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麥訪談錄 | 是什麼新體裁大人小孩都喜愛?——專訪微詩創始人熊國華教授

4月9日,「熊國華微詩作品專欄「在「小領讀「平台正式上線,麥麥第一時間采訪了「微詩「的創始人熊國華教授,了解了這一新體裁背後許多有趣逸事。

麥麥訪談錄 | 是什麼新體裁大人小孩都喜愛?——專訪微詩創始人熊國華教授

點擊圖片即可進入「微詩專欄「

1.

「一切可以從微信說起」

微信可是一個新鮮玩意兒。而「微詩」的源頭也得從這開始說起。

2014年1月,熊教授在夫人的指導下,進入了微信的世界。除了在微信上與朋友們交流,他還開通了朋友圈。

一開始,他嘗試着在上面分享一些原創的小詩,並進行配圖,僅僅想自娛自樂。沒有想到這些作品竟然在朋友圈里大受歡迎。有好些「微友」給熊教授留言點贊,甚至還有一些熱心的讀者開始私聊熊教授,和他討論微詩的創作。

「挺有意思的!」熊教授表示。

而成立國際華文微詩群的背後,也有一個機緣巧合的故事。

2014年12月3日,熊教授應廣東財經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院長江冰教授邀請,給中文系學生作了一次題為《旋轉的世界》的現代詩歌講座。

其中大部分內容是熊教授近年來在微信朋友圈上發的微詩,體量均在4行以內。跟在朋友圈里受到熱捧一樣,學生們也紛紛對這樣的文學作品表示喜愛,甚至有學生表示「聽了很震撼」!主持講座的田忠輝教授同樣對此非常感興趣,甫一結束,便拉着熊教授一起在微信上成立了「國際華文微詩群」。

王國維曾經說過:「一代有一代之文學」。唐有唐詩,宋有宋詞。到了現在,微博臉書朋友圈則成為了年輕人通過文字交流思想的媒介。

微信的特點則是圖文並茂、即時互動、碎片化、傳播速度飛快。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微詩」這種短小精悍的文體迅速流行起來,受到年輕人的喜愛,也是大勢所趨,並不奇怪。熊教授解釋道。

除此之外,熊教授還跟我們分享了運營朋友圈的「小技巧」——詩歌一定要控制在4行以內。

因為朋友圈的機制是超過6行的文字就會被折疊,一旦被折疊,習慣「速食文化」的年輕人們就會「嗖」地一聲刷過,這個作品的「瀏覽率」和「打開率」就會很低,效果不好。而一首「微詩」如果由1行題目、4行微詩和1行署名組成,就可以正好占到6行,在不會被折疊的基礎上可以傳遞出最多的信息。

有趣的是,在唐朝,最流行的五言絕句和七言絕句也是4行。相隔千年的兩種體裁,竟也在形式上有着巧妙的傳承和連接。

2.

「沒想到反響還挺大的」

「國際華文微詩群」的創建,是「微詩」發展「一發不可收拾」的源頭。

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來形容也絕不為過。

不斷有海內外的詩人、愛好者們加入這一個群。來自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英國、德國、奧地利、捷克、瑞士、比利時、西班牙、日本、新加坡、泰國、緬甸、越南、香港、澳門、台灣的朋友們也在群里詩興大發、怡然自得。

剛建群的9天,整個群的創作量居然就達到了888首。氣氛最熱烈的時候,主題公布半個多小時,在群里就可以誕生出幾十首像模像樣的微詩。

其中來自湖南常德市的詩人瑤溪,入群50多天,創作微詩的數量就達到了2300多首。

熊教授表示,微詩群的成員數量一度達到了驚人的500人,也就是整個微信群已經滿員。但是為了管理方便,最後還是控制在二百人左右的規模。

群里依然活躍,大家經常同題唱和,相互切磋,詩藝水平也是一起水漲船高。

除了在海內外詩人、愛好者群體中引起反響外,國內外媒體也對「微詩「報以極大的關注,國際華文微詩群被譽為「當下最火爆的國際性微詩群「;四行微詩被專家們稱為「微詩體「。

麥麥訪談錄 | 是什麼新體裁大人小孩都喜愛?——專訪微詩創始人熊國華教授

國際華文微詩群logo

國際華文微詩群公眾號,每期擇優推送群里的微詩,騰訊網、華人頭條轉載。人人文學網,美國文心網設置了華文微詩專欄。美國《美中時報》《新大陸》詩刊、泰國《中華日報》、澳門《大灣區時報》《檸檬周刊》,以及《香山詩刊》《世界漢詩》《中學生報》等開辟華文微詩專版。

