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解碼轉盤

解碼轉盤

享聲D2音樂伺服器,搭配歌詩德R26、船SDA-6、eversolo Z8解碼…

今天分享的是享聲D2音樂伺服器。或者叫數播、網播、數字轉盤什麼的,叫什麼不重要。這東西我太熟了...大家喜歡管這東西叫PCHiFi專機。關於這東西,我曾經使勁折騰過好長一段時間,回憶滿滿。最後放棄折騰了,因為其存在痛點。只是沒想到過了幾年,享聲第一個作為HiFi廠牌,做出了這東西的完全體。除了繼承了PCHiFi的所有優勢,竟然也解決了我當年玩PCHiFi專機的所有痛點。 Win系統玩HiFi好處多多,操作語言很熟悉、便捷,功能、性能、格式支持等極強大,這些不用我多說,畢竟現在PC做音源的玩家不在少數。說白了確實沒有任何數播,可以在功能、性能、便利性上比Win系統更強的。當時玩Win系統下PCHiFi的痛點也很明顯。電腦本來也不是為音質開發的,硬體軟體什麼的,你可以從任何地方為音質做diy優化,但優化的代價無窮無盡。改造專機除了無止境的經濟成本,精力、時間成本才是更付不起的,何況,不是每個人都擅長鼓搗電腦技術,就算自己懂點電腦,那點認知拿出來優化HiFi,根本不夠看的不是。改散熱、改電源、改機內線、改機箱屏蔽,還是把市面上的硬體都買來,挨個試試哪個音質好?根本不現實。那就弄弄軟體吧,除了播放器,優化系統、內核、驅動、bios什麼的,簡直能把自己折騰到去世。後來甚至有人做成了批處理命令,可以一鍵優化。但各種優化流派,始終爭不出個所以然,優化時伴隨各種報錯什麼的,也是家常便飯,感覺更像是在不知所以、聊以慰藉。 那會更離譜的,是各種以動物名字打頭的大(diy達人:X大、X大...),推出了各種所謂PC音樂專機,眼花繚亂的,配置很唬人,反正就一個字兒,貴。沒記錯的話,找他們diy一台電腦,搞個十萬八萬的也很正常。好吧,我當時就放棄Win系統的PCHiFi了,轉戰Macmin。,因為這東西無論硬體,還是軟體系統,都沒有特別多變量,沒那麼難折騰,成本也可控。反觀現在的Macmini,越來越集成化,折騰餘地不大,沒什麼玩的樂趣了。以前的Macmini有的玩,也是因為可以折騰硬體,除了CPU是焊死的。我當時從二手市場上,瘋買了十來台Macmini,拆拆裝裝,把各種配置、不同硬體規格的Macmini湊齊了。對CPU、記憶體、顯卡、硬碟,挨個進行對比。再後來改線電、改電源母座,折騰軟體...就差開個店,專修Macmini了...幾個印象最深的經驗,至今我覺得仍然受用:CPU方面,大機率是性能越高,聲音越好;改線電、電源母座,聲音提升很大;大家喜歡爾必達記憶體顆粒的聲音,但我更傾向鎂光,以至於後來電腦的記憶體條顆粒全部鎂光;帶AMD顯卡的Macmini聲音更好;不同品牌的機械硬碟,聲音區別可聞;不同軟體的聲音區別可聞; 好了,反觀享聲這台D2。顯而易見是針對解決Win系統HiFi的各種痛點而生,除了針對各種痛點,享聲還把那些痛點,變成了自己不可替代的優勢。D2不是享聲第一台Win系統音樂伺服器,我參加過享聲第一次發布此類產品的會議,印象很深的,是兩個事。第一個,算了下時間,享聲發布第一台Win音樂伺服器,當時在我看來已經過了它的黃金市場銷售期,距離大家玩的不亦樂乎的PCHiFi黃金時期,已過了好幾年。所以我猜就是黃金時期那會,享聲決定開發這種產品的,而這東西的開發難度,用腳後跟想想就知道是個幾乎不太可能實現的東西,沒想到享聲悶頭幾年,愣是把這東西做出來了。