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歷史存在感為什麼低?

你准備先看哪篇熱文:明朝那些事講的歷史是真的嗎|慕容復要恢復的大燕國有多奇葩|極簡中國遊牧民族史|古代一兩銀子值多少錢|國外歷史書吹水的現象很嚴重|我們為什麼要放棄永生

劉秀歷史存在感為什麼低?

原創授權自

zhihu.com/question/300678164/answer/631407704

漢光武帝也算是平民出身的開國皇帝,三年稱帝,十五年掃平天下,沒殺功臣,換個太子還後宮安定,國力賊強!

為何存在感不高,幾乎沒有什麼人討論了解呢?

上面所稱贊的劉秀的幾個功勞都是小事,不值一提。

01

比如說,三年稱帝。

這算什麼?

還有第一天起兵就稱帝的,比如趙匡胤。

抱歉不小心黑宋了。

再比如說,十五年掃平天下。

這算什麼?

我之前說嬴政劉邦李淵朱元璋起兵多少年統一天下的時候,宋粉跳出來說趙匡胤稱帝17年都沒統一內地不算什麼,因為統一得快慢有很多特殊情況。

最特殊的情況就是趙匡胤統一慢是因為之前五代是分裂時代,宋朝在分裂的基礎上統一難度很大。

其他秦始皇漢高祖唐高祖明太祖都是在統一的基礎上再次統一的(秦始皇劃掉)。

所以十五年在前朝本來就統一的基礎上再統一,難度是比較低的——對這個觀點不滿意的話請去噴宋粉。

我的觀點是,劉邦十幾年工夫就打了好幾次全國戰爭,李淵幾年工夫就統一了,劉秀的時間只能算一般,只比朱元璋短一點。

劉秀起家的時候是漢朝皇族、地方豪強,人家朱元璋起家是什麼資本?

能力之外的資本為零!

當然了,現在資本當道,輿論導向習慣性黑朱元璋,大部分人都忘了這一點。

02

再說沒殺功臣。

劉秀沒殺功臣,這什麼也不算。

劉邦也沒殺功臣。

劉邦剿滅的全是秦末農民起義中冒出來的割據諸侯,只是打了第二次統一戰爭而已。

唯一特殊一點的是韓信,韓信是什麼人?

劉邦拔擢韓信於逃兵之中,寄託方面之任於其身,韓信是怎麼報答劉邦的?

在劉邦統一戰爭艱難進行之時,要求自立為王,分裂劉邦部下!

在劉邦遭遇大敗的困難時候,擁兵不進,坐觀成敗!

在劉邦與項羽決戰的關鍵時刻,等着劉邦許諾瓜分楚地才肯出兵,毫無情義!

就這,劉邦也只是將韓信廢為淮陰侯!劉邦在最後就說過:「吾與天下賢士、功臣,可謂無負矣!」

劉邦自己統屬的那些下屬是什麼待遇呢?

他們輪流擔任漢朝相國,一直干到漢景帝時代!

什麼劉秀不殺功臣,你跟劉邦怎麼比?

馬援怎麼回事?

馬援遠征越南病死以後是誰冤枉他貪污的?

還有臉說不殺功臣?

簡直就是靦顏人世!

被黑得一塌糊塗的朱元璋,都說他火燒慶功樓殺了很多忠臣良將,問題是傳說中被殺的忠臣良將很多在此之前就因病因傷去世了。

換個太子還後宮安定,這除了說明政治形勢可以換太子沒什麼別的問題。

隋文帝也換太子了呢。

當然,漢明帝是真厲害,不是漢明帝估計東漢早變北宋了。

比如說漢明帝兒童時代就能看出地方官員玩弄伎倆的手段。

這些事情,大部分都是小事。

有些小事起了好的作用,但是不至於過高評價。

03

漢光武帝做錯的大事就多了。

在軍事上,漢光武帝因為猜忌地方起兵的能力,悍然解散了秦漢以來形成的地方文武分治的傳統——這一傳統要等到明太祖才會以在地方上另設都司的時候才能重建!

