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布雷頓森林體系?

7月20日是什麼重要事情的紀念日?

8月15日又是什麼重要事情的紀念日?

在大街上問1萬個人,也不見得有1個人知道。甚至,你查閱百度百科的「7月20日」和「8月15日」的條目,也根本沒提及這兩起重大事件。

如果你也不知道,那麼下面的故事就值得你看看。

(一)馮克計劃

「這里,聯合國劍已出鞘,同胞將於彼日踏上戰場,這一切都將亘古永存。」

——英國詩人拜倫描述滑鐵盧戰役中的盟國。

1940年4-5月,德國發動「白色閃電」攻勢,很快完成了對丹麥、挪威、盧森堡、荷蘭、比利時等國的占領,順利繞過法國重兵設防的馬其諾防線。6月初,德國對法國發起了總進攻,意大利也趁火打劫,對法國宣戰。不到1個月時間,當時世界五強之一的法國宣布投降,讓全世界震驚不已,整個歐洲大陸都在納粹的征服下顫抖。

什麼是布雷頓森林體系?

7-10月,德國開始執行入侵英國的海獅計劃,並發起猛烈的空襲和潛艇戰,企圖迫使英國屈服,但丘吉爾率領英國軍民奮起反抗,粉碎了希特勒閃電戰。眼見短時期內無法迫使英國屈服,德國決定經營歐洲。納粹德國的經濟部長沃爾特-馮克(Walther Funk)在柏林召開新聞發布會,提出「歐洲經濟新秩序藍圖」,史稱「馮克計劃」。

馮克計劃的核心,是建立一個由柏林主導的「歐洲清算同盟」,成員國相互間在對方中央銀行開設特別賬戶,用來支付進出口貨款——只要「清算同盟」的成員國之間進出口處於平衡狀態,就不必進行貨幣兌換和外匯支付。這就避免了貨幣競相貶值,成員國之間實際上實施了固定匯率,而固定匯率極其有利於國際貿易。

如果德國真的把這事給辦成了,這妥妥的就是經濟一體化的歐洲合眾國,而那個歐洲清算同盟,差不多類似於今天的歐央行。不過,後來納粹忙於戰爭,就把這個計劃擱置一邊。

英國戰時內閣新聞部將柏林發布會的新聞稿送給了經濟學大牛凱恩斯,想利用他的卓越學術聲譽,痛批一下納粹德國陰險而又心懷罪惡的經濟計劃。沒想到的是,對納粹極為厭惡的凱恩斯,卻對這份計劃贊賞有加:

「(計劃)太出色了,正是我們自己應該做的事情」。

在凱恩斯看來,1929年「大蕭條」之後,歐美各國為了克服和轉嫁自身危機,貨幣競相貶值,以鄰為壑大打貿易戰,破壞了國家間信任,這才導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悲劇,而「馮克計劃」里提到的清算中心、穩定匯率、促進貿易等理念,如果能夠擴展到歐洲乃至全世界,那將會是人類文明的福音。

隨着美國加入戰爭,同盟國的形勢逐漸好轉。1942年元旦,中美英蘇等26個國家在華盛頓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標志着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最終形成。

什麼是布雷頓森林體系?

1943-1944年,戰爭尚未結束之時,眼光長遠的美國總統羅斯福就開始醞釀戰後國際經濟秩序。1943年春天,美國邀請聯合國家代表赴美,召開聯合國家糧食會議,討論糧食增產和分配問題。1943年10月,在莫斯科簽署的一項宣言中,蘇聯、英國、美國和中國政府號召盡早建立一個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的國際機構,這就是「聯合國」的由來(二戰時的中國那麼弱,居然是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原因,你懂了?)。同年冬天,美國又召開聯合國家救濟與復興會議,討論戰後災區救濟和人民生活改善的問題。

聯合國會不會亘古永存我不知道,但不管什麼樣的國際經濟合作,貨幣都是最基礎的部分。有鑒於此,1943年4月,為穩定戰後各國貨幣並促進國際貿易,美國財政部陸續邀請包括中國在內的經濟和財政專家到美國進行深入磋商和討論,並於6月在華盛頓召開為期三天的專家會議——在會議上,作為大英帝國財政部顧問的凱恩斯拋出了著名的「凱恩斯計劃」。