第二個,這里面最大難度的,是個人diy層面,沒辦法觸及的。除了電源、屏蔽等常規HiFi類項目研發,最難的是類似與intel官方合作,在計算機系統的硬體和軟體底層,把它做成一個HiFi產品。沒記錯的話,主板都是享聲自己做的,也確實沒想明白,享聲作為小眾HiFi品牌,怎麼把這事和電子巨頭們對接下來的。 D2的配置和功能方面,都在明面上,不再贅述。D2的重要特點應拿出來說說,有些地方,會讓我想到了自己之前的實驗結果。比如D2把CPU做了滿性能定頻運行,和試驗發現更強大性能的CPU更容易好聲,是不謀而合的。再看線性電源,對聲音的提升作用很大,這個也已經不需要我去驗證,懂得都懂的事情。再仔細看下D2的線性電源,本就全音質理念供電,還給了個200W的豪華版,這部分如果個人改裝就挺難實現的。這里解決了專機供電的痛點,而且比個人diy方案更上一層樓。第二個痛點,散熱。風扇及其電路是PC音樂專機大忌,水冷的話本質上也沒什麼區別,都是噪聲源。最佳方案是純物理散熱,但物理散熱通常伴隨壓低性能,音質就受影響。不壓性能的話,怎麼精確控制熱量,又不是個人diy容易實現的了。D2為純物理散熱,做到了CPU定頻滿載,還突破了CPU功率坎,15W的官方標稱,突破到了25W,這也是比完美更進一步的方式,解決痛點。至於屏蔽,什麼PC機箱可以比純HiFi產品的機殼屏蔽性能更好呢?又如數位訊號,D2內置了品牌專利PA1淨化器,USB和網絡接口,兩通道兩路淨化,帶時鍾和恆溫系統。這是品牌原生的一套整體解決方案,一體化和協調性上更占優勢。不像以前,有意識想鼓搗這東西,要東拼西湊各種嘗試,不一定出來什麼結果。這也算是D2把痛點變為優勢的地方。 軟體系統就離譜,我當時棄坑的原因,最大痛點之一,軟體系統真不是懂點電腦就能鼓搗完美的,它沒有個定數。今天弄這好明天弄那好,外加沒事就報錯,甚至有些優化,涉及到來回開關某些基礎功能,非常影響日常使用,毫無體驗可言。更何況那些所謂的優化,各種代碼過於科技與狠活兒,自己屬於瞎子摸象,完全不能理解其所以然。這個D2我仔細看了下,看完後覺得挺讓人上頭。從Bios到驅動,軟體、內核什麼的,最後你能看到的,就只剩下基礎運行功能,以及音樂相關的東西,其它直接一刀切,能砍掉的全砍了。不存在即最佳的概念可還行,實在沒什麼可以設置的,自己想操心優化都沒沒機會。未來即便享聲還可能出來更干淨的系統,還可以隨時升級。使用體驗上呢,開關機非常快,快的感覺和單片機數播也沒什麼區別。機器發熱量不小,開機一段時間後,溫度達到不能說燙手,但摸著確實很熱的狀態後,就不再升高了。數字輸出支持音頻專用USB Audio輸出和網口輸出。這里提前劇透下,USB Audio口的輸出音質,要比其他USB口輸出的聲音品質要好,是比較容易辨別到的。 其它功能方面,理解為平時使用的電腦就行,4個常規USB 3接口、一個有線網絡輸入,一個HDMI輸出,還有個接地線的接插件。有線網絡、外接無線網卡、顯示器、硬碟、滑鼠鍵盤什麼的,無需贅述。D2的本質,決定了其玩法之多和擴展性之強。只用來聽音樂有些浪費,還很適合用來看電影和欣賞高錄音品質的現場演出。順帶提一嘴,官方給D2配了個觸控螢幕可以選購,這個強烈建議帶上,價格合適,特別方便使用,甩開滑鼠、鍵盤。就是要接兩條線才能使用觸摸功能,這點感覺有點累贅不夠清爽。聲音方面呢,D2屬於完全體、無痛點的PCHiFi專機。音質是不是真比一般PC強,以及能不能強很多?測試過程相當繁雜。 