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點景區刻掛楹聯須除病

景點景區刻掛楹聯須除病

——兼與書法家淺談楹聯書法形式美

文||鞏思良

近幾年,筆者在各地作文化采風,發現一些景點景區刻掛楹聯文化現象存在一個通病,即病聯入景,不光有污城鎮景點景區,而且誤釋楹聯文體、文學樣式,迷惑文化消費者(遊客,觀賞者)審美視覺。茲就此類不良病態作一簡要歸納,並予淺議,以就教於聯家、書家以及那些景點景區刻掛楹聯的操持者。

病聯入景的突出表現是聯家提供(包括應征入選)與書家所書或自撰並書之聯平仄失對。作聯,書聯,刻掛於景點景區,即為傳播楹聯文體、文學樣式,以正能量內容與形式弘揚楹聯文化與書法文化,表明操持者對所書所掛之聯是肯定的,不然,怎會正經八百地如此大興土木般作為?然而,病聯入景首先給擁有楹聯知識與具有一定書法水準的文化消費者的第一印象是操持者對楹聯文體、文學樣式本身的少知(不敢說「無知」),其次才讓文化消費者感覺到某君(指刻掛楹聯的撰者或書者或自撰並書者)不通楹聯文體、文學樣式,或認為其故作聰明,或認為其正是聯界、書壇的「南郭先生」。

一身正氣廉頑立懦;兩袖清風敦品勵俗。——安徽合肥市包公園某景點一聯。李漢秋撰,李某書(行書)。上聯腳「懦」(去聲字)與下聯腳「俗」(入聲字)同屬仄韻。聯腳同韻失對(失替),乃犯撰聯之大忌。此聯撰者李漢秋敗筆出手了。如說使用新韻,那麼包公園如此歷史景點,刻掛新韻楹聯倒難合古意。手書此聯者李某正是某省當今書壇一知名書家。出手此聯非但不能為自己增光,反倒給楹聯文體、文學樣式抹黑。

執法不阿如鏡之澈;鐵面無私乃冰其清。——安徽合肥市包公園享堂聯。董某撰並書(行書)。上聯第一音步(音節點)「法」為入聲字,下聯同步「面」為去聲字,二字同屬仄韻,不能對應;第二音步同位「阿」「私」同屬平韻,亦不能對應。僅僅八言之聯兩處音步失對,可謂蹩腳。撰聯,不通音律,且強行出手,文化消費者給予批評才是當然。

伏羲倉精初造王業;畫卦結繩以理海內。——河南淮陽縣太昊陵園統天殿門聯之一。未署撰者姓名。張某書(隸書)。上下聯第二音步同位「精」「繩」同屬平韻,不能對應。第三音步同位「造」「理」均為去聲字,同屬仄韻,亦不能對應。上下聯腳「業」「內」均為去聲字,同屬仄韻,乃犯撰聯之大忌。嚴格說,此作有失楹聯文體、文學樣式規格,不屬楹聯。據說,張某為當今書壇「大家」。「大家」出手此作,且懸掛於游覽勝地,頗有失大家風范,有損景點景區形象。

望蒼天兮,白雲從何處飛來;登斯樓也,金鍾為誰人長鳴。——河南淮陽縣太昊陵園鍾樓門聯之一。未署撰者姓名。高某書(行書)。此作不光上下聯下一分句第一音步同位「雲」「鍾」同屬平韻,而且上下聯腳「來」「鳴」同屬平韻。聯腳同韻失對,乃犯撰聯之大忌。在楹聯基本知識里,上下聯腳除個別另格外,上聯腳必須是仄聲字,下聯腳必須是平聲字。此作因犯撰聯之大忌,故為非聯。

天人同律體悟至道惟太極;心身共怡抱負陰陽真修煉。——河南鹿邑縣太清宮門聯之一。未署撰者姓名。郤某書(隸書)。此作三個音步同位失對,一為「人」「身」同屬平韻,二為「悟」「負」同屬仄韻,三為聯腳「極」「煉」亦同屬仄韻。此外,上聯「至道」(偏正)與下聯「陰陽」(並列)二詞結構不能對應。書家手書此作,愧為聯也。操持者刻掛此作,愧為主也。

