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家大院摘牌「封燈」 一代巨商之宅的前世今生

喬家大院摘牌「封燈」 一代巨商之宅的前世今生

喬家大院亮起「紅燈」

希望喬家大院的燈籠,早日掛回來。

國人對經典景區的心,也能亮起來。

——度公子

1

「二院點燈!」

陳老爺有四房姨太太,他去哪兒過夜,哪房便亮起紅燈籠。

在這偌大的深深宅院里,大紅燈籠意味着地位與話語權。

除此之外,幾個女人還要爭,捶腳和點菜。

房里點了燈,才能享受捶腳的服務,第二天還能點菜。

喬家大院摘牌「封燈」 一代巨商之宅的前世今生

從未見過老爺的正臉,卻看到女人們面對他時臉上晦明晦暗的表情。

他審視着每個人,用封建思想操控着她們的人生。

四姨太頌蓮原本不一樣的,她是個女大學生,讀過書。

喬家大院摘牌「封燈」 一代巨商之宅的前世今生

剛來的時候,她還不懂,只知道老爺說了一句:「腳捶的舒服了,就更會侍候男人了」。

後來,一天不捶,她反倒不舒服了。

捶腳的老婆婆,也不知用了什麼,聲音竟能傳遍大院。

與其說是養生之道,不如說是其他女人的嫉妒,讓人快樂。

聽得別人院里有這動靜,心里別提多癢癢了。

喬家大院摘牌「封燈」 一代巨商之宅的前世今生

這是陳老爺的手段,他要這些女人,爭先恐後的討好他,誰也別想給他臉色看。

頌蓮加入了這場宅鬥,她謊稱自己懷孕了,院里亮起了長明燈。

被自己的丫鬟告發後,封了燈,失了寵。

燈籠從大紅變為慘白,在這一明一暗之間,吹燈拔蠟,幾個女人,非死即瘋,人走茶涼。

喬家大院摘牌「封燈」 一代巨商之宅的前世今生

五姨太就這樣嫁過來,六姨太還會遠嗎?