凱恩斯計劃的主要內容包括:

1)建立「國際清算同盟」, 會員國中央銀行在「同盟」開立往來賬戶,各國官方對外債權債務通過該賬戶用轉賬辦法進行清算,順差國將盈餘存入賬戶,逆差國可按規定的份額問「同盟」申請透支或提存。

2)「同盟」賬戶的記賬單位為「班科」(Bancor,來自bank,可以理解為世界銀行幣),以黃金計值,會員國可用黃金換取「班科」,但不可以用「班科」換取黃金。

3)各國貨幣均以「班科」作為儲備並標價,非經「同盟」理事會批准不得變更。

4)會員國在「同盟」的份額,以戰前3年進出口貿易平均額的75%來計算。

5)「同盟」總部設在倫敦和紐約,理事會會議在英、美兩國輪流舉行。

你看出來了吧?

凱恩斯就是以「馮克計劃」為原型,將其適用范圍從歐洲擴展到全世界。

需要說明的是,馮克計劃並非身為納粹帝國官僚的馮克的創意,其最初來源於曾擔任德國中央銀行行長和納粹經濟部長的亞馬爾-沙赫特(Hjalmar Schacht)——沙赫特是當時歐洲公認的金融天才,曾主導消除了1922-1923年的德國惡性通脹,並在後來設計了讓德國經濟迅速崛起的經濟方案,但後來因為得罪希特勒而被免職。

什麼是布雷頓森林體系?

(二)秩序確立

我希望,剛剛誕生的基金先生和銀行小姐會得到仙女們的祝福,禮物是「普世主義」,「勇氣」和「智慧」。而我最不願意看到的是,一個邪惡的精靈給兩個孩子帶來詛咒:「你們兩個臭娃娃長大了就是政客,你們的每個思想和行為都將有不可告人的動機。你們所決定的每一件事情都將不是為了其自身的目的或根據本身的是非曲直,而是另有隱情。」

——凱恩斯在國際貨幣基金和世界銀行成立之日的演講

凱恩斯計劃當然十分精妙,但美國卻自有想法,在財政部長摩根索(HenryMorgenthau)的授意下,財政部長助理懷特(Harry White)提出了「懷特計劃」。

懷特計劃的主要內容包括:

1)成立「聯合國平準基金計劃」,由會員國按規定的份額繳納,份額的多少根據會員國的黃金外匯儲備、國際收支及國民收入等因素決定,「基金」辦事機構設在擁有最多份額的國家。

2)基金貨幣起名「尤尼塔」(Unita,來自unit,貨幣單位的意思),與美元和黃金掛鈎,每1個「尤尼塔」等於10美元或含純金137格令(1格令=0.0648克純金)。

3)表決權取決於會員國繳納基金份額,各會員國在基金組織里的發言權與投票權同其繳納的基金份額成正比。

4)基金會員國貨幣都應與「尤尼塔」保持固定比價,不經會員國四分之三的投票權通過,會員國貨幣不得貶值。

5)各國取消外匯管制、雙邊結算和雙重匯率等歧視性措施,平準基金將對會員國提供短期信貸,以解決國際收支逆差。

該如何理解凱恩斯計劃及懷特計劃的異同點呢?

顯然,大家都看到了貿易不平衡的危害,都要求「固定匯率」。只是,凱恩斯計劃中貶低黃金的作用,用一個帶有透支性質的世界銀行,設定一個大家都認可的世界銀行幣(bancor),來為戰後各國貿易進行清算,這對當時普遍身處經濟困境中的世界各國來說,比較公平合理。懷特計劃則是以黃金或美元為基礎,而繳納基金份額,也意味着讓戰爭後期都窮得揭不開鍋的世界各國(除了美國)拿出大筆的硬通貨,隱含了美國要求戰後經濟主導權的意圖。

凱恩斯和懷特多次辯論自己的計劃,懷特每辯必輸——凱恩斯口才出眾,是舉世聞名的學術大師,周身圍繞着耀眼的光環,而懷特則言辭笨拙,聲音嘶啞,每次和凱恩斯辯論完,懷特都會感到像生了一場大病。

但,這個世界從來都是用實力說話的,而不是嘴巴。

什麼是布雷頓森林體系?

