七彩虹Z790黑色巡洋艦D5主板,穩定使用搓搓有餘。至於存儲上,記憶體使用的是有燈有顏值的美商海盜船DDR5 5600復仇者RGB燈條,SSD是威剛XPG S70翼龍 BLADE固態硬碟1TB。至於整機的穩定運行,電源採用的是九州風神的勇者鬥惡龍1000M-V3L千瓦金牌全模組電源。以下是整機配置:CPU:英特爾(Intel)13代 酷睿 i7-13700KF 處理器主板:七彩虹(Colorful)CVN Z790D5 GAMING PRO V20巡洋艦記憶體:美商海盜船(USCORSAIR)32GB(16G×2)套裝 DDR5 5600 復仇者燈條顯卡:耕升(GAINWARD)GeForce RTX 3090...

12700K/TUF B660M/RTX3070TI,卷了個屏!喬思伯D31無光裝機展示

廢話前言: 要說近期最抓眼球的機箱產品,莫過於喬思伯新品松果 D31 MATX 機箱了,最大的亮點也就是其前面板附帶了塊 8 英寸的顯示屏,雖不算是新奇的玩法,但量產機箱里頭還真是第一次看到,且售價還真挺給力!不負其名!間接卷死了那些搞 DIY 副屏的商家,當然還有.....  Emmm..... 至於其它方面,算得上是自家之前挺火的 D30 升級款,故名為 D31,還是前置電源的緊湊型結構設計,增加升級到 360 冷排的支持,模塊化面板設計,增加了 MASH 版本,螢幕也是選配的模塊化安裝方式,看似簡單粗暴,但搭其簡約的設計風格,並不會有什麼違和感,且拆裝方便...  那麼廢話不都說,這邊給大家分享下這台機箱白色版本的裝機秀。 具體配置: CPU: 英特爾 I7 12700K主板:華碩 TUF GAMING B660M-PLUS D4 重炮手記憶體:美商海盜船...

迷你ATX小鋼炮,幾何未來 M4 蘭斯洛 裝機展示

前言 此次帶來幾何未來 M4 蘭斯洛 機箱的裝機分享,使用了目前的旗艦硬體,配色方面以白色為主,同時將燈效統一成冰藍色,性能和顏值都達到了預期,符合迷你ATX小鋼炮的定位。此次使用的是英特爾13代平台,CPU為旗艦的i9-13900K,主板為七彩虹 CVN Z790D5 GAMING FROZEN 巡洋艦,純白配色,記憶體選擇了威剛 XPG 龍耀 LANCER 釉白 DDR5 6000 16GB × 2,顯卡為索泰 GeForce RTX 4090 AMP EXTREME AIRO,旗艦性能,固態來自金士頓...

打破「行業內卷」的性價比爆品,JONSBO D31 Mesh裝機體驗

裝機前言: 無聊的雙十一又到了,真不知道搞點什麼來滿足折騰欲了,因為打開機電散頁面,同類化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不得不感嘆下現在行業內的內卷操作實在讓人摸不著頭腦,難道就沒點好的創意來刺激下眼球嗎?非要扎堆在一個同類型上的換殼的設計上嗎?可能這只是我單純的想法吧,太過驚艷的東西基本在這幾年里消失殆盡,換來的基本都是你抄我,我抄你的騷操作。不經意下翻到了喬思伯新品松果 D31機箱,第一眼的感覺看到這不就是D30的換殼嗎?但是後面了下詳細頁,改變了自己的看法,畢竟在緊湊箱體上D30真的還是可圈可點的,也算是喬思伯機箱產品的爆品之一,然而在這300元~600元內的機箱的基礎上松果D31又給我們帶來什麼讓人比較驚艷的改進?讓我居然用這樣的標題來表達呢? 箱體介紹: 這款機箱在11月1號前就開始預定了,還好下手快,500多預定的黑色網孔副屏版本,聽說第一批800套被搶購一空了,這也證明了擁有好的設計和極具性價比的產品對於玩家來說還是擁有非常大誘惑力的。松果D31共分為3個版本,標準版249元、網面版299元、網孔副屏版599元(搞活動時是549元)。從整體的體積和D30還是有變化的,D30的長寬高三圍405MM*205MM*325MM,而D31的長寬高三圍尺寸:440MM*205MM*347.5MM(整個箱體的體積31.3L),在長度和高度稍微增加的下依然把整體的體積控制在屬於緊湊型M-ATX機箱的范疇下是不可多得的。 在面板的採用上,取消了前置的鋁合金面板設計,改成上下可分拆的面板設計,三種可選版本,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價格也是控制在249、299、599三個檔次。要是不喜歡玻璃面板的話,可以另外購置側面的網孔面板,第一批入手的是只有鋼化玻璃面板設計的箱型。後續應該會增加側板網孔面板版本(個人猜想), 畢竟不是每個人都喜歡晃眼的燈效主機。而副屏版本無疑是最搶手的型號,相等於在網面版本的基礎上,購入1280*800解析度採用1.1MM厚度的防刮玻璃8英寸副屏,咳咳在某寶定製一個同尺寸的副屏也是需要好幾百的。本人定製過2個200多的7英寸螢幕那質量就不提也罷了。而這螢幕看官方介紹這個副屏的顯示精度高達188PPi超過很多27寸4K螢幕的162PPi,副屏的顯示器尺寸為16:10,這個寬度對於很多壁紙或者動態背景來說適配度非常高,不需要刻意去找適配尺寸的壁紙來和副屏搭配這個設計就真的....懂的自然懂。 下置的網面面板是可拆開進行安裝散熱風扇的,並不像D30那樣是完全密封的,這樣對於前置進風的幫助還是有的,特別是發熱高的顯卡,多一點冷風進入還是有幫助的。但是網面的噴漆嘛就真的不咋滴。但是都這價格了,漆面還要求那麼高那是不可能的,畢竟成本控制擺在那里。I/O面板的是和D30一樣維持不變的。 側面和其他面板均採用易拆設計就不用多浪筆墨來寫了。繼續下一步~ 箱體內的正面和背面安裝布局和D30是基本一致的。 兩者的價格是有差別的,那麼里面的五金會不會因為價格降低了而縮水呢?通過測厚儀,測量了下內部不同部位的五金均是保持和D30一樣都是採用0.8MM厚度的五金。憋開副屏設計來說,這樣的整箱的五金厚度是對得起200多檔次價格的機箱的五金設計。 要說箱體內部有什麼變化的話,應該是就是前置下置可安裝12CM的散熱風扇和新增的電源固定籠。而不是D30那種單純的吊裝模式。 上面已經談到過,D31的體積整體是比D30稍微大點的,這個就是為了增強機箱內部散熱改變來做出的調整,可從拆解圖看到,上置和下置是採用雙360散熱安裝布局,通過調整上置前置電源籠的高度來適應上置的安裝水冷。而電源的尺寸也是有要求的,最合適的就是14CM長度的電源用以安裝,超過了就會對長顯卡造成兼容衝突。 而副屏的拆解入下圖,副屏內部的接口線材採用的是TYPE-C口供電,而副屏顯示接口則採用mini hdmi和hdmi子母頭設計,接駁副屏這邊是mini hdmi口,接駁顯卡或者核顯的就是正常規格的hdmi口。 而在前置右上角則有開孔方便布置2根線材從背面繞過去,線材的背面出口則交由PCI插槽下置的兩個開孔完成。 裝機硬體: 這次裝機也是繼續主打基本無光的裝機概念,處理器方面則採用號稱「13香」英特爾13代酷睿i5 13600K作為主平台。 性能除了新增的4個E核,主頻是大幅度強化,全核睿頻高達5.1GHz,一共14核24線程,最大3級緩存從原來的20mb提升到24mb。對於一顆主打中端市場的帶K處理器來說,提升幅度還是有目共睹的。5.1全核睿頻對於應付當下所有主流的單機和網游還不足夠?並且選擇Z790主板的話還可以進行超頻來提升處理器的性能。當然了在性能上是可以對標上一代I7 12700K的處理器來說在價格上還是漲了不少。但是13代處理器是可以兼容12代的主板,兩者只需要通過升級BIOS就可以使用了,這樣就可以節省了不少購買主板的資金。並且依然是支持DDR4記憶體和DDR5兩代記憶體的使用。 在主板上,並沒有添置新款的Z790主板來搭配13代處理器,而是選擇沿用手上這張玩家國度ROG STRIX B660-G GAMING wifi D5主板。 華碩ROG Strix B660-G GAMING WiFi D5主板,為M-ATX版型,外觀採用了ROG一貫的主打電競的設計概念,鐳射反光電競圖紋是鋪滿整張主板。一體式I/O+VRM散熱裝甲,板載接口豐富,且可利用板載雷電4接針,實現擴展應用。主板本身支持雙M.2 Gen4、DDR5、PCIe5.0等,板載I/O接口也是一應俱全,以上種種板載功能是完全可以滿足現有設備的使用需求了。 採用 12+1 Dr.MOS 數位化 DIGI 供電模組,...