年復一年,日復一日,這座院子里,似乎從未過過春天。

就像這些死着活的女人們,永遠沒有春天。

這部《大紅燈籠高高掛》,許久前看過一次,再也沒敢看第二遍。

多處運用的俯拍鏡頭,讓那四四方方的院子,千回百轉的甬道,

好似一張無形的大網,鉗住了每個女人的命運,也抓住了無數觀眾的心。

2

一部頂好的電影,把多少人帶進了喬家大院。

但其實,這處處浸染着百年人文風味的院落,被電影喚醒的同時,也成就了這部電影。

原著小說《妻妾成群》中的背景,

本是氤氳着霧氣的江南水鄉,也沒有點燈封燈的儀式。

張藝謀把故事放進了這座氣勢宏偉、威嚴高大的陝西院落。

大紅的喜色,卻搭着悲歌的調子,在這高超的色彩與音樂運用中,

大宅深深,人如草芥,更顯妖艷詭譎,淒美壯烈。

喬家大院摘牌「封燈」 一代巨商之宅的前世今生

將封建家庭和一夫多妻制,表現得淋漓盡致,諷刺意味入木三分,直透人心。

然而最近,喬家大院全院「封燈」,被取消了5A級旅遊景區質量等級。

當地旅遊局迅速回應,虛心接受,立即整治,「從頭做起」,力爭在最短的時間內,重回5A級風景區行列。

不得不說,這則公告,是一記響亮的耳光,打醒了夢中人。

公務員不再是「鐵飯碗」,景區評級也不再是表面功夫。

把面子做足了一使勁兒評上了,便疏於管理,墮於服務,怠慢遊客,大肆撈錢的「好事」,再也沒有了。

這必將拉開國內旅遊業大規模整改的帷幕。

這,僅僅是一個開始。

3

我想從另外一個開始說起。

你看那乾隆初年,在山西「走西口」的隊伍里,擠着一個面黃肌瘦的青年,他叫喬貴發。

從祁縣喬家堡村來,要往內蒙古包頭去。

他自幼父母雙亡,被舅父收養,家境貧寒,只學了一手做豆腐的手藝維持生計。

人口越來越多,耕地越來越少,生活越發窘迫困難,他得想想別的路子。

村里人常提起蒙商,那里尚未開化,機會更多。

死在那條路上也好過餓死在家里,喬貴發沒有多想,空憑一腔少年意氣,他也跟着去了。

青年或許不知道,他一把眼淚一把汗,竟走出了一個龐大的商業帝國。

喬家大院摘牌「封燈」 一代巨商之宅的前世今生

他從「西口」出關入蒙,在一家當鋪里當了伙計,算是落腳。

起點雖然很低,但他心里有自己的「職業發展規劃」,眼光很長遠。

一開始,和老鄉秦肇慶,做起老本行,發豆腐和生豆芽,一邊試水一邊積累。

用盈利的錢又開了糧店和草料鋪,復利又開設了客棧,為其他旅蒙商隊提供食宿。

不久又開了雜貨店,為商隊備好所需的各種物品。

加上經營謹慎,待人誠信,越來越多的商隊來內蒙古跑商,喬貴發的生意蒸蒸日上。

包頭的經濟也跟着被帶動,不斷發展,他就開始涉獵銀錢和票號行業。

最後他們創立了字號——廣盛公。

喬家大院摘牌「封燈」 一代巨商之宅的前世今生

就這麼一路從小農副產品,到農產品供銷社,再到酒店商場,最後到金融資本,建立品牌。

思路清晰,腳踏實地,喬貴發實現了農民到資本家的逆襲。

發展當地經濟的同時,還把眼光投到了邊貿生意上,開設茶莊,風生水起。

到了嘉慶年間,品牌已經十分有名,但有一次經濟危機,差點倒閉。

幸好平時誠信經營,很受歡迎,當地商戶並沒有封殺他們,而是給了他們三年期限。

三年之後他們不僅還清了債務,還盈利頗豐,徹底站穩了腳跟。

為了慶祝劫後餘生,二人把廣盛公,改名為復盛公。

更有「從政必看曾國藩,經商須學喬貴發」的美譽。

4

如此說來,喬貴發並非單打獨鬥。

但是為什麼他的合作夥伴沒有留名後世呢?

甚至在很多資料里,被稱為秦某。

講到這里,公司還是股份制的,是喬、秦兩家的共有財產。

經商有道,使得倆人家里的孩子都成了富二代。

而治家是否有方,就成了能否守住家財的重要原因。

發展到喬致庸這一代,晉商和喬家都以到了巔峰時期。

喬家大院摘牌「封燈」 一代巨商之宅的前世今生

他延續了祖輩們以誠為本,以德從商的優良傳統。

告誡兒孫,經商出世的順序是:信、義、利。

喬致庸還把親擬的對聯讓人篆刻,掛在內宅門上:

「求名求利莫求人,須求己。惜農惜食非惜財,緣惜福。」

以此告誡子孫要注重節儉,不可貪圖安逸。

喬家大院摘牌「封燈」 一代巨商之宅的前世今生

別看在張藝謀的電影里,陳老爺三妻四妾,封建頑固,

喬家三大家規可是:一不准嫖賭,二不許納妾,三不可酗酒。

喬致庸先後續弦6房姨太太,都是在上一任病故後才娶的。

反觀秦家子弟,吃喝嫖賭不學無術,揮霍浪費難堪其用,

沒錢了就變賣股份,簡直就是富不過三代的典型教材。

最後公司14個項目,秦家股份只剩一分2厘5!