懷特的身後,是一個強大的美國——二戰結束之時,美國工業製成品占世界的一半,基礎的冶煉鋼工業占西方61%、代表當時的高科技產品的汽車業占西方的84%,GDP相當於西方世界的2/3,對外貿易占世界1/3以上,是世界最大的債權國,央行黃金儲備高達200億美元,超過全世界60%……

對比之下,曾雄霸世界經濟100多年的英國,其工業生產相比戰前已急劇縮減,民用消費品產量只有1939年的一半,出口額不到戰前的1/3,對外債務超過120億美元,黃金儲備僅有100萬美元。

以凱恩斯計劃和懷特計劃為討論基礎,1944年7月1日,美國邀請了44個國家中央銀行和財政部的代表,來到美國新罕布什爾州一個叫做布雷頓森林的小鎮上,召開了著名的布雷頓森林會議,因為涉及各國的核心利益,所以爭論十分激烈,會議持續了三周時間。

1944年7月20日,會議結束,45個國家的代表通過了《聯合國家貨幣金融會議最後決議書》以及兩個附議,即《國際貨幣基金協定》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協定》,確立了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主要內容如下:

第一,各國確認1944年1月美國規定的35美元/盎司的黃金官價,每一美元的含金量為0.888671克黃金,各國政府或央行可隨時按官價用美元向美國兌換黃金。其他國家貨幣與美元掛鈎,規定各自貨幣的含金量,通過含金量的比例確定同美元的匯率,建立國際儲備貨幣制度,而美元「等同於黃金」,是主要的國際儲備貨幣。

第二,實行可調整的固定匯率,各國貨幣對美元的匯率,只能在法定匯率上下各1%的幅度內波動。若匯率波動超過法定匯率的1%,各國政府有義務干預,若變動超過10%,就必須得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批准。未經基金組織同意,會員國不得對國際收支經常項目的支付或清算加以限制。

第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會員國份額的25%以黃金或可兌換成黃金的貨幣繳納,其餘則以本國貨幣繳納。會員國發生國際收支逆差,可用本國貨幣向基金組織按規定程序購買(即借貸)一定數額的外匯,並在規定時間內以購回本國貨幣的方式償還借款。會員國所認繳的份額越大,得到的貸款也越多,貸款只限於會員國用於彌補國際收支赤字。

顯然,布雷頓森林體系基本上以懷特計劃為主,將凱恩斯計劃的一些觀點吸收進來,凱恩斯建議的bancor(世界貨幣)沒有通過,世界貨幣變成了美元。

簡單總結,布雷頓森林體系的核心就是三條:

美元黃金化(變成世界貨幣);

固定匯率(通過綁定美元實現);

資本自由化+貿易自由化。

1945年底,22個國家的代表簽署了《布雷頓森林協定》。1946年3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WB)正式成立。在成立儀式上,凱恩斯發表了那段仙女祝福的講話。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給凱恩斯帶來的不是榮耀,而是屈辱和痛苦,衰落的大英帝國不能撐起凱恩斯的公平和理想,而一個秉承理性傳統的經濟學家,不得不在政治的泥潭中弄髒了自己干淨的羽毛,他為英國殫精竭慮,最終得到的卻是國內外政客們的猜忌和指責。

政治泥潭中的屈辱和失敗讓凱恩斯的身體狀況急劇惡化,發表仙女講話之後一個月,凱恩斯就離開了人世——他去世那一天,是復活節。

什麼是布雷頓森林體系?

