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冒險的豪賭,普京卻敢出手,最終打贏敘利亞戰爭成為勝家

2015年9月,普京決定出兵敘利亞,人們都為俄羅斯捏了一把汗,認為這是一場豪賭,勝利的希望十分渺茫。為什麼不被看好的參加敘利亞戰爭,普京非要參與其中呢?

因為2014年的俄羅斯可以用內憂外患來形容一點都不過分。當時俄羅斯面對油價下跌、盧布貶值、烏克蘭危機和西方制裁四大困難,因被制裁的經濟下滑了40%,國力大衰,國庫空虛,經濟相當困難。而且從來沒有反對普京的遊行示威,在這一年竟然發生了,可見當時普京和俄羅斯面對的壓力。

而就在這個時候,俄羅斯在中東的最後據點敘利亞,已經持續長達4年的戰爭,巴沙爾已經堅持不住了,向俄羅斯伸出了求救之手,如果俄羅斯不出手相救,那麼敘利亞政府有可能隨時就不復存在了。

而在國際社會看來,俄羅斯此時出手相救就是一場豪賭,因為以當時情況看不出任何勝利的希望,一方面,俄羅斯已是泥菩薩過河,西方的制裁使其國力衰微,沒有資本與西方拼下去。一方面,敘利亞與俄羅斯隔山吊遠,有萬里之遙,中間沒有過渡,出手救援的成本極高。加之當時的敘利亞政府軍幾乎被打殘了,幫助的成本和壓力都很大。

所以一般人看來,但凡能有一丁點迴旋餘地,也不會選擇出兵。因為誰看出兵只有失敗沒有勝算,弄不好可能把俄羅斯自己都搭進去。然而,出人預料的是,普京毅然決然出了兵,把自己置於豪賭之中,普京究竟出於什麼考慮非要冒這種風險呢?

一是穩住國內政局是當時的頭等大事。因烏克蘭危機被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制裁,導致國內經濟嚴重不景氣,民眾對普京的不滿情緒劇增。特別是失業率上升,盧布不斷貶值,反對派對普京的攻擊趨多,出現了從來沒有過的針對普京的遊行示威,這讓普京處境難堪,出兵敘利亞打一場戰爭,正是轉移這些不滿民眾視線的好時機。

二是維護國家利益不能丟掉在中東的唯一據點。中東一直是大國博弈的重點區域,而美國在中東的勢力不斷擴展和鞏固,讓俄羅斯越來越失去了在中東存在,如果再失去敘利亞俄羅斯的影響力將盪然無存。這是普京所不能接受的。尤其是敘利亞戰爭以來美國支持的勢力,讓親俄的阿薩德政權岌岌可危。為此為留住在中東地區的最後據點,不至於完全失去在中東地區的話語權,讓普京果斷下決心打一仗。藉此提升俄羅斯的大國地位。

三是保護自己盟友以樹信立威。阿薩德政府是俄羅斯的傳統盟友,也是俄羅斯在中東地區謀求利益的橋頭堡,如果眼睜睜地看着自己的傳統盟友被人欺負而不施救,俄羅斯的大國地位何在?普京的威信何在?所以此時正是挺身而出樹信立威最佳時機,也藉此也讓土耳其這些搖擺不定的國家知道俄羅斯並不好惹。

四是展示軍力給那些不懷好意的提個醒。當時北約東擴和美國時常在俄羅斯的家門口搞軍事演習,這讓俄羅斯和普京極為不快。這也讓國際社會普遍認為俄羅斯的軍力已經大大降低,沒有能力與美國對抗。這事一直讓普京心中不悅,總想找機會展示自己軍力。同時也想檢驗一下俄羅斯軍隊通過改革還能不能打仗。

就這樣看似是一場豪賭、沒有勝利可能的出兵,普京卻贏得了最後的勝利,而在這場驚心動魄的冒險中,普京獲益頗豐。

不用多說首先是保住了對中東施加影響的橋頭堡敘利亞,這個中東不沉的航母——敘利亞必然成為俄羅斯在地中海的堅強基地和盟友。當然也獲得了敘利亞最大的港口,基本上不花錢就租賃99年,使得俄羅斯的海軍,在遙遠的地中海有了基地,不再受制於土耳其和西方。同時俄羅斯的大國地位更加牢固,在地中海的存在驟增,使得俄羅斯周邊環境大為改善,在中東的存在感大大提高。讓像伊朗、土耳其、伊拉克等國家對俄羅斯重新樹起信心,這個地緣政治優勢是什麼也換不來的。

我們不能不唏噓普京的膽識與偉大,戰略家就是戰略家,目光就是遠大。

然而,對於俄羅斯和普京來說,這畢竟是一場豪賭,一旦敘利亞淪陷,俄羅斯的勢力將在中東地區盪然無存。而西方會斷定俄羅斯軟弱可欺,會變本加厲更加直接地加大對俄羅斯的圍堵制裁封鎖。如果一旦如此,俄羅斯將徹底成為西方的國家打擊對象,到那時不用西方鼓搗,像烏克蘭、格魯吉亞、波羅的海三國、波蘭等國將一起群毆俄羅斯,再加上俄羅斯境內的韃靼斯坦、車臣、西伯利亞等地要求獨立的死灰復燃,那麼俄羅斯就不是淪為三流國家的問題,極有可能面臨被肢解的境地。

但是,歷史沒有假如,普京出兵敘利亞的勝利,讓俄羅斯地緣環境得以改善,大國地位得以提升,國內政局得以穩定,所以普京的冒險是值得的!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