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藝術介紹——一生孤獨貧寒的梵高

文森特.梵高的父親叫提奧多洛斯·梵高,是一位新教的牧師,1851年,他與安娜·科尼莉亞閃電般地結婚,安娜的父親在海牙被譽為「國王的裝幀師」,因為他被選中裝訂第一部荷蘭憲法。

1853年3月30日,梵高生於荷蘭南部布拉邦特的津德爾特市集中心的牧師公館,在家中是老大,他還有三個妹妹和兩個弟弟。在梵高一生中,他只與弟弟提奧和三妹威廉明娜保持了親密的關系,而提奧也是梵高這一生中最大的支持者和崇拜者。

梵高畫自己住的臥室畫時,在給弟弟提奧的信中這麼描述的:「一如既往,它仍然是用30號的畫布。這次我的臥室非常簡單,只是色彩在這里起了很大的作用,給人一種簡單而宏大的風格,總體上營造出休息或睡覺的印象。事實上,看着圖畫會讓人的大腦放鬆或想象放鬆。牆是蒼白的藍紫色,地板是紅色瓷磚。木床和椅子是新鮮黃油色,被單和枕頭是淺色的檸檬綠。床罩是猩紅色的,窗戶是綠色的。門是淡紫色的。這就是所有的一切,除了關閉的百葉窗,這個房間里就沒有別的東西了。家具堅固的線條也傳達出一種不被打擾的休息的感覺。牆上有肖像畫、一面鏡子、一條毛巾以及一些衣服。因為圖畫中沒有白色,所以框架將會是白色的。」

提奧是一個成功的畫商,他不管是經濟上還是精神上都給予梵高以巨大的支持,沒有提奧,梵高很難堅持進行創作。梵高自己也在信中說「親愛的提奧」,弟弟提奧是他的至親、知音和支柱;甚至有人說提奧是梵高的另一個自己。提奧的人生中一直很欽佩他的哥哥文森特·梵高。然而,與他溝通卻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提奧時常關心哥哥的心理狀態,他也是極少數能了解梵高的人。提奧在梵高自殺後半年精神崩潰,死於嚴重的精神病發作。提奧死後與梵高葬在一起,兩個好兄弟永遠在一起了……

梵高生前只賣出過一幅畫,卻給後人留下近了2000幅作品。窮困潦倒、籍籍無名、割耳事件、自殺身亡,是他生前的關鍵詞。但到他死後,形容他的詞匯卻變成了大師、舉世聞名、價值連城。梵高若知道自己身後的價值,估計都要從墳墓里跳出來。但即使他起死回生,也無法報答那個最了解他藝術價值的人,把他推向了世界藝術的巔峰,成了藝術大V的的弟媳——喬安娜。

梵高死後半年,他的弟弟提奧也死了。提奧的妻子在整理丈夫的遺物時,發現了梵高的近2000幅作品,這個數量的作品算得上是人類史上的奇跡了。到這個時候,可貴的已經並不是梵高的畫有多偉大,而是喬安娜知道梵高的畫有多偉大,她並沒有像普通家庭婦女一樣把這些沒銷路的畫稱斤賣給廢品回收站。而是將這些傑作收藏好,並不遺餘力地去宣傳它們。不出10年,她就讓梵高的畫轟動了整個畫壇,當時市面上甚至就已經出現了梵高的假畫。

因為梵高的母親讓孩子們不准和下流圈子的人相處,她說:「與上層社會交往更為妥當,同下層階級打交道則意味着將自己暴露在各種誘惑之下。」為此,梵高從小至11歲都被母親關在家里,一出來便沒辦法適應,恐懼占據全身。

梵高有一頭漂亮的紅發,被人稱為紅發佬,這令他感到非常的害怕。作為學校年齡最小的梵高來說,沒有什麼比毫無情感和隱私的寄宿學校更令他六神無主了。為了能回家,梵高開始選擇逃學,父親之後來安慰他,但是沒多久後又被迫回了澤文伯根。1866年9月3日,父母將這位自閉症的孩子轉移到了蒂爾堡學校。

1886年,文森特·梵高來到了藝術之都——巴黎。他在這里見識到了許多大師級的作品,並受到了他們的啟發。但是,沒過多久,他就發現當時的那些畫風都不夠他玩兒。於是,他決定不再追隨別人的腳步,要走出一條只屬於他自己的藝術創新之路。藝術家都是瘋狂的,但是和畢加索、馬蒂斯那種故意作怪的畫家不同,梵高的「怪」,是骨子里的怪,是在他的血液和骨髓里的。

因為他本身就是個「神經病」(學名全稱:癲癇+躁鬱症+急性間歇性卟啉病+美尼爾氏病)。了解梵高的三個人:一位是弟弟提奧·梵高;一位是弟媳喬安娜;還有一位就是保羅·高更。高更在當時的法國畫壇也算得上是一號猛人,他獨樹一幟的畫風和標新立異的性格,曾多次震動整個畫壇,但他也是唯一一個被梵高欣賞的男人。

1888年2月,梵高來到了法國南部的小城阿爾勒(Arles),在當地租了一棟兩層樓的小屋,並把它漆成了他最愛的亮黃色,還給它取名為「黃色小屋」。梵高第一個想到邀請的就是高更,得知高更將要來,梵高就如同打了雞血一般,每天創作一幅畫。《向日葵》是梵高在阿爾勒時期的代表作,也是他一生最著名的作品之一。當高更來到「黃色小屋」時,在這幅畫前佇立了許久,並且盛贊了這幅畫。梵高用他慣用的厚重筆觸,將花瓣一筆一筆勾了出來,還把自己的簽名直接簽在了花瓶上,估計會這樣做的也只有梵高了。藍色的簽名配上黃色的花瓶,居然並不顯得突兀,反而有點兒「點睛之筆」的味道。

梵高到35歲的時候,終於說自己適應了孤獨,雖然有些晚。他愛上自己的寡婦堂姐,遭到雙方家族的反對,他知道自己被拒絕的原因就是因為窮。假如他當時有很好的經濟收入,這門婚事可能性很大。梵高在街上救了一個懷孕的窮苦女人茜恩,如果不是梵高,她估計會死。茜恩跟梵高一起生活了一段時間,這期間經濟窘困,梵高經常找提奧要錢。但最後,茜恩還是被家人帶走,原因還是梵高太窮。梵高後來喜歡上家鄉的女鄰居,又遭到家庭的反對,那個女孩受不了人們的閒言碎語自殺未遂。梵高一生都未曾被人好好愛過。

1890年7月27日,梵高在法國茲河畔的歐韋自殺,兩天後不治身亡。那場悲劇時至今日仍舊是個謎團,希望終有一天所有謎團將被徹底揭開……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文化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