至此,徹底變成了喬家的家族企業。

5

喬家得以發展,更是因為喬致庸不拘一格降人才。

馬公甫,本是一個小伙計,喬致庸識出他很有能力,

在大掌櫃告老後,讓他當上了復盛公的大掌櫃,

給包頭商界留下諺語:馬公甫一步登天。

喬家大院摘牌「封燈」 一代巨商之宅的前世今生

閻維藩曾因與管事意見不合,辭職還鄉,

喬致庸識人善用,派兒子從半路接回,優待萬分,聘為總掌櫃。

後者為報其知遇之恩,殫精竭慮,使大德恆票號後來居上,業績斐然。

喬家大院摘牌「封燈」 一代巨商之宅的前世今生

諸如此類,不勝枚舉,可以說喬致庸和喬家的成功,是必然而不是偶然。

喬家當時在包頭有19家門店,店員四五百個,生意紅紅火火,

坊間有”先有復盛公,後有包頭城”之說。

至清末,喬家在中國各地有票號、錢莊、當鋪、糧店200多處,

資產達到數千萬兩白銀,真可謂富可敵國。

喬家大院摘牌「封燈」 一代巨商之宅的前世今生

帝國主義侵略戰爭,清政府的賠款使票號業務量大增,

喬家也一躍成為山西乃至中國商界的佼佼者。

照這樣的節奏發展下去,喬家進軍BAT之流指日可待。

然而腐朽的清朝被歷史的車輪無情碾壓,傾巢之下,安有完卵?

戰爭爆發了。

1938年,大片國土淪陷,”在中堂”自然在所難免。

國家命運面前,一切都成了過眼雲煙,幾代造化之後又終歸消散。

眼看着連年戰亂,清王朝逐漸走向衰落,大量白銀外流。

喬致庸匯通天下的夢也碎了。

晚年的他一改以往不治家宅的傳統,

開始購置地皮,大興土木,修成了喬家大院。

6

喬家大院,真的很美。

搜索百科,你會看到上千字的贊美之詞。

在祁縣喬家堡村正中,總占地近萬平方,

分6個大院,內套20個小院,313間房屋。

從高空俯瞰,排列有序,渾然一體,呈一個雙喜字布局。

形如城堡,三面臨街,磚牆高三丈有餘,

上有瞭望探口,既安全牢固,又威嚴氣派。

喬家大院摘牌「封燈」 一代巨商之宅的前世今生

大院布局大氣嚴謹,小院構造精巧細致,

每一處石雕與木雕,都流露着匠心獨運。

喬家大院摘牌「封燈」 一代巨商之宅的前世今生

甚至每一處屋檐的走勢,和門窗的走向,

都有獨特的建築風格。

喬家大院摘牌「封燈」 一代巨商之宅的前世今生

人們常說:「皇家有故宮,民宅着喬家」,

其精緻與大氣,可見一斑。

漫步喬家花園,仿佛世外桃源,

如夢如幻,如詩如畫。

喬家大院摘牌「封燈」 一代巨商之宅的前世今生

倘若僅僅如此,那便也不算什麼。

余秋雨曾贊它,處處呈現一種心態從容的一代巨商的人生風采。

其它名園與它相比,都顯得過於柔雅與小氣。

它並不僵硬,而是有生命力的,緩緩把自己講給世人聽。

講講這二百多年來,它經歷了怎樣的風雨,

看着喬氏一族世代耕耘,也見證着時代更迭興衰榮辱。

它替那個男人,說出了他想留給後世的東西。

那是屬於山西晉商的百年風骨。

7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內外兼修的喬家大院,

成為唯一一家被摘牌的5A級景區。

舊家主誠信經營的風骨不再,

大紅燈籠,再也無顏高高掛。

喬家大院摘牌「封燈」 一代巨商之宅的前世今生

熱搜一上,網友們紛紛表示贊同與支持,

認為其門票價格虛高、收費雜亂、過度商業開發。

更表示早該重新審核了,景區評上了星級,就只顧賺錢。

喬家大院摘牌「封燈」 一代巨商之宅的前世今生

不知什麼時候起,大家越來越看衰國內旅遊。

經典景區幾乎成了度假雷區,寧願往小眾地點跑。

著名景區,就代表着貴、人多、服務差。

奔着山清水秀去的,結果遍地都是垃圾、擴建和義烏小商品。

奔着民風淳樸去的,結果村民絞盡腦汁,賣你30一件雨衣。

這些都表明,知名旅遊景點的公信力,一直在流失。

旅遊部這一舉措,是在告訴大家:

「5A不是一勞永逸,口碑才是金字招牌」

8

近年來,商業化頻頻被提到。

似乎商業化與文化存在着巨大的衝突。

然而事實果真如此嗎?

