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庸關長城

居庸關長城是萬里長城上著名的軍事古關之一,自古以來就是守土戍邊的雄關險隘。這里山巒重疊,溪水長流,植被繁茂,景色怡人。素有「關溝72景」的美稱。早在金代便以「居庸疊翠」名列「燕京八景」之首,清乾隆皇帝曾親筆手書「居庸疊翠」。 從金代經元、明、清七百餘年,燕京八景第一勝景就是居庸疊翠。居庸關長城集雄、奇、險、峻於一身,東跨翠屏山,西跨金櫃山,如鯤鵬展翅,全長4142米,古時就被稱為「天下第一雄關」。「 居庸天險列峰連,萬里金湯固九邊。」清乾隆帝的這兩句詩,道出了居庸關的雄偉險要。

居庸關長城

居庸之名,始於春秋戰國時期,《呂氏春秋》中有「天下九塞,居庸其一」的記載。關城所在的峽谷,屬太行余脈軍都山地,地形極為險要。燕國就曾扼控此口,時稱「居庸塞」; 歷史上,居庸關是一個重要兵鎮,建有南北券城、城樓、敵台、水門、戶曹行署、糧倉、書館等功能各異的配套建築,關城的建設巧妙地利用西高東低,兩山夾一水的自然環境,「據險制塞」,構成完整嚴密的軍事防禦體系。元代時,居庸關是北京通往內蒙的重要交通大道。因皇帝經常過往,因而在關內設有行宮、寺院、花園等建築。現存的雲台就是元代修建的過街塔台基,雲台券洞上雕刻的佛教圖像和梵、藏、西夏、維、八思巴、漢等六種文字的經文,是研究元代佛教、古代文字和各民間文化交流史的重要史料,是現存元代雕刻藝術的精美傑作。「雲台」內地面由近120塊巨石鋪成,歷史上行人和牲畜不斷從券洞內穿過,石塊被磨得光滑圓潤,地面還留下4道明顯的車道印痕,光滑的地面和深深的車轍仿佛在告訴人們,歷史上的居庸關車水馬龍,一片繁榮景象。

居庸關長城

居庸關的南北券城呈半圓形,上有券城樓三間,為南北向歇山三重檐磚木結構。城樓南北側懸掛兩塊白底黑色「天下第一雄關」巨匾。「天下第一雄關」之名來自清代錢良鐸撰寫的一篇游記《塞外紀略》「十五里至居庸關城,城門額曰「天下第一雄關」。

居庸關自元代至清代修建了眾多的廟祠,涉及佛、道、儒三大派別。其建設數量、規模和等級,在萬里長城關隘廟祠建設史上當屬首位。經過修建恢復原貌的有:城隍廟、呂祖廟、真武廟、關帝廟、關王廟、馬神廟、表忠祠。此外,居庸關還建有牌坊數座,位於關城南側,黑琉璃瓦面,四柱三樓的建築是迎恩坊;雲台和南券城之間黃琉璃瓦,四柱七樓的是國計坊,位於呂祖廟下三座亭子用遊廊相連的是長短亭。

居庸關長城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和壯美秀麗自然風光,成為歷代文人墨客贊美的對象。在「戶曹行署」走廊牆壁之上,建有居庸關古詩碑林,碑林選用漢白玉石板製作,內容選自唐、宋、金、元、明、清描寫居庸關詩詞52首,作者有唐代高適、元代郝經、明代楊士奇、清代康熙、乾隆、顧炎武等著名詩人。

居庸關長城

居庸關長城,不僅以它特有的雄姿展現在世人面前,使廣大中外遊客更加全面地了解萬里長城的文化內涵,而且已成為可為中外遊人提供集吃、住、行、游、娛、購為一體的旅遊配套設施齊全的大型綜合性服務的長城旅遊景區。

秋天的長城是最美的,城牆兩旁的紅葉絢目多彩; 周圍遍植蒼松翠柏,重崗疊嶂,碧波翠浪,景色優美異常。蹬高遠眺,憑古懷幽,古戰場的金戈鐵馬似乎就在眼前。

巍巍長城,風骨錚錚,長城作為中華民族的驕傲,世界的奇觀和全人類的文化遺產,在歷史長河中歷經風雨,長城更以其磅礴的氣勢和雄偉英姿,廣受世人矚目。居庸關長城以其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和悠久的人文歷史價值,正逐步成為向世界展現華夏文明、傳播古老歷史文化的橋梁和紐帶。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旅行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