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肯尼亞圓近距離觀賞野生動物的夢

在肯尼亞圓近距離觀賞野生動物的夢

作者:林筠

肯尼亞,世界野生動物的家園,非洲五霸的家鄉,在那里近距離地觀賞野生動物,一直是筆者的夢想。2019年6月底,我帶着聖保羅藍岸旅行社肯尼亞首發團11人,踏上了非洲那片既陌生又嚮往的熱土。

我們一行乘坐的航班於凌晨到達肯尼亞首都內羅畢。由於事先辦好了電子簽證,入關手續非常簡單,取個指紋,拍個照,即使被海關官員問及訪問肯尼亞的緣由,只要你說SAFARI,他們一定會高高興興的放行的。SAFARI這個詞之前是狩獵的意思,現在更多地表示以觀賞動物為目的的旅遊。

當地旅行社派遣的司機早就在機場等候了,與披着方格子毛毯的非洲朋友熱情地寒暄之後,我們便坐上了車直奔酒店。這種顏色鮮艷的方格子毛毯在非洲非常簡單、實用,非洲人拿它做禦寒的外套。

小睡了幾個小時後,我們便下樓吃早餐了。肯尼亞酒店的早餐除了各式麵包,還有煎雞蛋、攤蛋餅、煎香腸、煮豆子、煮蘑菇等熱食,但水果沒有巴西豐富,酒店供應的基本上只有西瓜、菠蘿、橙子、木瓜、蘋果幾種,味道似乎也不如巴西的水果香甜。另外,肯尼亞是非洲最大的茶葉生產國,肯尼亞人喜歡喝茶超過咖啡,尤其是紅茶,所以在酒店都有開水和茶袋供大家沖泡。

早餐之後,當地導游開着麵包車來接我們,第一天的節目是內羅畢一日游,具體項目是參觀內羅畢的大象孤兒院、長頸鹿中心了凱倫·布里克森博物館。

大象孤兒院在內羅畢市郊,由大衛·謝爾德里克野生動物基金會設立,是目前世界上在救援和治療大象孤兒方面做得最成功的公益機構。這里的大象孤兒來自肯尼亞各地。它們有的父母被盜獵者殺害,有的因乾旱被困在乾涸的水源地,有的因和人類發生衝突而失去親人。這些小象在孤兒院里被人們精心照料,當它們被治癒且情況穩定後,就會送往一百多英里外的察沃國家公園。它們在哪里會逐漸適應野外的生活,並最終被放歸大自然。我們到達大象孤兒院的時候,正趕上每天11-12時的開放時間。在圍起來的圈子里,11只小象在飼養員的引導下分兩批出來與遊客們見面。遊客們可以就近觀察小象們喝奶、玩樹枝、喝水、撒嬌、玩耍等舉動,甚至可以觸摸到小象的皮膚。工作人員則向大家介紹大象孤兒院艱難而辛苦地人工哺育小象的故事,還有每隻小象的故事。另外,遊客還可以收養小象,關注它的每一步成長。

在肯尼亞圓近距離觀賞野生動物的夢

大象孤兒院的小象們在嬉戲。

之後,我們又到了長頸鹿中心。在長頸鹿中心,我們可以從一座紅色建築物的二樓陽台上觀察長頸鹿們,給它們餵食。在餵食的時候,長頸鹿會把它紫色的長舌頭伸到我們面前,讓我們把零食放在它的舌頭上,這真是一種非常奇異且極為難得的體驗。

在肯尼亞圓近距離觀賞野生動物的夢

長頸鹿伸出紫色的舌頭來討食。

最後,我們參觀了凱倫·布里克森博物館。博物館隸屬於肯尼亞國家博物館,是丹麥著名女作家凱倫·布里克森(Karen Blixen)曾居住的地方。它始建於1912年,1917年凱倫夫婦將其買下,凱倫在此居住至1931年。1963年丹麥政府贈與肯尼亞政府以紀念肯尼亞獨立,1985年正式建為凱倫·布里克森博物館。凱倫的代表作《走出非洲》(Out Of Africa )描寫了白人殖民者在肯尼亞的生活,其同名電影也在肯尼亞拍攝,並獲得多項奧斯卡獎,其外景取景地就是凱倫故居。凱倫的書房、臥室、廚房、會客間等房間基本上都保持了原貌。牆上還掛着她自己、她和她兄弟照片,她丈夫的照片等。此次來肯尼亞之前,我特地重溫了《走出非洲》這部影片,因此對故居的陳設,女主人公的故事都感到印象深刻。

