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AI芯片第一股寒武紀上市首日股價暴漲257%

上周四科創板半導體第一股中芯國際上市首日即暴漲了201%。今天,科創板迎來AI芯片第一股寒武紀科技。寒武紀首次公開發行價64.39元/股,總股本為4010萬股,其中3110.48萬股今日起上市,此次募資總額為25.82億元,主要用於為三個芯片項目提供資金,及補充運營資本。

寒武紀科技的IPO定價確定了其發市盈率為58.03倍,據交易所文件,五家中國同業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為34.54。

科創板AI芯片第一股寒武紀上市首日股價暴漲257%

今天上午剛開盤,寒武紀股價就沖高到295元每股,市值一度超過1000億。截至上午收盤,寒武紀股價為215.22元每股,暴漲234.24%,市值為861.1億元。

科創板AI芯片第一股寒武紀上市首日股價暴漲257%

根據寒武紀此前披露的信息,陳天石目前是寒武紀最大的股東,持股比例為33.19%。

科創板AI芯片第一股寒武紀上市首日股價暴漲257%

寒武紀持股占比前十大股東

科創板AI芯片第一股116天的上市路

華登國際副總裁蘇東此前在雷鋒網芯基建的一場公開課中表示,相比主板上市,採取注冊制的科創板可以讓擬上市公司申報期縮短,在6個月之內得到答復並確認該公司能否上市,這保障了一些硬科技公司能夠在申請上市期間,在保持穩定盈利的同時去作品研發投入。

這在中芯國際和寒武紀在科創板的上市中都體現的非常明顯,特別是中芯國際。

上交所網站顯示,上交所2020年6月1日受理中芯國際的上市申請,僅僅28天後的6月29日注冊就生效,並於7月16日上市,歷時僅45天。

科創板AI芯片第一股寒武紀上市首日股價暴漲257%

寒武紀科創板上市花費的時間更多一些,2月28日,北京證監會網站披露了中信證券與中科寒武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2019年12月5日簽署輔導協議,後者計劃在科創板上市。3月26日,上交所受理了寒武紀上市的申請,6月23日注冊生效,7月20日上市,從上市申請被受理到正式上市共116天。

科創板AI芯片第一股寒武紀上市首日股價暴漲257%

寒武紀耗時更長一方面可能是因為其是首次上市,而中芯國際已經有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經驗。另一方面,上交所對寒武紀進行了兩輪的問詢也拉長了這一進程。

寒武紀的招股說明書是第一次讓外界全面了解其營收及研發等數據,這引發了不少人對寒武紀估值及未來營收的擔憂。最受關注的還是估值,根據寒武紀回復上交所第二輪問詢函的報告,中信證券對寒武紀給出了192-342億元的估值。上市首日,寒武紀市值為861.1億元,是此前最高估值的2.5倍。

接下來,影響寒武紀未來盈利能力非常關鍵的就是其雲端芯片。

寒武紀未來增長的關鍵——雲端市場

寒武紀成立於2016年,被廣受關注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其智能處理器IP被應用到了華為的旗艦手機上並大規模出貨。招股說明書顯示,華為在2017年給寒武紀帶來了771.27萬元的營收,占當年公司營業收入的比例達98.34%。2018年又為寒武紀貢獻了1.1億元的營收,占公司當年營收比例達97.63%。

不過,2019年華為改用自研的智能手機NPU,直接導致寒武紀從華為獲得的營收幅減少為6365萬元,僅占當年公司營收的14.34%,只排在當年公司前五大客戶的第四位。

還好,寒武紀從開始就明確了端雲一體的布局,分別在2018年和2019年推出了雲端和邊緣端AI芯片和加速卡,讓寒武紀能夠繼續發展,這也是寒武紀未來發展的關鍵。

因為,在終端市場,需求明確且有大量出貨的手機SoC市場,包括華為、高通、聯發科都有自研的NPU,其它公司對於NPU的需求並不高。所以,寒武紀在雲邊端一體的戰略下並沒有放棄終端市場,不過未來營收增長的關鍵顯然在於雲端市場。