少私寡慾,養浩然正氣;見素抱朴,修湛兮清風。——河南鹿邑縣明道宮(老君台)玄元殿門聯之一。未署撰者姓名。孫某書(行書)。此作兩個聯腳字雖相對,聲韻雖互替,但上下聯上一分句第二音步同位「欲」「朴」同屬仄韻,第二分句第一音步同位「然」「兮」同屬平韻,均失對。何為聯乎?僅僅字數、句式相對,音步、聲韻未能交替,詞性未能互對,便稱不上楹聯;遷就一步說,只能算作楹聯「等外品」。

夕酒屢經過,池中舊水如懸鏡;知音何所託,樓上蕭聲隨鳳史。——浙江義烏市駱賓王公園雅集軒門聯。未屬撰者姓名。趙某書(隸書)。此作上下聯上一分句第三音步同位「過」(去聲字)「托」(入聲字)同屬仄韻,失對。上下聯腳「鏡」「史」同屬仄韻,亦犯撰聯之大忌。撰者是書家趙某,還是佚名?不得而知。不論撰者是誰,可以斷言出手此作之書家不諳楹聯創作規則。平時,書家所書內容不外乎詩詞、楹聯、格言、成句等,如此楹聯「門外漢」,出手時請教一番當地詩家聯人,便不致出現如此「硬傷」。

水秀山明,無墨無筆圖畫;鳥語花笑,有聲有色文章。——山西太原市晉祠水鏡台一聯。(清)寧惇德撰。劉某書(隸書)。此作十言,五個音步,兩個同位失對:一是上下聯上一分句第一音步同位「秀」「語」同屬仄韻,二是第二分句第二音步同位「筆」「色」亦同屬仄韻——可謂簡單里的大毛病。據說,劉某乃當今一大都市「大書家」。「大書家」書聯犯下「大毛病」,可謂「大醜書」!於此,書者豈可自恕?起碼無以「自榮」「自美」。

梨花含恨,一身痛史昭天地;黃土憐香,千秋芳冢映日月。——陝西興平市馬嵬坡楊貴妃墓景區門聯。薛某撰並書(行書)。此作十一言,上下聯下一分句七言四個音步除單音步「昭」、「映」外,兩個關鍵音步同韻:一是起首「一身」之「身」與「千秋」之「秋」同屬平韻,二是聯腳「天地」之「地」與「日月」之「月」同屬仄韻。作者撰聯並書,僅僅考慮「一身」與「千秋」、「天地」與「日月」詞性相對,明顯無視字音平仄有別,兩個層面只抓住一個層面,導致「偽劣產品」面世,成為景點景區一個笑談,亦為聯界書壇一個笑談。

以上幾處景點景區病態楹聯還有一些,不再一一引述分析。

​景點景區刻掛楹聯須除病

各地景點景區刻掛楹聯里,還有撰寫或書寫錯別字現象。帶病裝點景點景區,豈不污垢楹聯文體、文學樣式,污垢游覽勝地?試舉兩例。一例:山西永濟市(蒲州)普救寺《西廂記》人物張生住處門聯下聯「壁上瑤琴幾上書」。幾,「幾乎」、「幾率」之「幾」(jǐ)。「幾上書」之「幾」(jī),指小桌子,如「茶幾」「窗明幾淨」等。故此「幾」非彼「幾」,如同說意之「雲」非雲霧之「雲」字,里程意之「里」非里外之「裹」「里」字,發展意之「發」非同頭發、毛發之「髪」字等等。張某應用楹聯,須從漢字知識入門。又例:安徽績溪縣胡雪岩紀念館(孔廟)廊柱聯上聯「助饟輸糧,清史留名紅頂賈」。胡家禔撰。張某書(行書)。「清史」,清朝歷史,清代歷史。「青史」,史籍,史書。古時,人們以竹簡紀事,故稱。青史留名,約定俗成詞組。顯然,此聯所遣「清史」應為「青史」。楹聯,文字簡潔,思想精煉,撰寫時只要細心琢磨、一番推敲,遣字用韻便不會鬧笑話;使用字詞一旦習以為常或自以為是,上了紙、入了景的帶病聯墨即必然玷污文化消費者的視覺、心靈,在文化消費者心里沾上污點,損害其精神享受,好比用餐時碗里或盤中目睹一隻惡心人的死蒼蠅。

各地景點景區刻掛楹聯還表現六個問題值得批評:

一、成句並非楹聯而作楹聯使用。成句,指通用熟語、格言、名句、詩句(指對仗詩句、詞句)。成句里,有些具備楹聯文體、文學樣式基本要素者當然可作楹聯使用,否則,便違背楹聯使用的約定俗成的規則。譬如:安徽合肥市包公園一副:「忠賢將相;道德名家。」(張某書)河南淮陽縣太昊陵園先天門一副:「盡宇宙之妙;通天人之際。」(張某書)河南淮陽縣明道宮(老君台)藏經閣一副:「參日月之光華;極天地而始終。」(陳某書)同上迎禧殿一副:「經史子集根柢於道;釋儒伊耶宗旨歸德。」(周某書)浙江溫州市江心嶼澄鮮閣一副:「雲日相輝映;空水共澄鮮。」(唐代謝靈運詩句,王某書)

二、篆書無釋文。篆字,篆書,不是當今流行與通用文字與書體,一般人非但不能書寫,亦不認識。之於篆書,書壇有不成文規則,即篆書需用楷書或行書釋文。景點,景區,公共場所之一;景點景區刻掛楹聯,面向公眾,面向文化消費者,竟有一些篆書楹聯者無視釋文,放棄釋文,令社會公眾及其文化消費者「費解」。試想,如此篆書楹聯的傳播作用與文化意義何在?失去傳播作用、喪失文化意義的楹聯,自以為藝術水準高拔,終屬單純文字表現。像浙江義烏市駱賓王公園雅集軒外側楹柱刻掛詩句即為一例。唐代駱賓王《上樑明府啟》曰:「成風之斫,妙思通神;流水之弦,清音入聽。」此詩句本非聯式,書者吳某按聯式篆書,亦未作釋文。面對如此「陽春白雪」,文化消費者(尤其遊客、觀賞者)「目瞪口呆」。又例:江蘇揚州市廋西湖熙春台處二十四橋書坊門柱聯曰:「開卷神遊千載上;垂簾心在萬山中。」吳某篆書,既無釋文,亦缺清代撰者鄧石如。缺少釋文,可視為無視今人(包括遊客、觀賞者);明知撰者姓名而偏不款識,可視為目無前人(指清代大書家鄧石如)。

三、草書楹聯不宜景點景區刻掛。草書,尤其大草、狂草作為書法藝術的一個書體,是藝術,但一般受眾、文化消費者難以認識,更別說欣賞,不如人家霧里看花,起碼可以獲得一個朦朧美、意象美。像湖北武漢市黃鶴樓一二樓間跑馬廊一聯即屬此類。「襟江帶湖,撐天拔地,喜者番古跡重新,猶當半壁;望雲招鶴,載酒題詩,願從此斯樓無恙,永鎮中流。」(清)劉維禎撰(上下聯前一分句第一音步同位「江」「雲」同屬平韻)。此書龍飛鳳舞,雲騰霧繞,遊客駐足,不知所以,拂袖而去。還有浙江義烏市錦繡公園牌坊聯:「千年風物織染就波光塔影;萬種情懷點妝些春韻秋聲。」樓立劍撰。朱某草書。此書全在「炫技」。上聯一「就」字實難辨認,筆者聯繫到此聯作者即當地詩人、楹聯家樓立劍才弄清那個「□」乃「織就」之「就」字。再看河南淮陽縣太昊陵園太極門聯之一:「伏羲開智,結繩為網進入漁獵社會;神農創舉,削耜翻土躋升農耕社會。」未署撰者姓名。杜某草書。此作不光多處音步失對,而且草書所「草」令人於迷宮之外難識面目。

四、故作高深,使用異體字、淘汰字。書寫景點景區刻掛楹聯,使用異體字、淘汰字者,除給人以賣弄「才學」之嫌外,別無他解。像河南鹿邑縣太清宮郤某所書楹柱一聯上聯「體悟」之「體」居然使用「骵」字。「體」的繁體字為「軆」。古「骵」字,當今能識者寥寥。顯然,書者顯擺。

五、書者題款無視章法。此類問題突出點在於不書寫撰聯者,其次是玄乎自己的尊姓大名。像湖北武漢市黃鶴樓一樓南門朱乃正先生所書「飛閣、名城」聯,下款落款為「正書」。正書?楷書。不,此「正」乃「乃正」。「正書」二字下用印曰「乃正」。「正書」?若非讀到《黃鶴樓楹聯選注》(白雉山選注,武漢出版社2012年12月第一版),鬼不知神亦不知「正」為何許人也。浙江義烏市駱賓王公園梅柳亭聯書者所書尊姓大名,恐怕沒有識字人、文化消費者所能「見識」。賣什麼弄?忽什麼悠?聯家、書家與文化消費者均由文化相牽,雙方因楹聯結緣而交誼,在景點景區大可不必「隱姓埋名」,玄虛自己。