能力之外的資本為零!

朱元璋才是真正的穿越者!

——漢光武帝廢除了地方的都尉制度,將軍權交給了地方太守,從而在地方上形成了獨掌文武大權的獨裁者。

可是秦漢時代統一郡國的都尉和太守是分治兩地的!

這一軍政合一的體制發展到極致就是漢末三國時代的州牧制度,直接導致天下大亂。

並且,秦漢時代在新占地區往往會不設縣令,而任命隸屬於郡縣的尉官代管,待同化完成後再設縣,從而形成了背靠郡縣開疆拓土的部尉體制。

中國對朝鮮半島的攻略就是採用這一體制進行的。

最前進的時候,漢朝的尉官已經越過了分水嶺(懂政治懂軍事的人都會明白分水嶺是什麼意義。英國統治北美的時候就禁止北美殖民地越過阿巴契亞山脈山脈這一分水嶺,防止北美快速擴張尾大不掉)。

但是漢光武帝將地方的尉官系統撤了。

後來迫於壓力(邊疆遭到入侵),被迫在邊疆地區做了一些恢復(但是丟掉的地方短時間內就回不來了,因為原先跟你混的人都死得很慘,榜樣在前,沒人敢跟了,別的人也會嘲諷他們)。

可是,邊疆與內地軍事制度的不同又在造成邊軍過強、內地虛弱的問題。

因為太守兼掌文武,同時又沒有多少軍事任務,這樣,太守一方面在地方上更加可以無法無天,一方面又更加側重民政(因為可以撈錢),忽略軍事職能。

這樣,秦漢時代在地方上建立起來的全民皆兵的義務兵役制就削弱乃至逐漸消亡了。

當一個人失去軍事權力的時候他也就同時失去了經濟權力!

過去的農村之所以特別強調家族當中盡可能多地擁有男性繼承人,就是因為在秩序混亂、動輒侵奪財產的農村,男人可以憑借武力保衛家族財產!

為什麼會有大量的寡婦被強迫殉葬?

就是為了除掉這一家的所有成年人從而易於侵占財產!

這在全世界都是一樣的!

美國一直到1929年才給與女性選舉權!

黑奴都解放了幾十年了!

至今美國社會都不支持女性在婚後保持自己的姓氏!

女人也就是在現代中國還算是人而不是財產。

這也是中國缺乏女權運動土壤的原因之一。

中國網絡現在有很多比較奇葩的極端運動,大部分都是直接照搬國外的社會矛盾——因為那些策動者在策動這些運動的時候都是根據他們自己最熟悉的、自己所出身的社會環境來思考的。

從東漢以後,中國古代社會反復出現「邊軍過強尾大不掉威脅中央,中央壓制邊軍結果外患強大入侵中原」的窘境,這問題的根子就是漢光武帝。

後來董卓禍亂漢廷最終導致三國之亂,軍事上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漢光武帝以一己之力製造了一個困擾了中國古代社會一兩千年的系統性問題,這罪大着呢!

04

從封建國家的角度來說,漢光武帝犯得第二個錯誤就是扶持儒家、並將國家意識形態主導權與皇室本身分離。

漢光武帝面臨西漢後期儒家化維護豪門導致社會矛盾激化、新莽時代實行儒家治國導致社會秩序崩潰的歷史。

竟然完全沒有從中吸取足夠的教訓,而是完全被舊有的社會思想牽着鼻子走,將儒家當成理所當然的學說,繼續作為國家意識形態指導學說。

然後自己採取內部修補的方法,以皇帝身份去進行儒家學說解釋,自己去講經,企圖以此掌握意識形態領導權。

結果等皇帝換代之後,經學闡釋權就落入到了是世家手中,在漢朝居然形成了弘農楊氏與汝南袁氏兩家四世三公的豪門(問題是一代三公一共就三個職位)。

後來漢末三國之亂的深層原因就是豪門世家壟斷權力不願意交還給皇帝,皇帝按照儒家思想長大要搞仁政,最後發現阻撓仁政的就是兼並土地的豪門世家,弄到最後只要皇帝想治國就必須拿他們開刀。