在肯尼亞圓近距離觀賞野生動物的夢

參觀凱倫·布里克森博物館。

晚上,我們去酒店附近的中餐館「家園食府」吃飯。這是一家廣東人開的餐廳,飯菜還算可口,量比較少,除了我們這一桌,在餐廳里吃飯的基本上都是非洲人。據說內羅畢有大大小小40多家中餐館,不過比較正宗的只有一半,其他的是適應當地人口味的改良中餐。

次日清晨7點鍾,兩輛豐田巡洋艦載着我們11人,開始在非洲大地的找尋野生動物之旅。我們的導游兼司機是拉斐爾和所羅門。我們的第一個目標是位於內羅畢北邊90公里的納瓦沙湖。途中,我們停車眺望了著名的東非大裂谷。東非大裂谷是一個在3500萬年前由非洲板塊的地殼運動所形成的地理奇觀,縱貫東非的大裂谷是世界上最大的斷裂帶,其所形成的生態、地理和人類文化都相當獨特。而且,它可能是人類文明最早的發源地,1950年代到1970年代考古學家曾在東非大裂谷中發現了200萬年前、290萬年前人類的頭骨,而引起世人注目的則是1975年,在坦桑尼亞和肯尼亞交界挖出了350萬年前的人類遺骨,以及足跡化石,這是目前為止所發現最古老的史前人類證據,所以,人類的始祖有可能是非洲人。

在肯尼亞圓近距離觀賞野生動物的夢

眺望東非大裂谷。

納瓦沙湖就坐落在東非大裂谷之內,是肯尼亞唯一的淡水湖。乘船在湖上游覽時,可以看到河馬和各種各樣的魚鷹。尤其是魚鷹起飛和捕魚時動作優美,如果能夠抓拍到,實在是一件美事。河馬懶洋洋地泡在水里,只露出兩個鼻孔,偶然張嘴打個哈欠。湖中有一座小島,是私人的野生動物保護區,有長頸鹿、斑馬、角馬、羚羊等野生動物,但沒有獅子等猛獸。遊客付30美元便能登島徒步游覽,與野生動物近距離接觸並合影。船夫告訴我說這座島當初曾經是電影《走出非洲》的拍攝地,那些動物也是因拍攝需要而搬遷到島上的,之後便留在了島上。

在肯尼亞圓近距離觀賞野生動物的夢

納瓦沙湖的魚鷹。

在肯尼亞圓近距離觀賞野生動物的夢

打呵欠的河馬。

在肯尼亞圓近距離觀賞野生動物的夢

在私人小島上可以徒步近距離觀賞野生動物。

離開納瓦沙湖後,我們繼續前行,於午餐之前到達納庫魯國家公園。午餐在國家公園內一家富有特色的餐廳吃自助餐,餐廳的布置具有非洲元素,飯菜非常可口,特別是牛油果做的湯。午餐後,我們便馬不停蹄地開始追尋野生動物的蹤跡。

在肯尼亞圓近距離觀賞野生動物的夢

在肯尼亞圓近距離觀賞野生動物的夢

在肯尼亞圓近距離觀賞野生動物的夢

在納庫魯湖畔的非洲特色餐廳午餐。

納庫魯湖國家公園距內羅畢約200公里,占地面積188平方公里,是為保護禽鳥專門建立的公園,是非洲第一個保護鳥類的國家公園,被譽為「觀鳥天堂」。園內有約450種禽鳥,尤以火烈鳥而聞名於世,約有火烈鳥200萬只,占世界總量的三分之一。除鳥類之外還有多種動物,如犀牛、疣猴、跳兔、無爪水獺、岩狸、河馬、豹子、獅子、斑馬、野牛、狒狒、羚羊、鬣狗、狐狸、野貓等。