公子認為並不盡然,任何事都因分寸而千差萬別。

記得多年前曾去湘西玩,在大山里一走就是十天。

叢山峻嶺之間,有許多腳手架和建築施工。

沒有引起我的反感,反而讓我深深震撼。

喬家大院摘牌「封燈」 一代巨商之宅的前世今生

那些人為痕跡,是為了方便遊人登頂,

君不見百米長梯,縱橫山間,氣勢磅礴。

五小時的路程,縮短為66秒。

更嘆大自然是何等的鬼斧神工,

任人們大動干戈也不足以撼動分毫,而是融入其間。

不以謀利為唯一目的的商業化,吃相才不難看。

喬家大院摘牌「封燈」 一代巨商之宅的前世今生

又如踩壞了20雙布鞋,走遍故宮的老院長,單霽翔。

他宮鬥八年,將故宮打造成了億萬級的IP。

他在故宮辦展、做文創、開旗艦店、甚至玩兒表情包。

商業化讓故宮不再沉睡,煥發新生,有目共睹。

但他花了更多的心思,去琢磨,去想辦法,

怎麼讓遊客都能排得上隊、買得起票、玩得開心。

喬家大院摘牌「封燈」 一代巨商之宅的前世今生

再說烏鎮,

人人都說如今的烏鎮,是個假古鎮。

但它假的比真的還真,

「哪有古鎮挨家挨戶都是商鋪?」,

於是它留白,刻意關着一些「門市房」。

「村民都想賺錢,都想賣高價泡麵」,

於是把鎮上的人,都雇成員工,拿工資。

商業化不是原罪,初心在,則人文在。

希望喬家大院的燈籠,早日掛回來。

國人對經典景區的心,也能亮起來。

喬家大院摘牌「封燈」 一代巨商之宅的前世今生

喬家大院亮起「紅燈」

希望喬家大院的燈籠,早日掛回來。

國人對經典景區的心,也能亮起來。

——度公子

1

「二院點燈!」

陳老爺有四房姨太太,他去哪兒過夜,哪房便亮起紅燈籠。

在這偌大的深深宅院里,大紅燈籠意味着地位與話語權。

除此之外,幾個女人還要爭,捶腳和點菜。

房里點了燈,才能享受捶腳的服務,第二天還能點菜。

喬家大院摘牌「封燈」 一代巨商之宅的前世今生

從未見過老爺的正臉,卻看到女人們面對他時臉上晦明晦暗的表情。

他審視着每個人,用封建思想操控着她們的人生。

四姨太頌蓮原本不一樣的,她是個女大學生,讀過書。

喬家大院摘牌「封燈」 一代巨商之宅的前世今生

剛來的時候,她還不懂,只知道老爺說了一句:「腳捶的舒服了,就更會侍候男人了」。

後來,一天不捶,她反倒不舒服了。

捶腳的老婆婆,也不知用了什麼,聲音竟能傳遍大院。

與其說是養生之道,不如說是其他女人的嫉妒,讓人快樂。

聽得別人院里有這動靜,心里別提多癢癢了。

喬家大院摘牌「封燈」 一代巨商之宅的前世今生

這是陳老爺的手段,他要這些女人,爭先恐後的討好他,誰也別想給他臉色看。

頌蓮加入了這場宅鬥,她謊稱自己懷孕了,院里亮起了長明燈。

被自己的丫鬟告發後,封了燈,失了寵。

燈籠從大紅變為慘白,在這一明一暗之間,吹燈拔蠟,幾個女人,非死即瘋,人走茶涼。

喬家大院摘牌「封燈」 一代巨商之宅的前世今生

五姨太就這樣嫁過來,六姨太還會遠嗎?