但在雲端市場取得成功,要與英特爾、英偉達這樣的巨頭競爭難度也非常大。在此前的文章中已經詳細介紹過,除了資金、技術、人才之外,產品性能、市場地位與銷售網絡、產品定價策略、生態都非常重要。

從實際的銷售情況看,寒武紀雲端芯片的收入主要還是依賴幾個大客戶。根據寒武紀披露的資料,寒武紀主要向中科曙光銷售雲端智能芯片及加速卡,向其他客戶銷售的金額合計為1503.81萬元。

科創板AI芯片第一股寒武紀上市首日股價暴漲257%

寒武紀雲端智能芯片及加速卡業務的在手訂單情況

寒武紀透露,其雲端智能芯片及加速卡業務正在與客戶洽談且有確定性相對較高的采購合同或訂單總金額在5000萬元左右,預計銷售的產品為思元270。下一代雲端智能芯片思元290處於內部測試中,預計2020年四季度向主要廠商等重點客戶進行送樣。

邊緣端AI芯片思元220及加速卡寒武紀在手的訂單金額合計為643.95萬元。而思元220及其加速卡業務正在進行商務洽談且確定性相對較高的采購合同或訂單(客戶主要為互聯網龍頭企業),預計總金額約為1000萬元左右。

另外,寒武紀還表示其智能計算集群業務首創了「AI+IDC」的商業模式。

寒武紀認為,相比英偉達,其優勢在於其AI芯片專門針對AI及各類算法進行了優化,並且能夠更快響應國內公司的需求。相比華為,其智能計算集群系統可與不同品牌CPU適配,兼容性更強,並且其獨立、中立的定位更能夠形成開放的生態。

未來如何?

根據寒武紀披露的信息,2020 年1-3 月,寒武紀營業收入1,155.26 萬元,較去年同期減少18.91%。具體到而言,一季度智能終端處理器IP授權業務收入為316.18 萬元,較上年同期下降76.56%;雲端智能芯片及加速卡收入為661.97 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775.51%,同比增長幅度較大,同時雲端智能芯片及加速卡產品銷售收入占比提升。

                                                                                                                                       單位:萬元

科創板AI芯片第一股寒武紀上市首日股價暴漲257%

                                                                                                                                         單位:萬元

科創板AI芯片第一股寒武紀上市首日股價暴漲257%

也就是說,雖然雲端AI芯片及加速卡單季的收入規模還未達到千萬元級別,但較去年已經有近8倍的提升。

寒武紀同時預計,2020年上半年營業收入約為8,200.00 萬元至8,600.00 萬元,預計同比下降約12.24%至16.32%。但全年主營業務預計同比增長35.15%至102.73%,收入約為6億至9億元。

寒武紀對於自身未來的業績增長還是頗有信心,但外界一直擔憂沒有華為這個大客戶的寒武紀未來有很多不確定性,並且其雲端芯片及加速卡的落地情況也不是非常樂觀。

招股說明書也顯示,寒武紀2017年度、 2018 年度和2019 年度 ,營業收入分別為 784.33 萬元、 11,702.52萬元和 44,393.85 萬元, 2018 年度和 2019 年度較前年增幅分別為 1392.05% 及 279.35%;2017 年度、 2018 年度和 2019 年度,淨利潤分別為- 38,070.04萬元、 -4,104. 65萬元和- 117,912.53萬元。

也就是說,寒武紀的營收增長超兩倍,但2019年淨虧損也大幅增長至約11.8億元,寒武紀解釋稱主要原因是智能芯片研發需要大量資本開支。

截至招股說明書簽署日,寒武紀尚未盈利且存在累計未彌補虧損。對於科創板AI芯片第一股的未來,你怎麼看呢?

來源:cnBe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