7月20日這天,是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75周年,二戰迄今的世界貨幣、金融和經濟體系,就是從這一天開始。

(三)秩序崩塌

「當代國際貨幣體系已經淪落為小孩子的過家家遊戲。歐洲各國辛辛苦苦賺回美元和英鎊,然後又毫無代價地拱手返回給發行這些貨幣的國家,就好像小孩子們玩遊戲一樣,贏家同意將賺回的籌碼奉還給輸家,遊戲卻繼續進行。」

——法國經濟學家雅克-呂夫(Jacques Rueff)評價布雷頓森林體系

聰明優雅理性的凱恩斯在復活節去世了,但世界經濟卻從那時起復活了。

布雷頓森林體系,是人類有史以來以來最大規模的貨幣金融合作,它結束了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啟的全球貨幣、金融和貿易混亂,使國際貨幣金融關系有了統一標準和基礎。它所確定下的基本原則,到今天依然在發揮作用,特別是美元作為國際貨幣體系中心這一條。

接下來,美國通過贈與、信貸、購買外國商品和勞務等形式,向世界散發大量美元,客觀上起到擴大世界購買力的作用。固定匯率制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由於匯率波動而引起的動盪,穩定了主要國家的貨幣匯率,國際貿易迅速發展,這讓1947年-1973年成為資本主義發展的第二個黃金期(第一個是1850-1914年的金本位時期)。

在1945-1971年,不管你在全世界的任何地方,只要你持有1美元,它的價值就是1/35盎司黃金,而其他國家的紙幣如馬克、日元、法郎、英鎊等,全部都與美元保持基本固定的兌換比率,也都代表着各自不同的含金量。比方說,1個馬克,代表着0.222168克黃金;1個日元,代表着2.46852毫克黃金……就連原蘇聯的1個盧布,1971年之前也被官方規定了代表0.222168克的黃金。

IMF提供的短期貸款,緩和了戰後許多國家的收支危機,也促進了支付自由化,IMF逐漸成為國家間貨幣、金融和匯率協商的可信機構。世界銀行提供的長期貸款和投資,不同程度地解決了會員國戰後恢復和發展經濟的資金需要——它們都為戰後的全球經濟復蘇起到了重要的幫助。

由於各國匯率基本穩定,這也穩定了國際資本輸入輸出的利潤預期,從而為企業的國際融資創造了良好環境,有助於金融業和國際金融市場發展,也為跨國公司的生產國際化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毫無疑問,這一切最受益的是美國——全世界的人民在美元的驅動下生產商品和勞務,第一服務目標就是美國人,這讓美國人迄今為止一直過着全世界最高的生活水準。另一方面,因為美元是世界貨幣,美國可以決定全球資本的流向,在國際上扮演說一不二的老大角色,想制裁誰就制裁誰,想打誰就打誰,這種權力一直持續迄今。

什麼是布雷頓森林體系?

可惜的是,這個體系是有缺陷的,而美國人也並沒有珍惜這種無上的權力。

按照1944年所建立的布雷頓森林體系的設想,美國為世界提供美元紙幣,世界為美國提供真實的商品和服務,這個模式要得以持續下去,美國必須一直保持貿易逆差,如果美國不再「出口美元」,就會發生美元不足影響到國際貿易與經濟增長的情況。

然而,美元紙幣如果供應得超出美國的黃金儲備太多,世界人民自然會發現以美元計價的物資出現上漲,美國不可能有那麼多黃金,如果人們都找到美國財政部去兌換黃金的話,美國就會「死得很難看」。

這本身就是一對兒矛盾,而美國人濫發美元的行為,更是加劇了矛盾。

由於美元成了世界貨幣,美國人總是出手闊綽,相繼發動馬歇爾計劃、朝鮮戰爭、越南戰爭,還動不動「援助」其他國家,還要充當「世界警察」,再加上為了和前蘇聯搞冷戰在全球建立軍事基地,搞航天活動,美國就此陷入了持續不斷的貿易逆差中……

一直這麼大手大腳亂花錢,有沒有問題?

當然沒有問題!

無非就是美國政府多借點債務,多發行國債,多多提供美元紙幣的抵押品,給人民發更多點兒福利,然後再多耗費點紙張和油墨,印刷成美元就是了。

針對這種情況,法國戴高樂總統毫不客氣地評價:

「美國享受着美元創造的囂張特權(Exorbitant Privileges)和不流眼淚的赤字,她用一錢不值的廢紙去掠奪其他民族的資源和工廠。」

由於美國對歐洲存在長期支付赤字,到1959年底,美國的官方外債就已經與美國的黃金儲備總價值幾乎相等了,兩者均為200億美元左右——也就是說,在這個時候,如果美國以外的國家都要求美國履行黃金兌換義務的話,一度占有了全世界政府75%黃金儲備的美國,所有黃金儲備將在瞬間消失。