在肯尼亞圓近距離觀賞野生動物的夢

狒狒大搖大擺地橫穿馬路。

在肯尼亞圓近距離觀賞野生動物的夢

犀牛與野水牛和平共處。

我們在納庫魯的主要目標是犀牛和火烈鳥。因為作為「非洲五霸」之一的犀牛在這里比較容易看到,而我們之後去的馬賽馬拉則沒有犀牛。在追尋犀牛的途中,我們看到了肆無忌憚地橫穿馬路的狒狒群,漫山遍野的羚羊、鹿和斑馬,還有大群的非洲野水牛。我們在湖邊看到好幾只犀牛。體型巨大的犀牛與大群野水牛和平共處,懶洋洋地在草地上吃草。但火烈鳥的數量卻沒有我們期待的多,沒有看到原來期待的因大量火烈鳥聚集而出現的「驚人的深粉色地帶」。導游說,近五年這里的火烈鳥數量減少了許多,應該跟該地的生態變化有關系。

在肯尼亞圓近距離觀賞野生動物的夢

湖邊的火烈鳥群。

晚上,我們住宿在納庫魯湖附近的一家民俗酒店里。一座座溫馨的小木屋、掛着蚊帳的舒適的床、屋子里那些具有非洲特色的裝飾品、修建齊整的草坪和灌木叢、可口的飯菜,尤其是寒涼的夜晚被窩里出現的那個貼心的熱水袋,讓我們的身心得到很好的修復。

第三天早晨,大夥兒整裝待發,向著名的馬賽馬拉國家公園進軍。馬賽馬拉國家保護區是肯尼亞西南部的一個大型獵物禁獵區,與坦桑尼亞北部塞倫蓋蒂國家公園無縫對接。名稱來源於當地原始定居者馬賽人。經過多次擴大保護區的面積,目前保護區面積有1510平方公里。

在肯尼亞圓近距離觀賞野生動物的夢

巴西藍岸旅遊團全體團員與兩位非洲向導兼司機。

由於路況差,很多路段在維修,本來預計不到五個小時的行程經過七個多小時的長途跋涉才完成,我們終於灰頭土臉地到達了馬賽馬拉的帳篷酒店。前來迎接我們的是穿着方格子裙子、披着方格子毛毯、手里拄着一根長棍子的馬賽男子。在介紹了注意事項並喝了歡迎果汁後,我們的箱子被馬賽人扛在肩上送進了帳篷。

帳篷里有床、桌子、椅子、掛衣服的衣架、抽水馬桶和淋浴設備。照明設備是設計成古老的馬燈形狀的節能燈,供電時間是晚上六點至十一點。洗澡的熱水全天供應,是由設在帳篷外面的鍋爐提供的。餐廳和公共休息室里有WI-FI,帳篷里沒有。

在肯尼亞圓近距離觀賞野生動物的夢

舒適的帳篷酒店。

盡管坐了一天的車有點疲勞,而且已經是下午四點鍾了,距離馬賽馬拉國家公園關門時間只有兩個半小時,我們還是決定去公園里轉一小圈。兩位非洲導游也很給力,不顧一天駕車的疲勞帶着我們進入了保護區。結果這一小圈轉得還頗有驚喜,看到了好幾只獅子和草原上壯美的落日。

第一批獅子是一個家族,有兩只公獅和四隻母獅。其中一隻母獅抱着一塊肉發出咆哮聲,阻止其他的獅子靠近她。還有一隻公獅在草地上懶洋洋地翻着肚皮、四腳朝天的賣萌,根本就不理會在不到20米的距離里觀察它們的車和人。之後,我們又在河邊的山崗上遇到一對獅子情侶,這兩位一會兒深情對視,一會兒眺望對岸,給我們留下了一幅非常浪漫的畫面。

在肯尼亞圓近距離觀賞野生動物的夢

浪漫的獅子情侶。

在肯尼亞圓近距離觀賞野生動物的夢

賣萌的雄獅。

離開國家公園的途中,夕陽西下,絢麗的彩霞映紅了非洲大草原的天邊,又給我們留下了另一幅難忘的草原落日圖。

在馬賽馬拉的第二天,是我們此次旅行的重頭戲,我們將進入國家公園進行整整一天的狩獵活動,因此大家對這一天都充滿了期待。

進園後不久,我們先看到一隊進行晨間運動的長頸鹿,一共有六隻,排着一列整齊的長隊依次前行。接着,我們又遭遇五隻獵豹,它們懶洋洋地趴在草地上,對挨近的車輛及扛着「長槍短炮」的攝影者們無動於衷。我們的車繼續在廣闊無垠的大草原上搜索動物,突然間,遠處傳來一陣轟鳴聲,遁着聲音望去,只見一大群角馬正呼嘯而來,這群角馬隊伍約有一千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從我們眼前狂奔而去。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親眼目睹角馬隊伍的小遷徙,對我們真是莫大的驚喜,對這次沒有看到真正的動物大遷徙的我們也是一種安慰。

