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電拼:為家旅而生的雙棲超能充

第一次從隔壁製糖工廠實驗室里看到小電拼,我正在焦灼地為 WWDC23 之旅准備行囊。有生以來參加過的發布會中,這是最翹首以待的一場。

為了事無巨細地記錄下 VR 的 iPhone 時刻,本著窮家富路的原則,我恨不得掏空家里的「生產力工具」——兩台 iPhone 14 Pro、一台小米 13 Ultra、一台索尼 a7RIII、一台 MacBook Pro,一台 Osmo Pocket、一個無線麥及其四塊電池、一個 20000mAh 充電寶,還有中年人旅途的小棉襖——電熱水壺。

從前的日子,設備很多,充電很慢,出門要帶許多充電頭。如果做不到一個蘿卜一個坑,恐怕就得接受半夜排隊續命的命運。排插是個更穩妥的選擇,因為酒店未必有足夠多/可靠的插座,海外差旅還得考慮轉化插座和電壓的問題。

製糖工廠的同事嘴上像是抹了糖,說:小電拼就是為你(這種人)做的。

模塊化下的雙棲產品

顧名思義,小電拼是一個可拼可拆的充電設備,它腦洞大開地將一個充電頭與排插合二為一,構成一個充電站的模樣。

甫一上手,我會循著機身上兩個半圓標志本能地將小電拼一分為二,再插回去,再拔下來。

小電拼:為家旅而生的雙棲超能充

直覺式的操作會讓手指上癮,這種吸引力部分源自設計的小心思——兩模塊的拼合並不僅僅依靠插頭。充電頭模塊內嵌了一塊金屬銘牌,除了標注產品信息,它還起到與排插模塊內置磁鐵對位吸附的作用,這使得兩模塊合體瞬間自然清脆,宛如任天堂 Switch 卡上 Joycon 的一聲「啪」。

作為一種經典設計思路,模塊化在軟體工程、建築設計中都有廣泛應用,但在消費電子產品中,能像 Switch 這樣藉助模塊化設計鶴立雞群的卻是鳳毛麟角。

Google 出師未捷身先死的模塊化手機 Project Ara、以及後繼者 MOTO Z ,雖然也是一種模塊化,但過分強化單元可替換性和拓展性的同時,並沒有讓手機作為一個整體性更好用,這與 Unibody 趨勢下的工業美學趨勢背道而馳。

小電拼:為家旅而生的雙棲超能充

而 Switch 的模塊化在不同場合改變形態的同時,並不破壞其整體性的體驗。無論分拆與否,各個模塊間依然能構成一套邏輯自洽的場景,它既是一個移動設備,也是一台專業設備。

靈活是一種高價值產品屬性,使用場景的 Everywhere,讓產品成為一種 Anytime 的全時設備。

小電拼亦是如此,模塊化結構向用戶隱喻,它不僅僅是一個默默駐守桌面的充電站。

旅途

小電拼:為家旅而生的雙棲超能充

WWDC 旅途中,我把小電拼的插座模塊丟進托運的行李箱,而把充電頭模塊塞進了隨身背包。充電頭配備了隱藏式的插腳,240g 左右,可以很好的收納。由於特別設計了重心分配,在一些豎立的插座時,我不必擔憂充電頭會從插座上滑落。

小電拼充電頭模塊可以同時給 5 個設備供電,支持 PD3.0、PPS、QC3.0、QC4+ 等常見的快充協議。

功率分配上,支持 100W+18W、65W+35W+18W、60W+20W+20W+18W、45W+20W+18W+18W+18W 等策略,長路漫漫,長達 12 小時越洋航班,小電拼可以同時滿足我的筆記本電腦、iPhone 和 Apple Watch 的供電。

其中 USB-C1 支持 100W 輸出,採用醒目的紅色接口,USB-C2/C3/C4 支持 60W 輸出。

重點說說這個 100W 輸出的 USB-C1,它既支持 14 英寸 MacBook Pro 的滿功率輸出,對於遊戲玩家也相當友好,實測 100W 的埠可以支持 Switch 的 TV 模式,也支持華碩 Rog Ally 的高性能模式。

小電拼保留了一個 USB-A 口,支持 18W 快充輸出。其考慮在於仍然有一些小型電力設備仍然不支持 USB PD 協議,僅支持使用 A 至 C 的線纜進行充電。另一方面,在飛機高鐵上,一根上古的 A 口線仍然是比充電頭更方便的選擇。

