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民間藝術家集聚浙江鎮海 以民俗為「料」獻端午大餐

兩岸民間藝術家集聚浙江鎮海 以民俗為「料」獻端午大餐

圖為活動現場戴旭光攝

中新網寧波6月7日電(記者 李佳贇 通訊員 王馬飛 方園園)當台灣歌仔戲「遇上」寧波甬劇,老腔老調的魅力令人沉醉;當台灣社區「廣場舞」跳上江南古宅,現代活力與傳統風雅激盪融合……

兩岸民間藝術家集聚浙江鎮海 以民俗為「料」獻端午大餐

圖為活動現場 戴旭光 攝

6月7日,海峽兩岸(鎮海·高雄·南投)第四屆民間藝術交流活動在浙江省寧波市鎮海區澥浦鎮舉行,80位來自高雄、南投的台灣同胞與鎮海民間非遺傳承人齊亮絕活、共話傳承,在端午節颳起了一股最炫「民俗風」。

在中國現存規模最大且保存完整的明清古建築村落——澥浦鎮十七房村,海峽兩岸民間藝術交流活動已連續4年在此舉辦,展現了豐富多彩、一脈同源的中華傳統文化。

兩岸民間藝術家集聚浙江鎮海 以民俗為「料」獻端午大餐

圖為活動現場 戴旭光 攝

從田間地頭「走」出的澥浦農民畫,洋溢着濃郁的鄉俗鄉韻;台灣南投縣竹山鎮茶道協會帶來的茶藝表演,令人解暑清心……現場,來自海峽兩岸的文藝「絕活」輪番上演,兩岸民間藝術家以原汁原味的民俗為「食料」,在端午佳節之際,奉上了一頓豐盛傳統的「文化大餐」。

除了兩岸民間藝術「同台切磋」,高山茶、大腸包小腸、鳳梨酥、包肉粽、凍米糖等兩岸特色美食也爭「香」鬥「味」,盡情挑逗着人們的味蕾,構成了一幅「舌尖上的美食地圖」。

兩岸民間藝術家集聚浙江鎮海 以民俗為「料」獻端午大餐

圖為活動現場 戴旭光 攝

現場,還設有民俗體驗活動,兩岸民眾一同體驗包粽子、做金團、掛香囊、制虎頭鞋等「老底子」民間技藝,「面對面」的交流不僅拉近了「心與心」的距離,也讓人感受到兩岸旅遊文化創意產業合作的活力。

在鑼鼓與舞步的喧鬧聲中,台灣高雄市社區聯合發展協會理事長劉高鈿表示:「希望通過此次活動,能進一步促進兩岸民間藝術的互動交流,讓大陸的民眾在體驗端午傳統文化時,也能了解台灣的風土人情和特色民俗,增進兩岸民眾的了解和心靈契合。」(完)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