在肯尼亞圓近距離觀賞野生動物的夢

獵豹一家子。

所謂動物大遷徙就是在東非坦桑尼亞的塞倫蓋蒂草原和相鄰肯尼亞的馬賽馬拉草原,每年七、八月間有超過一百萬頭角馬、十五萬頭斑馬和三十五萬頭瞪羚,從原本散居的塞倫蓋蒂草原南部,不約而同地輾轉來到馬賽馬拉草原。但面積只有塞倫蓋蒂約八分之一的馬賽馬拉草原,並不足以維持過百萬頭外來動物的生活,於是在馬賽馬拉生活一兩個月後,又千里迢迢的折返,重回塞倫蓋蒂草原,開始一個新的遷徙。如此循環往復,年復一年,周而復始。這樣的動物大遷徙每年都會發生,但每年遷徙的路線都會有所不同。因此要事先准確預測動物群落出現的時間和地點是很困難的事情。

在肯尼亞圓近距離觀賞野生動物的夢

角馬是動物大遷徙的主力軍。

在七、八月間到馬賽馬拉,有比較多看到動物大遷徙的機會,但這兩個月全世界會有超過二十萬遊客涌進馬賽馬拉,不但各種旅遊設施的價格翻倍,想要拍到一張干淨的動物大遷徙照片也是不容易的。

在肯尼亞圓近距離觀賞野生動物的夢

斑馬在馬賽馬拉到處可見。

在經歷了小遷徙的驚喜之後不久,大家的心又激起了一波激動。原因是我們遭遇兩只正在談戀愛的鴕鳥。雄鳥為了向雌鳥煽情,居然鼓動兩翅跳起了求愛舞,雌鳥則羞答答地在草叢中磨嘰,之後是各種的A片鏡頭,讓大家無意中窺探到了大自然中動物繁衍生長的憨態。

在肯尼亞圓近距離觀賞野生動物的夢

鴕鳥求愛圖。

但更大的驚喜還在後頭,在大家對頻頻出現的長頸鹿、斑馬、角馬、瞪羚、野水牛已經出現視覺疲勞的時候,遠處集結的幾輛越野車讓我們預計到又有情況了。原來大家發現有一隻美洲豹,把它的獵物拖到了一棵大樹上,自己則在樹下遛彎。美洲豹意識到有車接近後,把自己藏在小河溝邊上的土坑里。由於美洲豹藏身處比較刁蠻,我們的車決定暫時駕離,去找尋更好的角度。誰想到我們移動了美洲豹也移動了。可能豹子覺得還是樹上安全,另外它也記掛着留在樹上的那塊肉,所以又折回樹上去,趴在樹杈上休息,這就給我們提供了比較好的觀察這只大貓的角度。

在肯尼亞圓近距離觀賞野生動物的夢

美洲豹在樹上棲息。

至此,我們已經看全了「非洲五霸」,五霸分別是指非洲獅、非洲象、黑犀牛、非洲豹和非洲水牛這五種非洲大型野生動物。

在肯尼亞圓近距離觀賞野生動物的夢

兇猛的野水牛也是「非洲五霸」之一。

下面的活動就比較輕鬆了,我們穿過了Talek河去追逐大象一家。這群象約有20多隻,還有好幾只小象。它們不急不躁地在草地上吃草,允許我們近距離地拍攝它們。之後我們在馬拉河邊鋪上餐布席地而坐野餐,眺望河里的鱷魚和大群的河馬。下午我們還邂逅一對獅子姐妹花在草地上午休,還有鬣狗、狐狸和土撥鼠等。直到下午四點多,大家才盡興地返回帳篷酒店休息。

