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I Clutch GM70 評測外設

序言

        對我來說,MSI是「既熟悉、又陌生「的,」熟悉「是因為從X86時代到如今,家里的幾代PC機箱內就沒離開過它,可以說是伴着我長大的;而陌生,是因為雖然嘗試過數不清的鍵鼠,卻對MSI外設接觸不多.其實如今幾乎無所不包的MSI在外設方面的產品線是相當豐富的——論起DIY領域的大牌」不務正業「,MSI首當其沖——但是翻看琳瑯滿目的產品時,多少會覺得有些體系模糊感……

        本期的主角Clutch GM70是MSI相對比較新一代的鼠標,在性能上更是自家的旗艦級別,會不會從其中感受到MSI的思路,我們就聊聊它

MSI Clutch GM70 評測外設

規格解析

        規格參數的表格如下,可以看到所有的配置都是屬於目前行業內的頂級級別,從硬數據上看是堪稱華麗的

MSI Clutch GM70 評測外設

外觀解析

各大硬件廠將自己的高性能產品獨立出來無非就是兩個方向,一個是pro,另一個就是Game,而後者顯然市場前景更廣闊.MSI的這個系列由來已久,但老實說我個人對這個集合了各種元素的龍形象並不是很有愛,盡管我買過兩塊此系的主板……它復雜了點,形態有些亂——言歸正傳,Clutch GM70是MSI gaming鼠標的頂級型號,其整體賣相的Dragon主題性非常明確

MSI Clutch GM70 評測外設

包裝是Cube的形式,方方正正的上下裝硬紙盒

MSI Clutch GM70 評測外設

內部為多層疊放的防震泡沫,所有物件嵌入其中,保護牢固到位,開啟過程也有着開手辦的快感

MSI Clutch GM70 評測外設

作為系列的旗艦型號,clutch GM70本來就是雙模的分離線設計,再加上模塊化的玩法,包裝內的配置是非常豐富和有趣的

MSI Clutch GM70 評測外設

Clutch是可以更換側邊進而改變外形的鼠標,這種玩法我們倒是不陌生的,業內早有這種先例,在po照片的時候我們先以左大右小的側裙搭配作為示意

MSI Clutch GM70 評測外設

Clutch GM70是純黑色的配色,尾部有龍標背光燈

MSI Clutch GM70 評測外設

雖然純黑色,但表面材質有這幾種不同的分佈,且」面「的過度和本身側裙可更換帶來的大空隙使得GM70的層次感很強烈

MSI Clutch GM70 評測外設

可以看到按鍵與底殼之間還有着一層半透明的白色材質,實際上,他還有着金屬元素,屬於較為復雜、有較多裝飾性細節的形像

MSI Clutch GM70 評測外設

特別指出的是,在這種側裙的搭配方式下,GM70看似右手人體工學鼠標,而實際上,它是完全對稱的左右手通用設計

MSI Clutch GM70 評測外設

MSI Clutch GM70 評測外設

包括側鍵也是兩側統一的

MSI Clutch GM70 評測外設

使用同樣側裙的正視圖可以很明顯的看出這點

MSI Clutch GM70 評測外設

因為是雙模設計,所以底部按鈕較多(靠近出線端的卡鎖和左右有兩個功能按鈕),帶有龍盾logo的部分是金屬材質,關於更多的細節——確實蠻多的——下面我們仔細看

MSI Clutch GM70 評測外設

細節解析

先從 「奧利奧」看起,從上往下,上層的按鍵(上蓋)到中間的背光照明層,再到最下面的底殼,分了三種層次

MSI Clutch GM70 評測外設

上蓋的大部分是一體式的結構,可以直接掀起,作為模塊化(可更換)的一部分而存在,但左鍵則是獨立且不可拆卸的

MSI Clutch GM70 評測外設

背部有着非常大的一塊透光材料作為龍logo的光源,周圍有四個圓洞則是磁吸的吸附點,以此保證上蓋的牢固.而還有個大大的凹槽則是放置接收器用的,這是個貼心的設計,對於接收器的收納非常方便

MSI Clutch GM70 評測外設

右鍵的部分,上蓋與按鍵柱是一體的結構,直接通過前部的孔位作用於微動,理論上,按鍵柱的磨損是可以通過更換上蓋修復的,但左鍵並木有啊……且這個上蓋的模塊化初衷比較難懂,它並不會改變手感和握持大小——因為附帶的兩塊上蓋是完全一樣的.我理解上蓋的開啟和扣合,主要是為了收納接收器,其本身更換的意義並不大,除非掉漆或損壞.另外這里也可以看出,白色的照明結構是圍繞左右鍵兩個邊角的獨立部件

MSI Clutch GM70 評測外設

再看左右的兩個模塊,GM70共有兩套可以更換的組件,左右兩側分別是一大一小,而這個大小其實基本上只是體現在延伸出的側翼長短上,而並不是飽滿度的差異,以左邊拇指位為例,差異就是拇指托的寬窄而已.所以實際使用時你會發現,它的設計對改變鼠標本身握持的方式來說並沒多大影響