最強桌面級配置7950X+RTX4090裝機記錄

其實這套本來是給機王准備的配置。但這麼一套東西捏在手里,實在是手癢難耐,乾脆寅吃卯糧,提前半個月就把它裝上了。 廢話就不說太多,直接上配置單: CPU AMD Ryzen9 7950X 主板 ROG Crosshair X670E Extreme 顯卡 ASUS TUF Gaming GeForce RTX4090 OC 記憶體 XPG 威龍 DDR5 5600 16G×2 機箱 Phanteks 518XTG 曜石黑 電源 MSI...

ITX未死 —— 13900K+4090FE新時代小鋼炮

一、緣起 2022年的最後幾個月真的是PC DIY的狂歡節,不僅有大量新世代的產品推出,而且其中不少產品都相比前代有著顯著的提升,俗稱「擠爆牙膏」。因此,雖然前幾個月我才剛剛把自己上世代的5950X+3080TI放到聯力的H2O小機箱里面,但幾經思考,還是決定搭建一個新時代的小鋼炮。開始選擇組件後,首先需要確定的就是CPU選Intel平台還是AMD平台。內心里我其實是很想選AMD的,因為Intel的大小核讓我很反感,擔心未來從主力機退役下來放到伺服器以後會產生各種莫名奇妙的問題。但Intel的13代在Windows平台的常見生產力性能不輸AMD,遊戲性能顯著超越AMD;此外AMD這一代主板晶片組的設計感覺也還沒有成熟,不像Intel那邊算是一個較為成熟的疊代產品;最後,AMD的價格也不占優勢。(不過,銳龍7000系今天好像開始大跳水了?但還有主板價格呢……)因此,這次只能忍痛放棄蘇媽,希望女神不要嫌棄,下一代我再來做舔狗,哈哈哈。顯卡方面,我主力機一直用的是Nvidia平台,最近一塊AMD的顯卡還是10年前左右買的藍寶石HD7750。(去年竟然還170RMB賣掉了,真是個迷幻的時代。)其實,最近幾年我也用過不少AMD的iGPU和APU,比如5600G還有6800U。給我的感覺就是,哪怕撇開性能,AMD在影音、遊戲、生產力方面的兼容性也還是不如Nvidia,生態還需要進一步建設。此外,在絕對性能方面,AMD也會吃虧。因此,這一次裝機時,哪怕AMD的7000系顯卡還沒出,我還是決定直接上Nvidia。又一次對不起蘇媽了……至於Intel嘛,我覺得高端產品相比另外兩家真的不夠看,倒是中低端產品我覺得Intel的會比較有意思,比如A380和A310。因此,對於目前的Intel顯卡,我的態度是鼓勵,甚至會有意買低端產品,但主力機上的高端產品不會選它。確定了CPU和GPU平台這兩個大的變數以後,接下來的一個變數就是機箱的大小以及主板的版型。自從開始玩ITX以後,真的就不太喜歡大機箱了。尤其是ITX里面的A4背靠背結構,真的是充分利用每一寸空間,風道也較為合理,讓人慾罷不能。當然,ITX受限於體積,散熱器的規模必須有所妥協,面對最新的高端CPU和GPU肯定是會有些吃力的。因此,我也一度開始考慮緊湊型的MATX機箱,比如華碩的AP201冰立方。可惜的是,這一代Intel平台目前還沒有出現比較好的MATX主板(其實AMD那邊的GENE我也不是很感冒)。當然,我們可以在MATX機箱里面放ITX主板,但這樣會使得整個機箱顯得很空,影響美觀性。因此,綜合來看,單純為了散熱去上MATX機箱,感覺有點「喧賓奪主」了。最後,其實還有一條「邪路」:某些緊湊型MATX機箱可以變化成為支持ATX主板的形式,同時不犧牲散熱性能,比如機械大師的C34 Pro。但是,現在的高端ATX主板大多是向外觀傾斜,外加瘋狂堆供電和M2,PCIE擴展性堪憂,讓人感覺這些主板的唯一用途就是超頻或者展示燈效,比較無聊。華碩中低端的Prime系列的PCIE擴展性倒是很不錯,但其他方面縮水很多;而目前中高端ATX主板里面我比較心儀的Z790 Creator又沒上市。因此,思來想去,最後還是決定用ITX主板,配合盡量緊湊的機箱,搭建一個小鋼炮。二、主要部件選擇與開箱 CPU 前面已經說過CPU選擇Intel平台,具體的型號選擇的是13900K。可能很多人會說ITX小機箱里面的散熱壓不住13900K;或者說就算壓住了默認狀態,你如果不去折騰一下超頻那買13900K有何意義。對此,我的看法是,13900K這種旗艦級別的CPU肯定是每一批產品中「體質」最好的,默認狀態壓不住的話稍微降低一點功耗就好了,這種調整對絕對性能的影響其實很小,畢竟邊際效用遞減,而且日常使用又不是時時刻刻滿載的。至於超頻,我買了13900K未來想超頻的話換個大機箱或者好的散熱就行了,而如果現在買了13600K,將來想折騰也沒什麼空間嘛。我錯過了京東13900K的首發預約,想去買的時候已經沒貨了……因此最後是從咸魚上加了一點價收了一塊未拆封的13900K。下面來開個箱。作為13代目前最頂級的CPU(嗯,13900KS在哪里?),13900K的外包裝也是最好的,不僅是硬殼子,而且內部還有一個模仿晶圓的銀色大餅。打開大餅,里面就是人類智慧的結晶了。 下面給13900K拍個近照 顯卡 不知道這次廠商們究竟是不是被老黃坑了,一眾非公卡是又長又厚又丑,雖然散熱效果良好,但是對小機箱實在太不友好。因此,有點出人意料地,信仰公版卡竟然也成為了ITX機箱的最佳搭配,或者甚至可以說是唯一搭配。本來我看到公版卡京東有賣國行還高興了一陣子,沒想到最後竟然是大型耍猴現場。我這個黑臉是不可能搶到的,而且還有眾多機器人同場競技……在我這里,4090的頁面從來都是直接從「預約」變成「無貨」的……現在我唯一後悔的就是,沒有第一批去咸魚上買:第一批咸魚上大家加價還不是很多。我是等到第二批,發現情況越來越不對勁,趕緊割肉從咸魚入手的。至於保修問題,我其實不太擔心。一來我這個人用東西比較小心愛護,只要電子產品不是出廠就有問題,我好像還沒用壞過什麼昂貴的設備。第二,現在的電子產品,尤其是4090這種高端產品,其實設計什麼的都是比較完善的,正常使用應該很難出問題。第三,我知道這個時候很多人要拿12pin接口說事了。對的,這個確實可能是個還沒完全成熟的東西,但老黃也說了,出問題他兜底。我雖然討厭他的飢餓營銷,但還是相信他說的這句話。另外,如果是其他質量問題,我覺得直接找京東應該也是可以的。所謂只能原始購買人才能送保這個說法感覺很霸王條款,最後大不了鬧上法庭,看看法律怎麼說。不閒扯了,開箱一下這個小鋼炮的最貴組件,公版RTX4090。這還是我第一次買公版卡,必須承認,做工真的好,比非公的漂亮不少,而且設計的很有特色。不過,就算這個公版在我看來也是又大又厚又重了,相比之下我之前的3080和3080TI就是弟弟,真的難以想像非公的4090卡實際到手是什麼樣的體驗。 包裝箱里面除了卡本體以外,唯一的配件就是那個已經成為眾矢之的的1分4線了。 12pin這個接口實際確實挺小的,每個口比8pin的要小。這種口子帶600w讓人有點吃驚。不過,還是那句話,有問題找老黃,還能免費換新呢。 尾部和風扇的特寫,公版卡做的確實漂亮。貴是真的死貴,但是好看也是真的比非公的好看。 主板 既然最終選擇ITX小鋼炮,那主板就只能選擇ITX版型了。目前幾大主板廠商里面,有Z790 ITX在賣的也就是華碩、微星和華擎的了,Gigabyte甚至官網上都還沒出現ITX的Z790板子……(問:為什麼不考慮Z690;答:之前用AMD的,既然換到Intel那就買新不買舊。問:為什麼不考慮銘瑄、映泰這些;答:一則他們貌似還沒出貨,二則這種頂級配置還是相信頂級板卡廠商,大錢都花了沒必要省這些小錢。)在華碩、微星和華擎之中,首先排除微星。微星目前的價格是最貴的,甚至比華碩的還貴,但是卻沒有雷電4,不知道哪來的自信這個定價?估計是因為現在還沒大量出貨,所以炒的高。華擎Z790有2塊ITX,低端的那一塊的好處是2塊NVME都在主板正面,而且有散熱片覆蓋,但缺點是供電和供電散熱比較丐,而且好像目前BIOS里面對功耗有限制,不能充分釋放頂級CPU的性能;華擎高端的那一塊帶雷電4,而且支持3塊NVME,供電看起來也很好,但不知道為什麼把其中2塊NVME放到了主板背面…… 在ITX背靠背結構中,根據親身體驗放在背面的NVME溫度會很難看,所以華擎的這一塊高端板子也只能放棄。