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母親震撼人心(作品品鑒)

英雄母親震撼人心(作品品鑒)

3 月 22 日,第二十九屆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在上海大劇院揭曉,上黨梆子演員陳素琴、張晶憑借在《太行娘親》中的精彩演繹,雙雙問鼎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這是上黨梆子首次申報參評該獎項。一個地方小劇種,憑借一部大戲,開出兩朵白玉蘭,一時傳為佳話。

此前,《太行娘親》剛剛結束在全國地方戲演出中心的演出。這部戲最初是為紀念建軍 90 週年、抗戰全面爆發 80 週年而作,隨着不斷打磨,口碑越來越好,終於脫穎而出。從 2016 年首演至今,這部戲已經在全國演出上百場,讓無數觀眾第一次體會到了上黨梆子的獨特神韻。

陳素琴是晉城市上黨梆子劇院院長,國家一級演員,此前也曾獲中國戲劇 ” 梅花獎 “,《太行娘親》的女一號趙氏就是由她領銜主演。作為上黨梆子名家,她主攻青衣、小旦,多年來演繹的各種 ” 古代美女 ” 深入人心,此番演一個奶奶輩的農村婦女,可謂不小的挑戰。但趙氏這個角色塑造非常成功,可以說是全劇的靈魂。

戲曲里的英雄母親比比皆是,但像趙氏一樣接地氣、能展現出獨特的民族性格和地方風土人情的,實不多見。作為太行山里一個普通的農村大娘,她善良、熱心、潑辣,還有點迷信。她觀念傳統,認為傳宗接代是最重要的人生大事。去後山溝換小米時,她親眼看見日寇因為百姓給八路軍帶孩子而屠村,她害怕自家三代單傳的寶貝孫子鐵蛋被牽連,便要將張伯抱來的嬰兒拒之門外。然而,當她發現孩子正在發燒,又心軟地讓兒媳梨花好好照顧。當張伯為救他們一家而犧牲,震撼了她的心靈,使她終於醒悟,最後以自己孫子的性命換取了八路軍嬰兒的性命。編劇沒有刻意拔高太行娘親的形象,而是以人物的低起點寫起,慢慢舒展開人物的精神成長,完成人格重建。陳素琴以音色美、音域寬的扎實唱功,充分表現出人物的情緒起伏、錯落有致,使上黨梆子聲腔在高亢中體現出豐富變化。

張晶所扮演的梨花同樣是一位英雄母親。這個兒媳婦孝順、懂事,從一開始就表現出比婆婆更高的覺悟,總是溫柔耐心地跟婆婆講道理。然而,當婆婆抱起鐵蛋走向死亡時,她還是精神崩潰,差點不顧一切地喊出了真相。這樣的安排,並不會減損人物的光彩,反而使人物更真實、更動人。

能將角色 ” 演到人們心坎上去 “,源於常年的基層演出經驗。每年有超過 200 天,晉城市上黨梆子劇院的演員們都紮根在村莊窩鋪,老百姓愛看什麼戲、想看什麼戲,他們太清楚了。劇中每一個角色都是從生活中來,而絕非憑空打磨的雕像。該劇吸引了不少革命後代前來觀看,他們中很多人都曾吮吸過太行娘親的乳汁,最能感同身受。看過戲後,有人甚至提出,希望給他們這些有過相同經歷的革命後代來個專場演出。

上黨梆子是一個古老的劇種,至遲在 18 世紀中葉,已經成為一個擁有 5 種音腔的成熟劇種,是山西省 ” 四大梆子 ” 之一。據統計,上黨梆子的傳統劇目有 700 多個,高亢激昂的唱腔反映了上黨地區人民粗獷、豪邁的性格,有着廣泛的群眾基礎。晉城市上黨梆子劇院始建於 1938 年,被譽為 ” 上黨梆子第一團 “,建團以來,名家輩出,創演的《三關排宴》曾在上世紀 60 年代被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攝成戲曲電影在全國放映,成為上黨梆子經典劇目。幾十年後的今天,《太行娘親》又兩度入選新年戲曲晚會,成為國家藝術基金資助的優秀劇目,並最終獲得白玉蘭獎,可以說是對這一地方劇種的重振與弘揚。

《太行娘親》成功,還在於這個題材和上黨梆子這個劇種非常契合。如果說上黨梆子是晉城的一張文化名片,那麼《太行娘親》無疑是這張名片上閃亮的光環。一台優秀劇目帶動一個小劇種走向了國家大舞台,一個劇種的傳播也必將帶動一個地區的文化傳承與發展。

來源:華人頭條A

來源: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