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 生態修復 山更綠 水更清 百姓更富有

近年來,赤水市通過開展小流域生態治理,在「國家要生態、地方要發展、群眾要致富」間找到連接點,走出一條水土保持與生態產業培育相結合的新路子。

赤水 生態修復 山更綠 水更清 百姓更富有

這里是赤水市天台鎮鳳凰村,青山綠水環繞的美麗鄉村每天都會吸引不少城里的遊客前來踏青賞花,僅今年以來,鳳凰村接待遊客就超過10萬人次。「有山有水,到處都是綠意蔥蔥的,走在這里面感覺心情非常的舒暢。」對於鳳凰村如今的美,常到這里散步的城里遊客游曦說。

既有山水,還有好的生態,這是如今遊客對鳳凰村的評價。然而,就在幾年前,這里的老百姓收入主要來源於傳統農作物種植,過度的開墾讓這里一度成為跑水跑土的「爛泥田」。「水土流失嚴重的很,山上到處都是光禿禿的,一下大雨,到處都在垮塌,泥土隨着雨水就沖走了。」對於曾經的鳳凰溝,村民王世友回憶到。

赤水 生態修復 山更綠 水更清 百姓更富有

傳統農作物經濟價值不高不說,作為赤水河途經的小流域之一,水土流失嚴重還增加了赤水河泥沙含量。為改變這一現狀,2014年起,當地准備從水系整治、生態修復、人居環境改善三方面開展實施清潔型小流域治理,本來是一項好的政策,可在當時卻遭到大部分村民的反對。張虹是鳳凰村的黨支部書記,對於當時村民們的反對和村里的具體做法,他進行過這樣的總結,「傳統的農耕思想還是比較嚴重,大家都怕把土地改了,生活就沒有保障了,我們的辦法就是不停的入戶走訪,做通群眾的思想工作,打消群眾的顧慮,事情自然就辦成了。」

赤水 生態修復 山更綠 水更清 百姓更富有

有了老百姓的支持,鳳凰村通過山坡種植水保林、經果林,谷底建設防洪排澇水利設施等,多措施治理水土流失。如今,鳳凰溝小流域已升級為赤水市第一個生態濕地公園。附近的村民,除了可以在濕地公園務工,不少人還開起了農家樂,收入也翻了。村民李躍華就將自家的房子改造成了農家樂,一家人當上了老闆。而對於以前和現在的收入對比,李躍華給記者算了這樣一筆賬。「以前就是種莊稼,餵兩頭豬,一年到頭埋頭苦幹就是五千塊錢左右的收入,現在我們農家樂開起,一年下來純收入就是十萬左右的收入,現在的生態環境好了,城里的人到周末都往我們這些鄉頭跑,覺得我們這個地方空氣好 環境好,反而城里的人還羨慕我們這些農村人來了」。

赤水 生態修復 山更綠 水更清 百姓更富有

城里的人想進來,村里的人不想出去。如今,在赤水,像鳳凰溝一樣通過生態修復打造的「美麗鄉村」建設點就有10多個。以旅遊帶發展,赤水市在旅遊產業化,產業生態化中走出了一條富民的新路子。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赤水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