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敗中的大疆向企業市場轉型 謀求成為平台運營商

大疆創新科技公司占據了全球商業無人機市場70%的份額。為了抵消更廣闊消費者市場增長放緩的影響,大疆制定了擁抱企業客戶的策略。作為這一策略的一部分,大疆正把更多資源轉移到開發工業無人機上。大疆在本月中旬發佈反腐敗公告稱,2018年,因內部腐敗問題,大疆預計損失超過10億元,目前已有45人被查處,反腐打擊還將持續。

反腐敗中的大疆向企業市場轉型 謀求成為平台運營商

(DJI 官網截圖)

大疆Mavic 2、Agras MG-1等最新無人機面向的正是工業領域。在全球規模為90億美元的無人機市場,工業無人機占比超過一半。

「我們確實在消費者無人機領域取得了成功,現在正把優勢擴大到其他行業。我們正在擴大業務,服務全球的不同公司、行業和用途,」大疆企業合作經理陳執鈞(Bill Chen)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企業業務的關鍵領域之一就是在農業領域使用無人機。隨着全球人口繼續增長,我們必須找到更高科技的方法,來滿足日益增長的食物需求。」

瞄準企業市場

MG-1農業植保機是大疆農業無人機中的旗艦機,旨在實現液體載荷的精準、變量施水,例如化肥、噴灑農作物的農藥。

大疆此舉正值中國科技公司把他們的產品和服務向價值鏈高端推進,以更好地在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領域在全球展開競爭之際。騰訊控股公司在去年11月暗示,打算向工業互聯網應用領域擴張。

陳執鈞稱,在消費者市場,大疆「仍在尋找提升無人機可用性的方法,考慮增長電池續航時間或者減小尺寸」。「在企業市場,我們看到了巨大潛在需求。無人機已經成為了許多行業的一種必備工具,」他表示。

「中國消費者無人機市場的增長正在放緩,」市場研究公司IDC無人機分析師潘雪菲表示,「為公司提供無人機的企業業務預計蘊含巨大潛力,它將成為中國無人機行業的主要發展方向。」

IDC稱,2018年中國消費者無人機市場的年增長率放緩至73.2%,不及一年前的80.6%。

向平台運營商轉型

大疆推出了無人機開發套件,這樣開發者就能為具體任務編寫應用,就像蘋果為iPhone提供應用支持一樣。這表明,大疆正從無人機製造商向平台運營商轉型。

「10年前,我們是一家生產硬件的科技公司,」陳執鈞表示,「現在,我們正向一家平台公司邁進,不只是提供物理平台,還有幫助客戶管理數據分析的軟件平台。我們希望打造也能夠讓第三方開發者參與其中的多用途平台。」

隨着大疆向平台公司轉型,隱私成為了尤其棘手的問題。在全球擴張之際,大疆面臨數據安全擔憂。

作為回應,大疆在去年發佈的一份獨立研究報告中稱,公司能夠確認用戶對他們的數據收集、存儲和傳輸享有控制權。在此之前,美國軍方以潛在安全擔憂為由禁止使用大疆無人機。大疆無人機此前已得到美國軍方的廣泛部署,包括在敘利亞的特別行動。作為回應,大疆推出了所謂的本地數據模式,允許無人機在飛行期間阻止操作員與互聯網進行任何數據交換。

來源:cnBe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