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真,99%的天文學家都不認識星座

講真,99%的天文學家都不認識星座

圖/肖振鐸

講真,99%的天文學家都不認識星座

文/序列號

單位組織體檢,做B超的大夫聽說我是天文台的,一邊讓我鼓肚子一邊吐槽道:你們的天氣預報怎麼總不准?我氣沒憋住笑出聲來,趕忙答道:天氣預報是氣象學研究的范疇,我們所研究的都在大氣層以外。

作為一個天文科研工作者,也就是大眾心目中的「天文學家」,我經常被問到的問題除了「天氣預報」,還有:我是xx座,你給我算算?每每遇到,我心里總是叫苦不迭:這是占星學的事,不是科學啊。

天文學家到底是干什麼的?坐在望遠鏡後面看星星,或者帶愛人去看浪漫的流星雨?其實天文學研究的范疇很廣,小到一粒塵埃,大到整個宇宙,都可能成為天文學家的研究對象。但是,天文學家上學的時候真的不學「認星座」。星座僅僅是對天空進行的人為劃分罷了。其實99%的天文學家都認不出星座。

朋友聽說我們的辦公地點在北京市區,十分納悶:市區夜晚燈火通明,光污染嚴重,怎麼研究?難道你們的望遠鏡有特異功能?聽到這些,我總感慨,長期以來公眾對於天文學家形成的印象太過偏頗,但架不住頭頂神秘星空對人們與生俱來的吸引力,他們還是會常常發出這樣的好奇提問。

文藝復興時期,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說開啟了現代天文學,基於觀測的天文學研究,也在400多年前伽利略第一次用望遠鏡仰望星空後快速發展起來。但是,隨着天文儀器設備的發展和計算機的出現,天文學家已經從簡單的用紙筆記錄,或者是畫出天體的樣貌位置,變成藉助電腦自動記錄天體信息來獲取研究數據了。

現在的天文學家,絕大多數時間都不會親自跑到野外台站去觀測了,更多的是通過網絡遠程獲取數據來進行研究。望遠鏡有專門的人員負責操控,更多的數據是直接公開的,普通大眾都可以下載。因此,理論上講,任何人都可以成為天文學家。當然,你需要學習必要的知識才能分析研究它:物理、數學、化學,甚至生物,計算機編程也是必備。

不少天文學家的日常可以類比為一條生產線,產品是研究成果,主要以發表學術論文來體現。流程是學習、讀文章、寫程序、分析數據、得到結果、寫文章發表。有些搞理論研究的天文學家,連分析觀測數據這一步都可以省了。不論你在世界哪個角落,有一台能夠聯網的電腦就可以搞天文研究。雖說是生產線,但卻不等同於機械和枯燥。因為每個「產品」都不一樣,在生產的過程中會學到新的知識,迸發出新的想法,誰讓我們研究的是整個未知的宇宙呢。

如果你問一位天文學家,你研究的星星叫什麼?在哪里?他回答你的很可能是一個編號,甚至只是天文坐標,而不會是北斗七星或者獅子座。至於它們究竟在哪?天文學家會兩手一攤回答:在電腦里。如果再問,什麼時候一起去看流星雨?大多數天文學家可能會說:不清楚。可能也沒空。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文化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