小電拼配備了電量可視化的指示燈。(誤以為充電寶)綠燈常量是通電,白色是功率狀態,六顆白燈是功率指示燈,普通功率輸出狀態時兩顆白燈亮起,高功率輸出狀態時四顆白燈亮起,疾速功率輸出狀態時六顆白燈亮起。

小電拼:為家旅而生的雙棲超能充

除了讓用戶了解當前功率,指示燈還可以讓用戶判斷小電拼是否還可以充其他設備,比如某些設備充了一部分電就會進入涓流模式,但用戶無法通過設備判斷。未來如果能升級查看各口實時輸出功率,想必對器材黨更加友好。

酒店

小電拼採取寬電壓設計,可在 110V~ 低電壓地區使用。

到達 San Jose ,已經是 16 小時之後。隨著兩模塊的重逢,小電拼構成一個超能充電站,可以給多達七個設備同時供電。

小電拼的插座模塊提供了兩個 AC 插孔,最高電力承載功率 2500W,插孔內具備兒童保護門防誤插觸電,並帶有浪涌保護燈、接地保護燈。

小電拼:為家旅而生的雙棲超能充

起初,我認為這兩個電源插座相對雞肋,直到到了酒店,才發現自己只帶了一個三腳轉兩腳插座。這兩個 AC 口恰好就拯救了一些必須直插電源的設備,比如電熱水壺、相機充電器。

小電拼的細節設計充滿人性:為什麼 AC 口採用了朝後的設計,而非排插常規的向上設計?

當我把小電拼作為桌面充電站使用,外接 iMac 時,發現 iMac 的插頭和電源線都又長又粗,通電以後就長時間不再移動,朝後的設計非常有利於隱藏和收納粗糙的電源線,並遮擋不美觀的插頭。

小電拼:為家旅而生的雙棲超能充

咖啡館

在咖啡館,小電拼成為拯救插座的利器。 WWDC Keynote 結束後,全球媒體和博主通常會火速返回至 Apple Park 門口的 Cafe Macs ,爭分奪秒地寫作剪輯,這里不僅窗明幾淨陽光明媚,Wi-Fi 更是比酒店快了不知道多少倍,唯一的遺憾是,平均每張桌子還不夠一個插座。

對於需要剪片的博主,插上電源意味著最高的渲染效率。作為共享電源,小電拼不僅能滿足一桌子三位博主的充電需求,還成為社交工具成為全球頂級博主的談資。

小電拼:為家旅而生的雙棲超能充

其中我被問到最多的問題是:多口充電會斷連嗎?

從社交網絡上看,不少用戶為多口充電頭插拔斷連的問題所困擾,比如插上一個新設備,充電站或排插上的智能音箱就重啟了,螢幕掛燈就滅了。

充電頭網前陣子做了小電拼的不斷連測試,近兩年 iPhone、華為、OPPO、vivo、小米的主流設備,基本都不會斷連。

也有不少博主,為小電拼的顏值所打動。他們的第一反應甚至不是:這是個什麼東西?

與其說小電拼是一個漂亮的數碼產品,倒不如說它是一個技術化的時尚產品。無論是書桌、床頭和茶幾,它都能無縫融入,成為家的一部分。

小電拼:為家旅而生的雙棲超能充

藉助磁吸的蛙架(Frogie),小電拼可以懸浮放置於桌面,形似兒時靈動的鐵皮青蛙,傾斜面對人眼,使用也更加順手。與背殼(Shelly)配件搭配使用,可讓小電拼懸掛於桌底、櫃側、沙發底部等地方,讓桌面更加整潔。

萬物科技化是時代的必然,科技——在未來並不會是一個品類,更不是目的,融入並改變用戶的生活方式,才是產品的意義。

小電拼:為家旅而生的雙棲超能充

在愛范兒編輯方針中,我寫過這麼一段話:

愛范兒報導明日產品。所謂明日產品,是指那些一旦用上就無法回去的產品,它們是推動生活方式疊代的重要力量,它們足以成為時代的尺度。

相比於朴實無華的排插和充電站,小電拼就是一種明日產品:它讓遠在牆角的排插可以更親近用戶,讓旅行的裝備更加輕量化,讓無人在意的工具逐漸有了美和家居的屬性。

正如我相信習慣了電動牙刷的人,無法忍受普通牙刷的低效,我也相信用過小電拼的人,不會把插排擺在桌面上。這就是生活方式的變遷。

但我也依然相信:充電設備的進化沒有終點,正如人們對於超導(電能效率)的追求。因為工作並不僅僅是格子間和台式機,依然有許多人的工作,在鄉野稻田,在城市角落,在萬丈高空,對於電能的需求,也不應該只有一種標准。

來源:愛范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