年復一年,日復一日,這座院子里,似乎從未過過春天。

就像這些死着活的女人們,永遠沒有春天。

這部《大紅燈籠高高掛》,許久前看過一次,再也沒敢看第二遍。

多處運用的俯拍鏡頭,讓那四四方方的院子,千回百轉的甬道,

好似一張無形的大網,鉗住了每個女人的命運,也抓住了無數觀眾的心。

2

一部頂好的電影,把多少人帶進了喬家大院。

但其實,這處處浸染着百年人文風味的院落,被電影喚醒的同時,也成就了這部電影。

原著小說《妻妾成群》中的背景,

本是氤氳着霧氣的江南水鄉,也沒有點燈封燈的儀式。

張藝謀把故事放進了這座氣勢宏偉、威嚴高大的陝西院落。

大紅的喜色,卻搭着悲歌的調子,在這高超的色彩與音樂運用中,

大宅深深,人如草芥,更顯妖艷詭譎,淒美壯烈。

喬家大院摘牌「封燈」 一代巨商之宅的前世今生

將封建家庭和一夫多妻制,表現得淋漓盡致,諷刺意味入木三分,直透人心。

然而最近,喬家大院全院「封燈」,被取消了5A級旅遊景區質量等級。

當地旅遊局迅速回應,虛心接受,立即整治,「從頭做起」,力爭在最短的時間內,重回5A級風景區行列。

不得不說,這則公告,是一記響亮的耳光,打醒了夢中人。

公務員不再是「鐵飯碗」,景區評級也不再是表面功夫。

把面子做足了一使勁兒評上了,便疏於管理,墮於服務,怠慢遊客,大肆撈錢的「好事」,再也沒有了。

這必將拉開國內旅遊業大規模整改的帷幕。

這,僅僅是一個開始。

3

我想從另外一個開始說起。

你看那乾隆初年,在山西「走西口」的隊伍里,擠着一個面黃肌瘦的青年,他叫喬貴發。

從祁縣喬家堡村來,要往內蒙古包頭去。

他自幼父母雙亡,被舅父收養,家境貧寒,只學了一手做豆腐的手藝維持生計。

人口越來越多,耕地越來越少,生活越發窘迫困難,他得想想別的路子。

村里人常提起蒙商,那里尚未開化,機會更多。

死在那條路上也好過餓死在家里,喬貴發沒有多想,空憑一腔少年意氣,他也跟着去了。

青年或許不知道,他一把眼淚一把汗,竟走出了一個龐大的商業帝國。

喬家大院摘牌「封燈」 一代巨商之宅的前世今生

他從「西口」出關入蒙,在一家當鋪里當了伙計,算是落腳。

起點雖然很低,但他心里有自己的「職業發展規劃」,眼光很長遠。

一開始,和老鄉秦肇慶,做起老本行,發豆腐和生豆芽,一邊試水一邊積累。

用盈利的錢又開了糧店和草料鋪,復利又開設了客棧,為其他旅蒙商隊提供食宿。

不久又開了雜貨店,為商隊備好所需的各種物品。

加上經營謹慎,待人誠信,越來越多的商隊來內蒙古跑商,喬貴發的生意蒸蒸日上。

包頭的經濟也跟着被帶動,不斷發展,他就開始涉獵銀錢和票號行業。

最後他們創立了字號——廣盛公。

喬家大院摘牌「封燈」 一代巨商之宅的前世今生

就這麼一路從小農副產品,到農產品供銷社,再到酒店商場,最後到金融資本,建立品牌。

思路清晰,腳踏實地,喬貴發實現了農民到資本家的逆襲。

發展當地經濟的同時,還把眼光投到了邊貿生意上,開設茶莊,風生水起。

到了嘉慶年間,品牌已經十分有名,但有一次經濟危機,差點倒閉。

幸好平時誠信經營,很受歡迎,當地商戶並沒有封殺他們,而是給了他們三年期限。

三年之後他們不僅還清了債務,還盈利頗豐,徹底站穩了腳跟。

為了慶祝劫後餘生,二人把廣盛公,改名為復盛公。

更有「從政必看曾國藩,經商須學喬貴發」的美譽。

4

如此說來,喬貴發並非單打獨鬥。

但是為什麼他的合作夥伴沒有留名後世呢?