在肯尼亞圓近距離觀賞野生動物的夢

大象家族人口很多。

在肯尼亞圓近距離觀賞野生動物的夢

在馬拉河邊野餐。

沒想到回帳篷後又有情況出現:兩位女隊友乘着天色尚早,把一堆零食擺到帳篷門口的小桌上,准備在那里喝一個愜意的下午茶,結果招來一群狒狒。女隊友大驚失色,把零食搶回帳篷內,留在帳篷外的一隻蘋果被一隻體型碩大的雄狒狒拿走。那狒狒拿走蘋果後,還不甘心地在帳篷外走來走去,並隔着紗窗朝帳篷里張望,嚇得兩位女隊友發出求救信號,後來其他隊友帶着馬賽人過去救援,狒狒才悻悻地離開了。值得一提得是,由於兩位女隊友的帳篷最靠近河邊,所以光顧她們帳篷的動物也特別多,先後有蜥蜴、螢火蟲、小鹿、狒狒在她們的帳篷里或帳篷外出現,雖然有時虛驚一場,但還是有頗多驚喜的。

在肯尼亞圓近距離觀賞野生動物的夢

可愛的瞪羚是草原上最常見的動物。

晚餐後,我們在營地烤火,仰望星空燦爛銀河,靜聽蛙蟲和諧吟唱,享受都市夜晚所享受不到的樂趣。

在馬賽馬拉的最後一個上午,我們去拜訪了馬賽人的村落。馬賽人(Maasai),是東部非洲現在依然活躍的,也是最著名的一個遊牧民族,人口將近90萬,主要活動范圍在肯尼亞的南部及坦桑尼亞的北部。如今的馬賽人一方面仍然堅持着傳統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也更多地加入到了當地的旅遊業中。

長期以來,肯亞和坦桑尼亞政府企圖迫使馬賽人建立永久的農業定居點,放棄傳統的生活方式,轉而接受正規教育和現金經濟制度。然而,自由奔放的馬賽人拒絕肯亞和坦桑尼亞政府提出的定居建議,並積極爭取在兩個國家境內的國家公園與國家保護區進行放牧的權利。馬賽人傳統上實行一夫多妻制,一個男人可以娶五個妻子。馬賽人的屋子都是女人蓋的。女人若想嫁出去就要親自用牛糞和泥土為男人建一棟新房。這個房子也作為他們的婚房,以後女人就要生活在這里。而男人再娶妻子時,新妻子也要為其建一個房子。

我們到達部落時,酋長和年輕的男子們在部落入口處列隊迎接我們。作為馬賽人的酋長必須有過獵獅的戰績,他頭上帶着的帽子就是用獅毛製作的。馬賽男子用舞蹈和原地跳高的方式來迎接來賓,我們也被邀請跟他們一起跳舞和跳高。

在肯尼亞圓近距離觀賞野生動物的夢

馬賽男子跳高歡迎來賓。

之後,馬賽的女性排成一隊來歡迎女賓。女性來賓被邀請與她們一起唱歌、跳舞。最後來了一群小朋友,我們便把帶來的零食都分給了小朋友們。我們還應邀進入馬賽人的家里參觀。那一棟棟用牛糞和泥土建的房子實在是太小了,個子高的人必須彎着腰才能進屋。屋子里光線很暗,只有一個巴掌大的窗。屋里除了床和爐灶,沒有任何家具。盡管對非洲的貧窮已經有所了解,但如此簡陋的生活環境還是不禁讓我們感到唏噓。

在肯尼亞圓近距離觀賞野生動物的夢

馬賽女賓牽着我們的手載歌載舞。

告別馬賽部落之後,我們乘車返回內羅畢,並於次日凌晨告別肯尼亞乘機返回巴西。途中整理着此次旅行的照片和視頻,肯尼亞那廣袤無垠的大草原、草原上絢麗的晚霞和落日,非洲五霸的威猛雄姿,其他野生動物的可愛倩影,桀驁不羈的馬賽人形象,都像放電影似地在腦海里掠過,深感不虛此行。希望往後有機會能夠帶領更多的朋友來認識肯尼亞這個美麗的國家,世界野生動物的家園。

在肯尼亞圓近距離觀賞野生動物的夢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巴西華人生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