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為他建美術館,作品售賣超10億元,他憑什麼成為畢加索之後的第二人?

范曾為什麼這麼「狂」

在北京一家馳名中外的老字號店鋪榮寶齋,最「C」位的位置常年被一個人的作品占據着,這個人就是——范曾,北京大學中國文化書院導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多元文化特別顧問」。

日本為他建美術館,作品售賣超10億元,他憑什麼成為畢加索之後的第二人?

榮寶齋陳列的范曾作品

每一年的春節,范曾都會特意為榮寶齋創作一幅丈二匹畫作,這已經成了十幾年以來的傳統。

從2004年開始,連續八個春節,北京榮寶齋都會舉辦一場「范曾迎新春畫展」,八年來范曾畫作總共賣出4.5億元。

一段時間後,榮寶齋2016年重啟「范曾迎新春畫展」,171件作品全部成交,最高的作品一平尺達到了60萬的高價。這次一畫展的成交額超過3億。

一支宣傳片,帶你了解范曾

☟☟☟

不僅榮寶齋,范曾的作品《唐人詩意圖》陳列在人民大會堂,《八仙圖》藏於中國美術館,《秋聲賦》等藏於美國伯明翰博物館。

日本為他建美術館,作品售賣超10億元,他憑什麼成為畢加索之後的第二人?

巨幅《唐人詩意圖》創作中

還有《靈道歌嘯圖》等畫作收藏於日本岡山范曾美術館。

是的,日本岡山縣有一座范曾美術館。

這座范曾美術館是有史以來日本第二座專門為外國人建造的美術館,第一座屬於畢加索。

日本兩備檉園財團的創始人松田壯三郎對范曾的繪畫藝術推崇備至,本着”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的精神,乾脆建一座范曾美術館,專門用於收藏、展示範曾的畫作。

日本為他建美術館,作品售賣超10億元,他憑什麼成為畢加索之後的第二人?

1983年,范曾美術館建成

范曾對自己有一個二十四字評語:痴於繪畫,能書;偶為辭章,頗抒己懷;好讀書史,略通古今之變。

這看似謙虛的評語背後,實則帶着許多狂傲之氣。

孔子有言,「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

1987年,為了更好地開展東方藝術的教育活動,范曾曾立了一個flag,「我要為南開大學捐一座東方藝術大樓。」

於是,49歲的范曾開始在日本展覽、義賣。他一口氣畫了200幅作品,用這200幅畫換來400萬元,東方藝術大樓也順利破土動工。

要知道400萬,在1987年是什麼概念?當時北京市平均房價只有500元,如果按照100平米來算,這200幅作品在當時可以換北京二環內的一座居民樓。

日本為他建美術館,作品售賣超10億元,他憑什麼成為畢加索之後的第二人?

南開大學的東方藝術大樓

頗有些古根海姆博物館的風范

也正是這樣的進取之意,讓他對中國古典文化無比熱愛!他看線裝古書,寫文言體散文,畫古代聖賢,與古代聖賢神交已久。

在他的筆下,老子、達摩、竹林七賢、屈原等歷史先賢都栩栩如生地躍然紙上。

日本為他建美術館,作品售賣超10億元,他憑什麼成為畢加索之後的第二人?

他的國學功底有多深厚

支撐范曾天價的作品的,是他深厚的國學功底。

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專家,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終身教授葉嘉瑩先生曾講到,她無數次地想象屈原的樣子,當看到范曾所畫的屈原像時,她驚呆了。

「因為我忽然意識到,我研究了一生的屈原,就應該是范曾所畫的那樣。」

日本為他建美術館,作品售賣超10億元,他憑什麼成為畢加索之後的第二人?

葉嘉瑩先生是最早用英語

向世界講述中國詩詞的國學大師之一

日本為他建美術館,作品售賣超10億元,他憑什麼成為畢加索之後的第二人?

范曾作品《屈原》

能如此完美地展現千年以前的詩人,除了精湛的技法,更重要的是深厚的國學功底。毫無疑問,出身詩文世家的范曾是當代中國集詩書畫、文史哲、儒釋道於一身的文化大家。

正如國學大師季羨林對范曾的認識有一個三步曲,「第一步認為他只一個畫家,第二步認為他是一個國學家,第三步認為他是一個思想家。」

日本為他建美術館,作品售賣超10億元,他憑什麼成為畢加索之後的第二人?

范曾與季羨林

不光是文化界,諾貝爾物理學獲獎者楊振寧也是范曾的至交,在一幅《奇文共賞》的作品中,傳神地描繪了楊振寧與陳省身兩位科學巨擘,然而更打動楊振寧的,是范曾題跋中的一句詩「真情妙悟鑄文章」。

在楊振寧看來,范曾的這句詩道出了科學研究的過程,「真情」是對科學的興趣和熱愛,在努力研究之後獲得的進展才能稱得上是「妙悟」,最後科研成果發表才能「鑄文章」。

日本為他建美術館,作品售賣超10億元,他憑什麼成為畢加索之後的第二人?

楊振寧曾這樣評價范曾:常常有說藝術的最高境界是」詩、書、畫」一體。今天在座的范曾,他沒問題是當代的大師,是當代的大書法家,是當代的大畫家,而且以我外行的看法,他不只是當代的,也是幾百年來,沒有一個像他這樣的大師!

日本為他建美術館,作品售賣超10億元,他憑什麼成為畢加索之後的第二人?

范曾、楊振寧、莫言 科學與文學的對話

日本為他建美術館,作品售賣超10億元,他憑什麼成為畢加索之後的第二人?

范曾怎樣講國學

范曾出身在一個詩文世家,他的祖父范伯子不僅是清朝同光詩派的一面旗幟,更是南通市近代教育的主要倡導者和奠基人之一。

深厚的家學淵源讓他從小就接受全面系統的國學教育與現代化教育。本科考入南開大學歷史系的范曾不僅通讀國學智慧經典,更是對西方哲學科學有着深厚的積累。

這樣的綜合性的知識體系,給普通人的國學入門開了一道方便法門。在范曾的講述中,你不會聽到拗口的「之、乎、者、也」,更多的是生動的案例講述。

比如范曾講老子的《道德經》中的一段: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為之名曰大。

這些字你是不是都認識?可是其中意義你卻一臉懵逼?

別擔心,范曾引用霍金的「宇宙大爆炸理論」來幫你弄懂老子的這段話:

「誕生宇宙的奇點,擁有不可思議的密度,那豈不是無中生有?正和老子的「無,名天下之始」有着精神上的呼應。」

能找到老子與霍金的契合點,恐怕古今中外的學者中唯有范曾能夠做到。

「腹有詩書氣自華」,如果不想被無效的碎片信息淹沒,想要從國學經典智慧中尋求更多力量,但又苦於國學典籍浩瀚無窮,身邊沒有具備國學素養的引路人。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王利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