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不屬於他的陽光

——讀納博科夫小說《土豆小矮人》

(加拿大)蘆葦

(原文刊登於2019年8月5日美國《僑報》文學時代)

那不屬於他的陽光

納博科夫是一位在語言遊戲中玩得忘乎所以的大師。我讀他的小說時,常想起他老年時的一張相片:他頭戴一頂白色貝雷帽,身穿一件深藍上衣,右手握着一張白色捕蝶網,左手插在腰上,眼神犀利,嘴角的一撇淡漠顯露出勝券在握的自負。那一刻,他正要去尋找他的蝴蝶。瞧,他就是那樣着迷於捕捉的人。他把對命運的忠誠只交給他的筆。落筆無悔,繁華無跡,只有心碎的憂傷,化作所有概念和真理背後的娓娓細語,飄盪在彩蝶飛舞的鄉野之間。那就是他的慈悲。

那不屬於他的陽光

這是一篇格調哀婉的小說。小矮人弗雷德那顆卑微的心充滿無奈的顫動,一段缺乏滋養的單戀折磨了他很多年,這大概也是納博科夫心目中最無意義的愛情了,因此,小說家為這次的愛情設計了一個毫無意義的結局。我們目不轉睛地注視着小說家手中的「魔筆」,我們為筆下人物的命運感到揪心、不忿,對世界上竟然發生過這樣與愛情無關的「愛情」而感到絕望,甚至空虛。有時候,人們對弱者的欺凌不知不覺,甚至以居高臨下的姿態賞玩弱者的尊嚴而不自知。弗雷德是個侏儒,卻在內心涌動的情感暗流中拼盡自己的力量,他渴望在精神上成為一個「正常」男人,但人們普遍輕視他,認為他不配得到「正常」愛情。他的故事也是那些不甘心命運所賜而幻想着奇跡的小人物的故事。

《土豆小矮人》這個故事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即一個弱者如何因為一個虛妄愛情而白白丟失了性命。

那不屬於他的陽光

故事從弗雷德解說自己的身世開始。弗雷德出生於一九〇〇年前後,他那喝起酒來像巨鯨的裁縫父親在他出生前一兩個月,給一個蠟像娃娃穿上配着男孩長褲的水手裝並塞進他媽媽的被子中,弗雷德說:「這樣一來,我不早產才怪呢……這顯然就是我如今這般模樣的神秘原因——」小說家還輕盈地寫道:「每次說到這里,弗雷德·多布森總是無可奈何地伸出兩只小手一攤。」這個開頭如此引人入勝!納博科夫一下子就緊緊抓住了我們的注意力。弗雷德的自嘲和吹牛都惟妙惟肖地展現了他的內心活動。

弗雷德在英國倫敦的一個馬戲班里當侏儒演員,因鼻子肥大而被人們戲稱為「土豆小矮人」。他脾氣溫和,待人友善,舉止從容,歌聲動聽,舞步優雅,在歐洲大陸的主要城市密集演出,深受觀眾喜愛。劇場成為他的家,他在每一個舞台上繞着場子跑,雖然攢下了不少錢,但他並沒有見識到世界的繽紛色彩。納博科夫這麼描寫小矮人的體會:「保留在他記憶里的只是沖着他哈哈大笑的深淵,無名無姓;散場後便是清冷的夜色,溫柔迷茫,就好像你離開劇院之後台下那片空盪盪的深淵。」

二十歲的弗雷德外表看起來只像一個八歲的男孩,可他身體內跳動着的,是一顆渴望奇跡的「正常」男人的心。有一次,兩位女演員半裸着身子挑逗他,搔他癢癢,他控制不住自己,就撲到其中一位身上,卻被剛進門的一位「正常」男演員發現,這位男演員就像扔猴子一樣把弗雷德扔了出去。弗雷德跌在過道上,受了傷,被魔術師肖克發現。肖克是弗雷德的舞台搭檔,具有詩人氣質。肖克提醒弗雷德,不要幻想和「正常」女人親熱,還不如找個女矮人調情更為現實。弗雷德既生氣又無可奈何。肖克同情他,就抱他回到了自己的家。肖克太太諾拉對丈夫並不滿意,夫妻倆的關系模糊難辨。肖克不分時間場合地賣弄魔法和聰明,神出鬼沒,諾拉非常惱火卻又無計可施。魔術師丈夫就像一個她永遠也無法解開的謎,深藏着她所無法了解的秘密。她沒有孩子,對弗雷德的出現深感驚喜,她像媽媽一樣照顧受傷的弗雷德。第二天,肖克離家去工作後,諾拉給弗雷德煙抽,並讓他講述自己的經歷。弗雷德對諾拉產生了信任和好感,就字斟句酌地講起了自己的舞台和生活經歷,他神情中的莊重、冷靜與娓娓動聽的聲音打動了斜躺在沙發上的諾拉,她突然萌生了一個報復丈夫的詭秘念頭。她平日里無所事事,因為無聊和掌控不住丈夫的心靈世界而變得鬱郁寡歡。弗雷德的出現令她心中竊喜,她以為找到了一個報復魔術師丈夫的好辦法:她將擁有一個秘密,這個詞,將不再獨屬於她的魔術師丈夫。她輕而易舉地引誘了弗雷德,並與之交歡。

