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中、井上、渡邊,為何日本姓氏總是地名?

松下、田中、井上,這些都是典型的日本姓!如果你能留心生活中能見到的日本姓,不難發現日本姓氏非常偏愛地名。

田中、井上、渡邊,為何日本姓氏總是地名?

姓中有「村」的比如:田村、中村、村上、西村、川村、松村。姓中有「山」的比如:山田、山口、山中、山下、西山、片山、小山、杉山。這些姓其實都屬於「地名」。除了這些,日本還有更多涉及地名的姓,比如小林、小澤、倉井、川口、飯田、松下、大橋、馬場。為什麼與中國一衣帶水的日本,偏偏對地名情有獨鍾呢?其實這些姓氏的背後還有一個歷史故事。

田中、井上、渡邊,為何日本姓氏總是地名?

在很久以前,姓氏在日本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徵!只有少數貴族才有資格冠以「姓」,普通百姓不可以擁有姓氏,只可以有「名」。如果普通百姓膽敢給自己取姓,是嚴重的犯罪行為。

田中、井上、渡邊,為何日本姓氏總是地名?

1870年,正值明治維新期間。日本為了進一步向西方學習,頒布了《平民苗字容許令》,廢除了限制平民不允許取姓氏的硬性規定。然而上千年的統治限制了百姓的思維,很多人覺得不取姓也沒什麼影響,因此懶得響應號召。

田中、井上、渡邊,為何日本姓氏總是地名?

這可愁壞了日本政府!要知道如果平民沒有姓氏,重名的人就太多了。以前日本平民給孩子起名很隨意,男孩就叫太郎、二郎、三郎,簡單粗暴。女孩要文雅一些,什麼慧子、美子、杏子。如果照這樣登記造冊,一個村子能有上千個太郎,上百個美子。

田中、井上、渡邊,為何日本姓氏總是地名?

實在無可奈何的日本政府乾脆於1875年下強制性命令:全體日本人都要有「姓」,否則抓起來。命令一下,村子里的人都開始急急忙忙給自己取姓。

當時日本人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想起個像樣的姓氏還真挺難為他們的。為了應付政策,沒什麼文化的百姓們都不約而同的以地名當作自己的姓氏。

田中、井上、渡邊,為何日本姓氏總是地名?

比如自己家有棵松樹,這家就姓「松下」;自家住在一片田地里,就叫「田中」;自家住在西邊的村子,就姓「中村」;家住山口的姓「山口」,家住山下的姓「山下」。如果自己家在馬場工作,就姓「馬場」;家門口有片水汪汪的沼澤地就姓「小澤」。還有什麼前田、片山、小山、村上、西村、倉井,全都是為了相應國家號召編出來的姓氏。這些百姓起了姓之後,再把以前的太郎、二郎接在後面,就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姓名。

田中、井上、渡邊,為何日本姓氏總是地名?

當然,如果你對日本再有一些了解的話,會發現並非所有人的名字都帶有這麼濃厚的鄉土氣息。比如豐臣、德川、島津、毛利、服部、波多野,這些姓氏聽上去就不會立刻聯想到地名。為何會產生這種現象呢?

田中、井上、渡邊,為何日本姓氏總是地名?

原來這些姓氏都屬於「華族」姓氏。明治維新時期,日本將全國分成四等人,第一等是皇族,第二等是華族,第三等是士族,第四等是平民。其中華族就是日本貴族,大多歷史久遠,身世顯赫。不過今天日本的四族已經取消。

田中、井上、渡邊,為何日本姓氏總是地名?

以波多野為例,這些人最早是平安時代藤原氏分離出的一支。公元1467年,日本爆發了著名的應仁之亂,波多野氏第一個名人波多野秀長被任命為丹波守護,由此正式登上了日本歷史的舞台。到今天為止,波多野家族已經有約1000年的歷史了。而德川氏則是由德川家康創造的姓氏,這個家族開創了著名的德川幕府。

田中、井上、渡邊,為何日本姓氏總是地名?

另外,明治年間誕生的一些姓氏並非都是地名,還有一些人姓氏十分奇葩。比如著名的「我孫子」就是其中之一。另外還有人姓「肛門」,如前不久爆出的「肛門強」先生。

田中、井上、渡邊,為何日本姓氏總是地名?

雖然日本實施了全民起姓的活動,可是還是有一群人至始至終沒有姓氏,這就是日本皇族!日本天皇自稱天照大神的後代,所以並非人類,因此不能像凡人一樣取姓。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文化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