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達摩院1000萬獎金獎勵10名青年科學家 鍾南山16個字鼓勵

9月9日,從阿里官方獲悉,2020年阿里巴巴達摩院青橙獎獲獎名單公布,梁文華等10位青年科學家獲得達摩院的1000萬元獎金。這群平均年齡不足32歲的科研後浪收到了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的鼓勵:「你們處在最好的時候,要記得把握機遇。

據了解,青橙獎是阿里巴巴達摩院在2018年發起的公益性評選,面向35歲及以下的中國青年學者,發掘和支持對科技進步有關鍵推動作用的人物。除了獎金,獲獎選手還將得到阿里提供的開放數據、應用場景等全方位科研支持。

青橙獎的評選不唯資歷、不唯履歷、不唯論文、不唯門第,每年都會吸引眾多頂尖青年學者的申報。2020年青橙獎共收到317份有效申報,並陸續有23位院士、2位圖靈獎得主、29位IEEE/ACM Fellow通過撰寫推薦信,向達摩院舉薦他們心目中的人選。

阿里達摩院1000萬獎金獎勵10名青年科學家 鍾南山16個字鼓勵

今年「硬核10人」的科研領域腹地廣闊,既有芯片、工控軟件、人工智能、材料器件等應用科學,也有基礎數學,還有醫學大數據等交叉學科。

北大助理教授楊詩武曾因獲得國際奧數金牌而有「數學天才」之稱,如今成為真正的數學家,部分解決了「帶電粒子漸近衰減」這一古老猜想廣州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醫生梁文華的研究橫跨醫學、大數據兩大學科,在新冠疫情期間參與鍾南山團隊科研攻關,建立了新冠重症預測模型。

楊詩武心懷研究宇宙和黑洞的浪漫;中科大教授何向南享受做學術的「興趣自由」和「時間自由」;十人中唯一的女科學家趙保丹說,文學越學越發散,理科越學越收斂,世界收斂成公式「是很美的事」;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鄧岳希望用AI技術緩解國家資源分布不均問題,「要把頂級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

「你們處在最好的時候,要記得把握機遇,發揮你們的創造力。」鍾南山回憶,他35歲以前還在農村做鍋爐工,完全沒有機會搞科研。當代青年學者思想的活躍、知識的多元令他印象深刻,「青橙獎是很好的公益項目,我們需要社會鼓勵和支持年輕科技工作者。」

阿里巴巴達摩院院長張建鋒說:「我們很驕傲地看到,這些青年學者真正代表了時代的『硬核要求』,他們堅定的科學信念、追求卓越的工作態度和顯著的科研成就都是青橙獎鼓勵的。」達摩院支持青年科學人才不求回報,「你們的成長與進步是對社會最好的回饋,只有更多青年投入基礎科研,才能提升社會的原始創新能力。」

科研路上,願你們無問西東。

附:10位青橙獎獲得者名單及獲獎理由

姜宇(清華大學)

他通過模型驅動的開發與測試技術,推進了工業控制系統的軟件設計與漏洞分析平台的自主可控和效率提升。

鄧岳(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他將智能感知技術與腦科學交叉融合,啟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的研究。

梁文華(國家呼吸醫學中心)

治病救人以外,他運用大數據分析,解決肺癌和新冠難題。

聶禮強(山東大學)

賦予對話機器人對多模態場景感知、理解與推理的能力,從而讓人機交互更自然。

冷靜文(上海交通大學)

他通過深度學習模型算法與系統結構的聯合優化,讓智能異構計算系統更高效、更可靠。

楊詩武(北京大學)

他發展了研究波方程的向量場方法,部分解決了帶電粒子漸近衰減這個古老的猜想。

杜子東(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

他的架構深度學習處理器,能高效處理廣泛深度學習算法。

趙保丹(浙江大學)

她探索了鈣鈦礦材料中的能量損耗機理,實現了更加高效環保的新型光電器件。

何向南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他聚焦個性化推薦,為信息過載精準施策。

黃高 (清華大學)

他發明了新型神經網絡架構,推動了深度學習的基礎研究與技術應用。

來源:cnBe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