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馮家灣 沙灘干淨了 遊客變多了

6月28日傍晚,文昌馮家灣海濱沙灘在夕陽映照下,閃着金黃色的珠光,綿延16公里的海岸線,有成群結隊前來遊玩的市民遊客。

「一年前,這里的環保形勢還十分嚴峻,上萬條沙灘抽水管、排水口及木樁讓馮家灣沙灘一片狼藉,部分區域海灘已經淤泥化。」文昌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會文鎮委書記黃良銳說,進行馮家灣片區水產養殖整改,恢復海洋生態,是中央環保督察和國家海洋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工作提出的要求,也是文昌市委、市政府牽掛在心頭的一件大事,為此,這一年多來,文昌全市上下開展了大量的工作。

原來的問題有多嚴重?附近的村民最清楚。會文鎮陽光新村村民符致銳說:「排污管裸露在沙灘上,既難看又污染環境。」據統計,馮家灣近海有工廠化養殖場383家,魚蝦塘301個。污水直排,讓馮家灣海域不堪重負。

為了徹底治理馮家灣海水養殖污染問題,文昌市四套班子成員曾多次到馮家灣調研和現場辦公,做村民的思想工作,還制定了《文昌市馮家灣水產養殖尾水治理規劃》,根據不同養殖模式制定不同的尾水治理技術流程和工藝,並派技術人員到各養殖場指導養殖戶建設尾水處理設施。

陽光新村是文昌市農業科技「110」示範基地,村里的養殖戶主要養殖南美對蝦、石斑魚、東風螺等水產品。村民符致銳是第一個站出來支持整改工作的村民。符致銳家有12口人,自家4畝地上建有90個養殖水池。符致銳花費6萬元安裝微濾機建生化池、過濾池。他說,尾水處理設備讓水可以循環利用,相比以前節省人力、物力,用水更安心,且螺蝦育苗的存活率提升了。

在不斷的宣傳和像符致銳一樣的村民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養殖戶主動安裝養殖尾水處理設備。截至6月27日,馮家灣共有722家工廠化養殖場和280家池塘安裝了尾水處理設備,分別占總量的92.7%和38.7%。其餘養殖戶將陸續完成設備安裝。

「環境治理不搞『一刀切』,但要切好一刀。」黃良銳感慨道,環境整治涉及成千上萬百姓的切身利益,不少人開始十分排斥,但是隨着整改逐步顯現成效,支持的人越來越多。

整改的另一重要舉措是農業生態溝渠黑臭水體治理。為此,會文鎮多方籌集資金,投入48萬元對陽光寶溪溪、煙堆村後溪實施清雜清淤。6月28日,在清理過後的陽光寶溪溪岸邊,記者看到,河道干淨整潔,魚兒成群。會文鎮鎮長洪震透露,將對河道進行第二次治理。

與此同時,文昌市開展了馮家灣生態修復工程,實施退塘還林還濕。截至目前,已填復沙灘近3.5公里,並在沿海岸線種植木麻黃樹5000株、椰子苗4000株。

如今,馮家灣沙灘環境得到明顯改善,成了遊客休閒的好去處。煙堆村委會主任周經棣介紹,「今年端午小長假,有近3萬人次來這里遊玩。」

「馮家灣海水養殖污染問題整改不僅要治標,還要治本。」黃良銳說,下一步,會文鎮將推進馮家灣水產養殖綜合體示範園區項目建設。據了解,示範園區規劃建於會文鎮沙港崀地區,規劃面積2000畝,旨在打造水產養殖業集約化布局、發展循環水工廠化養殖和熱帶水產苗種業,引進海洋漁業科研機構,促進水產養殖產業轉型升級。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旅行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