就是否比一般的PC強,我拿出了我3台筆記本,2021款Thinkpad X1、18年的頂配i7+AMD獨立顯卡的Macbook pro、以及一台上年紀的戴爾筆記本電腦。這3台我自己對比過,蘋果筆記本聲音相對最好,主要是純淨、清晰,音色中性。老戴爾和X1差不多,聲音偏厚,音色偏濃郁,老戴爾的聲音分析力、聲場表現聽起來更好些(經常用它做達菲專機)。解碼器分別試了3款,R2R架構的歌詩德熱門旗艦R26;使用AK4499晶片,全方位發燒的船解碼SDA-6;以及近期的新品,來自大廠Eversolo,使用9038pro晶片的Z8解碼器。這3款解碼,當下我看來都挺有代表性。耳放和耳機使用我的心頭好,非常熟悉的stax 80周年限量套裝。第一個重要目標,測試享聲D2的輸出音質,與3款電腦作對比。這個結論來得比我想像中簡單得多,因為區別太明顯了。D2的兩種USB輸出口,普通口和Audio音頻專用口,我只是使用D2的普通口,音質已然明顯比各種筆記本輸出都要強,而且強到一耳朵,根本無需仔細分辨。 反而D2自身的Audio USB口、常規USB口的對比,還花了些時間作辨別。D2自身Audio口的聲音,比常規USB口強。強在一定程度的解析力提升,比較可聞的背景安定度,帶來的透明度的提升,以及更為細膩、流暢,帶有一定潤澤度的整體聽感。 直接甩開筆記本,聆聽接駁3款解碼器的聲音。這里耗費了挺多時間,因為解碼器要熱機。每款解碼器熱機都在時間1天左右後,進行聆聽對比。3款解碼器的聲音我很熟悉。而且USB數字部分的處理,都是足夠發燒的。日常接普通電腦使用,聲音並沒有什麼不妥。只是這次換了D2後,先是覺得我很那再換回電腦做音源,然後不再認為D2是個PCHiFi專機,而是理解為純純的音樂伺服器。最後,認為D2具備換音源如換系統的特質,這幾款解碼器的音質提升,對比一般PC確實有點太大了,大到我懷疑常見的純數播,也可能不如D2的輸出音質。歌詩德的R26的提升,是比較超乎我理解的,因為它不光在聲音素質層面有可聞提升,解析力、動態、結像、透明度、開揚度,以及聲場規整這些,均有可聞提升。最離譜的是音色方面,我理解中的R26的音色,是相當中性,甚至有些偏向監聽風格的,而D2接駁R26,很像換了個牌子的解碼器,強大聲底素質下,竟然加持了明確的甜美、寬松、潤澤度在里面,那種豐盈又飽含韻味的聲音,和之前一直聽的R26的確大不相同。人聲略靠前,全頻色調都有做潤色體現,就像高冷御姐變成了18歲的漂亮黃花閨女,古靈精怪的。這種音源讓解碼的音色風格大變樣,我好像也是第一次見,也不太能理解為什麼。 船解碼SDA6的提升,是可聞的。同樣反應在解析力——細節清晰程度,從結像的形體感、分離度、質感、立體感方面,可以明確感知到,聲場表現有一定提升,邊界體現和整體輪廓比以往交代的更清楚,良好的解析力和背景安定度,帶來了更好的透明度,動態收、張干淨利落;人聲表達的沒有R26那樣靠前,比居中要靠前一點,不遠也沒有特別近。音色整體上介入適中,能聽到有一定的介入,主要介入點仍是鬆弛感和潤度,甜味兒有介入但少,要仔細分辨才可察覺。整體上,SDA6原本的中性、沉穩、密度感的風格,沒有本質上的變化。很像40歲的沉穩男人,D2加持下,多了些許30歲的活力感以及文人雅士的氣質。 D2接駁eversolo的Z8解碼,同樣最為可聞的,是聲底素質的提升,解析力帶來的整體清晰的感知,細節呈現更為豐富和細部的飽滿,動態表現也更加干淨利索,聲音透明度提升;聲場大小適中,但更為規整。而音色方面介入不多,聲音在整體氣態感上有一定加持,自然度和流暢感聽起來也有一定加持,略顯潤澤。人聲位置較之前沒有太多改變。