熊教授還告訴我,在2015年春節前,北京《詩刊》舉辦了「全國詩歌微信群大展」,推出了國際華文微詩群「十大詩人」的作品。微詩群也獲得了當年的中國首屆詩歌春晚特別獎(組織獎),有4位詩人的作品被中國首屆詩歌春晚和廣東首屆詩歌春晚朗誦。

轉眼間微詩群已成立4年多了,創作成果可以說是碩果纍纍。熊國華教授主編了《國際華文微詩選粹》(2105卷、2017卷)二部大書,以及「國際華文微詩精品叢書」,第一輯十部個人微詩選已經由銀河出版社出版,第二輯十部微詩選也即將在今年內面世。大家可以在紙質書籍上閱讀這些有趣的作品。

麥麥訪談錄 | 是什麼新體裁大人小孩都喜愛?——專訪微詩創始人熊國華教授

《國際華文微詩選粹》

3.

選在「小領讀「上發布的作品有這些故事

熊教授的十一首微詩在「小領讀」上線了。

他告訴我,他選了三種小朋友可能喜歡的「微詩」。第一種是描寫小動物的,第二種是描寫過節的,第三種則是描寫廣州的。

小動物組詩中最惹人注目的是《豬寶寶》。也是「小領讀」中「微詩專欄」里的第一首詩。

短短四行里,後現代主義里的反諷戲謔、古今文化里的相互呼應融為一體,應有盡有。

熊教授解釋道,「寶寶」這個詞從古代就有了,隨着時代不斷向前發展,在今天它已經有了不同於以往的含義。「豬」則是十二生肖里的一員,從古到今都與人的生活息息相關,以前它可位列仙班,是「天蓬元帥」,現在它出現的語境就沒那麼神聖了。

舉個例子,廣州人常用的一種愛稱就是「傻豬豬」,這兩個用詞「既古又今」,而「含金量」卻是一個新的詞語,給全詩帶來了現代感。

而現代人並不把「豬」作為褒義,詩里也運用了擬人的手法,讓豬豬自己出來表示大度,對人類的誤會毫不介意。多種技巧與元素融合,一首可愛的微詩就完成了。

麥麥訪談錄 | 是什麼新體裁大人小孩都喜愛?——專訪微詩創始人熊國華教授

點擊圖片即可收聽《豬寶寶》

除此之外,歌頌南沙濕地的《小白鷺》、專門描寫蚯蚓的《大地之王》也非常討人喜歡。

熊教授發現,小朋友特別喜歡過節,所以也挑選了《除夕》、《元宵節》、《中秋的思念》和《重陽》四首詩送給「小領讀」平台的小朋友們。

最後的《孫中山銅像》、《五羊雕像》和《小蠻腰》描繪的則是廣州風景名勝。

熊教授本人對孫中山先生非常敬仰,曾特地到中山市翠亨村瞻仰。他發現,廣州也是一個處處都有中山先生印跡的城市。中大、華工的校園里都有他短發持杖的銅像。

而這首詩的靈感產生於中山紀念堂。

熊教授在那里再次看到了熟悉的銅像。孫中山剪掉了代表封建王朝的辮子,而他手里的那根手杖,和辮子在外貌上有極強的相似性,容易讓人產生聯想,也非常適合用超現實主義的變形手法加以表現。

台灣的老詩人向明,曾在《中華日報》上發表專文評論熊國華的《孫中山銅像》,認為這首三行的微詩非常形象地概括了孫中山先生推翻滿清封建王朝的歷史功績。

麥麥訪談錄 | 是什麼新體裁大人小孩都喜愛?——專訪微詩創始人熊國華教授

點擊圖片即可收聽《孫中山銅像》

熊教授還表揚了朗誦者大白老師對十一首微詩的演繹。

他認為,大白老師的聲音極有磁性,同時也善於根據作品的思想內容對語音、語調進行調節處理,自然而又准確地演繹詩歌的情感節奏和藝術魅力。

在接受采訪的最後,熊教授表示,「國際華文微詩群」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教師群體,大家都非常關心兒童的教育和發展。而「小領讀」身為一個青少年語言表達素養平台,也一定有着同樣的關注點。他希望未來可以和「小領讀」有更多合作,在兒童公益朗讀上,一起作出更多貢獻。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求上語言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