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肯定不知道——李煜的爺爺姓徐

你肯定不知道——李煜的爺爺姓徐

01

唐朝末年,在廬州,有一個著名的貧困戶,名叫楊行密。

早年喪父,窮苦無依,但他身體強壯,參加軍隊之後,就屢屢因戰功升遷。

後來,因為被上司欺辱,一怒之下殺了那名軍官,拉了杆子,造反了。

和他一起造反的,是他的兩個好朋友,一個叫徐溫,一個叫張顥。

02

那段軍閥混戰的時期,人,沒有了道德廉恥,沒有了善良忠義,父親賣掉兒子,丈夫賣掉妻子,只為吃一頓飽飯。

楊行密拉着他的隊伍,今天投奔高駢,明天投奔朱溫,規模越來越大,占據了淮南的大片土地。

一次,楊行密率領部隊殺入濠州,然後在城市里擄掠。

那時候,寺廟里面一般有糧食甚至還會有一些香火錢,在濠州開元寺,他殺光了里面的和尚,搶奪糧食,殺到天王殿里,他愣住了。

佛像的旁邊,鮮血流淌之中,有一個6歲的孩子,驚恐地看着他。

那孩子雖然穿的破爛,卻眉清目秀,聰明可愛。

那一瞬間,楊行密動了惻隱之心,他將這個孩子帶回了家,收作義子,取名叫彭奴。

之所以叫彭奴,是因為他是彭城人,給和尚們當奴僕。

彭奴的父親早就死於戰火,前一段時間,母親去世,他就流浪在濠州一帶,寄居在開元寺。

03

在楊行密家,彭奴很懂事,讓楊行密非常喜愛。

這引起了楊行密其他幾個兒子的憤怒,他們強行要求楊行密把這個不知道哪里來的野種趕走。

尤其是楊行密的幾位夫人,也都覺得這個彭奴很礙事,無奈之下,楊行密把彭奴託付給了一起造反的好兄弟,大將徐溫。

請記住,楊行密有兩個一起造反的好朋友,一個是徐溫,一個是張顥。

徐溫也很喜歡這個彭奴,既然是自己的兒子了,便要改名字了。

你肯定不知道——李煜的爺爺姓徐

他的親生兒子名字分別是徐知訓、徐知詢、徐知誨、徐知諫、徐知證、徐知諤。

根據其他幾個兒子的名字,順下來,彭奴的名字就改作徐知誥。

後來,楊行密被朱溫封為淮南節度使,成為一方諸侯。

楊行密所占領的地域遼闊,物產豐富,隱然自成國家。

大將徐溫,也步步高升,掌控了王國的軍隊。

在楊行密拚命攻占地盤的時候,意外去世,他的長子楊渥繼位。

你肯定不知道——李煜的爺爺姓徐

04

楊渥太年輕了,尤其是,在那個沒有秩序的時代,沒有自己的嫡系人馬,很容易就被打翻在地。

楊渥繼位沒兩年,就被他父親的那倆好兄弟架空了。

左牙衙指揮使張顥、右牙衙指揮使徐溫,成為了國家幕後的實際掌控者。

隨着徐溫的權力越來越大,曾經的彭奴,現在的徐知誥,也已經成為了昇州防遏使兼樓船副使,負責在昇州治理戰艦。

又過了一年,徐溫和張顥按捺不住野心,終於殺掉了吳王楊渥,但是,他倆還是不敢篡位,改立楊渥的弟弟楊隆演為帝國的繼承人。

權力的魔力,永遠不會讓兩個人共同分享的,現在,徐溫和張顥共同執掌權力,那麼,他倆其中一人必死。

公元908年,徐溫派部將鍾泰章襲殺張顥,完成了大權獨攬的過程。

徐溫的兒子里面,最有潛力的是兩個人,一個是嫡長子徐知訓,一個是義子徐知誥(彭奴)。

徐溫掌控了帝國,為了避嫌,便讓長子徐知訓擔任內外都軍使兼同平章事,也就是宰相兼國防部長。

以陪伴和監督這個傀儡國王楊隆演。

讓義子徐知誥(彭奴)擔任昇州刺史。

自己則出鎮潤州,遙控指揮。

05

當時,吳國的國都在揚州,徐知訓陪着國王楊隆演,監督着他。

可是,權力一直都是一把雙刃劍,在權力最集中的地方,最容易出事。

公元918年,為爭奪權力,徐知訓被大將朱瑾所殺,隨後,朱瑾逃跑沒有成功,恐懼自殺。

順便說一句,歷史上記載徐知訓荒淫無道,迫害國王楊隆演,侮辱恩人朱瑾,我不認為那些是真實的歷史。

總之,徐溫的兒子里面,最有希望篡位的、一直被當做皇帝苗子培養的嫡長子徐知訓突然被殺,而且兇手突然自殺,京城揚州出現了短暫的權力真空。

離揚州最近的徐知誥(彭奴)迅速率軍隊平叛,維持秩序,順便,接管了權力。

06

從那一天開始,這個濠州開元寺的彭奴,再也沒有放下他的權力,甚至,他的義父徐溫此時也無能為力了。

公元932年,徐知誥(彭奴)沿用當年徐溫的做法,任命兒子徐景通(李璟)為司徒、同平章事、知中外左右諸軍事,將他留在廣陵輔理朝政。

自己則擔任鎮海、寧國節度使,出鎮金陵。

公元937年,徐知誥(彭奴)建立齊國,並任命宋齊丘、徐玠為左右丞相。

同年十月,他受禪稱帝,國號大齊。

兩年後,徐知誥恢復李姓,改名為昪(biàn),自稱是唐憲宗之子建王李恪的四世孫,又改國號為唐,史稱南唐。

彭奴說他姓李,我其實是持懷疑態度的,這反映了他的野心,畢竟,大唐剛剛亡國,諸侯爭戰,民不聊生,大家都很懷念李唐王朝。

他此時說他姓李,是想聚攏民心。

07

李昪(徐知誥、彭奴)有5個兒子,都很努力,分別占據一方勢力,其中長子李景通(李璟),初封吳王,後改封齊王,一直是李昪的左膀右臂,只是,李景通太喜歡寫詩詞,對於國事不太關心。