MSI Clutch GM70 評測外設

拿掉這一層可以看到側面的結構,一條金屬帶沿着垂直方向貫穿鼠標,內層的本體上也有着與側圍類似的紋理.三顆螺絲的點位也即是側裙磁吸固定的點位

MSI Clutch GM70 評測外設

金屬帶作為一個整體框架通過底部連接起來,估計這個結構件主要的作用就是增加鼠標的配重

MSI Clutch GM70 評測外設

可以看到側裙的磁鐵點,p.s.,內部的處理稍顯毛糙了些

MSI Clutch GM70 評測外設

大小側裙的紋理一致,但大側裙多了一層內凹的亮面材質來襯托整個防滑紋理,視覺效果稍有不同

MSI Clutch GM70 評測外設

正面看過去,空出的usb接口與兩側彎進來的金屬框架以及中層的背光件兒構成一個看似某種昆蟲口器的對稱結構,那種帶有橫向打開結構的玩意兒,類似鐵血戰士那種~

MSI Clutch GM70 評測外設

Usb接口的部分是內藏式的,有導軌和嵌套設計,不會搞錯方向,牢固度也非常好

MSI Clutch GM70 評測外設

「合體後「同步率精準

MSI Clutch GM70 評測外設

而拆下來的時候則需要撥動旁邊的推拉鎖扣開關,否則是拿不下來的,這個開關也將頂部的腳貼分成了形狀很特別的兩塊結構

MSI Clutch GM70 評測外設

線體本身的usb口都有鍍金,但接收器是沒有的,這里提一點喜聞樂見的話題,分體雙模的設計,其實為線材的可選擇性提供了很大便利,盡管這個編織線的硬度不會懟人,但要是多送條塑膠線則可讓」軟、硬「兩大陣營都」達G點「,那豈不是更好?或許MSI覺得反正都無線了,還弄條線換來換去幹嘛呢……

MSI Clutch GM70 評測外設

GM70視覺效果的層次豐富,不只是體現在模具本身的分塊上,其漆面的效果和材料也讓它不會黑成一塊煤——上蓋啞光漆有着一定的珠光雜色感,再加上一些倒角切面和暗藏的DPI指示燈,在光線下它並不單調;側鍵和頂部按鍵則是亮面的,」護翼「是細磨砂黑.滾輪為橡膠包裹結構,內側的塑料部分是紅色,即使沒有背光也滲着光澤

MSI Clutch GM70 評測外設

背部的龍造型很復雜,細節也夠豐富,但呈現上很精緻,這個工藝很不錯,比起去年的某些大廠的毛刺感好很多

MSI Clutch GM70 評測外設

最後提下另一個附件,就是這個便攜收納袋

雙層結構,外黑內紅,抽繩封口,並且還帶內部分隔,雖然簡單,但可以很好的避免鼠標漆面在復雜環境中的剮蹭,對於外出攜帶是比較實用的

MSI Clutch GM70 評測外設

當然怎麼能沒有龍盾的logo

MSI Clutch GM70 評測外設

驅動及燈光解析

Clutch GM70使用MSI Gaming center這款軟件進行設置,和其他大牌一樣,Gaming center是MSI針對旗下外設產品的統一管理工具,方便快捷

關於這個軟件,難聽的先說在前面,首先,Gaming center沒有mac版本,OK,反正習慣了,那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我的pc上(win10 64的系統下),最初安裝好後是無法運行的,在進程中閃退,開啟了msi的各種服務後還是不行,最終只能靠兼容性診斷來解決,支持系統中可以有列出win10啊……

言歸正傳,Gaming center本身還是極其簡單易用的,在插上相關的MSI設備時icon就會被點亮, GM70的鼠標圖像自動出現,點擊它即可進入設置界面

MSI Clutch GM70 評測外設

5組profile預置,三個子菜單,buttons、sensor、led

MSI Clutch GM70 評測外設

Button項目下,就是針對每個按鍵功能的指定,由下拉列表完成,而宏錄制的子版塊也藏在這個分區下面

MSI Clutch GM70 評測外設

指定按鍵的時候選了Macro之後,宏編輯器才會出現

MSI Clutch GM70 評測外設

再點進去則是常規的錄制和宏編輯窗口

MSI Clutch GM70 評測外設

錄完了save好,在宏指定的下面就會多了剛錄制的條目(下圖中的」111「)

MSI Clutch GM70 評測外設

Sensor的部分是最主要的性能設置條目——dpi、響應高度、回報率、直線修正等.這里可以注意到它的回報率最高達到3000Hz(僅在有線模式下,官網上有指出,在無線模式下最高是1000hz),這……相信主控芯片已經很high吧,且即使調整到3000,實測的平均值也就是1000+,就算真的做到了又有多大意義呢……

