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不能亂用、火柴叫「取燈兒」 北京方言了解一下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7月4日電(記者 上官雲)前幾年熱映的電影《老炮兒》里,有這麼一個場景:胡同里,六爺給二爺點煙,二爺抱怨胡同里住進來的年輕人夜夜笙歌,各個都像是「夜麼虎子」,胡同里再沒個清淨。

「夜麼虎子」也叫「燕麼虎兒」,在北京方言里是蝙蝠的俗稱,相當於現在說那些年輕人是晝伏夜出的夜貓子。《老炮兒》里俯拾皆是的類似詞語,曾着實讓北京方言上了一把熱搜。

對一些不熟悉北京的人來說,北京話是個很有意思的存在,比如愛說「您」,習慣性帶上兒化韻……而在京味兒作家劉一達眼中,好玩的北京方言「多了去」,但有些卻不能亂用。

「您」是老北京人的必備敬語

前些時候,一位北京老大爺哄孫子的話很火,「您可別哭啦,您這樣真沒必要」,聽起來特別有畫面感。

「您」不能亂用、火柴叫「取燈兒」 北京方言了解一下資料圖:作家劉一達。人民出版社供圖

北京人說話,是出了名的喜歡用「您」字。劉一達說,這個字在老北京人的待人接物中經常會用到,比如兩個人互相見面問好,要說「吃了嗎您?」,互相道別也會來一句「回見了您」,都是很正常的寒暄里的口頭語。

甚至連「您」這個字兒,劉一達在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時提到,都是北京人的發明,「在『你』字下面加上一個心,表示打心眼兒里尊重對方的意思。此外,還發明了第三人稱的敬語『怹』」。

「但『您』字通常有兩種情況不會用。」劉一達說,第一是非常親密的同輩朋友,或者戀人之間,就不合適,用了「您」反而顯得生分、有距離感;第二,這個字表示尊敬,所以正常來說,長輩對晚輩也很少用。

劉一達舉了一個例子,「假如一位長輩對晚輩說,『您怎麼這樣啊?』『您別這樣行不行』,這個時候實際『您』表示的不是尊重,已經有了一點不好的情緒,代表的是對晚輩的某種『不滿』」。

稱呼別人是「爺」,也可能表示諷刺

在老舍先生的名作《茶館》里,有常四爺、松二爺等人物。在讀者看來,稱呼對方為「xx爺」顯然是一種敬稱,但劉一達說,也未必。

「一種確實帶有尊敬的意味,比如咱們表示祖父意思的『爺爺』;又或者是對某些關系很好的熟人,叫對方『XX爺』,表示尊重。」劉一達解釋。

「您」不能亂用、火柴叫「取燈兒」 北京方言了解一下劉一達作品《道北京》書封。人民出版社供圖

但另外一種情況,叫「爺」可能是譏諷。劉一達說,如果某個人外形邋里邋遢,人情往來上好吹牛、好擺譜,形容這個人德行很差,老北京人往往會來一句「瞧這位爺」,語氣里就有了調侃和諷刺的意味。

「北京人用『爺』字往往會根據對象有所選擇,比如我是地道的北京人,打小兒住在胡同里,說話一口京片子,放在過去別人叫我『劉爺』就沒毛病。但你對人家大學教授,就不能這麼稱呼。」劉一達說,這就是用法上的一點小區別。

那些漸漸消失的北京方言

隨着時間流逝,有些好玩的北京方言也不再使用。劉一達提到,過去北京人表示驚嘆愛用「哎喲我的佛爺桌子」,但現在的年輕人,都改成了「哇塞」,「前者幾乎消失了」。

「再比如,過去管火柴叫『取燈兒』,很形象,火柴可不就是拿來點燈用的?」劉一達表示,以前還管蝴蝶叫「蝴帖兒」,現在也基本見不到了,「方言的『與時俱新』,是個正常現象」。

為了搜集那些北京方言,在將近50年的時間里,劉一達一有時間就走街串巷,找還住在胡同里的老北京人聊天,搜集地道的北京土話,用來記錄的采訪本攢了幾十個。

「我寫京味兒小說,我也是『北京方言』這個非遺的傳人,京味兒文學的特點就是得用那些有特色的北京話。」確實,就連他最近的新書都取名《人五人六》,名字是一句北京方言,指某些人喜歡在人前「充大個兒」,實際外強中干,略帶調侃意味。

在劉一達看來,「土得掉渣」的北京方言自有可愛之處,「說飯館的菜做咸了,北京人會來一句『警察來抓你了,你打死賣鹽的了』,透着一股子幽默和率真。語言要有生活,源於生活,才能創作出好的京味小說」。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中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