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類如此好奇?這正是人類進化創新的驅動力

7月23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好奇心理是人類經歷的一個標志,為什麼人類會出現好奇心呢?人類對了解和認知的渴望是我們作為個體發展乃至作為一支高等智慧物種進化成功背後的驅動力,促使人類不斷創新和進步,但是好奇心也是非常危險的,導致人們出錯,甚至出現重大失敗,那麼為什麼這種沖動會在人生中如此頻繁地驅使我們呢?

為什麼人類如此好奇?這正是人類進化創新的驅動力

換句話講,人類為什麼如此好奇?考慮到好奇心理的復雜性,科學家對這種與生俱來的驅動力有什麼定義嗎?

人們的好奇心是與生俱來、根深蒂固的,它幫助我們在嬰幼兒時期學習,在成年時期競爭生存。但至於定義,沒有一個固定不變的模式,許多學科的研究人員都對好奇心理頗感興趣,因此好奇心沒有一個被廣泛接受的定義並不足為奇。早期現代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將好奇心稱為「促使更好認知的一種沖動」,俄國生理學家伊凡·巴甫洛夫曾表示,動物也有好奇心,狗通過「這是什麼?」的反射,對新鮮刺激事物感到好奇,該反射使它們自然而然地關注並融入環境中的新事物。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語言和交際發展講師凱瑟琳·圖米稱,雖然確定一個定義是非常棘手的,但人們普遍認為這是一種收集信息的重要手段。

同時,一些心理學家認為,好奇心不是為了滿足當前的需要,例如飢餓和口渴等,相反,這是一種內在的驅動力。

好奇心驅使人們探索世界

好奇心促使許多行為方式,可能沒有任何單一的「好奇心基因」讓人類對世界產生好奇,探索周圍環境。也就是說,「好奇心」確實有遺傳因素,基因和環境以多種復雜的方式相互作用,塑造個體並引導他們的行為,包括他們的好奇心。

2007年發表在《英國皇家學會B刊生物科學雜誌》的一項研究表明,研究人員發現一種特定基因類型的變化,該變化在那些特別熱衷於探索環境的鳴禽中更為常見。在人類中,一種被稱為DRD4的基因突變與人們追求新奇事物的傾向有關。

不論每人的基因構成如何,嬰兒必須在很短時間內學習許多信息,而好奇心是人類完成這項龐大任務的工具之一。圖米說:「如果嬰兒沒有好奇心,他們就永遠學不到任何知識,無法提升自己的認知能力。」

數百項研究表明嬰兒喜歡新奇事物,1964年一項著名研究中,一位心理學家實驗證實,2-6個月大的嬰兒經常以一種復雜視覺模式觀察事物,就越不感興趣。1983年發表在《發展心理學》雜誌的一項研究顯示,年齡稍大的嬰兒(8-12個月)一旦玩膩了熟悉的玩具,他們就會更喜歡新玩具,監護人對於該現象非常了解。

這種對新奇事物的偏好被定義為:感性好奇心,這就是為什麼非人類動物、人類嬰兒和成年人在持續接觸新事物後對它們失去興趣之前,會探索和尋找新鮮事物。這些研究表明,嬰兒一直都是這樣做的,咿呀學語就是一個例子。

圖米說:「嬰兒做的最多的好奇性探索就是系統性地咿呀學語,大多數嬰兒在幾個月大的時候,就開始學習說話的過程中發出無音和重復的類似語音的聲音,咿呀學語展示了他們感性好奇心的效果,一開始是完全隨機地探索他們的發聲器官能做什麼,最終他們會想到一些事物,然後像這樣發音聽起來像我父母做的事情,然後他們一次又一次地嘗試和練習。」

這種現象不僅僅出現在嬰兒,烏鴉也以感性好奇心作為學習方式而聞名,例如:好奇心作為探索環境的動力可幫助烏鴉學會製造簡單的工具,它們用這些工具捕捉昆蟲,或者利用石塊喝到瓶中的水。

探索新知實現「為我所用」

圖米指出,另一種好奇心是人類特有的,心理學家稱之為認知性好奇心,它是關於尋求知識和消除不確定性,求知慾在生命後期出現,可能需要復雜的語言。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人類學教授奧古斯汀·富恩特斯稱,這種特有的好奇心將人類和其他動物相區分,為人類遍布世界每個角落奠定了基礎,並為發明手斧到智能手機各種人造物品提供驅動力。

富恩特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人類擁有獨特的好奇心,不僅是簡單地調整自然環境,而且能基於這份好奇心想象並有可能創造全新事物。」

但是好奇心是需要付出代價的,僅是因為人類能想象到某件事,並不會起到一定作用,並不意味着它具有任何意義,至少一開始是這樣的。在某些情況下,當好奇心驅使人們做出某些行為時,盡管風險較低,但是好奇心驅使的各種嘗試性行為可能產生的失敗,是人類健康成長的一部分,例如:許多嬰兒都是非常熟練的爬行者,但他們決定嘗試走路時,需要顧及周圍的事物,很容易會摔倒。

圖米指出,嬰兒學步是人類成長的一個重要環節,他們所付出的代價很低。一項針對12-19個月大小嬰兒學步的研究記錄表明,這些嬰兒在蹣跚學步時經常摔倒,准確地講,平均每小時會摔倒17次,但是他們學會走路比學會爬行的時間更短,最終使他們熟練行走,以及跑步。目前這項研究報告發表在《心理科學雜誌》上。

然而,有時候測試一個新想法可能會導致災難,富恩特斯說:「好奇心可能是導致絕大多數人類進向滅絕的原因。」例如:生活在北極格陵蘭島、加拿大和阿拉斯加的因紐特人,以及歐洲北部的薩米人,他們創造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方式應對北方氣候挑戰,但我們可能忘記了這是成千上萬人不斷的嘗試和失敗,最終才使他們倖存在這些極端惡劣環境。

最終,科學家關心的是好奇心與人類生存之間的密切關系,事實證明,並不是所有好奇的人類都能將他們的探索嗜好傳給後代,但是好奇心確實幫助人類創造了這樣一個偉大的物種。(葉傾城)

來源:cnBe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