MSI Clutch GM70 評測外設

燈光的部分自由度蠻大的,前端的RGB可以進行非常細的段數指定,但遺憾的是不能多選,也就是說如果你想全部統一成一個顏色,那需要所有的色塊指定一遍

MSI Clutch GM70 評測外設

拿掉GM70的上蓋時可以讓我們更好的觀察它的背光組成,在」前大燈「的發光結構中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到燈珠的分佈,這個物理結構或許就是支撐了那麼多分段調節的原因吧

MSI Clutch GM70 評測外設

燈珠不均勻並不影響正常使用中的效果,在蓋上上蓋後是看不出其發光點的,兩塊透明材料的整體背光效果仍是柔和的

MSI Clutch GM70 評測外設

MSI Clutch GM70 評測外設

尾部的logo燈得益於雕刻的清晰銳利,也有着不俗的效果,盡管龍的形態讓我想起Frankenstein

MSI Clutch GM70 評測外設

另外,對於時下流行的RGB系統化照明工程,MSI的解決方案也已由來已久,但並不是在這個Gaming center里,而是一個對燈光控制的獨立軟件,Mystic light,由於暫時手頭沒有MSI的其它照明品,這里姑且只放截圖了

MSI Clutch GM70 評測外設

實用感受

先說握持感受,MSI GM70是可以更換組件的,這就導致其握持有着可變的屬性,但好在情況並不是很復雜,它的兩套側板基本都是呈現L型的分佈趨勢,差異只在底板的寬窄,所以無論換成哪種側板,其造型本質上仍是對稱的

MSI Clutch GM70 評測外設

由於右側板並不提供對於無名指和小指的額外照顧,所以基本上可以說它僅適合抓(或捏)的握法,這點人家MSI應該本來就給你歸好類了,Clutch系列嘛

MSI Clutch GM70 評測外設

側圍的護翼雖然沒有太復雜的曲線,但對手指的放鬆還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畢竟是多了個個承托面

MSI Clutch GM70 評測外設

另外,還有個裸奔的玩法,當年G9X的裸奔是很流行的,在拿掉側板後,捏着GM70的手指會緊張很多,手心會更加懸空,這是因為底盤要小於上蓋的投影.整個鼠標有着類似」銅斑蛇「或」響尾蛇「那種不得不使勁掐住腰線的本能反應,這樣一來裸奔時的GM70用起來也就成了最」跟手「卻又最累手的狀態.話反過來,如果你本來就喜歡這樣,那將會非常易上手

MSI Clutch GM70 評測外設

按鍵方面,雖然右鍵和左鍵有着分開的結構,但實際上它仍是一體化的按鍵,左右的手感也有略微的差異——左鍵的清脆度更大些.鍵程則適中,點擊位置越靠前,反饋過程越清晰.得益於金屬框架和整體底部的穩定,整個按鍵和點擊感受是比較干淨、脆、整的.滾輪刻度明確,不割手也沒有跑空現象.而側鍵的位置就比較一般了,剛好處於捏鼠的着力點上方,由於厚度和垂直方向的厚度合適,所以倒是不會誤觸,只是想要點擊它免不了要把手指上移而減弱對鼠標重心的控制,如此一來就顯得笨重了

兩個值得肯定的點,一個是微星對3360引擎的調教比較成功,定位準確,點擊時也異常穩定,無修正、無抖動,靜默高度控制優秀

之後則是兩點不太好的體驗,首先是重量感人,有電池還有金屬,足足129g的體重加上大號的外型,還得捏着用,手不夠大會恐怕難以駕馭(我差不多19cm),除了手大,麒麟臂也是要的;另一點則是無線的體驗,雙模這件事似乎已是各家旗艦必備的屬性,就國際大牌來說,雖然看不到職業選手使用其無線模式,但作為日常遊戲,基本無大礙.而GM70的無線讓我有點回到了第一代manba的感覺,穩定性和延遲的控制只能說一般,這有點遺憾,辦公上網無礙,但若激烈遊戲多少有些不適,好在它的有線連接狀態生龍活虎

總結

        Clutch GM70架勢拉得很開,其性能和物理配置上都堪稱豪華,堆料不含糊,參數也無懈可擊.市面上人家有的,什麼雙模、RGB背光、可替換模塊,一個都不少.其實際使用效果也不俗,但火候還是有提高的空間,比如無線模式不夠極致,重量也有些過了,至於」科技感的視覺效果「則可以剝離優缺點的討論范疇,由玩家自己判斷,如果你覺得它的顏值無比動人,那不妨試試GM60,兩者twins,而對於吃着碗里的還必然惦記鍋里的人,當我沒提60這碼事吧

        回到開始時提到的問題,MSI的整個鼠標產品線豐富,卻有點說不出來的」迷路感「,這點在Clutch GM70上好了一些,但卻仍未得到完善的解答,究竟什麼才是MSI的外設」體系「?是新的黑科技?極具個性的外觀設計?極其豐富的可玩性?定位感的精準?人體工學的理解業內領先?專業電競的代名詞?工藝材料考究新穎?設計理念立意獨特?甚至是燈光照你前行?……似乎都有點,又似乎都不太到位,這似乎也是」大廠」們同樣面對的問題.一家之言,供參考

作者:zach9999
來源:Chiph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