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分治後,克什米爾問題是如何產生的?

一周前,印度大選結果出爐。這次大選中,印度人民黨領導人莫迪成功擊敗對手國大黨,問鼎總統寶座。莫迪的當選讓不少支持者感到歡喜,但也有一部分人感到擔憂,例如,印度所控制的克什米爾地區的穆斯林,就擔心莫迪會取消之前印度政府所賦予他們的自治權。

(印度新任總統莫迪)

他們的擔憂會成為現實嗎?這筆者不敢妄自揣測,但可以肯定,克什米爾地區的安定,極大影響着印度政治的走向。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談談,半個多世紀前,這塊土地上所發生的事情。

01印巴分治,爭端出現

二戰以前,英國是世界上擁有殖民地最多的國家。但是二戰後,戰爭帶來的巨大損失讓英國國力迅速下降,在維持舊有的帝國殖民體繫上,顯得有些力不從心。除此以外,美國對英國殖民統治的不滿,也讓英國倍感壓力。終於,在1947年,英國最大的一塊殖民地,曾經被比作維多利亞女王冠上一顆珍珠的南亞次大陸,脫離英聯邦體系,由一個享有自治權的地區,變為了兩個獨立的主權國家——印度與巴基斯坦,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印巴分治」。

兩個國家在宗教信仰等方面存在差異,這是導致兩國並立的重要原因之一。不過無論如何,既然國家已經建立,那麼接下來的事情應該就是確立邦交,友好往來了。可是,兩個剛獨立的國家,並沒有因為告別英國殖民統治而欣喜,反而為一塊土地的主權大打出手,這個地區,就是克什米爾。

02克什米爾對印巴都很重要

克什米爾,位於今天青藏高原與南亞次大陸的過渡地帶,這里地勢雖高,但土壤肥沃,農業基礎好。除此以外,這個地區緊鄰中國、印度與巴基斯坦三國,戰略位置極其重要。印度的政治精英尤其看重於此,當時的尼赫魯即向其他政府要員建議,要求印度出兵占領這里。

(印度國大黨領導人之一尼赫魯,左二)

巴基斯坦在圍繞這塊土地所產生的爭議中,也不甘落下風。巴基斯坦的總理、穆斯林聯盟最高領導人真納等認為,巴基斯坦境內的灌溉農業需要大量水資源供給,水資源取自境內河流,而境內的數條主要河流,其上游都在克什米爾地區。因此,假如坐視印度占領克什米爾,那巴基斯坦等於把自家米袋子交給別人掌管。

在這樣一種利益衝突下,印巴互不相讓,他們利用各種渠道,搜集槍支彈藥武裝自己,以便爭奪這塊地區。但是,在印巴分治之初,克什米爾本是中立的,也就是說,英國人沒有明確把這塊土地劃給誰。克什米爾的實際控制權,一開始是掌握在當地土著王公——辛格手里。

03印度率先出兵克什米爾

當初,辛格的權力,是從英國殖民當局那里花錢買到手的,他信仰印度教,可在他的治下,有超過70%的人口是穆斯林。宗教信仰上的差異,讓上下層存在一定隔閡。面對這些矛盾,辛格並沒有努力緩解,反而加征賦稅,民眾頗有怨言。

面對印巴雙方頻頻投來的貪婪的目光,辛格有些猶豫,他知道,沒有了英國人的庇護,他必須通過討好二者,來求得生存。可這種做法並沒有付諸實踐,因為就在印巴獨立後不久,在克什米爾境內,發生了部分民眾叛亂。辛格派兵鎮壓,結果遭遇慘敗。

辛格有些慌了,當他發現憑自己無法應對叛亂者後,他幾經考慮,決定向印度一方求援。辛格的請求,正中尼赫魯下懷。於是,尼赫魯一不做二不休,立即派兵進入克什米爾首府斯利那加,以造成武裝占領的事實。

尼赫魯料定巴基斯坦會抗議,於是在公共場合又堅稱——「克什米爾境內的叛亂是巴基斯坦政府暗中支持的」。尼赫魯這一言論,極大惡化了雙方關系,當知道印度軍隊已經出現在克什米爾境內後,巴基斯坦高層摩拳擦掌,也要派兵進入,同其決一死戰。

(巴基斯坦穆斯林聯盟領袖真納,左二)

04外部斡旋失敗,戰爭爆發

印巴衝突一觸即發,在這個節骨眼上,還未完全撤出的英國當局,試圖從中斡旋,以緩和緊張氣氛。可是,英國人過分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他們希望自己的仲裁可以讓印巴雙方都滿意,於是提出要在克什米爾搞獨立公投,讓民眾來選擇自己的未來。

巴基斯坦對此極為贊成,可是印度不幹了,尼赫魯認為,克什米爾是自願加入的,辛格可以代表這一地區的意志。當然了,印度這麼做有一個根本原因,那就是他已經控制了這一地區,所以全民公投這些,反而顯得有些多餘。

當然了,巴基斯坦對英國也有不滿,因為印度軍隊剛一出現在克什米爾的時候,真納就要求巴軍開入,可是,巴軍統帥出於以前的習慣,並沒有馬上向軍隊下達進軍命令,而是向當時英國在印度的最高軍事長官奧金萊克徵求意見。當奧金萊克表示反對後,巴軍隨即停止進一步行動。真納對此耿耿於懷,他認為,這麼做讓巴基斯坦錯過了驅逐印軍的大好時機,所以也心懷不滿。

以上提到的,只是印巴對英國不滿的一部分,總之,英國人在協調印巴爭端上,可以說是兩頭不討好。被印巴對峙搞得焦頭爛額的英國政府,又把希望投向聯合國,希望聯合國來仲裁。

聯合國對於這一問題,採取了一種迷糊而謹慎的態度,這集中表現在了針對克什米爾問題的第47號決議上。在這份決議中,他們既不認為印度擁有克什米爾是合法的,也不認為巴基斯坦是受害者。這種自相矛盾的態度,讓印巴雙方感到困惑。另外,聯合國調查組為了顯示自己所信奉的宗旨,又不斷強調雙方要克制,爭取和平解決,可是對於如何和平解決,卻沒有給出具體的方案。

顯然,在克什米爾的歸屬問題上,聯合國的作用,是極其有限的,這便不可避免的加速了戰爭的爆發。

劍拔弩張的雙方,早已等的不耐煩了,印巴對於克什米爾的爭奪,終於從幕後轉到了前台。巴基斯坦軍隊在真納示意下,與地方民兵一同,進占克什米爾北部地區的軍事要隘。而印度方面,也把自己從英國人手里買到的新式武器,投入到了對巴軍的反制中。克什米爾,就這樣被撕成了兩塊,直到今天。

參考文獻:

姚遠梅《困境與反應:英國與印巴克什米爾衝突》 上海:上海三聯書店

諶煥義《英國工黨與印巴分治》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生猛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