所以,兜兜轉轉,最後還是來到了華碩這邊。華碩的Z790 ITX綜合來看我覺得是目前最好的:用料扎實供電好、有雷電4、兩塊NVME都在正面(雖然疊漢堡但實測溫度好)、配套軟體可用性較好(奧創也算矮子里面拔高個了)、特色功能較為豐富實用(比如SP評分、還有那個PCIE插槽速率切換開關)。目前華碩Z790 ITX唯一讓我不爽的一點就是外置的那個Hive音效卡。我知道有不少人喜歡他,但我完全無感甚至有點討厭。因為我裝ITX就是為了小巧緊湊,給我搞出一個尾巴真的感覺畫蛇添足,而且上面的功能我基本也用不著。(debug燈、bios flash除了裝機的時候一年能用到幾次?USB接口機箱前置IO不香?音量控制鍵盤快捷鍵不好?AI超頻不是實時還要重啟才生效,那我都重啟了進一下bios很麻煩?)不過,必須承認,總的來看,華碩這個主板還是優點大於缺點。下面就來給這個主板開個箱吧,整個包裝確實相比之前華碩的ITX主板要大了一圈,因為配件更多了。包裝內分了兩層,上面是主板本體,下面是配件、說明書這些。 主板的一些細節:(1)在VRM處有一個小風扇;(2)主板兩塊NVME都在正面,採用了疊疊樂的形式,而且都有散熱片和散熱墊;(3)在NVME旁邊還有一個小風扇,主要是用來給Z790晶片組散熱的,但也可以兼顧NVME的散熱;(4)幾個4pin風扇接口不知道為什麼特意加了保護蓋,可是比較緊,拔下來不容易…… 另外說一句,這兩個小風扇滿速大概9000-10000轉,由於主板把VRM和晶片組的溫度也提供了,所以可以通過軟體調速,好評一個。 下面是主板的兩個小配件,一個是Hive卡,包含了外置音效卡以及其他一些功能;另一個是插在主板上的小卡,上面有sata、usb 2.0、front panel等,當然最大的特色功能就是可以方便的調整PCIE插槽速率。 機箱 在ITX機箱的構型上,兩個主流的做法是直插或者背靠背。為了盡量壓縮體積,我傾向於使用背靠背結構。確定機箱結構後,下一步就是考慮散熱規模。為了較好的發揮13900K的性能,盡量還是選擇280水冷,最低也需要240水冷。(360水冷就不用想了,應該背靠背緊湊機箱還沒有支持360的吧。)一番搜索以後,發現主流量產機箱里面比較符合要求的就是聯力的Q58和SSUPD的美味網版了。(非量產機箱實在太多了,看不過來,歡迎大家推薦。其實Q58和美味網版這兩個機箱我都不太滿意,因此有想未來換一下機箱。)美味網版需要將顯卡豎放,這不僅導致使用顯卡的視頻接口較為麻煩,對於公版卡也會導致尾部出風不流暢,影響散熱。此外,由於公版卡特殊的散熱方式,如果將顯卡緊貼主板背面,同樣會使得顯卡的一個風扇無法得到良好的進氣,影響散熱。不過,這第二個問題是有辦法處理的:可以使用美味網版的4槽顯卡模式,然後再利用公版卡實際3槽的厚度,就可以在主板和顯卡間空出一槽寬度,方便顯卡風扇進氣。但是,這樣也會帶來一個副作用:CPU散熱限高,也就是水冷冷頭的高度,會從73mm降低到53mm,導致不少AIO水冷無法使用。相比之下,聯力的Q58不會有上面的第一個問題,而上面的第二個問題雖然存在不過可以無副作用的解決(下面會說怎麼做)。但是,Q58也有它自己獨特的問題:當280冷排的長度超過304mm時(市面上常見的280冷排都超過了這個長度),冷排風扇只能採用pull的方式排風,而不能採用push的方式。這樣不僅可能影響散熱,也會引起另一個我裝機前沒有想到的問題:冷排的水管被高度擠壓。而且,雖然名義上Q58可以放進長度不超過325mm的280冷排,但實際上我用的VK的C280的313mm冷排感覺就是極限了。我不知道聯力官方有沒有自己真的實驗過放325mm的冷排,還是只是根據機箱尺寸算了一個理論上的最大值。這個後面會細說。一番對比,當時裝機時最後我選擇了Q58。(實際現在看來,我可能選美味網版更好。)下面說一下Q58怎麼解決上面提到的第二個問題,即公版顯卡一個風扇進風不流暢的問題。下面這個圖是Q58拆掉所有可以拆掉的地方以後的「骨架圖」。注意紅色圈出的中框,其一面是幾乎緊貼顯卡的,但另一面卻不會緊貼電源:聯力在這塊板子和電源之間留了一些空間,本意是用來走線和放2.5英寸SSD。 因此,我請樓下鋁合金門窗店的老闆幫我把這塊鐵板鋸掉了一些,就釋放出了一些空間可以用來讓顯卡的風扇進風,如下圖所示。師傅只收了我5塊錢勞務費,還貼心的幫我打磨了一下切口避免割手,必須好評一個!但有一個問題是,Q58的不少地方是通過磁吸方式固定的,而這些磁吸的地方是有磁鐵的。這樣一來,切割的時候的一些鐵屑就會被這些磁鐵吸附卡進一些難以清理的縫隙。理論上來說這些鐵屑掉落以後可能引起短路,不過因為被磁鐵吸住了所以實際上也不會有什麼問題。但是未來有想模仿我這個切割操作的朋友,記得去切割前用膠帶或者其他什麼的包上一下那些磁鐵,切割完了清理干淨鐵屑以後再撕下膠帶,就可以避免這個問題。 電源 電源的選擇是比較簡單的,13900K+4090的組合,默認情況下的整機峰值功耗會到850w,加上一些餘量就需要1000w的sfx電源。目前滿足要求的只有銀欣的1000w和華碩新出的洛基1000w。而華碩的1000w是自帶原生的12pin顯卡供電接口的,不需要那個目前看起來還不成熟的1分4接口,因此肯定是它了。開個箱,里面主要是電源本體、一袋線材、一包附件。附件里面除了扎帶這些,還有一個sfx轉atx的面板。 電源本體,大家戲稱這是地漏。乍一看,確實挺像的…… 不過這個可是帶RGB的地漏! 側面有敗家之眼,可惜並不會亮 開關一側,這一面點狀鏤空的ROG標識很帥,做工很好 底面寫了參數 接口一面,主板接口一個,sata三個,argb連線一個,cpu和傳統pcie共三個,還有一個原生的12pin。比較有意思的是華碩給這個電源配的pcie 8pin線材:2個單8pin是接到電源的8pin接口,還有1雙8pin是接到電源的12pin接口的。 線材是壓紋線,比較軟,質量不錯,方便理線,好評一下。 散熱 前面已經說了,裝機時優先考慮的是280一體水。根據B站的評測,哪怕採用pull模式的280水冷也是要強於採用push模式的240水冷的。目前市面上的280一體水選擇不多,為了追求性能,我選了新出的VK的C280。最近新出的利民的280一體水估計是不能用的,因為它的水泵不在冷頭上,而在靠近冷排的位置。而那里和電源會靠的非常近,可能放不下。為了降低噪音同時不犧牲性能,我還把風扇換成了貓頭鷹的2000轉工業扇。不過從實際結果來看,換了個寂寞,這個講裝機過程時細說。散熱方面都是常見產品,就不細說開箱過程了,上個簡單的外觀圖。 記憶體 記憶體方面,考慮到13代配合Z790對DDR5的支持很好,因此選擇了高頻的記憶體。為了少折騰,沒有買ADIE小綠條,而是加錢直接上了超好以後的成品,具體就是OLOY的6800C32的2x16G套條。時序為32-42-42-109,電壓為1.45v,採用ADIE。外包裝如下 打開以後實際看本體,外觀還算OK把,雖然沒有很驚艷,但是也不醜,體積控制的也比較好 硬碟 硬碟沒有買新的,就是原來機器上的2根浦科特M10P 2T。現在好像已經絕版了?!硬體全家福 進入下一章節前,來一個硬體全家福(除了沿用之前機器的硬碟) 三、裝機過程 下面就是開始裝機了。首先,把主要部件大致接一下試著點亮機器,確認硬體本身沒有什麼大問題。這里說個有意思的小細節,華碩這塊主板上是同時留了1700和1200/115x的散熱孔位的。因此,我在測試時就偷懶直接放了一個銀欣的115x散熱器(型號是NT07-115X)在13900K上面。注意,是真的只是「放」在CPU上面,甚至都沒有塗矽脂和擰上扣具。這個散熱器是我准備買來放在thin itx主板上用的,高度只有23mm,標稱解熱能力65w。離譜的來了,這個狀態下是可以點亮機器甚至進入Windows的,不過CPU降頻會非常的厲害,基本只有不到1GHz,而且系統嚴重卡頓。但是嘛,只要能開機驗證硬體可以點亮就行了,哈哈哈! 確認硬體沒什麼問題後,開始把東西往機器里面裝。先把主板上的一些線接上,然後把主板固定到機箱里面。 