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國際披露豪華戰配 半導體巨頭來了

A股投資者翹首以盼的中芯國際(688981)發行「面貌」愈加清晰。7月5日晚間,中芯國際披露上市發行公告,公司發行價敲定為27.46元/股,綠鞋機制行使後,公司預計募集資金總額將達到532.3億元,發行市值達2029.09億元。此外,中芯國際還披露了戰略配售情況,公司戰配陣容頗為「豪華」,共計29家戰配對象「護航」,合計獲配金額達242.61億元。

根據安排,中芯國際步入A股市場已「箭在弦上」,公司在7月6日路演,7月7日將正式啟動申購,半導體巨無霸中芯國際要來了。

中芯國際披露豪華戰配 半導體巨頭來了

最高募資額A股第五

在各大券商紛紛給予IPO定價區間之後,中芯國際的發行價正式敲定。7月5日晚間,中芯國際發布公告稱,公司發行價格確定為27.46元/股。按照該價格,若行使綠鞋機制,中芯國際募資額將達到532.3億元,在A股市場排名第五位。

根據中芯國際發布的公告顯示,在剔除擬申購總量中報價最高的部分後,公司與聯席主承銷商綜合考慮公司基本面、所處行業及可比公司估值水平等因素,協商確定本次發行價格為27.46元/股。據了解,此前就有多家券商對中芯國際的IPO定價在24-30元/股之間。

另外,數據顯示,中芯國際初始發行數量為16.86億股,占發行後總股本的23.62%。

按上述發行價格及發行數量,中芯國際預計募集資金總額約為462.87億元,扣除發行費用6.35億元(含稅),預計募集資金淨額為456.52億元。

但值得一提的是,中芯國際在此次發行中行使了綠鞋機制,即超額配售選擇權。中芯國際表示,公司授予海通證券超額配售選擇權,海通證券將按本次發行價格向投資者超額配售初始發行規模15%(2.53億股)的股票,若超額配售選擇權全額行使,預計公司募集資金總額為532.3億元,扣除發行費用7.27億元(含稅),預計募集資金淨額為525.03億元。

目前科創板市場行使綠鞋機制的企業並不多,投融資專家許小恆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綠鞋機制可以穩定大盤股上市後的股價走勢,防止股價大起大落。

按照中芯國際目前預計最高募資額來看,將排在A股前列。經Wind統計,在當下近3900家上市公司中,中芯國際532.3億元的最高募資額僅次於農業銀行、中國石油、中國神華、建設銀行4家企業,將排在第五位。

根據安排,中芯國際將在7月7日啟動申購。

29家戰配對象保駕護航

與其他科創板上市企業相比,中芯國際的戰配比例較高,初始戰略配售股票為8.43億股,占初始發行數量16.86億股的50%。就中芯國際披露的戰配名單來看,共計29家戰略配售對象,合計獲配金額達242.61億元。

7月5日晚間,根據中芯國際披露的戰略配售情況顯示,聯席保薦機構相關子公司海通創投、中金財富預計跟投比例分別不超過本次公開發行數量的2%,即3371.24萬股,認購金額分別不超過10億元。除了上述兩家戰略配售對象之外,還有中國信息通信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二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二期」)、國新投資有限公司等27家戰略配售對象。

縱觀全部29家戰略配售對象,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二期獲配金額最高,達35.175億元;其次,新加坡政府投資有限公司(GIC Private Limited)獲配金額達33.165億元;青島聚源芯星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以下簡稱「聚源芯星」)獲配金額約為22.24億元。

獲配金額超10億元以上的還有中國保險投資基金(有限合夥)、國新投資有限公司、中國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基金股份有限公司等,獲配金額分別達15.075億元、10.05億元、10.05億元;其餘戰配對象獲配金額均在10億元以下,29家戰配對象合計獲配金額達242.61億元。

在上述獲配對象中,也不乏上市公司加持。7月5日晚間,至純科技、聚辰股份、韋爾股份、匯頂科技、滬硅產業等多家上市公司均披露了「對外投資產業基金的公告」,均以自有資金參與中芯聚源股權投資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發起設立的專項股權投資基金。

不難看出,在中芯國際巨額募資下,29家配售對象消化了超一半募資額。資深投行人士王驥躍對此表示,中芯國際是市場比較搶手的公司,剩餘不足200億元的募資額對於A股市場而言壓力不大。

上市後將拿下兩個「第一」

縱觀目前已登陸A股市場的半導體個股,中芯國際上市後將穩居「半導體市值第一」的寶座,且系半導體板塊實現「A+H」上市的第一股。

根據中芯國際披露的上市發行公告,按照27.46元/股的發行價格,綠鞋機制行使之前,公司上市時市值約為1959.66億元;綠鞋機制行使之後,公司上市時市值約為2029.09億元。經Wind不完全統計,在當下A股超50隻半導體個股中,韋爾股份目前市值最高,截至7月3日收盤,公司總市值約為1799.61億元;其次,瀾起科技、兆易創新、匯頂科技3股的總市值也超千億元,分別約為1150.15億元、1103.56億元、1038.68億元。

不難看出,中芯國際的發行市值就已在半導體個股中位列第一。另外,不少券商目前已給出了中芯國際4000億-5000億元的估值。

據了解,中芯國際早已登陸港股市場,此次登陸科創板之後,公司也將成為半導體板塊首隻「A+H」股。截至7月3日收盤,中芯國際最新股價33.25港元/股,公司總市值達1895億港元。

需要指出的是,自中芯國際5月6日披露擬科創板上市的消息之後,公司港股股價一路飆升。經東方財富數據統計,在5月6日-7月3日這近41個交易日,中芯國際區間累計漲幅高達117.89%。針對相關問題,北京商報記者致電中芯國際方面進行采訪,但電話未有人接聽。

作為芯片巨頭,中芯國際與行業龍頭台積電相比還有一定的技術差距。據中芯國際披露,台積電分別於2015年、2016年及2018年實現了16納米、10納米及7納米製程的量產,公司14納米製程的量產時間為2019年,相較於台積電已量產更先進製程的現狀,公司在工藝製程上與行業龍頭公司仍存在一定差距。

根據IC Insights統計,2018年度台積電占全球純晶圓代工市場份額的59%,位列第一;中芯國際占6%,位列第四。

來源:cnBe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