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 苦暑驚秋

七月 苦暑驚秋

七月 苦暑驚秋

一到七月,既喜且驚,喜的是七月紀念日多,假期又來了;驚的是大熱之季臨,人們最怕的三伏天到了。

一個七月,有兩個節氣都跟酷是關連,分別是小暑與大暑,顧名思義,小暑是酷暑之始,而大暑古人說「大者,乃炎熱之極也。」,大熱至極,就從七月開始。

但熱到極點,秋涼的希望也來了,因為大暑之後便是立秋。北宋那位砸缸救友的神童司馬光,成了大政治家後曾寫詩道大暑,說「老柳蜩螗噪,荒庭熠燿流。人情正苦暑,物怎己驚秋。」

司馬光短短的小詩,講了兩個情緒,一個是苦暑,一個是驚秋。暑天不僅熱得令人苦苦煎熬,還有一大堆天災。香港台灣道時開始鬧颱風,中國這時則進入「七上八下」之汛期,遇雨成災。

今年是長江大洪水二十一周年,在那次牽動全中國的大洪水之後,海河流域2012年有「7·12」洪水,吉林有2010年「7·28」特大洪澇災害,都發生在七月,所幸都有驚無險。今年此時,希望《港真》讀者探究一下中國洪澇災害的因由。

再說驚秋,夏天最後一個節氣在七月,人們驚喜地發現,秋涼如水之天,就快到來,所以七月也是個轉捩之月。

七月是夏極盛秋將來的轉捩點,也是上下半年的交錯期。香港成立於七月一日,今年跨入二十二個年頭,也踏上一個重要的轉捩關口。今天香港面對的大問題是青年問題,也是香港面臨的現實、突出問題。過去一段時間,反對派的一些雜音誤導了一些青年,使他們對「一國兩制」產生曲解。青年是香港的未來,愛國愛港的傳統如何能在香港薪火相傳,「一國兩制」實踐能否有更好的未來,都在青年人身上,所以要給青年提供更好的機會,包括就業、向上成長的通道。使青年在未來香港的發展中發揮更多作用。這個大問題,有如盛夏驚秋,浮現無盡的遐想。

2019年7月1日

文/郭靈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