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越重要 越不能「大幹快上炒概念」

芯片產業的重要性越是提級,越要避免出現「過熱」現象助長行業虛火。10月20日,在國家發改委的新聞發布會上,針對「芯片項目爛尾」亂象,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表示,對造成重大損失或引發重大風險的,予以通報問責。

芯片越重要 越不能「大幹快上炒概念」

孟瑋提到,國內投資集成電路產業的熱情不斷高漲,一些沒經驗、沒技術、沒人才的「三無」企業投身集成電路行業,個別地方對集成電路發展的規律認識不夠,盲目上項目,低水平重復建設風險顯現,甚至有個別項目建設停滯、廠房空置,造成資源浪費。

發改委新聞發言人的這番回應,無疑頗具針對性。就在上個月,媒體還報道,投資高達1280億元,作為某地明星項目上馬的某半導體項目傳出停工甚至可能爛尾的消息。

這並非孤例,近幾年由於芯片行業迎來發展風口,國內不少城市都紛紛進軍芯片產業。這固然與城市對新產業賽道的競爭有關,但由於項目把關不嚴、重復建設等原因,芯片項目爛尾現象也時有出現。

對於一些地方的芯片項目爛尾現象乃至整個行業所出現的浮躁跡象,國家發改委要求各地加強規劃布局、完善政策體系、建立防範機制、壓實各方責任,這是一種適時而必要的「敲打」,也可以說是意在給局部地區非理性的芯片項目投資熱降降溫,讓芯片行業發展真正回歸理性。

在芯片產業重要性提升的今天,越來越多的地方重視芯片項目投資,這未嘗不是好事。但要警惕的是,不顧實際情況的盲目上項目,人為放大行業泡沫和風險。

芯片是高投入的「高端」產業,近年來整個行業也明顯有升溫之勢。這一方面可以滿足城市產業升級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契合了一些地方對於大項目的偏好。

這些內外因的綜合作用,讓一些地方忽視了芯片產業不僅投入大,而且有着較高的技術、人才門檻等諸多要求,而是在缺乏應有的行業分析和風險把關的情況下,就不惜「大幹快上」,最終為爛尾埋下隱患。

本質上,芯片產業長遠發展,對技術、配套產業生態、人才等提出了高要求。可眼下,不少地方招攬芯片項目的手段,還是停留在土地、政策、補貼的「三板斧」層面,這與芯片產業發展的內在規律本就構成衝突。由此看,部分項目的爛尾風險,其實從一開始就已註定。

這次發改委發言人指出,要加強規劃布局、完善政策體系,其實就是要求對芯片產業的發展規律和行業生態有更多科學理性的認知,在做好規劃的基礎上,引導芯片產業健康發展,而不是「頭腦發熱」一窩蜂式上馬。建立防範機制、壓實各方責任,就相當於要為相關項目的發展套上責任「緊箍咒」。

需要明確的是,任何項目投資都有風險,落實「誰支持、誰負責」原則,主要指的對人為原因帶來的風險要強化責任追究。像對項目資質缺乏科學評估,在立項過程中無視程序,違規開「綠燈」等,都應該納入問責范疇。且越是大項目,越要有人負責。

當然,不僅是在發展芯片項目上要落實責任,其他招商引資項目都應該建立風險防範機制,並真正壓實責任,避免因個人好大喜功和追逐政績等原因而缺乏對招商引資風險的應有把關。

說到底,芯片產業的重要性越是提級,越要避免出現「過熱」現象助長行業虛火。這方面,光伏等產業是有前車之鑒的。重視芯片技術攻關與抑制行業浮躁、降低項目風險並行不悖,唯有腳踏實地,剔除泡沫,國內芯片產業才能真正迎來健康發展。

來源:cnBe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