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馬古道上的火塘文化:烤茶做飯取暖 散發著獨特氣息

對於普洱的少數民族來說,火塘是他們不可或缺的活動場所。在久遠的年代中,火塘是家庭里最重要的地方,因為人們的一切活動,做飯燒水、神靈崇拜、婚喪嫁娶和飲食文化等均與火塘有直接關係。這讓火塘成為一種獨特的文化,烤茶文化也隨之發展起來,並通過火塘折射出來,成為普洱的一種特殊民俗。

茶馬古道上的火塘文化:烤茶做飯取暖 散發著獨特氣息

普洱長燃不熄的火塘文化

原本于山野間熊熊燃燒的野火,在進入了民居這小小的方寸之地以後,逐漸形成了豐富多彩的火塘文化。在以前的思普地區,幾乎每家每戶都有著這樣一個火塘,到了現在,火塘仍然散發著獨特的文化氣息。

茶馬古道上的火塘文化:烤茶做飯取暖 散發著獨特氣息

火塘是少數民族家庭生活的核心,是烹煮食物的工具,是取暖照明的光熱之源,是情感交流與文化傳承的場所。最原始的火塘,是在房屋內挖一個小坑,用石頭搭建而成,中間放上木柴用以作為生火的燃料,後來普遍都改用了鐵三腳架,但功能和性質都差不多。

茶馬古道上的火塘文化:烤茶做飯取暖 散發著獨特氣息

這些少數民族在火塘中燒煮食物,在火塘邊進食,在火塘邊取暖,在火塘邊喝茶,在火塘邊待客,也在火塘邊沉思。在他們眼中,「火塘」有著某種特殊的意義,是一種神聖的象徵。

茶馬古道上的火塘文化:烤茶做飯取暖 散發著獨特氣息

茶馬古道上的「老友火塘」

藏族同胞到思茅販茶的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當時,思茅賣給藏族同胞的茶,均為「緊團茶」,即現今的「牛心茶」,形狀為一個大牛心,底部在用布袋團茶時會留下一個小尾巴。這些「緊團茶」會被裝在用竹篾編成的條筐中,由馬幫馱回去。

茶馬古道上的火塘文化:烤茶做飯取暖 散發著獨特氣息

滇西迪慶州和西藏來思茅的藏族馬幫,來時馱著藥材和皮革,去時馱走生活必需品——普洱茶。這些藏族到思茅後不住城區的馬店,而是把馬幫趕到思茅通商橋以東一帶的荒地草壩(今東北郊洗馬河附近)住宿。他們在那里支起帳篷,燃起篝火,用新進的普洱茶製成上等酥油茶,並邀請當地居民邊飲邊唱,成為春秋兩季的思茅一景。思茅當地人稱這些藏族同胞為「老友」。

茶馬古道上的火塘文化:烤茶做飯取暖 散發著獨特氣息

茶馬古道上的火塘文化:烤茶做飯取暖 散發著獨特氣息

這些藏族同胞為人豪爽率直,很能與思茅人打成一片。他們每年都來販茶,為當地居民帶來所需商品和豐厚利潤。大家見面總稱呼老朋友,久而久之「老友」也就成為了思茅人稱呼藏族同胞的代名詞,「老友火塘」便是藏族同胞和思普地區人民長期互通有無的見證。

茶馬古道上的火塘文化:烤茶做飯取暖 散發著獨特氣息

火塘烤茶,興旺在家的方向

茶馬古道上的火塘文化:烤茶做飯取暖 散發著獨特氣息

(哈尼族烤茶)

隨著火塘發展起來的,還有火塘烤茶。對於很多有火塘的人家來說,火塘越旺,家族越旺,火塘的方向,便是家的方向。土罐、茶葉、家人,圍著火塘,喝著烤茶。這既是一種日常的生活消遣,也是對傳統的追憶與傳承。在搖曳的火光與裊裊的茶香之中,過去與現在仿佛重疊在了一起。

茶馬古道上的火塘文化:烤茶做飯取暖 散發著獨特氣息

(拉祜族烤茶)

「火塘烤茶」茶湯濃釅,除了草木清氣之外,最被推崇的特點就是入口時的濃厚茶香,以及其他茶飲無法比擬的渾厚回甘。按照老輩人的經驗,烤過的茶不傷胃,還有清咽利喉、爽口提神的效果,而且飲後身體更暖和,提神醒腦、精力充沛。

茶馬古道上的火塘文化:烤茶做飯取暖 散發著獨特氣息

(彝族烤茶)

茶馬古道上的火塘文化:烤茶做飯取暖 散發著獨特氣息

(傣族烤茶)

「烤茶」不僅凝結了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而且也是一種世代傳承下來的文化。火塘是天地人和的象徵,火塘文化是歷久彌新的傳承,更是連接人們內心的橋樑!

茶馬古道上的火塘文化:烤茶做飯取暖 散發著獨特氣息

(佤族烤茶)

不管火塘怎樣演變

它的溫暖始終留在人們內心深處

文 |朱正

圖 | 中華普洱茶博覽苑、普洱雜誌、火塘煮水提供

來源:kknews茶馬古道上的火塘文化:烤茶做飯取暖 散發著獨特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