可憐的弗雷德哪里知道一個女人如地獄深淵一般的黑暗的心!離開諾拉家後,他覺得整個世界都變了,他覺得自己的人生完全變了。的確,從那時起,他的人生就徹底變了。

弗雷德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快樂。事實上,這也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性經歷。弗雷德嘗到了愛情的滋味,女人的滋味。他感覺自己因為進入「正常」女人的身體而終於躋身於「正常」男人之列,他不再是一個侏儒。是啊,愛情與幻覺何其相似,它既可以讓人長高,也可以讓人變美,最妙不可言的是,愛情讓人覺得自己是戀人眼中的全部世界。弗雷德理所當然地成為了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弗雷德發現,街上灑滿了陽光。他在舞台上時常躲進暗箱,聽着台下觀眾發出歡呼聲,對於習慣了那份黑暗的他而言,這可算是他短暫人生中的第一道心靈陽光了。

那不屬於他的陽光

他以為諾拉愛上了自己,就天真地以為自己負有騎士之責,必須像男子漢那樣守護愛情。他找到酒吧里的肖克,吞吞吐吐地向肖克解釋,肖克卻心不在焉地告訴他,將舉家遷往美國。肖克回家後繼續以魔術捉弄妻子,他告訴諾拉,他已知曉她的不忠,決計以死懲罰自己。他裝作中毒已深,即將告別人世。諾拉一開始並不相信,對丈夫冷嘲熱諷,後來信以為真,就趕緊哭着打電話呼叫急救,她絕望地發現,自己愛丈夫勝過一切。肖克確認了妻子對他的感情之後,就立即恢復了常態。肖克夫婦隨後去了美國,繼續過着難以靠近卻又難以分離的「正常」夫妻生活。

可憐的弗雷德卻對這一切毫不知情,他也不知道諾拉只是隨意地利用了他。他給諾拉寫了一封熱情洋溢的信:

「現在你明白我為什麼再不像從前那樣生活下去了。你知道每天晚上一大幫俗人看着你心愛的人前仰後俯地大笑,你心里是什麼滋味嗎?我這就撕毀合同,明天走人。待我找到個僻靜的安身之處,就馬上給你再寫一封信,那時候你也離婚了,我們便能相愛了,我的諾拉。」諾拉回了信,告訴弗雷德那一天的事情只是一場誤會。收信後,弗雷德第一次犯了心絞痛,從此,他的心髒就有了問題。

弗雷德辭去工作後回到了故鄉德勞斯——英格蘭北部的一個小鎮。心如死灰的他與爺爺一起,過着幾乎與世隔絕的生活,但他一直沒捨得銷毀諾拉的信。小說花了很大筆墨敘述弗雷德回到故鄉以後的生活:平淡,憂傷,如死水一般,一無所求,毫無希望,只為度日罷了。正當他漸漸忘卻舊日傷痕時,曲折又起。弗雷德回到故鄉八年之後,諾拉突然敲開了他家的門。

「陽光傾瀉進來。一位高個子女士,一身黑衣,站在門口。」弗雷德的心里,第二次見到了充足的陽光,依然是因為諾拉。

那不屬於他的陽光

諾拉帶來一個驚人消息:那次與弗雷德的交媾使她懷孕生子。

於是,「小矮人怔住了,盯着一扇小窗,眼神火一般映在一隻深藍色杯子的側面。一絲驚訝羞澀的微笑在他的嘴角閃爍,接着笑容擴散開來,笑得兩頰通紅發亮。」;

於是,「霎時間他明白了一切,明白了生命的全部意義,明白了他多少年來的痛苦,明白了映在杯子上的那扇明亮的小窗。」

弗雷德立即原諒了諾拉的無情,他體諒諾拉為了讓兒子「正常」長大而躲避着他的自私自利,他也清楚自己的侏儒形象會傷害到兒子的自尊。當他從諾拉口中得知兒子一切「正常」後,感到如釋重負。他眼里閃耀出熱烈光芒,央求諾拉無論如何安排一次自己與兒子的會面。