接下來安裝電源,並接好顯卡電源線和電源的argb線。Q58這個機箱的一個優勢就是在很多地方都留了方便理線的孔位。必須承認12pin線材對顯卡的供電走線提供了非常大的便利。大家看看圖,是不是很清爽;如果這里要走4根(或者至少2根)8pin的線材,就會擁擠很多。另外,Q58其實提供了兩組sfx電源的安裝孔位,圖里面的這個是高的那一組。但實際上後面安裝280冷排就會發現用這一組是不現實的,水冷管距離電源太近了完全放不下。因此最後我用的是下面那一組電源安裝孔位。但用下面一組安裝孔位帶來的副作用就是,由於洛基1000w這個電源是sfx-l規格,導致電源線材距離機箱底部很近。好在Q58在電源這一側設計了一個下沉的支架,本意是用來加一個12cm風扇輔助散熱或者加一個2.5英寸硬碟的,但在我這種情況下正好是方便了電源線材的擺放。對於我來說,並不需要放2.5英寸硬碟,而且底部風扇對公版顯卡的散熱幾乎也沒有什麼改善作用。 下面就是安裝水冷了,對於280水冷的兼容性值得好好說一下,大家看下面這個圖。一般來說,最常規和方便的安裝方式是把風扇安裝到冷排上以後,從頂部綠色箭頭的方向放進機箱。但是,由於紅色部位這個用於固定冷排的、不可拆卸的部分的存在,當冷排長度大於304mm時,綠色這個方向是放不進冷排的。這也就意味著,基本所有的280冷排都不能從頂部直接放進機箱。剩下的辦法就是從側面放進去了,而這種方式會遇到的一個限制就是圖中橙色的箭頭。根據我的實測,VK的C280的冷排的313mm是這種方式的極限。注意,這個是真的極限,感覺多1mm可能都不行。因為我雖然說是從側面「放」進去,但是實際上是卡著兩邊的鐵皮,一點點用蠻力把冷排「拍」進機箱的:過程中冷排兩邊的噴漆都被磨掉了一些。當然,有的朋友會說可以採取傾斜一些放進去的方式,就是類似圖中紫色方框的方式。但這種方式必須在很早的時候就把冷排放進機箱,甚至可能必須是圖中這個骨架的狀態就放進去機箱。而且,由於不可拆卸的機箱中框的存在,這種方式究竟能帶來多大的好處不得而知。總而言之,要達到聯力官方宣稱的325mm長度(懷疑是圖中紫色箭頭的長度),感覺很難。 我在安裝的時候,首先是把風扇安裝到了冷排支架上面,如下圖所示,然後再把冷排「拍」進機箱固定的。 最後就是安裝顯卡了。由於4090的重量,pcie插槽這個小小的pcb版中間可能發生輕微形變。因此,我在中間加上了一個小的珍珠棉塊托住pcb板。 整機安裝完成,並且理線以後的效果大概如下。注意看冷排的水管因為被電源抵住已經彎的非常厲害了,而且這已經是把電源安裝在兩組孔位中靠下的那一組孔位的情況了。造成這個不利局面的主要原因是280冷排受限於機箱尺寸必須放在風扇下方。因此,真心希望聯力能出個Q58的改版,稍微把機箱加長一點,就能極大改善280冷排兼容性,解決很多問題。同時,也建議把中框設計成可拆卸的;並且在電源背板那里改造一下,可以允許切割以後的那種方式,這樣能改善公版卡的散熱。 四、實際運行體驗 開機及簡單測試 插電,開機,輕松點亮。首先進BIOS設置一下XMP,順便看看SP分。沒想到我這個臉黑的竟然摸到了100分,大核分數還更高。不過再一看那個電壓,有點嚇人……罷了,也不折騰什麼超頻或者降壓了,就默認用,後續等BIOS更新看看電壓能不能低一些吧,給CPU降降溫。 接下來進入系統,首先跑一下CPUZ和Cinebench R23。CPUZ單核895,多核16714;R23單核2187,多核38167。相比網上的默認分數,都偏低了一點,不過也是正常的:其一,我這個並不是新系統,而是把之前系統的硬碟插上直接用,開機以後後台運行了不少東西;其二,我這個Win11是開了WSL的,所以系統相當於跑在虛擬機里面,性能註定會有所損失;第三,散熱可能有點壓不住。 再看看AIDA64的記憶體性能測試,讀寫帶寬都超過了100GBps,不過延遲有64.7ns,也是相比6800C32的默認水平有所偏低,估計還是因為虛擬機和散熱造成的影響。 下面是顯卡的3DMark性能測試,可以看到都是4090的正常水平,TimeSpy穩定性測試也達到了98.8%,沒有任何問題。 溫度、功耗與噪音情況 溫度方面,由於我對噪音比較敏感,而且機箱靠著人比較近,所以我的風扇轉速設置的很保守。Q58關上側板,兩邊都採用上面玻璃,下面網孔的默認模式。待機的時候CPU接近50度(P核5.5G+E核心4.3G),記憶體46度,VRM接近50度,Z790晶片組大概70度。顯卡核心溫度40齣頭,顯存溫度45度,熱點溫度50齣頭。兩塊SSD都在55度左右,比之前一個正面一個背面的配置涼快了很多。雙烤半個小時(FPU+Furmark)以後截圖如下:CPU Package溫度95,P核頻率4.6-4.7,E核頻率3.6;記憶體接近60度;VRM和Z790晶片組的溫度忘記記錄了,不過印象中都比較正常不離譜;顯卡核心溫度80,顯存溫度76,熱點溫度85;兩塊SSD溫度反而下降到了47左右,估計是因為Z790晶片組風扇轉速加快幫助了散熱。 功耗方面,待機時候的功率我忘記記錄了,不過雙烤的時候我看到的最高功率也就860+的樣子,1000w電源毫無壓力。所以這樣看來,哪怕13900K+4090,只要不超頻,1000w的好質量電源應該足夠。噪音方面,這個值得好好說道一下。滿載情況下的噪音就不說了,肯定是大的,這是物理規律。主要需要優化的還是平常低負載或者待機的時候的情況。顯卡風扇待機和低負載情況下停轉,沒有噪音。(不過,我這塊4090公版在高負載的時候有明顯的嘯叫聲,很尖銳,比較煩人。這是我第一次遇到顯卡嘯叫,不知道是我這一塊的問題還是這一批都這樣。大家可以說一下自己的情況,也歡迎提供解決方法。另外,看網上說嘯叫好像不屬於質量問題,也不知道能不能售後。)電源風扇低負載情況下停轉,沒有噪音。主板上的2個小風扇,VRM風扇低負載情況下停轉,沒有噪聲;Z790晶片組風扇在低負載時轉速1000-2000RPM,沒有可感知噪聲。因此,低負載時整機噪聲的來源就是水泵泵頭和CPU風扇。先說說這個風扇,簡單來說,就是貓頭鷹翻車了!這個貓頭鷹A14 PPC2000不知道為什麼在低轉速的時候有一種尖銳的聲音,不知道是不是所謂的軸噪。這種聲音響度不高,但是因為頻率高穿透性強,所以夜深人靜的時候還是聽得出來,很是煩人。我之前用貓頭鷹普通的A14沒有這個情況,不知道是不是工業扇才有這個問題,亦或者我運氣不好買到的這兩個有問題?在網上研究一番以後,我決定買來Arctic的滾珠系列14cm風扇(即帶CO的型號)試一試。因為不知道是風壓系列更好還是風量系列更好,所以兩種都買了試一下。(因為Q58里面冷排風扇採用了pull模式,所以難以決定是風壓扇還是風量扇合適。如果是push模式肯定選風壓扇。)經過實驗,撇開性能不談,Arctic的14cm風壓扇和風量扇在低轉速下噪音控制都非常好,完爆貓頭鷹A14 PPC2000。而風壓扇和風量扇兩者之間,又是風壓扇聽感更好。而且,這款風壓扇(即P14 PWM PST CO)還有0% PWM時完全停轉的功能,外加6年質保,和貓頭鷹唱對台戲啊。果然,Arctic不愧平民貓扇的稱號。 但是,我終究還是沒有換上Arctic的風扇,因為VK的C280的冷頭也翻車了。我之前用過C360的水冷,其水泵轉速是支持PWM調節的。因此,我一般會在待機時讓水泵的轉速降到40%以內以降低噪音。但是,沒想到我的這個C280的水泵轉速在降到90%以內以後就開始出現明顯噪聲,是那種讓人感覺水泵轉不動了的聲音,響度很大,和C360冷頭的行為完全不一致。而如果一直保持90%以上轉速,也會有明顯的高頻噪聲。因此,我和VK售後以及賣家溝通一番以後,把C280送了回去換新。五、改進與調整 裝機還要繼續,前面提到利民的280水冷可能安裝不上,而且到這時候我也發現Q58對280水冷的兼容性其實並不好。因此,我決定先退回240水冷試一試。首先翻出了之前買來的VK的GL240,這個水冷的冷頭在低轉速下聲音的響度倒是不大,但也有穿透性強的高頻噪聲。一氣之下也退回給賣家去換新了。 下面出場的是EK的Basic...

