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版兒童劇《小美人魚》首演哀而不傷

原版兒童劇《小美人魚》首演哀而不傷 《小美人魚》劇照。中國兒藝供圖

哀而不傷的原版《小美人魚》6日在中國兒藝的假日經典劇場首演。中國和丹麥藝術家聯袂將原汁原味的「小美人魚」搬上舞台,讓中國小觀眾在故事中領略無私的愛與生命的美好。

小美人魚的故事大部分發生在海底,如何在沒有水的舞台上自然展現海底世界,展現美人魚們在海底的生活,成為了編劇兼導演托基爾·林德貝格主要思考的問題。「一開始得知要排演這部作品時,我是拒絕的,因為在舞台上自然地表現海底、表現人魚很困難,但當我進行了幾天的思考後,我想也許我們可以從『一桶水』開始,發展出整個海底世界。」

《小美人魚》劇照。中國兒藝供圖

演出一開始,五位扮演美人魚的演員分別提着一個水桶依次走上舞台,他們頭戴泳帽,腳上穿着潛水用的腳蹼,通過不同節奏的走路聲音,瞬間吸引了觀眾的注意力。接下來,這個水桶仿佛成為了連接海底世界的一個秘密通道,演員從水桶中拿出了一條魚、一座城堡、一顆琥珀、一扇貝殼、一顆珍珠……漸漸地,舞台中央的玻璃缸中呈現出了人魚們的家,而隨着一桶接一桶水的注入,觀眾們也隨着演員來到了海底世界。

而《小美人魚》的舞台就像藝術家用一把大剪刀「剪」出來的一樣,總體視覺設計尼爾斯·薩赫也的確是從剪紙中獲得了大量靈感。「安徒生一輩子都將剪紙作為結交朋友的禮物,他用一把把大剪刀將一張張紙塑造成盛滿文字的精緻藝術品。剪紙中展現的童話世界,給予我無窮的創作靈感。」

為了讓觀眾感受到小美人魚家鄉的色彩,尼爾斯專門用丹麥帶來的帆布,親手製作了劇中的魚、帆船、城堡等道具。與此同時,人魚的服裝也通過特殊處理,既在身後有「魚尾」的形狀,又不影響演員正常走路,而在小美人魚幻化出雙腿時,只需將身前的布料撕掉,便能露出人的雙腿。

盡管《小美人魚》的結局並不完美,但卻給觀眾留下了無限希望。小美人魚明知自己會化為泡沫,仍選擇了愛並為之付出生命,當太陽升起時,她問道:「現在,我將成為什麼呢?」「天空的女兒!」伴隨着一道道明亮的光芒,小美人魚最終獲得了她嚮往的不滅的靈魂。現場的小朋友們沒有因為小美人魚的死亡而哭泣,而是看到了無私的愛與付出背後的美好。

全劇的演出過程中,不時就會出現滑稽幽默的片段,調節氛圍的同時,也充滿了童趣。六位演員通過分飾不同角色,邊講述,邊表演,拉近了觀眾與故事的距離。在演出的開頭和結尾,「安徒生」都出現在了舞台之上,像一個魔術師一樣,用一個故事開啟一段旅程,而故事的終點並不是結束,而是下一段旅程的開始。

據悉,該劇將於8月17日至9月1日進行第二輪演出。(完)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文化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