諾拉說好。

諾拉走後,弗雷德一動不動,生怕任何一個動靜都會打碎他那顆「完整的心」。但他隨即意識到,他忘了問諾拉她的英國住址了。他知道諾拉需要步行一段時間才到火車站,他決定跑起來追上她。他從前擅長在舞台上奔跑,這可不算一件難事。他沖進臥室精心打扮。穿上最好的襯衣,套上在巴黎定做的西裝外套,戴上多年未碰過的圓頂禮帽,像趕赴一場盛大演出。他指望着追上諾拉後直接跟隨她去看一眼他的「正常」兒子。這段描寫堪稱經典中的經典。鎮上的人從沒有見過小矮人弗雷德這樣的舞台形象和他那激情難耐的小跑樣子,人們跟隨着他的情緒,整個城市陷入狂歡。精彩的「馬戲表演」驚醒了德勞斯這座終年昏昏欲睡的城市。

「鎮上所有的狗都醒來了,在乏味的教堂里做禮拜的教眾也忍不住聽起狗叫來,還有吆喝狗的煽動聲。跟在小矮人後面的人越聚越多,漸漸把他為了起來。大家都覺得這簡直是一流的侏儒表演,不要錢的馬戲,電影拍攝的現場。」

弗雷德越跑越快,馬上就能見到兒子的喜悅使他激動得心髒都要跳出來。當他終於追上諾拉時,「他終於看見她的黑長裙。她沐浴在陽光里,沿着一堵磚牆慢慢走。」

那不屬於他的陽光

諾拉出現的時候,弗雷德就能夠遇見陽光,令人惋惜不已的是,這是弗雷德心靈中的最後一道陽光,同時也是他眼中的最後一道陽光,他生命中的最後一道陽光。曇花一現的幸福,就這樣以一束陽光的熱度支撐着弗雷德,直到最後一刻。

見到諾拉的那一刻,極度幸福的弗雷德心髒病發作,倒地身亡。諾拉眼見着弗雷德在她眼前倒下、死去,並沒有感到特別傷心,她更擔心自己在一個陌生鎮子里的安全,她需要脫身。

最後的結尾令人不得不佩服納博科夫的手段。諾拉對着包圍她的人群說,她的兒子幾天前就已經死了。

諾拉對弗雷德無情無義。當她發現懷上後者的孩子後,從未想過應該告訴他,她不願自己的家庭被這件事情困擾,一直到她的孩子去世,她才想起弗雷德。然而,當她准備和盤托出時,弗雷德眼里的光芒卻令她心生不忍,她決定隱瞞真相。

如果諾拉在弗雷德家里就告訴他這件事,弗雷德在傷心之後依然可以麻木地活下去。然而,命運安排了一個玩笑,在數年的平靜之後,他死於這一次的極致狂歡。

命運變幻莫測,只有納博科夫是不可戰勝的。

弗雷德對受挫愛情的惆悵情緒貫穿這部哀婉小說的始終,直到最後一句話由諾拉說出他們的孩子已經死了,才令我們於惆悵中震驚於弗雷德之死的毫無意義。比結局重要的是感受小說家行文的過程,在我們的閱讀中,一直吸引我們的是納博科夫的語言,那從未鬆懈過的富有強烈內在沖擊力的情感,經由他別具匠心的細節剖析,創造出了獨一無二的一個善良的可憐人形象,弗雷德孤獨無助的孱弱一生在魔法師納博科夫的筆下變得波瀾起伏。命運不曾眷顧過弗雷德,他在舞台生涯中始終面對着深淵微笑,他唯一感到被上天垂憐的一次,就是遇見諾拉,而那一次的眷顧卻又最終將他推向死亡。還有哪個小說這樣精彩描寫過一個馬戲團侏儒演員在幸福突然降臨時的那份狂亂、心慌和幸福?我是納博科夫小說的熱愛者,我在讀完這個小說時,眼前反復出現弗雷德在驚喜和不安中一路狂奔、並帶動着整個城市一起奔跑的那一幕情景。我感覺自己也聽懂了納博科夫在蝴蝶叢中所發出的細聲細語,無論他看起來多麼高冷,他的寫作主題和寫作願望依然離不開對孤寂心靈的柔聲安慰。

納博科夫對這個世界的人道關懷是通過對死亡的殘酷揭示來實現的。

那不屬於他的陽光

( 圖片均與納博科夫有關,摘自網絡。致謝。)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蘆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