帶螢幕的MATX機箱——喬思伯 D31 MESH SCREEN 裝機

今天裝一台最近比較熱門的喬思伯 D31 MESH SCREEN 機箱,這款機箱最大的亮點就是前面板這塊8英寸螢幕,可作為副屏來實現主螢幕擴展、動畫、壁紙以及搭配Aida64實現硬體監控等功能,玩法多樣。除了螢幕外,新款D31 MESH SCREEN 相比此前的 D30 機箱,整機做了很大的改進,前面板通風設計,搭配網孔的電源掛倉可實現雙面安裝,電源終於可以自己一個風道了,頂部支持360冷排,通過對電源安裝位置的調整,D31機箱可以在頂部安裝了360水冷排後,仍最大支持安裝長度在360mm以下的顯卡。其他硬體搭配方面,主板採用擁有 12+2+1路80A 供電 能力的微星 B650M 迫擊炮,顯卡記憶體使用了芝奇專為 AMD 推出的焰鋒戟 RGB AMD(EXPO) DDR5 6000C30,SSD 來自 XPG 翼龍...

變臉小芳芳—7600X+B650M迫擊炮+3080PGF+九州風神魔方CH370裝機秀

變臉小芳芳——7600X+B650M迫擊炮+3080PGF+九州風神魔方CH370裝機秀 前言       本次帶來的是Zen4平台的九州風神MATX機箱——魔方CH370機箱的裝機,使用的是AMD 銳龍5 7600X和微星MAG B650M MORTAR WIFI迫擊炮作為兩個目前至少是AMD平台上最具性價比的黃金搭檔組合,記憶體上則是支持EXPO與XMP技術的威剛XPG 龍耀LANCER DDR5 5600 的C36 RGB套條,固態硬碟是順序讀取高達7400MB的威剛XPG翼龍S70B SSD,配合索泰的3080 12G PGF OC顯卡基本暢玩4K大作了,散熱上使用九州風神的冰魔方240水冷保證,當然CMOS中設置了PBO 的thermal point 85度,不過烤機也不會超過這個溫度,水冷輕松應付,整機的電源使用的是振華額定850W電源 HG850W。整機看起來黑色低調,配合各種RGB技術和聯力霓彩線三代24P+3x8P使黑色整機看起來更有神秘感,且CH370隻有帶耳機支架,前臉也有兩種前窗風格切換,低調而不呆板的設計。以下是配置清單:CPU:AMD 7000系列 銳龍5 7600X...

中年坎坷電腦升級實錄 花大錢辦小事(信仰全家桶)

寫在前面 距離上一台的PC搭建已經過了3年多的時間,上一篇的作業現在貌似已經看不到了:https://www.chiphell.com/forum.php?mod=forumdisplay&fid=53 簡單說下由於是全分體軟管水冷的方案,這幾年已經無數次人為退燒(分體水拆起來實在太麻煩,尤其是軟管就更不想拆),況且這兩年對電腦遊戲也實在是提不起興趣,家里電腦日常也就是下個電影&雀魂,玩遊戲基本ns、ps4、PS5了,所以也就准備一直用到報廢算了。但不曾想,從今年年初開始電腦開始頻繁出現遊戲中藍屏的問題,其中家里女王更是抱怨隨便在steam玩個雙點醫院這種的低配置遊戲不出半小時必黑屏死機,既然女王不爽了,那電腦看來是不收拾一下是不行了,結果沒曾想卻是這篇狗血故事的開端。Part I 因為起初確實不想拆水冷,所以手頭上這塊Radeon VII折騰了一個多月的時間,折騰項目不限於重裝系統W10/W11、重裝驅動(Radeon VII可以裝遊戲驅動/專業版驅動)、換記憶體,均無果。具體症狀是開機進遊戲半小時之內直接黑屏死機,連續三次之後開機直接掉驅動系統不認顯卡。所以最後想著大機率顯卡問題一狠心還是把水冷拆了。在顯卡的選擇上倒沒有糾結太多,因為玩遊戲需求幾乎沒有,但又不想買入門級型號&擔心kuang卡,所以選擇了ROG猛禽的3080O12G(2K需求還是有一點要求的),購入時間是今年的6-7月份(JD貨),也確實沒有什麼太好的選擇。 不得不說好久沒有給新硬體撕膜的感覺太開心了,拿著新顯卡高興的像個傻子,但爽了沒兩天,女王跟我說玩遊戲電腦又死機了,我當時就???於是不信邪的我下了個doom測試,基本差不多還是玩半小時,電腦突然開始變卡,然後沒兩分鍾就黑屏死機了,要知道我之前那塊Radeon VII才500帶EK冷頭出交易區了,當報廢品出的,我真的裂開。Part II 既然不是顯卡的問題,剩下的硬體就繼續換好了,接下來更換的是全套的電源定製線(AX1200i),之前的畢竟也用了3-4年了,雖然是菜貓做的還是換了新的保險一些,顯卡的PCIE轉接線也換成了追風者最近的pcie4.0版本,甚至連機箱的風扇也換了(之前有把rgb風扇的燈珠出了問題),以防問題隱患全部換掉,然而問題依舊,最後只能換了主板/CPU/SSD三大件,cpu從9900k換了11900k,主板用的m13h,ssd則從900p換成了金士頓的FURY 2T。 現在pcie4.0的讀寫性能,要是不看壽命的話,已經有部分指標超越傲騰了,而且最重要的是同價格容量多的不是一星半點,還是挺香的。不得不說當INTEL的精神股東真的好,9900k換11900k相當於平換沒加錢(不查不知道,發現從今年春節以後9900k價格起飛,直接白用三年),而900p則更加離譜,因為當時我買的900p保留了星際公民的激活碼,後來扔盒子里給忘了,結果賣的時候發現碼比固態還值錢,這現在的市場我也是越來越看不懂了。Part III 然而到此為止換了這麼多的硬體之後事情顯然已經逐漸開始失控,黑屏死機問題還是無法解決,這電腦除了電源和機箱之外也沒得可換了,以至於女王已經有些煩躁了跟我說:要不你把這些新買的硬體都賣了去換個外星人吧!但玩了pcdiy小10年的我偏不信這個邪,反正已經到這份上了,接下來就繼續買!最後換了ROG雷神1200W電源,但仍舊不行.........最後還是朋友跟我說,要不你還是把顯卡先拆了換個別的再試試吧,結果問題竟然特麼的解決了???然後手里這片3080自然是返廠維修去了.........而且在拆顯卡的時候不小心用力過猛把機箱側板玻璃給刮花了,行吧用了3年多的PK-518自然也就是壽終正寢了。Part IV 由於電源買的的雷神1200W側面有功率顯示,所以新機箱的硬性選擇條件就限定為了中塔,下置電源倉,有開孔,但看了一圈確實沒什麼好選擇,無非是再重新買個PK-518(看了三年有些膩了別的沒毛病,我心目中布局設計最好的中塔),ROG太陽神(全塔,沒買的原因還是尺寸太大了,桌子有些侷促),銀欣有個箱子挺可惜的就是電源倉沒開孔,要按以前我肯定是會自己mod一下的,海盜船5000T(最終選擇,因為我自己裝的第一台電腦用的機箱就是760T,海盜船的箱子有好些年沒出過我看上眼的了),至此相當於我重新裝了個電腦,我再次裂開。 水冷嘗鮮入了九州風神的冰魔方360,之前看b站chh評測室發過動態,這一眼簡直愛了,確實漂亮。 但本著不折騰就渾身難受的原則,還是入了海盜船的H150i Elite LCD,組成賊船&ROG全家桶。Part V 最終配置清單如下:CPU:11900K記憶體:海盜船RGB鉑金統治者DDR4 3600C16 8Gx4主板:ROG M13HSSD:金士頓FURY 2T/金士頓KC2000 2Tx2顯卡:ROG猛禽3080O12G散熱:海盜船H150i Elite LCD/海盜船QL120RGB機箱:海盜船5000T電源:雷神II 1200W 關於性能測試的部分就不放了,反正也不是最新產品,沒有什麼參考價值,對於我自己來說其實就是玩著夠用高興就好,並且顏值大於性能,最後就是希望這台機器能夠讓我用滿5年吧.......... 顯示器更新了明基的莫比烏斯EX2710Q,主要是帶護眼以及高刷,以前的顯示器太老了,順帶更新了,莫比烏斯的自帶音箱正經不錯,如果對桌面聲音要求不高的絕對夠用了。桌搭就先不弄了,先簡單擺下就是,主要是干淨清爽就行,家里新房子還在裝修,等名年交房了再參加chh的桌面大賽。 馬上萬聖節了 應個景,放個朋友手工做的小蜘蛛哈哈。 目前正在當作主力使用的桌面外設杜伽K620W白光版:不得不說今年的鍵盤市場真的是異常的卷,不過也得益於此,現在消費者拿出500-600的價格就已經能買到素質相當高的機械鍵盤了,就拿我手頭這把K620W來說,三模帶全鍵熱插拔搭載凱華Turbo軸體,並且大鍵調教的也非常優秀,讓我實在也挑不出什麼毛病,而且最新版的K620W已經打磨的相當完美了,改善了之前的一些小缺憾,細節來的更加的好,在購買時一定注意要買新版的哦(之前版本用的是佳達隆軸的,價錢差了不到100)。PS.這鍵盤開不開燈感覺是倆鍵盤,而且不開燈看介紹有200小時續航,等我後續再分享。毒蝰2代:這個就沒什麼好說的了,各種意義上的無線滑鼠天花版產品,沖就完了。Part VI 最後說下關於軟體相關的問題作為跟海盜船ICUE軟體和華碩Armoury Crate軟體多年鬥智鬥勇的經驗來說,以下有同樣煩惱和問題的建議仔細觀看。1.Aura燈光同步問題:如果考慮入板卡全家桶,請盡量選擇同時期同系列的板卡型號,例如11/12代ROG配30系猛禽,之前用m11f配3080猛禽Armoury Crate各種抽風裝不上,最後下了個離線包然後打的更新修正檔。2.燈光同步問題:如果你的電腦同時裝了ICUE和Armoury...

