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牡丹詩詞知多少?多少春秋事,付諸眾人聽

主編:河北李書娟

洛陽一年一度的 牡丹文化節快開始了!

洛陽地處中原,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史,洛陽的旅遊景點在全國聞名,今天不講景點,我們聊一聊中國在清朝是被稱為國花的  牡丹,它還被稱為百花之王。

002||牡丹詩詞知多少?多少春秋事,付諸眾人聽

描寫牡丹的古詩詞: 

《辛夷塢》 作者:王維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

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賞牡丹》 作者:劉禹錫

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再賦簡養正詩》 作者:范成大

南北梅枝噤雪寒,玉梨皴雨淚闌干。

一年春色摧殘盡,更覓姚黃魏紫看。

《清平調詞三首》 作者:李白

1

雲想衣裳花想容, 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 會向瑤台月下逢。

2

一枝紅艷露凝香, 雲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 可憐飛燕倚新妝。

3

名花傾國兩相歡, 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 沉香亭北倚闌干。

《牡丹賦》 作者:舒元輿

我案花品,此花第一。

脫落群類,獨當春日。

002||牡丹詩詞知多少?多少春秋事,付諸眾人聽

冰玲瓏牡丹詩詞四首

1937年侵華日軍為獨霸名花,曾兩次興師動眾,深掘數盡,欲移漢牡丹至日本,但均告失敗。漢牡丹遭此毀掠,數年不發。然,49年新中國成立,她卻息而復萌,故名花不向敵冠開。可見漢牡丹有民族氣節。

一剪梅·柏鄉漢牡丹
河北李書娟(冰玲瓏)

國色天香熱土生,奼紫嫣紅,富貴欣榮。曾經歲月如流水,別是人間一段情。

鬥艷引魔羨慕驚,挖根連葉,移種他城。平生不畏盜淫威,寧死不從,正氣長行。

002||牡丹詩詞知多少?多少春秋事,付諸眾人聽

牡丹詩詞三首

河北/李書娟

(一)

《一半兒· 牡丹》

百花叢里自稱王,鮮艷奪魂牽夢鄉。

富貴榮華枝葉長。憶瓊芳,

一半兒堅強,一半兒靚。

(二)

《蝶戀花》

國色牡丹勾勒趣,

紫黃貴氣譽花王。

天姿本是雍容態,

鳳蝶情深戀國香。

(三)

《柏鄉牡丹》

牡丹織錦落天邊,

濃淡相融不等閒。

墨綠紅黃流逸彩,

引來翠雀弄嬌顏。

李書娟筆名冰玲瓏,河北人邢台人。中華詩詞學會會員,河北省詩詞協會員,邢台作家協會會員,邢台詩詞協會會員,威縣詩詞協會副會長,春風詩社常務理事兼主編,冰玲瓏文苑主編,鳳凰詩社版塊副主編。

作品發表作於《中國詩賦》《中國散曲大典》《詩詞大觀》《清風》《二月文學》《太白風》《中華詩詞精選》《堯鄉詩詞》等書報刊。

002||牡丹詩詞知多少?多少春秋事,付諸眾人聽

柏鄉牡丹花的故事

西漢末年,王莽新朝,光武帝劉秀為躲避追殺,藏於柏鄉縣北郝村彌陀寺牡丹花叢中而得救。另據民國21年(1932年)《柏鄉縣志》載,光武帝劉秀稱帝後,巡視河北時,經過柏鄉,由感而發,題詠牡丹詩一首:蕭王避難過荒莊,井廟俱無甚荒涼。唯有牡丹花數株,忠心不改向君王。漢代牡丹之名由此而得。

