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員、降薪、行業遇冷,留學生春招出路何在?

不知從何時開始,「留學生歸國找不到工作」成了隔幾個月就會被炒一次「日常」話題👇👇

裁員、降薪、行業遇冷,留學生春招出路何在?

本以為回國可以輕輕松松月薪過萬的海歸們,在找工作時卻發現「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根據獵聘網公佈《2018年海外留學生回國趨勢報告》,超過六成的留學生歸國後的年收入低於10萬元,超四成「海歸」期望薪資在10-20萬之間,但真正達到這一收入的只有25.30%。

裁員、降薪、行業遇冷,留學生春招出路何在?

很多留學生雖然表面看上去光鮮亮麗,前途無憂,但其實回國求職困難重重!

1、不可避免的信息差

在求職信息的掌握上,國內學生其實要比留學生更具優勢,相信很多留學生可能連春招是什麼都不知道,更不用說如何在競爭激烈的春招中突圍了。

此外,不知道自己適合什麼工作,沒有明確的求職目標,也是留學生回國求職艱難的一個問題之一。

根據智聯發佈的《2018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報告》顯示,不能及時瞭解國內就業形勢和企業需求,成為了求職的最大障礙。其次是缺乏完善的職業規劃。

裁員、降薪、行業遇冷,留學生春招出路何在?

但是企業在招人的時候有一條規則,就是他們尋找的是最適合自己的人,如果你連企業需要什麼樣的人都不知道,如何收獲企業的青睞?

2、競爭比以前更激烈了

2017年出國留學人數突破60萬,而回國人數就高達48萬。而隨着海外政策收緊,增加了留學生在當地就業難度,2019年回國的留學生只多不少。再加上國內的秋招失利黨、考研失敗黨、收集Offer黨,你這次春招面對的可能是800萬的求職大軍。

裁員、降薪、行業遇冷,留學生春招出路何在?

那麼企業的狀況如何呢?從去年下半年就開始的資本寒冬,看起來並沒有回暖的跡象,各大企業依然保持着謹慎的態度,各個行業都在裁員、縮招,使今年的求職比往年又更為嚴峻,留給留學生的機會更少了。

裁員、降薪、行業遇冷,留學生春招出路何在?

3、缺乏相關實習經歷

在智聯招聘發佈的《應屆畢業生就業力調研報告》中不難看出,企業在篩選候選人時,最看重的是相關實習經驗、求職目標明確和面試表現,GPA和學校背景的重要程度遠低於前兩項!

裁員、降薪、行業遇冷,留學生春招出路何在?

但是長期身處國外的留學生,在找實習時也遭遇了困難。

很多留學生要麼因為課業繁重,沒有辦法回國找實習,要麼只能遠程面試,匆忙回國,發現最後找到的實習並不對口,只能 「將就」。

另一方面,留學生不知道國內的求職情況,沒辦法針對性的打造自己的求職競爭力,最後找到的實習並不能真正提升自己的能力,企業也不需要,反而浪費了時間。

4、留學生的優勢在流失

不可否認,留學生的確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優勢,在國外的3年生活,帶給了他們多元化的視野。調研數據顯示,80%以上的留學生認為自身語言能力、跨文化溝通能力、國際視野方面均有一定的優勢,四成左右的留學生認為他們在國際項目合作上有一定的經驗。

裁員、降薪、行業遇冷,留學生春招出路何在?

但是隨着留學生的質量參差不齊,國內學生素質的提升,這種優勢正變得越來越小。

上海某科技公司創始人奧雷利安里卡德表示,十幾年前,他可能會青睞「海歸」,但現在,他說:

「我不認為他們更好,中國國內院校畢業生的素質和職業道德,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總在想,如今「海歸」到底還有什麼優勢。就技術知識而言,內地院校畢業生不僅沒有落後,反而更加厲害。」

總結一下春招時期留學生回國求職時的幾個難點:

1、缺乏相關實習經歷,沒有工作經驗,無法證明自己的實力

2、能力背景不夠有優勢,也不知道如何快速提升自己

3、不瞭解適合自己的崗位,不知怎樣准備簡歷、面試等環節

4、沒有國內人脈資源,國內求職信息不對稱,錯失很多機會

來源:華人頭條A

來源:靠譜的小灶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