《我寧願在床底咆哮,也不願在桌前嘯叫》-小喆C3機箱裝機

一、前言 10月初才把機箱脫了,換了機架,然後碰到一個問題,就是電源的隨機嘯叫變得比以前明顯了……真是始料未及,加上4090FE好幾次都沒搶到,13700kf買了也沒裝,就打算原有硬體折騰一下,看看怎麼把噪音降到最低!上次機架的目標是平時0噪音,遊戲只有顯卡轉,然後因為這個嘯叫……算是失敗了……本次的目標是低負載和遊戲都聽不到任何噪音!不管是風扇還是嘯叫,統統聽不到!!! PS:比較可惜主板上次show過了,沒能參加機王爭霸了~二、方案選擇 方案1:機架往牆上掛(上次裝機原計劃就是掛牆來著), 但是老婆一直不同意,NG。方案2:還是換成機箱,只留兩個面進出風,其他4面都使用隔音棉貼上!!考慮未來可能更換13700k+4090FE,擔心散熱遂NG。方案3:把機箱放到衣櫃上面,山高皇帝遠,絕對聽不到!受到家里人的一致反對…外加DP延長線超過5米太貴,NG。方案4:把機箱放到床底下(電腦桌在主臥床邊),最後考慮到這個方案DP延長線5米就足夠,家人進房間也看不見,就方案4了!三、機箱選擇 候選有幾個,主要考慮1. 體積不能太大,能放進床底(限高18CM)2. 兼容現有硬體,並且能升級360水冷+4090FE以應對未來升級可能性。3. 一面進風一面出風,良好的風道,從床外進風,吹到床底下還可以冬天給床墊加熱?4. 價格不要太高。上面幾個限制,itx的A4結構由於有一個側面是貼地放置,風道不大好,就沒怎麼考慮(當然其實是因為錯過629元的全新白色側透ssupd……其他itx也看不上/上不了4090了……)matx最開始看的喬斯伯D30,先馬趣造(這個一度列入購買清單),後來還有考慮AP201不過體積超了。喬斯伯D31出來也看了下,太寬了20CM了塞不進去……最後淘寶搜出來一個小喆優品機箱,進去一看c123456我的媽好多款式, 最後綜合考慮尺寸和風扇位,選了擴展性比較好,價格也比較便宜的C3拼多多找了張券,249包郵就下單了~四、開箱 沒兩天就收到了,還好沒受疫情影響卡住,我的FormD T1 2.0賣到寧夏,順豐在西安卡了快有10天……多謝買家耐心等待。10月30日周日,天氣良好,適合開箱~剛開始忘記去水印了大家見諒哈哈 包裝的還不錯,很結實,令人想不到是個低價位機箱 還是半側透(雖然我用不到),側透部分竟然是玻璃…… 立起來還行 一開始找的鋁腳墊,然後發現 - 太厚塞不進床底了,換了最薄的海綿墊。 打開看看 對比原來的機架(風扇記憶體拆下來了不用在意~~)機架大概16L的樣子,還是比機箱小一點的。 比一下厚度,其實差不多~ 五、裝機 其實是一個遷移的過程,提一下我自己螺絲比較多,這次就沒拆機箱附帶的螺絲包了~先搞電源,發現第一個問題:sf750右上卡住一點,孔位不准,其實墊一下就可以了,我偷懶沒搞了,導致最後電源有1mm歪歪 然後裝主板,這里理線花了點時間,給A4的白色定製線太短了,只能換原裝線黑白配PS:之前遊戲裝了不少,1.5T不大夠用,加一個舊的sata盤擴容一下。用膠貼在電源側面了~ 裝上顯卡,插好線,裝完了!(並沒有) 接下來是關鍵的進出風,擺出我養貓多年的成果 方案是3個A12x25從床外側進風,2個F12出風,還有SF750也是同一面出風。形成正壓進風,避免從床底進風(床底灰塵太多了!!)先裝出風扇,還好B660I 有3個4pin風扇口,配一轉二就是6個剛剛好。 再裝底面三個 這里碰到問題,顯卡擋住沒法理線了,拆了一次顯卡。唉主板顯卡卡扣實在是太難掰了。。。 風扇的理線又花了一段時間…… 裝好側板,pcie插槽,背面擋板 由於用延長線+hub,前置usb肯定用不到了,貼了i5貼紙剛好(總不能蹲到床底去插拔) 六、小結 配置是:CPU:i5 12490F散熱器:Axp90 53mm主板:華碩B660I記憶體:海盜船鉑金 DDR5 5600 16Gx2電源:海盜船SF750顯卡:微星魔龍3080 12GSSD:SN750 1T + SN750 512G + SATA 512G風扇:貓頭鷹...

