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嘗鮮07|《塔木德》學習的智慧:猶太式學習法的精髓

新書嘗鮮07|《塔木德》學習的智慧:猶太式學習法的精髓

文/賀雄飛

猶太人:讓孩子贏在終點而非起點(二)

從文化史的角度來說,猶太古文明與其他古文明之間有一個重大的差異,那就是猶太人從未像其他古文明那樣留下建築、雕刻、壁畫等藝術瑰寶,猶太文明的精華全然體現在人們的思想與智慧之上。而文字與思想的體現,更是集中在他們的經典之上。

《妥拉》和《塔木德》是猶太人的兩部聖書,前者是神在說話,建立人對上帝的神聖信仰,提升人的道德和智慧境界,讓人過一種聖潔的生活;後者是人在說話,讓人坐在信仰的磐石上學會思考和理解上帝、世界和人。兩部書塑造了猶太人的價值觀和思維方式。

《塔木德》說:「敬畏之始是好奇,智慧之始是敬畏。」從好奇到敬畏,再到智慧,這是學習《塔木德》的過程和意義。對於猶太人來說,學習如同祈禱。

《塔木德》說:「對於猶太人,學習是一生的課題。」因此,一個人一生中體現最大個人價值的三大因素是什麼?猶太人認為,就是智慧思維、智慧決策和智慧行為。《塔木德》說:「有智慧和有朋友的人永遠不會破產;智者就是向所有人學習的人,強者就是能夠戰勝自我和化敵為友的人。」

70多年前,有一個基督徒想在街上雇一輛馬車。他環顧了一下四周,發現不遠處有一排猶太人的馬車。走近一看,馬正在吃草,卻找不到車伕。他就問在路上玩耍的小孩:「車伕去哪兒了?」小孩回答說:「在車伕俱樂部吧。」於是,這個基督徒就來到街道深處的車伕俱樂部,他看到在狹窄的屋子里面,車伕們正在學習《塔木德》。雖然是車伕,但他們一有時間就學習聖書。這就是傳統猶太人的寫照。

猶太人在3000年前就幾乎消除了文盲,因為父母有責任和義務教導孩子讀書識字,目的是可以讓他們閱讀經典。猶太文化的傳承就在於讀「書」,因為書籍所代表的就是知識,知識可以產生智慧。《塔木德》就是猶太人生活言行的百科全書和智慧的基因庫,並由此衍生出各種智慧著作,從而使猶太民族被稱為「一本書的民族」。

古代的印刷術不甚發達,書籍極為珍貴,一本書往往被翻得破爛不堪,猶太人仍捨不得將它丟掉。等到整本書都已被讀得七零八落、字跡模糊到無法辨認時,左鄰右舍就會聚在一起,像埋葬一位聖者一般,恭恭敬敬地挖一個坑,把書本埋葬其中。

猶太人有句諺語:「家里可以沒有衣櫃,但是不能沒有書櫃。」而書櫃一定要置於床頭,不可置於床尾,否則就會被視為對神聖書籍的褻瀆。正如《塔木德》所言:「把書本當作你的朋友,把書架當作你的庭院,你應該為書本的美麗而驕傲,采其果實,摘其花朵。」

猶太人有這樣一個傳統:當一個人的生活困難到不得不變賣財產藉以度日時,變賣的順序是先賣金子、寶石、房產和土地,到了最後一刻萬不得已的時候,才可以將書本變賣。書本是猶太人的最佳賀禮。猶太人經常以書作為給孩子的生日禮物,有人結婚或新居落成,書籍也被視為最真誠而貴重的禮物。猶太人從不焚燒書籍,《塔木德》認為,即使是攻擊猶太人的書,也不可以銷毀;你可以不去讀它,但是你不能毀壞它。

1736年,拉脫維亞的猶太小區通過了一項法律:你必須將書借給任何人,即使是你的敵人開口借書也不得拒絕。如果有人來借書,書籍的主人若不出借,將會被罰以重金。

猶太人規定,如果有人去世了,要在棺材里放幾本書,讓書伴隨他死去的軀體。他們這樣做的用意很明顯:知識是浩瀚無邊、永遠學不完的,即使人死去了,他的靈魂也應該繼續學習。

猶太人求知精神的最佳表現就是「嗜書如命」。根據調查,以色列人均擁有的圖書量以及出版社的數量,都超過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以色列的公共圖書館與大學圖書館超過1000座,平均不到4000人就有一間公共圖書館。以色列每年都會在耶路撒冷舉行國際圖書博覽會。在以色列的各大城市中,為數最多的公共建築就是咖啡館和大大小小的書店。而在各公共場所中,經常能看到各種各樣手不釋卷的「書蟲」。

因此,猶太人所恪守的價值觀「讓孩子贏在終點而非起點」就是基於以下的信念:讓孩子不要輸在起跑線上很重要,但贏在終點更重要;讓孩子學習才藝很重要,但擁有良好的品格更重要;孩子能幹會做事很重要,但學會做人更重要;讓孩子擁有行動力很重要,但培養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更重要。

這就要求每個父母都能用更大的格局來看待孩子,不要只看現在和眼前的利益,而要看到未來;不光看當下是否有好成績,更要看學習過程是否快樂。而若想要讓孩子贏在終點,就必須培養孩子擁有良好的品德、深邃的思考、正確的信念、獨特的技巧,這幾點缺一不可。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註: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來源:kknews新書嘗鮮07|《塔木德》學習的智慧:猶太式學習法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