整體上依然保持原本的中性、透明、高解析格調。就想起了人如果在短時間經歷了什麼事情,因此領悟了什麼道理,忽然就想明白了,活的更通透、直接、簡單、本我的感覺。這個結果我不算吃驚。我再次強調,D2不像我理解中的PCHiFi專機,因為PCHiFi更應歸類於電腦。通過測試,我很認可D2是個不折不扣,且純粹的音樂伺服器/數字、網絡播放器。單純服務音質,因為它的音質表現,實在比我為音質精心准備的3台電腦,強太多了。D2的聲音屬於音樂發燒器材,和PC的聲音是兩碼事。 通過3款解碼的測試,很容易得知D2的聲音特點:聲底素質方面是高解析力、良好的聲音動態和透明度,規整的聲場,以及均衡的三頻分布。難能可貴的,是我聽來符合聲底完全「合理」的情況下,具備「動聽」要素的調音手法。在大多走「中庸之道」、「無色無染」的品牌中,是我看來比較難能可貴且為數不多的。音色拿捏方面,給我留下明確印象的品牌,好像只有兩個,一個享聲、另一個山靈。最後還有個測試,這個才是最耗費精力的。D2作為功能、性能上的完全體硬體音樂伺服器,幾乎什麼都可以實現。我沒忍住在D2上運行了Daphile系統,這里一定要提一下,D2運行Daphile,需U盤格式為FAT32,並非各種網絡教程中教你選擇的格式(好像是EX開頭那個)。重做和優化D2的Daphile系統,幾乎搞了整整一天一夜,好在一勞永逸,後續無需重新折騰。這里直接上結論:關於D2運行Win系統下的音質,和D2運行Daphile系統的音質對比。結論出乎我意料。我預想Daphile音質更好。但實際對比下來,從聲底硬素質層面,兩個系統在D2下,竟然難分高下,沒有感覺達菲系統在音質的關鍵要素,也就是解析力,動態、三頻等方面有什麼優勢。區別是有的,音色有區別,Win系統的聲音濃郁感,沉穩度,飽和度的感覺,要多些。而達菲系統的聲音氣態感,鬆弛度,圓潤感要多些。確實只是聽感有差別,怎麼聽也都沒太多感覺素質有高下之分。 這讓我有了一些思考:不同軟體聲音不同,依然得到印證;Daphile系統音質好,因為系統架構專門服務音質,但達菲系的音質,也和硬體性能密切相關;Win系統的音質同樣好,前提是它只服務於音質(但這確實好像只有享聲在做,也只有享聲有這樣的產品);音樂伺服器產品類作為聲音源頭,判斷音質的方向,應該將其性能、軟體架構綜合來看,高性能+專屬軟體框架,大機率出好聲。當然,供電、屏蔽、散熱這些基礎音質要素,也一個都不能少。 測試到這里有些累了。總得來看,享聲D2是很讓人舒服、音質主題凸顯的音樂伺服器,是為音質而生的產物,並非PC向的一般功能性產品。同時擁有PC級的硬體性能和操作體驗,以及專業數播的音質。解決了PCHiFi用戶在音質層面的所有痛點,尤其滿足類似我這種,強迫症心態玩家的,完全體的優秀音頻設備。來源:Chiphell

矩聲Matrix Audio網播串流新品Element M2開箱分享

Matrix Audio Element M2 開箱以及使用分享 M2從收貨到今天差不多一個月了 前幾天M2通過了Roon Ready認證 這也意味著這台機器終於是完全體了 所以也就心血來潮 有了今天的這篇分享 ↓↓↓新款遙控器和舊款遙控器(舊款:Matrix Audio Mini-i Pro 3 較小的那一隻)↓↓↓ ↓↓↓Element M2與11寸iPad Pro疊放後的尺寸參照對比↓↓↓ ↑↑↑開機/待機按鍵 + 電源指示燈 + 3.46寸全彩觸控螢幕 + 6.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