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法國人以浪漫聞名?答案也許在18世紀

18世紀歐洲大陸,啟蒙思潮翻湧

高雅上流人士聚首沙龍,

討論深刻命題:

科學、藝術、自由和人類的偉大追求,

一切似乎理所應當地一本正經。

為什麼法國人以浪漫聞名?答案也許在18世紀

Jean François de Troy/《讀莫里哀》/1728

沙龍里,先生女士們聚首品讀17世紀

法國名作家莫里哀的書

但如果一切只是一本正經,

所謂啟蒙,

或許不過是道貌岸然的隔靴搔癢。

何況,如果當初戒除愛慾,

18世紀的歐洲藝術也將黯然失色,

又何來那場盛大的洛可可式歡愉?

為什麼法國人以浪漫聞名?答案也許在18世紀

這時,威尼斯浪盪子卡薩諾瓦

遊走各國宮廷間,

見盡王室貴族的各式奢華浮誇,

被譽為「追尋女色的風流才子」,

寫下大話連篇的自傳《我的一生》。

為什麼法國人以浪漫聞名?答案也許在18世紀

卡薩諾瓦《我的一生》插圖

他正與朋友在巴黎花街柳巷中遊玩,

這風流男子自稱有超過130個情人,

從女爵到修女,無一能抵禦他的魅力

盡管大話連篇,

這部自傳卻不失為歷史的旁證,

我們不妨也借卡薩諾瓦的眼睛,

去瞅瞅以往貴族的曖昧世情。

為什麼法國人以浪漫聞名?答案也許在18世紀

了不得的情人啊!

為什麼法國人以浪漫聞名?答案也許在18世紀

為什麼法國人以浪漫聞名?答案也許在18世紀

往昔年代,人情世故不與今日相同,

我們熟悉的「自由戀愛」的婚姻,

在這時候的貴族階層中還是個新鮮事。

· 卡薩諾瓦回憶錄 ·

「人們所知的愛有五種,」

Querini先生說:「對鄰人的愛,對上帝的愛——這是無法比擬、最高尚的一種,婚姻之愛,家居家庭之愛,和對自己的愛。最後一種應該擺在最後,盡管很多人都將之放在首位。」

但國王的「情人」卻遠遠算不上新鮮。

而每當提到18世紀的「情人」,

總有一個法國女人無法被繞開。

· 卡薩諾瓦回憶錄 ·

我的話讓夫人大笑起來。她問我是否真從那下面來。

– 「您說的『那下面』指的是什麼?」

– 「我的意思是威尼斯。」

– 「夫人,威尼斯可不是在『下面』,而是在『上面』。」

…夫人劇院包廂里每個人都對我好奇起來…

這位卡薩諾瓦還未正式結識的夫人,

正是法國路易十五最寵愛的女人。

為什麼法國人以浪漫聞名?答案也許在18世紀

J.M.Nattier/《化身狄安娜的蓬巴杜夫人》/1746

在1745年的凡爾賽宮,

原名Jeanne Antoinette的嬌俏女子,

參加了化裝舞會「紫衫舞會」,

當時,路易十五化裝杉樹一棵,

一遇到打扮成狩獵女神狄安娜的Jeanne,

他就再抑制不住內心,深墮情網。

為什麼法國人以浪漫聞名?答案也許在18世紀

凡爾賽鏡廳的「紫衫舞會」

Jeanne成為國王的「首席情婦」,

也憑聰慧與品味成了國王的知己,

為路易十五帶來心靈上的撫慰,

以「蓬巴杜夫人」之名,被後世銘記。

為什麼法國人以浪漫聞名?答案也許在18世紀

弗朗索瓦·布歇/《蓬巴杜夫人》/1756

蓬巴杜成了宮中名副其實的「女主人」。

為了國王,夫人可謂傾盡心力。

不僅日日精心打扮,

冬日里,她還用塞弗爾瓷窯燒製的陶瓷花,

為國王打造繁花盡放的園子,

不過是為了給他一個驚喜。

為什麼法國人以浪漫聞名?答案也許在18世紀

塞弗爾花卉鎏金銅座鍾/1752年/英國皇家收藏信託

然而同時,

夫人絕非沉溺情感的小女子。

當年政事也受夫人意見影響。

卡薩諾瓦曾說起一位犯了小錯的主教,

就因夫人的意見而被放逐。

即使她外表柔弱惹人愛,

內心卻深深明了:

王族貴胄間的曖昧和情愫,

不止是一瞬的心跳臉紅,

更是連接人和權力的桃色絲緞。

· 卡薩諾瓦回憶錄 ·

路易十五擁有人所能見到的最英偉的頭顱,他的舉止優雅而威儀……我都不能容忍對蓬巴杜夫人的一絲懷疑,她在渴求國王關注的同時,一定是愛着他的……

到底,這位國王情人心中,

有沒有不受權勢沾染的一片淨土,

來容納真純愛情?

誰又能說得清?

為什麼法國人以浪漫聞名?答案也許在18世紀

林間,愛神伺機而動

為什麼法國人以浪漫聞名?答案也許在18世紀

蓬巴杜夫人絕非18世紀的特例。

在啟蒙的理智與洛可可的恣意之間,

她纖巧的雙腳輕輕踏過,

讓界限變得模糊。

為什麼法國人以浪漫聞名?答案也許在18世紀

自那時起,

「享樂」幾乎與理性一樣受推崇。

路易十四時期天天守候帝王的貴族們

紛紛離開凡爾賽宮,

住進巴黎地區更精緻、私密的公寓,

又或搬進城外大宅。

為什麼法國人以浪漫聞名?答案也許在18世紀

這幅版畫里可見1750年於巴黎近郊

為蓬巴杜夫人而建的貝爾維城堡

藝術也開始遠離森嚴等級和宗教主旨,

人們逐漸把崇高威嚴留給了昨日,

追逐起私密的溫存、個人的歡愉。

啟蒙時代重要的文化藝術支持者——

蓬巴杜夫人就在此時掀起一場浪漫大潮。

為什麼法國人以浪漫聞名?答案也許在18世紀

弗朗索瓦·布歇/《維納斯的梳妝間》/1751年

夫人最喜愛的一位藝術家布歇,

曾將她比作愛與美的女神,

以其花容畫出《維納斯的梳妝間》。

這幅畫就曾裝飾路易十五為夫人興建的城堡,

畫中夫人凝脂般的肌膚和婀娜身段,

自然也是為了留住國王的目光與興致。

為什麼法國人以浪漫聞名?答案也許在18世紀

華托約於1711-1712年創作的一幅色粉筆畫,

現藏美國國家美術館

擅長描繪歡愉的布歇是洛可可藝術的代表,

而布歇的老師華托,更是開創性的人物。

華托以一系列描繪貴族園中盛會的畫作聞名。

為什麼法國人以浪漫聞名?答案也許在18世紀

為什麼法國人以浪漫聞名?答案也許在18世紀

讓-安托萬·華托/《舟發西苔島》/約1718-1719年

西苔島是傳說中維納斯誕生的地方,被譽為「愛之島」。畫中維納斯雕像正收起丘比特的箭筒。

在華托1717年進入法蘭西藝術院之時,

還沒有能夠描述其繪畫類型的詞匯,

他向藝術院提交的《舟發西苔島》

既不能算歷史畫,

又沒有以往神話題材那般高尚,

法國人不得不為此另立一個新的繪畫類型:

