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廢為寶的垃圾回收

垃圾是放錯位置的資源。從垃圾產生到回收利用的整個過程中,垃圾分類是一大前提。嚴格的垃圾分類制度,是對垃圾分流並有效利用的重要保證。

我們最常見的垃圾分類為: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兩類。可回收垃圾是指那些可以循環再生的垃圾,如生活中常見的紙類、塑料、玻璃、金屬、織物及瓶罐等,這些垃圾都能通過重新加工處理被再次利用,從而有效節省了資源,減少對環境的危害;不可回收垃圾基本上是指除了可回收垃圾之外的垃圾,如剩飯菜、瓜果皮核、動物內髒、盆景等植物的殘枝落葉等。

變廢為寶的垃圾回收

垃圾分類是對垃圾進行有效處置的一種科學管理方法。通過分類投放、分類收集,把有用物資,如紙張、塑料、橡膠、玻璃、瓶罐、金屬以及廢舊家用電器等從垃圾中分離出來單獨投放,重新回收、利用、變廢為寶。

垃圾焚燒 變廢為寶

一個500噸的垃圾填埋場至少占地1000畝,而且平均壽命10年多,填滿了必須換新地方。各種填埋方式占目前垃圾處理的76.3%,不僅占地面積大,降解過程可長達百年,而且滲濾液已經影響到了城市地下水,垃圾釋放出來的甲烷、硫化物等也會形成氣體污染,從而影響我們的環境。

在歐美日等發達國家,垃圾焚燒發電已經比較流行,這種垃圾處理方式可以使得垃圾體積減少90%,重量減輕80%,產生的電還能滿足當地生產生活的需要。據專家介紹,採用余熱鍋爐、蒸汽動力循環等先進技術,焚燒後的垃圾可以實現發電,大概1噸垃圾可以實現發電300度(即千瓦時)。

餐廚垃圾 變廢為寶

根據住建部統計數據,人均餐廚垃圾每天產生量約0.15公斤,餐廚垃圾的妥善處置,已經成了一個民生問題。其實,餐廚垃圾也可以變廢為寶。通過對餐廚垃圾的專業處理,將其中的廢油、廢水和廢渣分離開,廢油脂通過加工製成工業級混合油和生物柴油,廢水通過厭氧發酵處理達標排放,廢水處理過程產生的沼氣用於發電,廢渣可以通過生物技術製成高蛋白飼料原料,沼液、沼渣作為有機肥用於農林施肥。這樣一桌剩菜剩飯最終變廢為寶,轉變成工業級混合油、生物燃氣、有機肥和液態的噴施肥、微生物菌劑、土壤調理劑等資源化產品。

電子垃圾 變廢為寶

近二三十年,是電器電子產品生產消費大國,但到今天,許多產品都已達到報廢期,然而這些即將報廢或已報廢的電器卻還沒有妥善的處理辦法。實際上,這些廢品可是百姓身邊的優質「礦山」。拿手機來說,每噸手機(不含電池)含有的金超過270克,而在實際金礦開采中,每噸金精礦含有的金不小於100克,即為一級品。於此同時,很多的電器和電子產品中還含有各種稀有金屬。

對廢棄電器電子產品進行規范的回收拆解,還可以降低開礦對環境的破壞。金、銀、銅等金屬通過回收利用的能源消耗僅為開礦的10%。有報告認為,如果到2030年,電腦和手機的回收率能達到85%,被回收金屬的總價值將達1300億元,比原生開采減少近2200萬噸碳排放。

1噸廢紙可以造出850千克好紙,可節約木材300千克,約等於少砍17棵成材大樹;1噸廢玻璃可生產一塊籃球場面積大小的平板玻璃,而回收再造一塊玻璃過程中所節省的能量,則可以使一隻60瓦燈泡發光4小時……如今,變廢為寶成為一個系統工程,利用高科技處理垃圾,不僅能夠產生經濟效益,倒推產業鏈前進,更重要的是減少了垃圾堆放對環境的影響,實現了生態環保價值。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文化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