通過動用各種政治手段(肯尼迪政府設計了「黃金總庫計劃」),美元兌換黃金的體系勉強又維持了12年,到1971年8月,美國僅短期外債就達到600億美元,而當時美國的所有黃金儲備按照35美元/盎司的價格計算價值只有97億美元。

針對美國已經沒有能力支付黃金的事實,評論布雷頓森林體系像「小孩子過家家遊戲」的雅克-呂夫,進一步的諷刺說:

「這就像讓一名禿子去梳理他的頭發一般,純粹是無稽之談」。

從這個意義上說,凱恩斯設計的Bancor,遠比美元這種一國貨幣充當世界貨幣更為合理。更要命的是,凱恩斯希望的「仙女祝福」,在現實中真真切切的變成了邪惡的精靈詛咒:美元、IMF和WB,都通過不斷的美元超發,變成了美國剝削和榨取全球資源的工具,再也不考慮什麼公平和普世……

最典型的例子,是1970年尼克松提名伯恩斯(Arthur F Burns)擔任美聯儲(負責印刷美元)主席時所說的話:

「我會尊重他的獨立性,但我個人希望他能做出遵循我意願的決定。你知道,伯恩斯先生,我長期支持低利率和更多的貨幣供給。」

嗯,「長期支持低利率和更多貨幣供給」的結果,是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崩塌。

最後的時刻終於到來,1971年8月15日晚,尼克松發表電視演講,他猛烈抨擊「國際投機分子」在黃金市場上製造金融市場混亂,為「保衛美元」——

「我們將暫時停止美元兌換黃金。」

暫時是多久?

答案是永遠。

什麼是布雷頓森林體系?

在大約5100年左右的人類經濟史中(人類最早的文明——蘇美爾城邦文明出現和成熟大約在公元前3100年),貨幣一直都是經濟運轉基礎。其中,除了偶爾危機時刻例外的個別國家的中斷,在5050年的時間里,人類一直使用的是商品貨幣,不管這種商品是黃金白銀或者中國的銅錢,或者危機時刻的糧食,或者非洲的鹽塊、北美的煙草……

直到,直到,直到1971年美國關閉財政部黃金兌換窗口……

許多人都知道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垮台是一個非常大的金融事件,但這個金融事件和以往的本質區別,以及它對於未來世界究竟有多大影響,更多的人並不真正理解。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米爾頓-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曾經用兩句話評價:

「從遠古直到1971年,每種主要貨幣都直接或間接地與一種商品相聯系。偶爾與固定聯系相脫離的事情也出現過,但那通常都只是在危機時期。」

「(現在)世界上每一個主要貨幣都直接或者間接地實行不兌現紙幣本位制,這種貨幣體系的最終結果如何,還是一個未知數。」

現在,你知道8月15日是個什麼樣的重要日子了麼?

(四)單薄、脆弱的外殼

「沒有什麼能比讓農民、工人和所有與金融事務沒有密切聯系的人把勞動力或者產品可變的『貨幣』更能將他們置於不利的境地了。」

——美國鋼鐵大王安德魯-卡耐基(Andrew Carnegie)對貨幣的評價

時隔幾十年之後,共和黨總統候選人讓-保羅(Ron Paul)都依然清晰記得,自己聽到總統那句話之時的震驚:

如果不能兌換成黃金,那美元紙幣算個什麼東西呢?

停止黃金兌換,聽起來似乎平淡無奇,可實際上,它比100枚核彈的威力都更加巨大,因為,整個人類5000年來評判財富的價值基準,就從這一天開始改變。

連當時的民主黨總統候選人都看不下去了:

「對於美國這樣一個大國來說,以這樣的方式結束美元與黃金的自由兌換,是一件顏面掃地的事情……這一幕發生之後,我們將淪為世界經濟中的賤民!」

這位候選人多慮了,美國人並沒有淪為賤民,美國依然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只不過,遠遠超過35美元/盎司黃金擁有量而印刷的美元如同潮水般湧出,美元對日元、馬克的真實匯率直線下降,美元大貶值大幕開啟。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垮台徹底切斷了紙幣與實物商品的聯系,全世界的紙幣系統就像失去了定海神針。從此以後,政府和中央銀行可以「根據經濟形勢」,隨意決定發行多少紙幣,所謂的美元「升值」和「貶值」開始愈演愈烈。

