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有位輪椅上的繡娘 作品最高價值已逾萬元

重慶有位輪椅上的繡娘 作品最高價值已逾萬元石勝蘭的作品

●32歲的奉節石勝蘭被評為全國自強模範

●「意外導致高位截癱,我告訴自己,要克服身體的殘缺,像健全人一樣生活。」

●「每次小小的成功,是賦予我繼續攀登的力量。」

她,一位坐在輪椅上的繡娘,用精湛技藝和執着鑽研精神打動了人心。5月16日,第六次全國自強模範暨助殘先進表彰大會在北京召開,32歲的石勝蘭作為自強模範受到表彰。「很多親朋好友在電視上看到我受表彰都來祝賀我。」19日是第二十九個「全國助殘日」,石勝蘭說,成長到現在,一路上要感謝的人太多,他們的鼓勵和支持,激勵着自己勇敢前行。

重慶晚報-上游新聞記者 周小平/文 受訪者供圖

她自強自立 學蜀繡技藝

18日,石勝蘭從北京回到奉節家里,看到客廳熟悉的刺繡,倍感親切,忍不住又拿起針線專注地繡起來。

重慶有位輪椅上的繡娘 作品最高價值已逾萬元作品《夔門》

12歲那年,一次意外導致她高位截癱。一個偶然,她結緣蜀繡文化,痴迷上蜀繡厚重的文化和精湛的技藝。

「出了那次意外後,我告訴自己,要克服身體的殘缺,像健全人一樣生活。」石勝蘭回憶,為了在蜀繡技藝上精進,這些年,她跟班學藝,全心投入學習和培訓。她說:「蜀繡是我的夢想,不管多難,我都會堅守初心。」

三峽夔門入口處,火紅的紅葉,清澈的江水,一針一線跳躍眼前,畫面栩栩如生,那是石勝蘭繡出的《夔門紅葉》。這幅作品獲得第三屆重慶市工藝美術展銀獎;隨後創作的《白帝雄姿》獲得國際藝術精品展2016年首屆「工匠杯」金獎。2017年,作品《游來三峽》獲得第二屆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國際藝術精品展「工匠杯」金獎。2018年11月,作品《夔門》獲得首屆重慶「夔州工匠杯」傳統工藝展覽大賽銀獎……石勝蘭說,「每次小小的成功,是賦予我繼續攀登的力量。」

「一些大點的作品,一年只能繡出一幅,有時候需要兩三百種顏色的絲線。」石勝蘭說,慢工出細活,刺繡不能一氣呵成,很多時候需要返工,盡管現在自己已經熟能生巧,但這些年來累計完成的大件作品只有6幅。「我希望自己的每一幅作品都能綻放出美麗的色彩。」石勝蘭說,家鄉風景很美,所以幾乎每件大幅作品都是三峽風光。為了體現質感,在刺繡過程中,她將亂針繡運用到蜀繡中,每完成一件作品,她會主動給大師看,讓人來「挑刺」。

重慶有位輪椅上的繡娘 作品最高價值已逾萬元作品《游來三峽》

漸漸地,「蜀繡女神」的名聲不脛而走,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了這位輪椅上的繡娘,一幅蜀繡作品最高價值已逾萬元。能達成這樣的成就,背後付出的艱辛都被母親看在眼里。「這不是一件容易的活兒。時常一坐就是好幾個小時,長期坐着,很容易導致肌肉萎縮和壞死。」石勝蘭的母親說。

遇銷售難題 艱難「守遺」路

2007年,掌握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蜀繡的獨特針法回家後,她曾在母親的鼓勵下擺過地攤兒。可是,由於身體殘缺、出行受限、銷售沒有渠道,她的「守遺」路變得十分艱難。

重慶有位輪椅上的繡娘 作品最高價值已逾萬元蜀繡女神石勝蘭

一直以來,石勝蘭希望能通過自己的雙手減輕父母負擔,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繡的作品逐漸多起來,但賣得不好。」石勝蘭並不悲觀,她成立了「盛蘭工作室」,決定把蜀繡工藝當作自己畢生的事業來經營。為了保護傳統蜀繡技藝,她已向奉節縣文化部門提交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繼承人的申請書,並專門針對殘疾人開辦蜀繡培訓班,讓他們也能依靠自己的雙手活下去,證明自己並不比健全人差。

執念化人心 築夢再遠航

奉節縣殘聯辦公室工作人員鄧雅煊到石勝蘭家走訪時,被一幅幅刺繡感動,於是在朋友圈發文,引來眾人關注。有位建築公司企業家先後兩次到石勝蘭家中采購了2.8萬元的作品。一份執念化人心,得知石勝蘭刺繡產品銷售上的困難,不少愛心人士都來了。

2018年10月,奉節縣「輪椅繡娘」石勝蘭受邀中國殘聯,赴北京2018中國國際福祉博覽會現場,參加殘疾人文化藝術精品展出和「藝術家百人推進計劃活動」。市殘聯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了此次參展,石勝蘭下足功夫,她隨身帶的十幾幅具有濃郁三峽特色的作品深受觀展群眾好評,尤其是10元人民幣背景「瞿塘峽」,以蜀繡工藝的形式展於視野,令人驚嘆。

「每一次參展,通過這樣的媒介和平台認識各行各業的老師,其中不乏我們重慶當地的,他們給了我很多建議,令我受益匪淺。」石勝蘭說,蜀繡是她畢生的夢想,不管多難,她都會堅守初心,將這份非遺事業傳承下去。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重慶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