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首次發現纖維肌痛症跟腸道微生物變化有關

據外媒報道,來自加拿大麥吉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的科學家進行了一項引人注目的新研究,該研究首次描述了與纖維肌痛症相關的精確微生物群變化。據悉,纖維肌痛症的基本特徵是慢性疼痛。

研究首次發現纖維肌痛症跟腸道微生物變化有關

一直到1990年,纖維肌痛才被正式定義為一種疾病,直到現在它仍是一種相對神秘的疾病,對它醫療界沒有明確的診斷測試。它通常被歸類為一種中樞神經系統的紊亂,特徵是對疼痛的高度敏感和身體多個不同部位的過度疼痛。

這項新研究的靈感來自對腸道和大腦之間關聯的大量證據的發現。麥吉爾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推測,腸道微生物群的組成可能與那些患有這種疾病的人有關。

研究人員招募了77名患有纖維肌痛症的女性作為研究對象,對照組為79名健康人員。通過對纖維肌痛症患者的微生物組樣本的廣泛分析,結果顯示,跟健康對照組相比,纖維肌痛症患者的微生物組組成清晰可辨。

這項研究的第一作者Amir Minerbi指出:「我們使用了一系列包括人工智能在內的技術來確認我們在纖維肌瘤患者微生物中看到的改變不是由飲食、藥物、身體活動、年齡等影響微生物的因素引起的。」

研究首次發現纖維肌痛症跟腸道微生物變化有關

研究發現,纖維肌痛症患者中有19種不同種類的腸道細菌。以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為例,它的豐度較低。有趣的是,這種細菌在慢性疲勞綜合症患者體內也被發現逐漸減少。Bacteroides uniformis則是另一種減少的細菌,以前它曾被認為跟炎症性關節炎有關。

研究中提到的纖維肌痛症的特定微生物組藍圖與其他疾病如炎症性腸病中描述的微生物組組成相比是獨一無二的,更具體地說,研究人員能夠將疾病的嚴重程度跟某些細菌的存在或不存在聯系起來。這使得科學家們通過這個微生物群藍圖能夠生成一個診斷過程,而這個過程可以非常準確地從纖維肌痛患者的腸道細菌中找出纖維肌痛患者。

「通過使用機器學習,我們的計算機能夠僅根據微生物組的組成來診斷纖維肌痛症,准確率高達87%,」該項目的研究人員Emmanuel Gonzalez說道,「隨着我們在這一首次發現的基礎上展開更多的研究,我們希望提高這一準確性並有可能在診斷方面產生一個台階式的變化。」

研究首次發現纖維肌痛症跟腸道微生物變化有關

研究人員非常明確地指出,這項研究並不表明這些腸道細菌標記物在纖維肌痛症相關疼痛的發病中起因果作用,而這需要通過大量的工作來發現任何潛在的因果機制。然而,這項新的研究倒是提供了一個能夠指引未來研究路徑的實用路線圖。由於纖維肌痛症主要是一種與慢性非內髒疼痛相關的疾病,所以看科學家探索這些細菌如何直接與慢性疼痛的其他表現形式聯系起來將極富吸引力。

相關研究報告已發表在《Pain》上。

來源:cnBe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