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

【明】楊慎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注釋

①淘盡:盪滌一空。

②漁樵:此處並非指漁翁、樵夫,聯系前後文的語境而為動詞:隱居。此處作名詞,指隱居不問世事的人。

③渚(zhǔ):原意為水中的小塊陸地,此處意為江岸邊。

譯文

滾滾長江向東流,多少英雄像翻飛的浪花般消逝。不管是與非,還是成與敗(古今英雄的功成名就),到現在都是一場空,都已經隨着歲月的流逝消逝了。當年的青山(江山)依然存在,太陽依然日升日落。在江邊的白發隱士,早已看慣了歲月的變化。和老友難得見了面,痛快地暢飲一杯酒。古往今來的多少事,都付諸於(人們的)談笑之中。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賞析

從全詞看,基調慷慨悲壯,意味無窮,令人讀來盪氣回腸,不由得在心頭平添萬千感慨。在讓讀者感受蒼涼悲壯的同時,這首詞又營造出一種淡泊寧靜的氣氛,並且折射出高遠的意境和深邃的人生哲理。作者試圖在歷史長河的奔騰與沉澱中探索永恆的價值,在成敗得失之間尋找深刻的人生哲理,有歷史興衰之感,更有人生沉浮之慨,體現出一種高潔的情操、曠達的胸懷。

讀者在品味這首詞的同時,仿佛感到那奔騰而去的不是滾滾長江之水,而是無情的歷史;仿佛傾聽到一聲歷史的嘆息,於是,在嘆息中尋找生命永恆的價值。

作者

楊慎(1488~1559)明代文學家,明代三大才子之首。字用修,號升庵,後因流放滇南,故自稱博南山人、金馬碧雞老兵。楊廷和之子,漢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區)人,祖籍廬陵。正德六年狀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實錄。武宗微行出居庸關,上疏抗諫。世宗繼位,任經筵講官。嘉靖三年,因「大禮議」受廷杖,謫戍終老於雲南永昌衛。終明一世記誦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為第一。其詩雖不專主盛唐,仍有擬右傾向。貶謫以後,特多感憤。又能文、詞及散曲,論古考證之作范圍頗廣。著作達百餘種。後人輯為《升庵集》。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說文解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