次子李景遷,當時任左右軍都軍使。

稱帝後,李昪做了4年皇帝,於公元943年駕崩。

你肯定不知道——李煜的爺爺姓徐

李昪在位期間,南唐安定富足,他不願打仗,特別告誡兒子,即使是身邊的一些小國家,也不要去攻打他們,更不要說滅了人家了。

但是,他的兒子李景通就不這麼想了。

李景通繼位之後,改名李璟。

也許因為喜歡詩歌的緣故吧,他特別喜歡軍功,喜歡開疆拓土,在他的努力下,南唐疆域驟然擴大,手下也聚集了一批將領,連續滅掉了閩國和南楚。

然後,他就遇上了真正的強者——周世宗柴榮。

南唐的一切虛幻的軍功,瞬間冰雪消融。

08

公元955年,柴榮南征。

周朝軍隊從壽州、濠州、楚州,揚州一線,全面發動攻擊。

李璟的東都副留守馮延魯、光州刺史張紹、舒州刺史周祚、泰州刺史方訥全部棄城而走;

馮延魯削發為僧,被周兵擒獲;

蘄州裨將李福殺刺史王承雋降周。

尤其是柴榮的大將趙匡胤,一直攻擊到南京北邊的六合。

後唐全線崩潰,之後,李璟就再也沒有勇氣對抗柴榮了,幾年之後,李璟倉皇往南遷都,躲避柴榮的鋒芒。

從那以後,李璟就不斷地給後周納貢,稱臣,獻土,苟延殘喘。

不過,其實南唐還是有一絲復興的機會的。

唯一的希望的種子是李璟的嫡長子,太子李弘冀。

李弘冀在少年時代就率領部隊打了很多勝仗,在軍中也威望很高,許多大臣都極力主張讓李弘冀為帝國接班人。

李璟就幾次三番的向柴榮請求自己不干南唐皇帝這個差使了,讓自己的兒子李弘冀來干。

結果,柴榮不答應,柴榮也覺得這個李弘冀有些扎手,還是這個窩窩囊囊的老子比兒子看着省心一些。

沒多久,李弘冀就死了,據說是驚嚇致死,這里面,有太多詭異的事情。

李弘冀被後人刻畫成權欲薰心,毒殺叔叔,迫害李煜的惡魔形象,不過我覺得,如果他成功了,就可能是李世民的形象了,失敗了,就變成李建成的形象了。

李弘冀一死,李璟的第六子李煜就來了機會,登上了太子的寶座。

兩年後,李璟駕崩,李煜登基。

09

李煜登基,對於他本人來說,也許是一個最壞的命運選擇。

對於南唐來說,也是一個最壞的抉擇。

假設一下,如果李弘冀即皇帝位。

南唐得以強大,與北周乃至北宋劃江而治,也許,李煜就可以安享晚年,寫出更多的詩詞歌賦,當然,像《破陣子-四十年來家國》和《浪淘沙·往事只堪哀》《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這樣的淒美的詩詞是寫不出來了。

不過,像《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菩薩蠻-花明月暗籠輕霧》這樣的作品還是會有更多的吧。

歷史,終究沒法假設。

你肯定不知道——李煜的爺爺姓徐

李煜的文人性格導致南唐的國力變得更加衰敗,他的文人性格還吸引了一批文學家聚積在他的身邊,特別是他任命的宰相、著名詩人馮延巳,王國維寫的《人間詞話》中說:「馮正中詞雖不失五代風格而堂廡特大,開北宋一代風氣。中、後二主皆未逮其精詣。」

馮延巳的詞風影響了北宋的詞壇,為宋詞的建立和成型,奠定了基礎。

其他還有著名文學家魏岑、陳覺、查文徽、馮延魯等人。

這些人,在歷史上,卻被稱為「五鬼」,意思是說,這5個人導致了南唐的滅亡。

10

公元974年,趙匡胤要求李煜來北宋首都開封,他倆要一起祭天。

李煜不敢。

害怕一去就回不來了。

趙匡胤很生氣,你這不是看不起我嗎?

讓你來陪我喝個酒,就這麼難?

隨即派大將曹彬和潘美討伐南唐。

北宋軍隊水陸並進,摧枯拉朽一般,消滅了南唐的抵抗部隊。

公元976年,南唐覆滅。

李煜投降,被押送至開封,封為違命侯。

整個家族遷居開封。

南唐李家投降之後,雖然有一些侮辱性的稱謂,在後來就慢慢去掉了。

李煜的兄弟子嗣也都在北宋開始上班,慢慢融入到北宋的社會中去了。

李煜的長子叫李仲寓,入宋後,被授右千牛衛大將軍,多年之後,因為工作努力,曾被任命為郢州刺史。

這一切,都是從天王殿的6歲奴僕開始的。

授權自:歷史教師王漢周(ID:lishi139)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微信搜狗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