為「挽救」世界經濟,1971年12月,美國與主要西方國家達成《史密斯索尼安協定》,將美元相對黃金的比價稍稍下調了一點兒(下調為38美元/盎司),其他歐美各國貨幣相對於美元略有升值。雖然拿到美元已經不能再找美國財政部兌換黃金,但仍然維持各國貨幣相對美元的固定匯率,號稱是為了避免國際貿易出現劇烈動盪。

該怎麼比喻好呢?

這就像一個無賴,單方面廢除自己對所有人的欠債,同時還要求別人都遵守以前的約定,白供他吃、白供他喝、白供他玩,虧得尼克松還大言不慚地說,史密森索尼安協定是「世界歷史上最重要的貨幣協議」。

「世界歷史上最重要的貨幣協議」,存在的壽命還不到2年,而尼克松也很快因為水門事件的丑聞而下台。

什麼是布雷頓森林體系?

1973年,西歐出現拋售美元,搶購黃金和馬克的風潮,德國、日本、英國、法國等國相繼違反史密森索尼安協定,開始對美元實施浮動匯率制度,美國也不得不將美元的官方價格調整至1/42.22盎司黃金(現在美聯儲的黃金儲備依然按照42美元/盎司計價),此時市場上的美元價值為1/60盎司黃金。

1976年1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牙買加首都金斯敦舉行會議,討論國際貨幣基金協定的條款,經過激烈的爭論,簽訂達成了新的「牙買加協議」:

1)實行浮動匯率制度的改革;

2)推行黃金非貨幣化;

3)增強特別提款權(Special DrawingRight,SDR)的作用;

4)擴大對發展中國家的信貸額度,增加成員國基金份額。

這就是全球金融貨幣體系持續迄今的「牙買加體系」。

從48年前尼克松宣布關閉黃金兌換窗口以來,黃金已經從35美元/盎司,暴漲至今天的1400美元/盎司,這意味着美元貶值為原來的1/40。

……

~~~~~~~~~~~~

就在2019年7月16日,法國央行召集了歐美國家主要央行、政府代表和專家學者,在巴黎召開紀念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75周年的研討會,美聯儲主席鮑威爾也到場並發表演講。

鮑威爾的演講開篇就提到:

「75年前的這一個月,那一代人最重要的經濟和政策思想聚集在地處新英格蘭的一個沉睡的山區小鎮。當時的世界正受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肆虐,但前人們仍舊設想了一個嶄新的國際貨幣體系,涵蓋規則、程序和機構-包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以促進飽受戰爭肆虐的世界重新復蘇並重獲穩定。」

他還提到了2008年以來的金融困境:

這個新世界的第二個重要特徵是央行家們應對衰退的貨幣政策工具。面對危機期間經濟和金融體系的嚴重崩潰,政策制定者迅速耗盡了傳統的貨幣政策工具,並採取了一系列非常規措施來支持其經濟。

但是,在法國央行的主持下,其他國家的央行官員和學者,並沒有給鮑威爾留下什麼面子,紀念會最終討論下來的核心摘要只有兩條:

1)美元結算的世界貿易體系下,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已經成美國外交霸權的工具;

2)以美元為核心的布雷頓森林體系早已過時,呼籲全球重新構建公平且有效的多邊貨幣體制,以徹底解決當前的貨幣和金融政策耗盡的問題。

或許,大家應該記住的是——

75年前的7月20日,是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日,也是人類最大規模的一次貨幣和金融合作紀念日;

48年前的8月15日,是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日,也是人類5000年來財富價值基準徹底改變之日。

我自己想起來的,卻是凱恩斯留下的一句話:

「文明是少數幾個人的個性和意志建立起來的一種單薄、脆弱的外殼。人們只能通過巧妙地制定和不擇手段地維護規則和習俗來維持文明。」

什麼是布雷頓森林體系?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文化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