甚至在很多資料里,被稱為秦某。

講到這里,公司還是股份制的,是喬、秦兩家的共有財產。

經商有道,使得倆人家里的孩子都成了富二代。

而治家是否有方,就成了能否守住家財的重要原因。

發展到喬致庸這一代,晉商和喬家都以到了巔峰時期。

喬家大院摘牌「封燈」 一代巨商之宅的前世今生

他延續了祖輩們以誠為本,以德從商的優良傳統。

告誡兒孫,經商出世的順序是:信、義、利。

喬致庸還把親擬的對聯讓人篆刻,掛在內宅門上:

「求名求利莫求人,須求己。惜農惜食非惜財,緣惜福。」

以此告誡子孫要注重節儉,不可貪圖安逸。

喬家大院摘牌「封燈」 一代巨商之宅的前世今生

別看在張藝謀的電影里,陳老爺三妻四妾,封建頑固,

喬家三大家規可是:一不准嫖賭,二不許納妾,三不可酗酒。

喬致庸先後續弦6房姨太太,都是在上一任病故後才娶的。

反觀秦家子弟,吃喝嫖賭不學無術,揮霍浪費難堪其用,

沒錢了就變賣股份,簡直就是富不過三代的典型教材。

最後公司14個項目,秦家股份只剩一分2厘5!

至此,徹底變成了喬家的家族企業。

5

喬家得以發展,更是因為喬致庸不拘一格降人才。

馬公甫,本是一個小伙計,喬致庸識出他很有能力,

在大掌櫃告老後,讓他當上了復盛公的大掌櫃,

給包頭商界留下諺語:馬公甫一步登天。

喬家大院摘牌「封燈」 一代巨商之宅的前世今生

閻維藩曾因與管事意見不合,辭職還鄉,

喬致庸識人善用,派兒子從半路接回,優待萬分,聘為總掌櫃。

後者為報其知遇之恩,殫精竭慮,使大德恆票號後來居上,業績斐然。

喬家大院摘牌「封燈」 一代巨商之宅的前世今生

諸如此類,不勝枚舉,可以說喬致庸和喬家的成功,是必然而不是偶然。

喬家當時在包頭有19家門店,店員四五百個,生意紅紅火火,

坊間有”先有復盛公,後有包頭城”之說。

至清末,喬家在中國各地有票號、錢莊、當鋪、糧店200多處,

資產達到數千萬兩白銀,真可謂富可敵國。

喬家大院摘牌「封燈」 一代巨商之宅的前世今生

帝國主義侵略戰爭,清政府的賠款使票號業務量大增,

喬家也一躍成為山西乃至中國商界的佼佼者。

照這樣的節奏發展下去,喬家進軍BAT之流指日可待。

然而腐朽的清朝被歷史的車輪無情碾壓,傾巢之下,安有完卵?