「Fêtegalante」

游園雅宴畫

為什麼法國人以浪漫聞名?答案也許在18世紀

弗拉戈納爾/《鞦韆》/1767年

這些「游園雅宴」湧入藝術之中,

暗合當時貴族們追尋歡愉的心態,

成為18世紀的談情注腳。

愛與美的女神維納斯與她的兒子丘比特,

即使不是藝術作品的主題,

也總在藝術的邊邊角角展現神力。

為什麼法國人以浪漫聞名?答案也許在18世紀

《鞦韆》一角,愛神正偷偷觀望

這些18世紀畫中人身穿優雅服飾,

在林地、在鄉間嬉戲玩鬧。

為什麼法國人以浪漫聞名?答案也許在18世紀

布歇/《他們在想着葡萄嗎?》/1747年

芝加哥藝術博物館藏

為什麼法國人以浪漫聞名?答案也許在18世紀

華托/《驚訝:擁吻的情人與一旁突然奏樂的梅茲坦喜劇角色人物》/2008年在倫敦佳士得以1236萬英鎊成交。

他們有時化身牧羊女與鄉間青年,

有時又扮演起意大利即興喜劇里的角色。

談情,有時是一場遊戲,

更是一出戲劇。

為什麼法國人以浪漫聞名?答案也許在18世紀

卡薩諾瓦仰慕的女演員Silvia Balletti在18世紀畫家筆下化身戲劇女神,她掀開帷幕,遠處男女正相遇。

就在這桃色之「戲」中,

以往占據人心的教化規條,

慢慢被打破。

為什麼法國人以浪漫聞名?答案也許在18世紀

何以傳情?

為什麼法國人以浪漫聞名?答案也許在18世紀

這些藝術作品,

也許在今日的大部分人看來

只是漂亮色彩與愉悅的人物。

但在當年,卻並非只有視覺之美。

有時,畫作本身就是調情的好幫手。

為什麼法國人以浪漫聞名?答案也許在18世紀

弗朗索瓦·布歇/《擾人好夢》/1750年

這一幅《擾人好夢》里,

化身牧羊青年的貴族男子,

正用一根小草撩撥

樹下閉目養神的牧羊女。

如果以為這不過是一個鄉郊浪漫瞬間

那可就太小看18世紀了。

畫里眾多細節其實都有隱喻。

為什麼法國人以浪漫聞名?答案也許在18世紀

畫中懸掛鳥籠的意象,

在歐洲藝術中往往暗示激起情慾。

而小狗就不一樣了,

它有着守護貞潔的寓意。

為什麼法國人以浪漫聞名?答案也許在18世紀

原來,這個甜美畫面,

也是蓬巴杜夫人家中門扉的裝飾畫。

這到底是對路易十五的欲拒還迎,

還是另有所指?