[MOD組]感謝AC Modified幫我圓了個夢~

雖然開CHH開的很早,快16個年頭了,但結束分體水很晚,說來慚愧...2020年才開始觸碰分體水冷...其實要不是那一年開始CPU/GPU的發熱量真的越來越大,我可能依然不會碰分體水,畢竟我自己日用的PC至今都還在堅持分冷.但分體水冷玩幾次就會發現:量產機箱真的沒勁,太局限了,根本無法根據自己的需求和想法去肆意創造,於是很早就有"貴人"預測"輪子,玩分體水冷都是先量產機箱,然後架子,最後就是自己設計機箱".確實...沒逃掉,也逃不掉.這個箱子的整個布局都是基於我的想法,當時思路很簡單:基於ITX,水電盡可能分離,就算漏水也盡量少的負面影響(損失).然後基於上面的想法大概把幾個大件的位置告知了AC Modified工作室,沒想到的是,倪總非常順利地理解了我的需求,也在非常快的時間內居然塔瑪地把圖給畫出來讓我確認了,講真,那個圖幾乎來來回回沒怎麼修改,因為從無到有倪總屬實專業,專業的事情找專業的人來做效率就是高...本帖內容參加機王大賽MOD組,會以時間順序不定期更新直至完工,最終作品不參加投票,不參加名詞爭奪,僅僅作為友情參與. 2022/10/29箱子,啊不是,是架子在年中其實就已經做完了,但因為正逢新老硬體的交替時期,就一直閒置著沒去裝,正好年底了新硬體井噴加上CHH的裝機大賽,那就來得早不如來得巧,就用它來參加吧. 部分硬體連走管用的銅管. 14cm的風扇選擇不多,也不想要什麼RGB,暫時Fractal的Aspect系列吧. 特意從美亞自己海淘回來的Black Ice GTR 280冷排,54mm的厚度,不是GTR就沒必要海淘,也沒必要Black Ice了吧~ 底部雙280冷排,中間可以夾心風扇,預留了原本今年年底結果各種跳票至明年的Phanteks T30 14cm版本,所以暫時先一側雙14cm向同一方向的進排風布局. 這個回頭要改,因為正好是整套水路的最低處,會改個三通+放水口,暫時先這樣. Bitspower的好東西,不知道有沒有人猜到是什麼? IceMan的D5一體水泵水箱,注意頂部. 其實這里改成了注水口,一方面和機箱頂部貫穿(預留了水箱頂部的雙空,倪總的經驗確實很能打),另一方面這樣的解決方案使得分體水冷和機箱形成了整體感. 隨手再來個帽子,後面這里也會改成帶泄壓閥功能的堵頭. 2022/10/31從架子上一些橙色的亞克力透明板點綴估計已經有人會猜到,這次用的是AMD最新AM5平台,這個橙色呼應的就是CPU宣傳畫上的橙色,主板是ASUS Strix X670E-I Gaming Wifi. CPU冷頭尾Bitspower的Summit M Pro,表面POM材料無RGB版. 這個冷頭之前接觸的是Intel版本,不貴,但效能強勁,用過就不想再碰EK的任何玩意了... 扣具也好用的一塌糊塗,手擰即可,拆裝都很方便. POM表面處理的很光滑,刀紋要很仔細才能看到. 整機所有配件裝上然後量一下電源線長度. 嘿嘿,最愛Noctua x ASUS的聯名卡. 2022/11/7機器在這段時間拆了裝,裝了拆,因為還去對比嘗試了Intel 13th的使用體驗,確實,Intel的功耗和發熱相比AMD高不少,最後再回歸到AM5平台,但CPU從原先的7950X變成了7700X,很簡單"我不想要撞溫度牆". 芳生沉頭螺絲+鋁合金墊圈,沒什麼用,只是追求一些細節而已. 底部這兩個排的間距很重要,不管是前面那頭的進出水,同時在尾部也非常重要,因為這里我們可以把手伸進去來插拔電源的模組線,同時,這里也可以藏冷排風扇的線束.倪總確實在經驗方面無話可說,你不想不到的,不用試錯,不用反復拆裝優化,他都想到了,第一個Demo品,就直接無比登天~ 電源風扇必須朝後,必須不吃任何硬體的熱風,都定製機架了,能給的統統,滿足!注意延長線的實現方式,不規律眼神在機架尾部的亞克力板,倪總,你怎麼可以那麼有才!PS,我只是給了硬體的位置擺放,這些細節的實現方式統統都是倪總想出來的. 定製有個好處,就是可以對於相對單一的硬體做出最為精準的優化,比如一體水箱泵,倪總就用指示的口吻對我說"輪子就買ICE Man的吧",於是就有了哪哪都剛剛好的結果,如果你以為"剛剛好"只是左左右右上上下下的間隙"剛剛好"而已的話,別急,看下去,驚喜的在後面. 完成後的整機內部...啊不是,開放式機架也別內不內部了...確實全是精肉,一點點脂肪都沒,可以說完全沒有浪費的空間,真要說,那就是上一排和下面冷排之間的間隙,但為了兼容4090/4080,也沒必要壓低總高度了,中間寬裕點操作起來也輕松. 背面一覽,走背線?不需要的,硬體只要位置合理,還要什麼走背線?雖然我告訴你,親愛的倪總確實是留了走背線的開孔的. 藏在顯卡下方的Power按鍵和通電指示燈. 雖然這是ITX,雖然體積並不大,雖然可操作的空間並不多,但依然,我也努力地配合倪總的傑作使勁地玩出我覺得分體水冷該有的態度.回水箱前的過濾網,放水就能拆裝這個了. 那麼怎麼放水呢?前面兩個冷排連接的通道被我重新優化了,本身這里就是整個水路的最低處,這樣看可能看不清楚. 換個手機拍的細節,左右雙伸縮接頭,中間3通接頭,最後一個開關閥門和堵頭.因為左右是伸縮接頭的緣故,因此這個開關閥門是可以支持旋轉的,不用的時候為了不影響顯卡就直接向上旋轉指垂直水平面,要用了再這樣轉下來. 工作室的編輯趁著我不在的時候把玩了下我的這台機器,幫我BIOS里優化了一些參數,最後現在的情況如下:D5水泵最低轉速,不求絕對性能,就是要體驗D5安靜和強大的短揚程優勢. 未完待續~2022/11/12對了頂蓋和水箱之間的互通,首先是伸縮接頭. 然後頂蓋的穿板接頭,這就是水箱提前決定型號的好處. 穿板接頭的背面. 伸縮接頭的另一側直接擰上穿板接頭. 伸縮接頭就能實現直接蓋上頂蓋. 最後頂蓋一個是泄壓接頭實現自動泄壓,另一個是堵頭方便擰開後加水. 2022/11/13最終的成品決定舍棄AMD平台換成Intel,因為AMD實在功耗/發熱低用不著分體水冷,感覺給這代AM5上分體水冷實在是浪費...於是換上Strix Z790-I以及整體搭配質感更好的TUF 4080. 雖然我知道I/O朝上的顯卡吊裝會影響散熱效能,就4000系列來看,5~6度吧,但這些完全可以犧牲,因為顯卡處於敞開式的平台里,相比待在機箱內,運行時的吊裝散熱犧牲完全可以通過敞開式平台重新換回來. Seasonic的GX-850長度為17cm,建議大家別選擇太短的,一方面會不好看(和ITX主板的長度不再相同的一條線上),另外就是裸露出來的模組線會影響質感.當然是也別擔心17cm的模組線難插拔,完全可以操作. 水箱頂部和頂蓋最後的解決方案,舒服了,極度的舒服~ 換個角度來看. 從里面(反面)看一樣很舒服的兩個伸縮接頭. 從側面看,左邊那是釋放水路內部壓力的自動閥門. 沒有RGB,因為QTMDRGB,毫無亂用的玩意有多遠滾多遠吧. 頂部橙色亞克力板的透光會讓硬體自帶"自然光RGB"...哈哈哈哈哈哈. Fractal的這個扇子其實還可以,當然不能說有多出色,但至少不是什麼垃圾貨,材料和質感也是很合格的. 一個16pin讓理線簡便很多,推薦用鍍銀線這樣到手彎折一下就不會再反彈. 冷排風扇的線束可以藏在兩個冷排的中間. 獨立的電源"風道",以及電源延長線. 機箱背部一覽,後面兩側還會有改進的地方,嘿嘿,暫時保密. 淡淡的橙色很舒服. 現在顯卡和兩側的風扇相比機架都有微微的突出,這種感覺我覺得要比一個平面或者內陷進去更有肌肉感,更能讓硬體體現是凌駕於機箱之上機箱服務於硬體而不是量產機箱反過來的那種感覺. 看到這里可能已經沒人會在於這是用的標準鋁型材管做的機架了,因為不重要了,最好的機箱,就是硬體都待在該待的地方,各司其職,而機箱是被弱化被無視化的,這應該就是定製機箱的魅力吧. 所以當有了鋁型材這樣的標準間極其便宜極其容易購買到的時候,為什麼就不能拿來作為我們定製化機箱(機架)的原材料呢,畢竟重要的是內部結構,是布局,和散熱,效能,靜音等多方面的體驗,不要談逼格,那都是營銷拿去吹牛逼用的詞語. 開機鍵的位置註定機箱更適合放在桌面上,但我覺得這個可以改進,頂部的頂蓋也一樣可以安置. 側面後續會繼續優化. 希望14cm的T30早點問世,位置已經留好了,替換也非常的容易. 好了,暫時先這樣吧,未完工,還有測試部分以及優化的後續. 回到水箱前前先經過的濾網我覺得是證明"這台機器不是Show而是要踏踏實實用"的態度. 2022/11/18最後在完工前又對機器進行了一些優化,首先是顯卡換成了這次4080里吊裝散熱效能最好的MSI Suprim X,雖然質感我個人認為不如TUF來得和機架更搭. 然後軟管換成了UV橙色,為了和機架橙色的亞克力保持風格一致,但冷液不變,依然是無色透明專用冷卻液. 然後左右兩側,也和倪總比劃了了一下添置了兩塊橙色亞克力板,這樣一來,反而倒不那麼開放式機架了,大概算是...半封閉?哈哈哈哈哈哈哈~ 然過來看一下正面,質感真不錯~ 好了,剩下的就看圖吧,算是徹底完工了. LOVE丨CC 發表於 2022-11-3...

