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滴藥水 48小時完美修復齲齒

牙釉質是人體中最硬的天然生物材料,確保我們在進食堅硬的食物時不易磕壞牙齒。然而,一旦遭到破壞,牙釉質的修復成為一大難題。在一項發表於《科學·進展》的最新研究中,浙江大學化學系教授唐睿康帶領的研究團隊發明出一種仿生修補液:在牙釉質的缺損處滴上兩滴,就能在 48 小時內「長」出成分、微觀結構和力學性能與天然牙釉質幾乎一致的晶體修復層,並與原有組織無縫連結。這項研究,有望將牙齒修復帶入「仿生再生」階段。

兩滴藥水  48小時完美修復齲齒

人牙修復實驗

最「硬」的挑戰

牙釉質是包裹於牙齒表面的半透明物質,厚度約為 2 毫米,其無機礦物含量高達 96%。作為人體中最硬的天然生物材料,其硬度甚至高過鋼材。

論文第一作者邵長鵒博士介紹了牙釉質如此堅硬的原因。牙釉質近似於一層天然的無機晶體礦物,主要成分是羥基磷灰石晶體,其排布非常緻密:纖維狀的納米羥基磷灰石首先緊密聚集形成直徑約 5 微米的釉柱,然後這些釉柱進一步交叉排列形成高度有序的層級結構,讓牙釉質堅如磐石,於是我們能夠自如地切割、研磨食物。

牙釉質作為高度礦化的生物組織,幾乎可被視為純無機物,由於缺乏包括細胞在內的生物有機基質,因此無法再生。自恆牙長成的第一天起,牙釉質就在緩慢地消耗着,口腔細菌酵解糖類釋放出的酸以及酸性飲料都會加速它的消耗。一旦牙釉質的防線被突破,整顆牙就失去了保護傘。讓很多人噩夢般痛苦的蛀牙,都是從牙釉質的破壞開始的。

修復牙釉質,堪稱是仿生領域一項最「硬」的挑戰,科學家們沒有停止過嘗試。常見的補牙材料,例如復合樹脂、陶瓷和汞合金等,主要發揮着「填料」的功能,適用於「大洞」修補,但無法填進小缺小裂,並且與天然組織之間也不能完全結合。所以,補牙之後醫生會叮囑你,不要用補的牙咬螃蟹、嗑核桃了。

在其他一些實驗室,科學家還嘗試了仿生礦化的方法。但由於牙釉質結構的復雜性,此前人們還無法獲得與天然釉質多級結構一致的大面積修復層,因此達不到臨床應用要求,也沒能真正在牙齒上實現修復。

「理想的修復方法,應該是材料、結構、力學性能三者的統一,而且能實現原位修復。」論文共同通訊作者劉昭明博士說。

兩滴修補液,「長」出牙釉質

在最新的研究中,唐睿康團隊提出了一種全新的修復策略,有望將牙修復從「填補」時代帶入「仿生再生」階段。

研究團隊將富含磷酸鈣團簇的溶液,用滴管滴在人工齲齒表面,隨後將其放入到一個模擬口腔唾液環境的溶液中。接下來的 48 小時,雖然肉眼看不出任何變化,但通過掃描電鏡,研究者發現牙齒表面已經出現了「翻天覆地」的進展——牙釉質長出來了。

兩滴藥水  48小時完美修復齲齒

不同再生時期,人牙釉質的掃描電鏡圖片(6小時,12小時和48小時)。藍色區域是天然牙釉質,綠色區域是修復後的牙釉質。黑色標尺為1微米。

「齲齒的表面首先形成了一個仿生礦化前沿。」唐睿康說,這個仿生礦化前沿能完全結合在需要修補的牙釉質界面上,同時引導晶體實現外沿生長,使得羥基磷灰石長出類似於釉柱結構的晶體,並朝特定的方向有序排列。實驗測量顯示,48 小時後,牙釉質「長」高了 2~3 微米。「也就是說,牙齒上長出了一種連續的材料,一個與原組織一模一樣、完全結合的生物結構。」邵長鵒說。

劉昭明說,大概在 2000 年前後,隨着觀測手段的進步,科學家得以觀察到動物的成骨過程,「斑馬魚骨骼的生長,海膽的刺的生長,都是一個在無定形礦物層上實現晶體外延生長的過程,我們發現,我們對牙的修復過程與生物的成骨過程非常類似。」

在臨床醫生看來,這幾乎是目前最接近臨床應用的實驗室產品。德國著名生物礦化學家、康斯坦茲大學 Helmut Cölfen 教授也評價說:「這是我所知道的迄今為止最好的牙釉質修復材料,有望在臨床上真正實現牙釉質的原位修復。」

最真牙釉質

「我們用了與人體相同的材料,實現了結構性的完全修復,和本體組織幾乎一模一樣。」劉昭明對這一研究十分自信。

兩滴藥水  48小時完美修復齲齒

單顆人牙的照片。左邊黑色區域為未修復的牙,右側黃綠色區域為用我們材料修復後的人牙(顏色是由熒光標記物產生,用於區分兩個區域)。兩張插入圖是修復前後的牙釉質掃描電鏡圖,白色標尺為1微米。

「真」到什麼程度?邵長鵒分享了研究中的一件趣事:當他第一次拿修復後的電鏡照片給唐教授看時,唐教授端詳了半天,將信將疑:「這還是原來的牙吧,是不是修復材料脫落了?」沒多解釋,邵長鵒回去重新做實驗。這一次,他建立了對照組,把整顆牙分為兩部分,其中一半滴上修補液並修補液里添加了熒光指示劑。這樣一來,證據充分了:雖然電鏡圖辨別不出人工修補的痕跡,但熒光劑指示了修補的具體位置。確實,人工牙釉質已達到了「以假亂真」的效果,即便是牙醫也不能通過已有的經驗分辨出修復前後的牙釉質。

研究還進一步測試了修復材料的力學性能,實驗人員用納米壓痕技術測試牙釉質修復層的力學強度。結果顯示,長出來的人工牙釉質,其硬度和彈性模量與天然牙釉質的數值幾乎相同。「也就是說,我們不但在結構、外形上修復了,在力學性能上也實現了修復。」劉昭明說。

巧的是,唐睿康本人的門牙上有一處隱裂,牙醫說縫太細,目前的醫學手段修不了。這項研究有了進展後,唐教授主動提議在自己身上做實驗,開展仿生礦化牙釉質修復的驗證,屆時科學家又要開始「長牙」了。

當然,如果要真正實現臨床應用,該項技術還需經歷嚴格的動物實驗和臨床驗證。「雖然我們實現了天然牙釉質的結構性原位修復,但牙缺損形式繁多,下一步需要針對不同的情況進一步研發修復模型,確保可控與有效。」邵長鵒說。

來源:cnBe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