說不定每次邁入房門的國王,

都會自己琢磨一番。

為什麼法國人以浪漫聞名?答案也許在18世紀

這類備受王室貴族喜愛的畫作中,

人們穿上絲綢質感的鄉間風格服飾,

打扮成牧羊青年男女。

這種場景在法語里有個詩意的叫法

「l』heure du berger」,

直譯為「牧羊時間」。

原來在這打扮成牧羊人的時刻,

女士們可以對心中念想更為坦誠,

並對心上人表現出愛意。

為什麼法國人以浪漫聞名?答案也許在18世紀

電影里,瑪麗王後以扮演農家女排遣深宮愁悶,

也有人在這種演出間醞釀甜蜜。

為什麼法國人以浪漫聞名?答案也許在18世紀

為什麼法國人以浪漫聞名?答案也許在18世紀

以蓬巴杜夫人喜愛的粉色打造的這一組塞弗爾花器

也以布歇的牧羊女主題手繪裝飾

曾在佳士得以約38.8萬人民幣成交

為什麼法國人以浪漫聞名?答案也許在18世紀

書中自有顏如玉

為什麼法國人以浪漫聞名?答案也許在18世紀

談情說愛,有時可俏皮輕松,

有時又並非等閒之事。

志趣相投的人相遇相知,

甚至能擦出燃亮人類智慧的火花。

我們教科書上的大思想家伏爾泰,

也曾為一位夏特萊侯爵夫人沉淪。

為什麼法國人以浪漫聞名?答案也許在18世紀

Nicolas de Largillière/《夏特萊侯爵夫人》/約1740年

伏爾泰在一次飲酒聚餐初見夏特萊夫人,

與當時眾多貴族情人的相遇相差無幾。

夫人貌美優雅,但伏爾泰最終

卻是被她的非凡思想迷倒。

為什麼法國人以浪漫聞名?答案也許在18世紀

夏特萊夫人的牛頓光學研究手稿,2012年在佳士得以27.7萬歐元成交

夏特萊夫人在科學方面本就天賦過人,

她不僅是伏爾泰的科學繆斯,

因為她的大量研究與翻譯工作,

牛頓的理論才正式進入法國學界。

為什麼法國人以浪漫聞名?答案也許在18世紀

為什麼法國人以浪漫聞名?答案也許在18世紀

伏爾泰因寫了《哲學通信》而被追查,夏特萊夫人在她的西雷莊園里收留了他。你看,寫字桌上有調制「催情靈藥」熱巧克力的瓷壺

而在浪盪子卡薩諾瓦的記述中,

伏爾泰之所以能俘獲侯爵夫人芳心,

似乎遠不止對科學的熱忱,

文字功夫也至關重要。

· 卡薩諾瓦回憶錄 ·

「……伏爾泰是最先訴諸於這種藝術的人,他的小篇幅文章真叫人着迷。比如,他寫給夏特萊夫人的信是多麼的出色。你不信去讀一下,要是能在里面找到一個不完整的詩行,我就承認是我錯了。」

我對這事感到有點好奇……

就像卡薩諾瓦提到的,

擅長寫信是非同小可的本事,

文采風流不僅是有識之士的「特權」,

在此時更是上流人士的談情資本。

為什麼法國人以浪漫聞名?答案也許在18世紀

弗拉戈納爾/《情信》/1770年代早期/大都會博物館藏

情書要以優雅文筆相輔,

也要以優雅形式投遞,

並不是每位公子小姐都會贈送花束,

求愛之心,何必路人皆知?

更恰當的做法,

是備上精緻的傳信筒。

為什麼法國人以浪漫聞名?答案也許在18世紀

凡爾賽宮博物館藏1780年代傳信筒

黃金中嵌入粉色石英石,開口處寫有一句法語:

「Aimez pour être aimé」

即「愛人,以被愛」

要邀某位貴族前來私會,

又或想要捎去幾句情話以解思念,

就用傳信筒裝入寫好的小紙條。

讓人將傳信筒藏好,再跑一趟,

去把心思悄悄傳遞給對方。

為什麼法國人以浪漫聞名?答案也許在18世紀

凡爾賽宮館藏19世紀瑞士制傳信筒

中央琺瑯畫的靈感來自布歇畫作《女獵手》

底部較厚的部分可刻成印戳。

書信寫好後,還可以這印戳點蠟封箋

為什麼法國人以浪漫聞名?答案也許在18世紀

布歇/《情信》/1750年代/華盛頓國家美術館藏

· 卡薩諾瓦回憶錄 ·

「你該看看我明天要給他的信。我會禮貌而簡要地告訴他,我愛的是你,我是你的,我很幸福,因此不可能接受他的求婚。我還會說,我感謝他的慷慨,如果我足夠理智,我就應該接受他,但作為你的愛的俘虜,我只能跟隨自己的心。」

—— 又一年輕女子為卡薩諾瓦淪陷

為什麼法國人以浪漫聞名?答案也許在18世紀

為什麼法國人以浪漫聞名?答案也許在18世紀

莫風流,莫風流

為什麼法國人以浪漫聞名?答案也許在18世紀

撩撥、調情、套路……

充溢18世紀上流生活。

要是不小心變得露骨、低俗,

又談何體面?

為什麼法國人以浪漫聞名?答案也許在18世紀

布歇/《瑪麗-露易絲·奧墨菲》/1751年

布歇畫中的是國王的另一個情人。這位美人出身低微,總有人說她「來自娼盜之家」,而畫里這伏臥的姿勢更被認為不堪入目,飽受爭議。

意大利人管這叫「法國病」,他認為「只要你知道怎樣治好這病,也就不會因此減壽」——事實上,他和他的同輩們都不知道治療方法……

——當代學者評述卡薩諾瓦回憶錄

為什麼法國人以浪漫聞名?答案也許在18世紀

當時,爵爺的濫情不需受千夫指。但當年大家閨秀,行事總要小心,要對得起自己的身份。

對於貴族名流,

諳熟套路總比懵懂來得好。

而芳心放縱時,也得保有矜持。

男子追求戀人,展現魅力,

女子更得心中明了,

一不小心怕是會誤了終身事。

為什麼法國人以浪漫聞名?答案也許在18世紀

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藏18世紀鎏金銅板浮雕。

以布歇的畫作為靈感,浮雕中似乎有人偷了一個吻。

身份高貴的公子哥兒、窈窕淑女,

總能在優雅中讀出隱晦之意。

心思細密的女子要懂得如何抓住美妙瞬間,

她們優雅得體地詮釋所想,

給出恰如其分的暗示,

一切要來得自然而然,順理成章。

為什麼法國人以浪漫聞名?答案也許在18世紀

在花園中交談的貴族男女,扇子是他們的另一門語言

扇子就是女子表達心意的「利器」。

早在1711年,

一位為英國報刊撰文的先生就曾寫道:

「即使只能看見一位端莊女士的扇子,

我也能清楚知道她到底是在笑,

在皺眉,還是在害羞……」

為什麼法國人以浪漫聞名?答案也許在18世紀

深受18世紀宮廷貴族喜愛的畫家Pietro Rotari畫下了少女以扇掩面的嬌羞情態

扇子對於談情是如此重要,

難怪不少摺扇扇面的繪畫與紋飾,

也都與愛有關。

皇室的婚禮,神話中的情人,

當然還有能帶動話題的時下新事,

往往都可見於扇面。

為什麼法國人以浪漫聞名?答案也許在18世紀

1715-1725年代意大利母貝扇骨羊皮面摺扇

扇面繪畫以「高貴的婚禮」為主題。

愛情這場「遊戲」,

18世紀淑女攜扇子來參與。

一些罕有存世的扇子上

甚至還有為愛人們准備的問答遊戲。

在那淺笑低語中,

談情說愛也似乎有了份「參考答案」。

為什麼法國人以浪漫聞名?答案也許在18世紀

1795年法國愛情問答摺扇/皇家古物收藏家協會

淑女的扇子得體而精美,

如此雅器,是談情時不可或缺之物,

它也不失為一道屏障,

要小心解鎖扇子翻飛時的密碼,

情意才可傳遞。

為什麼法國人以浪漫聞名?答案也許在18世紀

這份欲言又止與柔媚委婉,

也讓先生小姐們在陷入情網前

不至過於魯莽粗俗。

為什麼法國人以浪漫聞名?答案也許在18世紀

俄國法貝熱工坊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製作的奢華摺扇

曾在佳士得拍賣行以約65.39萬人民幣成交

只要用心察看,

那些由扇子掀起的浪漫情事,

那些藏在繪畫中的暗號,

以及18世紀「卡薩諾瓦」們的風流與荒唐,

都已融入藝術中,

到了19世紀仍有回響。

為什麼法國人以浪漫聞名?答案也許在18世紀

這把法貝熱摺扇扇骨處的場景也源自18世紀「游園雅宴圖」

後來的各國王室貴族、名人藏家,

也熱衷於收藏這份18世紀式的甜蜜。

屬於那個啟蒙時代的珍品中,

寸寸輕柔曲線,

裹藏着釋放人性與情感的願望。

為什麼法國人以浪漫聞名?答案也許在18世紀

為什麼法國人以浪漫聞名?答案也許在18世紀

以布歇愛戀題材畫作為靈感的黃金浮雕鼻煙盒

曾為德國Meckenheim伯爵家族珍藏

2015年於佳士得以約人民幣191.7萬成交

為什麼法國人以浪漫聞名?答案也許在18世紀

俄國艾爾米塔什博物館藏有18世紀法國人打造的俏皮小愛神鵰像。這件雕塑曾是俄國貴族Stroganov的收藏

即使是今天的我們,

如曾放膽去愛,

對那種釋放情感的沖動

與精緻的浪漫,

又何嘗不曾心有所覺?

自然,在兩百多年後的今天,

曾經韻事已隨時光隱退。

人們可以更自由、勇敢地去愛,

對18世紀式的風流

或一笑而過,或以古比今。

「18世紀法國對愛這種情感的釋放,

是歐洲人與性相關的觀念開始形成的標記。」

——曾有俄國博物館策展人這樣說

而18世紀留下的藝術傳統背後,

那一場場愛慾之戲,有人曾用心去演,

就算舞台終歸會靜下,

也留住了一抹艷色,

待今人回想。

為什麼法國人以浪漫聞名?答案也許在18世紀

法國國家圖書館藏卡薩諾瓦手稿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