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啟德饒毅王立銘等發起科學和醫學公共傳播基石獎

5月30日,適逢全國科技工作者日,科學和醫學公共傳播 「基石獎」 正式啟動。「基石獎」
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名譽主席、北京大學教授韓啟德,北京大學教授饒毅及夫人董建瑾女士,浙江大學教授王立銘及夫人沈玥女士聯合發起,科學新媒體「知識分子」主辦、智識學研社協辦。基石獎首期募集資金100萬元,分別由饒毅、董建瑾夫婦和王立銘、沈玥夫婦各捐贈50萬元。

「基石獎」 旨在獎勵那些透過公共媒介開展科學和醫學知識的普及、傳播、教育、培訓,並對相關領域作出傑出貢獻的個人或民間機構。關於 「基石獎」 的精神,發起人韓啟德、饒毅、王立銘和 「基石獎」 組織者陳宇翱、鄭永春、賈鶴鵬在下面的公開信中做了精彩闡述,這也將是一篇重要的科學傳播文獻。

韓啟德饒毅王立銘等發起科學和醫學公共傳播基石獎

韓啟德饒毅王立銘等發起科學和醫學公共傳播基石獎

讓我們攜手,共築踐行科學社會責任的基石

數百年來,科學和醫學的進步深刻改變了整個人類世界的面貌,影響了每一個世界公民的生活方式。但近代以來它們越來越專業化的面孔讓很多公眾產生了對科技的敬畏甚至抵觸。通過推動科學傳播來提升公眾的科學素養、化解公眾對科學的抗拒,讓全體人類共享科技發展的好處,這是科技工作者的核心使命。

值此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基石獎組委會向全國科技工作者發出呼籲,希望我們積極投身科普、踐行科學的各項社會責任,同時也期待着社會各界同仁能支持廣大科技工作者更好地承擔社會責任。我們期望着基石獎能為這一偉大事業貢獻力量。

肆虐的新冠疫情,以及包括氣候變化、海洋酸化和超級耐藥菌在內的環境和健康挑戰時刻提醒着我們,這個危機四伏的世界仍然異常脆弱。在這個時代,科學和醫學的知識,理性的思維和駕馭互聯網等科技工具所需的技能,正在逐漸成為人們生存的必需技能。缺乏它們會讓我們的生活陷入困頓。科學傳播已經不僅僅是科研的副產品,而正在成為一個時代的戰場,關繫到未來人類的生存。每一位科技工作者都有使命積極投入對下一代的科學教育中,成為這場關繫到人類命運之戰的中流砥柱。

除了狹義的科學傳播,科學家、醫生與其他科技工作者致力於科技創新、知識轉移、參政議政、推動公眾理性參與公共事務和投身社區公益,這些同樣也是科學的社會責任。這些責任都要以科學傳播為基礎。

無疑,科普事業一直得到中央領導和政府各部門的大力支持和推動。但在社交網絡和移動互聯網浸潤我們生活,成為大多數人獲取信息的首要來源時,傳統的科普手段越來越難以滿足社會和公眾的需要。我們的研究表明,盡管中國科學家高度肯定科學傳播的價值,但激勵政策的缺乏、傳統的自上而下的組織體系以及傳播技能培訓的不足,讓他們中的大多數難以投身科學傳播一線。

這正是我們今日發起科學基石獎的原因之一。我們期待着我們這支來自民間的力量,燃起踐行科學社會責任的火炬,讓科學傳播成為廣大科學家、醫生和其他科技工作者的自覺行為,也通過每一位熱心社會責任的科技工作者的努力,讓我們擁有促進科學傳播和踐行科學社會責任的更好環境。

我們呼籲更多的一線科學家和醫生參與進科學傳播和踐行社會責任的事業,我們鼓勵更多的年輕人投入這個事業,我們也希望更多的人來捐助、支持這個事業。讓我們一起共築踐行科學社會責任的基石,也期待社會各界人士和廣大科技工作者與我們一起,讓科學基石獎的事業不斷發展。

「基石獎」組委會

2020年5月30日

來源:cnBe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