六、名家為景點景區撰書刻掛楹聯亦當指瑕剔疵。或政治人物,或文化學者,或文學藝術家,未必個個精通聯藝、熟悉書道、掌握文法,邀請他們為景點景區撰聯書聯,需篩選,需聯界行家、書壇里手「評估」,發現瑕疵,要麼淘汰,要麼「返工」,切不可盲目崇拜,以免貽笑大方,同時維護其聲譽。湖北武漢市黃鶴樓景區有關方面在選用名家撰書景點景區楹聯方面即「寬容」名家,使得小說家姚雪垠所撰並書一副三十三言長聯刻掛於白雲閣。「登臨縱目,請欣賞江漢繁華,莫顧此幾片白雲悠悠,已知環域海陸南北,有口爭開放;憑倚興懷,應驚嘆龜蛇形勝,休管他千年共鶴杳杳,且看沿江上下東西,無處不騰飛。」此聯除顯見幾處平仄問題外,所犯最大一忌乃異位重字。上聯第二分句里「江漢」之「江」與下聯第四分句里「沿江」之「江」重復。此類重字非同位重字、疊字;同位重字、疊字屬藝術,異位重字則犯忌。此聯使用龍門對格式書寫,但上下聯不夠對稱,亦有失楹聯書法之形式美。

一個飛腳、一個傳遞的失誤或錯誤,可以決定一場足球比賽之勝負;一個字詞、一個音步的失誤或錯誤,可以毀掉一副能足夠成為成品、精品之楹聯。

綜上所述,試作結論:景點景區刻掛楹聯影響面廣(受眾為社會各個層面人士,包括青少年),傳播線長(刻掛楹聯一經「定格」,一般十年幾十年甚至更長時間不移不動);病聯病書入景,以訛傳訛,誤導文化消費,傷害文化消費者(遊客,觀賞者)精神,非但起不到裝點景點景區、美化景點景區、豐富景點景區文化含量,傳承與弘揚楹聯文化之作用,反倒引起文化消費者心理反感,錯以為楹聯文體、文學樣式粗俗,楹聯文化混亂,大傷景點景區風化,進而逆反楹聯文體、文學樣式的傳承與楹聯文化的弘揚;因此,景點景區刻掛楹聯須除病!唐代李沂《秋星閣詩話》曰:「作詩安能落筆便好?能改則瑕可為瑜,瓦礫可為珠玉。」撰聯書聯(指書寫楹聯時之筆墨、章法以及漏字、錯別字等現象)亦然。景點景區刻掛病態楹聯的除病之法,簡單易行:聯家按楹聯文體、文學樣式之規則創作,書家按楹聯文體、文字樣式之規則審視楹聯,並按楹聯書寫章法書寫,操持者即負責景點景區刻掛楹聯的單位以及人氏按楹聯文體、文學樣式規則遴選楹聯文稿,按楹聯書寫章法審定楹聯書法,並校正、撤換已刻掛之病聯,讓景點景區刻掛楹聯端莊、典雅、厚重、清麗或幽默或機巧地高懸起來,挺立起來,神采奕奕一地,閃光耀眼一方!

2017年5月31日、6月1日,8月8-10日

​景點景區刻掛楹聯須除病

鞏思良:字行遠,別署王石、梁俏、齊一齋主、茨上草堂主人等,安徽太和縣人。詩人,作家,楹聯家,書法家,安徽鄉土文化、民俗文化學者。從事阜陽地區人文精神暨鄉土文化民俗文化研究與創作,同時作詩詞、楹聯、書畫藝術鑒賞與批評。著有《男高音》(新詩集)、《沒有理由不愛我》(散文詩集)、《阜陽風情》(民俗卷)

——《阜陽人說阜陽人》、《鞏行遠吟抄》(齊一齋詩詞卷,茨上草堂楹聯卷)等。編著有《阜陽風情》(太和卷)、《阜陽風情》(鄉土卷)——《郪丘風土實錄》等。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文化高地