而豪門世家就用各種方法搞死皇帝。

東漢自初期以後就沒有任何一個皇帝壽命正常。

活的最長的就是35歲的漢桓帝和33歲的漢靈帝,他們兩個都想盡辦法要禁止關系網壟斷政府。

漢靈帝被稱為昏君,這個昏君做得最狠的兩件事是這樣的:

第一件,強迫豪門世家將他們壟斷的儒學經典刻在石碑上向社會公開,打破政治壟斷;

第二件,開辦一所獨立於儒家學說的專門學校,培養非儒家學派的人才。

這就是一個死的時候才33歲的年輕人做的事情!

對於一個初中生來說他已經活了漢靈帝一半的壽命了。

漢靈帝之所以會壯年駕崩並且死後爆發三國之亂,關鍵就是豪門世族刻意破壞!

因為正是在豪門世族的控制下漢朝出現了太平道肆意傳播爆發黃巾大起義的問題,也正是在他們的控制下利用黃巾大起義迫使漢靈帝賦予了地方豪強掌握州一級的軍事權力,最後也是他們利用董卓之亂的機會割據一方最終引爆了三國亂世。

像袁紹袁術兄弟,他們一出手就是「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天下」!什麼叫「門生故吏遍天下」?

東漢到底有多腐敗?

這哪一個不是漢光武帝挖的坑?

就這他還要存在感,怎麼存在呢?

劉秀歷史存在感為什麼低?

05

《強項令》

老王:用一個打臉的故事結尾。

時湖陽公主蒼頭白日殺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

及主出行,而以奴驂乘,宣於夏門亭候之,乃駐車叩馬,以刀畫地,大言數主之失,叱奴下車,因格殺之。

主即還宮訴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殺之。

宣叩頭曰:「願乞一言而死。」

帝曰:「欲何言?」

宣曰:「陛下聖德中興,而從奴殺良人,將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須箠,請得自殺。」

即以頭擊楹,流血被面。

帝令小黃門持之,使宣叩頭謝主,宣不從,強使頓之,宣兩手據地,終不肯俯。

主曰:「文叔為白衣時,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門。今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

帝笑曰:「天子不與白衣同。」

因敕強項令出。

後董宣死,唯見布被覆屍,妻子對哭,有大麥數斛,敝車一乘。

帝傷之,曰:「董宣廉潔,死乃知之。」

賜艾綬,葬以大夫禮。

——《後漢書·酷吏傳》

這個故事人盡皆知。

簡單描述:

皇親國戚的公主家奴殺人犯法,一個叫董宣的愣頭青當街殺了家奴,公主居然敢哭着找劉秀投訴:你必須給我弄死他!

帝居然大怒(這不是藐視國法是什麼?)

要殺董宣,發現對方很倔很有理。

就找個台階下:你最少向公主賠罪吧?

不!

來人,按到他磕頭道歉!

結果還是董的脖子直,劉秀再給自己找了一個台階:賞董一個外號:《強項令》(脖子很硬,按不下去的洛陽令)。

之後董到死都是個芝麻小官,劉秀還感嘆:哇,董宣原來真是一個廉潔的人~

wqnmlgb,他活着的時候你是瞎了,還是聾了?

劉秀歷史存在感為什麼低?

最搞笑的是:千秋後代卻那這件事歌頌劉秀賢明。

你說一個公主小事都大怒,東漢的治理能有多少王法?

老王:最後為劉秀說句話,他上台後確實對豪強下手過,不過反映強烈,作為政客的他馬上收手,所以東漢朝廷一直很挫很挫~

劉秀歷史存在感為什麼低?

有時候,該拔的刺,你不敢拔,後人更拔不動!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微信搜狗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