充滿抉擇的"緊湊"ATX機箱-亞瑟王M4

前言     最近電腦圈屬實有點熱鬧,前有銳龍7000發布,後有老黃4090接冒煙,再到英特爾13代酷睿秀翻天,可惜人民的工資並沒有什麼起色 最近幾何未來發布了個緊湊型ATX機箱-Model4,也看輪大給了高度的評價,不到500元的ATX箱子DIY可玩性感覺還可以, 但實際入手裝起來,感覺這個箱子充滿了「抉擇」,下面通過裝機過程娓娓道來。 整機展示 裝機有感 箱子拿出來第一感覺非常復合品牌名「幾何」的調性,第一次接觸它家產品,感覺設計師對美學設計的把控還是蠻到位的 底部網孔增加顯卡的散熱性能,可拆卸設計方便DIY各種圖案,右下角品牌LOGO元素後面會在機箱里經常出現 頂部開孔也是LOGO的形狀,機箱還有很多細節處用到了LOGO IO接口部分比較常規 側面玻璃用的是磁吸側開的形式,但磁力並不是很足,下面也會說到 緊湊形還給顯卡豎插位,其實也是因為現在顯卡又大又越肩,不增高的話頂不住 但雖然它增高了,但面對40系顯卡,雙槽顯然還不夠,下面也會說 底部支持360水冷,但你選擇360一體水冷的話,冷排只能下置,對散熱性能是有影響的 這也是這個機箱的第一個需要抉擇的地方 底部進風網卡都配有防塵網,細節還是到位的 電源倉下方有個支持2.5寸硬碟位的支架,這里除了遮電源線,也方便商家或者玩家進行DIY替換 M4有個特別的地方就是有兩個電源位,短的ATX電源可以選擇橫插,而大的電源就只能進行豎插了,這次裝機就是以豎插的形式進行 這也是這個機箱的第二個需要抉擇的地方 裝機電源這里用的是Be Quiet!的STRAIGHT POWER 11 白金牌全模組1000W電源,對於13900K+4090的配置來說,1000W是比較穩的選擇 長電源只能豎插之後,頂部原本是沒有預留開孔的,所以只能將側板進行抬高,通過延長線來進行通電 出廠形態 將側板抬高,背面是有對應滑動卡扣的 頂部支持240/280冷排位,但要裝水冷和主板不衝突的話,必須要抬高才行 這也是這個機箱的第三個需要抉擇的地方 側板抬高後,需要將GEOMETRIC FUTURE這塊冷排風扇位也進行抬高,才能固定好側板 對玩家來說,這個功能倒是新奇,但對普通裝機小白來說,可能變形門檻有點高 變形完裝好電源之後,粗又硬的電源線有可能會打到下面的冷排風扇,所以必須要做好固定 安裝4090的話,因為16Pin轉接線的存在,情況加劇,至於要不要用360水冷+40系顯卡 這也是這個機箱的第四個需要抉擇的地方 裝機平台原本使用的是13900K+Z690 CARBON+十銓 DELTA 6400MHz的組合 顯卡則是4090公版,來到這就是這個機箱的第五個需要抉擇的地方 如果用出廠標配的轉接線,就算彎曲成這樣也是會頂著側板蓋合,玻璃側板的磁吸力度會不夠壓住線材 加上最近超火的16Pin電源線燒融事件 實在不太敢這樣用,BQ這個電源的原廠單根16Pin轉接線也還沒到位,所以只能換卡了 換成RTX2080Ti 賽博朋克特別版,最近在看2077的網劇,實在太好看了,可惜那尺度國內平台不可能播出 這樣一體水冷下置受到的壓力也會小點 但ATX主板如果選擇360水冷的話,會犧牲到底部一兩槽的PCIe拓展位 這也是這個機箱的第六個需要抉擇的地方 水冷是最近顏值超火的九州風神冰魔方,顏值真的沒得說 後面會不會出個風扇也是RGB版的呢 但是因為下置的緣故,散熱性能受到了一定影響,壓13900K烤機是壓不住的了,所以CPU又換成了涼快點的13700K 這也是這個機箱的第七個需要抉擇的地方 240/280+風冷不可能壓好300W+的13900K,配置的選擇上需要做出不少的抉擇 按目前這套13700K+2080Ti的配置,不需要那麼大的1000W電源,這樣電源就能橫置 電源橫置,頂部空間就不需要抬高,不抬高的話,又裝不了什麼240/280水冷 電源橫置,顯卡就有更多空間放電源線材,也不用怕電源線打到下面的水冷 哈哈哈哈-無限抉擇中循環 合上玻璃側板之後發現玻璃和頂部空間之間會有一道縫隙,注重防塵的大家可能看到會比較鬧心 好在裝完機之後,整體顏值還是蠻OK的,整個裝機過程耗時也比較久,抉擇的過程好像也算是DIY精神的一種? 加上亞瑟王這個名字,給我感覺像是硬體們圍在圓桌上談判的感覺 不管怎麼說,在相對固定的機箱市場里,勇於創新,已經是眾多牌子里了不起的存在了 在保持自家產品調性的同時,讓玩家用戶眼前一亮,總比盲目抄襲要強上百倍 散熱測試放樓下,聽說新的BIOS更新了ME,處理器溫度會有所下降,原本跑的數據作廢,所以測試數據待更新 來源:Chiphell

緊湊且精緻的ITX小胖子 — 分形工藝 Define 7 Nano裝機展示

好久沒有裝ITX了,這次給大家帶來的是分形工藝Define 7 Nano的裝機展示。Define 7 Nano作為Define 7系列最小的型號,整體外觀上延續了Define 7的家族設計語言,線條簡潔硬朗,作為ITX機箱,在盡量縮減體積的情況充分保證了硬體高度兼容性,可容納306mm的顯卡,並能安裝25mm厚度的前置風扇,支持ATX電源,支持280水冷和最高167mm高度的風冷散熱,無論是風冷方案還是風冷方案都遊刃有餘。裝機配置 CPU:INTEL i7-12700K散熱器:追風者 Phanteks Polar T6-120主板:華碩 ROG STRIX B660I GAMING WIFI記憶體:海盜船 鉑金統治者DDR5 5600MHz 16*2顯卡:華碩 ATS RTX3060 O12G GAMINGSSD:XPG 翼龍...

沒想到,性價比還得是Intel——12490F+重炮手裝機記

萬萬沒想到在國慶前,早兩年裝的10600K+微星Z490M刀鋒主機突然罷工——主板上的Debug燈卡在CPU和DRAM上來回閃動,拆裝CPU、換了兩套記憶體都解決不了問題,就直接打包給京東送修了。京東這邊倒是爽快,接到寄修後將CPU直接按折扣退款,主板因為是廠商微星負責售後就變成了維修處理。 國慶回來後看著返修回來的微星Z490M刀鋒主板,想著乾脆裝台新機子算了,看了看剛剛上市的AMD銳龍 7000系列、X670E主板和即將發售的B650主板,只能說這價格太自信了。再瞟了眼Intel的12代酷睿系列,誰能想到,Intel竟然在某一天能成為性價比的代名詞呢?想都沒想來了一套i5-12490F的板U套裝,裝個新機樂呵樂呵。配置清單如下: CPU:Intel 12代 酷睿 i5-12490F 處理器 主板:TUF GAMING B660M-PLUS WIFI D4重炮手主板 顯卡:技不如人嘉 GeForce GTX 1660 SUPER GAMING OC 6G 記憶體:十銓 DELTA RGB DDR4 3200 8GX2套條 SSD: 金士頓KC3000 512G 散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