戰爭爆發了。

1938年,大片國土淪陷,”在中堂”自然在所難免。

國家命運面前,一切都成了過眼雲煙,幾代造化之後又終歸消散。

眼看着連年戰亂,清王朝逐漸走向衰落,大量白銀外流。

喬致庸匯通天下的夢也碎了。

晚年的他一改以往不治家宅的傳統,

開始購置地皮,大興土木,修成了喬家大院。

6

喬家大院,真的很美。

搜索百科,你會看到上千字的贊美之詞。

在祁縣喬家堡村正中,總占地近萬平方,

分6個大院,內套20個小院,313間房屋。

從高空俯瞰,排列有序,渾然一體,呈一個雙喜字布局。

形如城堡,三面臨街,磚牆高三丈有餘,

上有瞭望探口,既安全牢固,又威嚴氣派。

喬家大院摘牌「封燈」 一代巨商之宅的前世今生

大院布局大氣嚴謹,小院構造精巧細致,

每一處石雕與木雕,都流露着匠心獨運。

喬家大院摘牌「封燈」 一代巨商之宅的前世今生

甚至每一處屋檐的走勢,和門窗的走向,

都有獨特的建築風格。

喬家大院摘牌「封燈」 一代巨商之宅的前世今生

人們常說:「皇家有故宮,民宅着喬家」,

其精緻與大氣,可見一斑。

漫步喬家花園,仿佛世外桃源,

如夢如幻,如詩如畫。

喬家大院摘牌「封燈」 一代巨商之宅的前世今生

倘若僅僅如此,那便也不算什麼。

余秋雨曾贊它,處處呈現一種心態從容的一代巨商的人生風采。

其它名園與它相比,都顯得過於柔雅與小氣。

它並不僵硬,而是有生命力的,緩緩把自己講給世人聽。

講講這二百多年來,它經歷了怎樣的風雨,

看着喬氏一族世代耕耘,也見證着時代更迭興衰榮辱。

它替那個男人,說出了他想留給後世的東西。

那是屬於山西晉商的百年風骨。

7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內外兼修的喬家大院,

成為唯一一家被摘牌的5A級景區。

舊家主誠信經營的風骨不再,

大紅燈籠,再也無顏高高掛。

喬家大院摘牌「封燈」 一代巨商之宅的前世今生

熱搜一上,網友們紛紛表示贊同與支持,

認為其門票價格虛高、收費雜亂、過度商業開發。

更表示早該重新審核了,景區評上了星級,就只顧賺錢。

喬家大院摘牌「封燈」 一代巨商之宅的前世今生

不知什麼時候起,大家越來越看衰國內旅遊。

經典景區幾乎成了度假雷區,寧願往小眾地點跑。

著名景區,就代表着貴、人多、服務差。

奔着山清水秀去的,結果遍地都是垃圾、擴建和義烏小商品。

奔着民風淳樸去的,結果村民絞盡腦汁,賣你30一件雨衣。

這些都表明,知名旅遊景點的公信力,一直在流失。

旅遊部這一舉措,是在告訴大家:

「5A不是一勞永逸,口碑才是金字招牌」

8

近年來,商業化頻頻被提到。

似乎商業化與文化存在着巨大的衝突。

然而事實果真如此嗎?

公子認為並不盡然,任何事都因分寸而千差萬別。

記得多年前曾去湘西玩,在大山里一走就是十天。

叢山峻嶺之間,有許多腳手架和建築施工。

沒有引起我的反感,反而讓我深深震撼。

喬家大院摘牌「封燈」 一代巨商之宅的前世今生

那些人為痕跡,是為了方便遊人登頂,

君不見百米長梯,縱橫山間,氣勢磅礴。

五小時的路程,縮短為66秒。

更嘆大自然是何等的鬼斧神工,

任人們大動干戈也不足以撼動分毫,而是融入其間。

不以謀利為唯一目的的商業化,吃相才不難看。

喬家大院摘牌「封燈」 一代巨商之宅的前世今生

又如踩壞了20雙布鞋,走遍故宮的老院長,單霽翔。

他宮鬥八年,將故宮打造成了億萬級的IP。

他在故宮辦展、做文創、開旗艦店、甚至玩兒表情包。

商業化讓故宮不再沉睡,煥發新生,有目共睹。

但他花了更多的心思,去琢磨,去想辦法,

怎麼讓遊客都能排得上隊、買得起票、玩得開心。

喬家大院摘牌「封燈」 一代巨商之宅的前世今生

再說烏鎮,

人人都說如今的烏鎮,是個假古鎮。

但它假的比真的還真,

「哪有古鎮挨家挨戶都是商鋪?」,

於是它留白,刻意關着一些「門市房」。

「村民都想賺錢,都想賣高價泡麵」,

於是把鎮上的人,都雇成員工,拿工資。

商業化不是原罪,初心在,則人文在。

希望喬家大院的燈籠,早日掛回來。

國人對經典景區的心,也能亮起來。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旅行風向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