據縣事舊志記載,兩漢之間,王莽篡奪漢室江山後,為斬草除根,派兵追殺漢室宗親劉秀。一天一位身穿戰袍,風塵僕僕、汗流浹背的將軍,打馬揚鞭,直向北郝村而來。正是兵荒馬亂的年月,村民們誰也不敢多事,都嚇的趕緊關門閉戶。將軍下馬,揮汗敲門,央求給碗水喝,找個地方躲避一下,哪怕有個破屋舊廟也好。有村民隔着門說,這村一沒井,二沒廟,你快往村外跑吧。將軍無奈,長嘆一聲:「北郝村有一景,也沒廟,也沒井,土地爺住在牆窟窿。」(直到現在我們這一帶人的家里土地爺都是在迎門的牆窟窿里供奉着)。

話音剛落,村外風煙滾滾,旌旗蔽日,戰馬嘶鳴,眼看追兵將至。將軍深知處境危險,急忙打馬揚鞭,向前跑去,在村頭見一斷牆寺院,遂跳了進去。「噗通」一聲,昏倒在花下。說也奇怪,這花「唰」地一下疏枝展葉,把這位將軍遮蓋的嚴嚴實實,追兵趕來,在寺內東尋西找,不見將軍身影,又見一白馬向前跑去,便命士兵緊追。

過了個把時辰,昏迷中的將軍被陣陣花香催醒,睜眼一看,自己原來躺在花叢中,眾牡丹竟相開放,紅似朝霞,頓覺心曠神怡,飢渴消失,精神抖擻,便揮劍在寺內的斷牆壁上題詩一首,躍馬而去。

眾村民望見追兵走遠,便三三五五地來寺廟內看個究竟,只見牆上留詩曰:

蕭王避難過荒莊

井廟俱無甚淒涼

唯有牡丹花數株

忠心不改向君王

讀罷詩,個個驚得目瞪口呆,原來這奇花,就是國色天香的牡丹,而另一株呢?就是相依為命的芍藥;那位將軍就是後來在柏鄉鄗南千秋亭登基稱帝的光武帝劉秀。因為這里的牡丹曾經救過漢光武帝劉秀的命,於是人們就稱柏鄉牡丹為漢代牡丹了。

牡丹五奇

一、年代久遠。漢代時期已有記載距今已2000多年。早於洛陽唐代牡丹500多年,早於荷澤明代牡丹1400多年。堪稱華夏一絕,世界之最。(註:洛陽唐代牡丹或荷澤明代牡丹並不是單株存活至今的,只是從那時興起種植的,一般牡丹壽命不過幾十年,超過百年的稀少)

二、同株異花。在同一株漢代牡丹上可開出花色不同,花型不同,層次不同的牡丹花。有荷花型、菊花型、千層台閣型。

三、異地不活。漢代牡丹只能在這個池內栽培,離開此地,則不能成活。1937年後,日寇侵華期間,駐縣日軍頭目妄圖獨霸名花,曾兩次派人深挖,連根帶土運回日本栽種,雖然澆水施肥,百般侍弄,漢牡丹仍以死抗爭,枯萎而亡。漢代牡丹遭此劫掠,枝葉乾枯,數年不發。直到一九四九年,全國解放後,漢牡丹才根枝復生,鮮花又開。因此人們又稱贊漢牡丹有民族氣節,是愛國神花。後來又有人進行移栽,仍舊未能成活。

四、不解之迷。既有古代神話(入地成花,牡丹救主),又有現代不解之迷:在清代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後駕崩那一年,曾開過兩朵白花。一九七六年又開了三朵白花,就在那一年,周恩來總理、朱德委員長、毛澤東主席相繼去世。

五、素有靈氣。清光緒十六年的石碑上,就記載着柏鄉漢牡丹「素有靈氣」。從老一輩就流傳着「花開知國事,花盛則年豐,花衰則年欠」的說法,至今百姓「觀花問事」之風仍盛。

002||牡丹詩詞知多少?多少春秋事,付諸眾人聽

002||牡丹詩詞知多少?多少春秋事,付諸眾人聽

微信bll2582582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002||牡丹詩詞知多少?多少春秋事,付諸眾人聽

謝謝您的欣賞,敬請關注。
無論天涯咫尺,彼此欣賞,我們不見不散。
🌹🌹🌹☕☕☕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中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